豬的價格很高,可以直接和羊肉競爭。過去牛羊肉太貴,現在差距不明顯。很多人比較關注牛羊肉,牛羊肉不是很吸引人。我們今天來談談牛肉。
養牛戶希望把牛養好,以便能賣個好價錢。但是牛的種類太多了。有人說這種牛產肉更多。有人說那種牛很容易餵養。什麼樣的牛最適合農民首先考慮。
目前,我國黃牛登記品種78個,引進國外品種27個,著名品種有西門塔爾、利木贊、安格斯、夏洛來等,這些國外牛和國內牛繼續繁育,規模較大,形成了四個新的黃牛品種:炎黃牛、遼玉白牛,鹹安牛和雲嶺牛。
一定是丹尼爾,好嗎?不一定。因為牛的體型大,佔地多,食物多,所以是當地的中小型牛和黃牛。它們不會常年生病,抵抗力強,可以釋放。基本上,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花太多錢就能掙錢,而且他們的品味更受當地人的喜愛,這也被一些農民稱為「經濟適用牛」。
那時候適合養幾頭牛?或者對農民來說,有多少頭牛是最有效率的?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評價標準,當養殖規模超過50隻時,需要進行評價。但就經濟效益而言,它是20至50年間最賺錢的規模。因為建一個大農場養20-50頭牛是不值得的。你只要蓋個棚子就行了。風吹不動,雨下不來,你可以吃喝。那些漂亮的養牛場太貴了。還有飼料。小型養牛場的秸稈直接用作飼料。即使是買來的,當地人的稻草也不貴。最重要的是味道。要有好的口味,最重要的是賣牛肉。
在選擇了肉牛的品種和數量後,我們應該考慮如何銷售和賣給誰。如何從賣牛中獲得最大利益?答案是:出售和加工。
我見過有人背著半頭豬回家過年,你沒見過有人背著半頭牛嗎?一是牛太大太貴。另一個是牛肉的味道和食用方法對每個人都不一樣。喜歡這部分牛肉的人不喜歡那部分牛肉。吃牛肉的方法也很多,可以是油炸、炸牛排、燒烤、火鍋和燉湯。但要注意的是,牛最貴的部位不是牛肉,而是牛的內臟、頭、蹄、內臟、腸、尾和牛皮。
我們就說幾句吧。像牛頭,在屠宰場要160-200元,但如果做成蔬菜,要超過800元。還有牛皮。如果把它做成蔬菜,它可以賺得比單獨賣牛皮還多。因此,很多養牛戶都把自己的牛奉獻給了農民的享受,讓自己的養殖趕上了餐飲的快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並賺到了菜的錢。同時,這個價格幾乎與市場上牛肉的市場價格無關。你認為外國遊客來旅遊、看牛、拍照、遊玩時,會想吃牛肉嗎?
再說,只吃牛肉也不好。你一定要配些蔬菜和主食嗎?這樣,蔬菜、水果和穀物將被出售。養最少的牛,賺各種各樣的錢,這就是賺錢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