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各藏著一塊石頭,「靈石」也投射《紅樓夢》「滿漢合一」

2021-01-17 網易

  上一篇文章裡,我跟大家一起探究了滿族神話《天宮大戰》。中國版「荷馬史詩」早於西方一個歷史時代,《紅樓夢》裡也藏著它。

  

  這個神話的發現,填補了中國沒有創世史詩的那一段空白,堪稱是「中國版」的《荷馬史詩》。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天宮大戰》清一色「全女神」的陣容,應該也給《紅樓夢》的「仙境女神系統結構」提供了神話的創作借鑑。

  今天在這個篇幅裡,我還想繼續滿族神話的討論。不過,這次的討論涉及方面可能會更加廣泛一些。

  1 還得從那塊石頭說起

  相信讀者朋友們已經非常熟悉了,《紅樓夢》本名是《石頭記》。曹雪芹在創作時,開篇點題——先以一首《頑石偈》來告知讀者:這個故事,跟一塊石頭有關。我們先來品讀一下這首詩:

  無才可去補蒼天,

  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是身前身後事,

  倩誰記去作奇傳?

  這樣的開篇,也告訴了讀者們另外一個信息:頑石是一個偌大形象體系當中的一個環節——它的作用,應該放進整個體系裡仔細研究才能體現出來。為什麼這樣講呢?

  青埂峰下這塊頑石,本身就有一段很神奇的來歷。上古時期,女媧在大荒山無稽崖煉成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補天石。然而,在補天完成過後,唯獨只有一塊石頭沒用上,女媧將它丟棄在了青埂峰下。沒有能夠成為「補天之才」的頑石,因為已然經過了大母神女媧的煉造過程,靈性已通。它不僅有了感情、有了獨立的思想,還能說話、能記事。正因如此,它看到一同被煉造的補天石最後都成了有用之才,只剩下自己沒法得償所願,於是就非常哀傷,心裡感到萬分愧疚。

  

  一僧一道偶然路過這青埂峰,坐在石邊高談闊論,聊了許多紅塵裡榮華富貴的故事。頑石聽了之後便動了凡心,請求一僧一道將它帶入紅塵,去那「富貴場溫柔鄉裡」享受一番。一僧一道連忙勸阻,告訴頑石:紅塵雖好,但樂極生悲,物是人非,最後只能落得個「萬境皆空」的結局。但頑石執迷不悟,堅持一定要去體驗一回。於是,僧人念了一通符咒,將這塊碩大的頑石變成了一塊如扇墜大小「鮮明瑩潔」的美玉。從此頑石幻形入世,拉開了「懷金悼玉」的《紅樓夢》序幕。

  曹雪芹由一塊「頑石」將全書的故事帶入了近一個極高的藝術境界——而從脂硯齋的批註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全書最後的結尾可能就是「青埂峰下重證前緣」,這塊頑石最終又回到了它幻形入世的原點。

  明義閱讀過《紅樓夢》的初稿,並且寫過一首《題紅樓夢詩》,也印證了頑石「從哪裡來,又回到了哪裡去」的結局:

  

「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縱使能言亦枉然。」(節選)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仔細地分析這塊石頭呢?不就是一塊補天石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依靠這樣一個「頑石」的形象和它在人間的經歷,作者完成了一次由「幻想照進現實」、「實現理想」、最後「現實回歸幻想」的三部曲。同時,也因為「頑石」這個獨特的形象,給了讀者一種奇妙的觀感,並營造出一個神秘的藝術氛圍。

  不過,在中國古典文學裡,「石頭」的形象並不僅僅出現在《紅樓夢》裡。

  2 四大名著的另外三部裡也藏著「石頭」

  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當中,還有「石頭」形象的,應當首推《西遊記》了。

  熟讀西遊記的讀者肯定記得,《西遊記》在全書第一回就寫到了石猴孫悟空的出世的精彩場景: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胎。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裡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

  這裡面我要強調一個問題:我們普遍意義上理解的孫悟空出世,就是簡單幾個字的概括:「孫猴子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然而我們仔細研讀原文,就會發現——這原本又是一塊「靈石」,靈石吸收了天地之靈秀與日月之精華後,體內出現了一個「仙胎」。而後,仙胎由石卵見風以後變成了一個四肢皆全的石猴。

  而孫悟空的秉性當中就繼承了石頭的特點:生來不受拘束、剛正不阿、甘願忍受痛苦、嫉惡如仇、忠誠如一、不畏險阻。

  

  我們再看《水滸傳》。這部名著裡,有兩回提到了「石頭」。先是在開篇第一回裡,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奉旨前去江西信州龍虎山,特意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前來祈禳瘟疫。而洪太尉和他的隨從到達目的地後,在黑暗「伏魔之殿」內發現了一個石碑:

  

「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大半陷在泥裡。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洪信集結眾人放倒石碑,掘開了石龜下面的土地,又發現了一個石板。石板下面是萬丈地穴,瞬間傳來一聲巨響,升起一道黑氣,直衝雲霄,天空裡立刻出現了百十道金光。隨後,這金光往四面八方散去了。

  

  那麼,這座殿內到底藏著什麼秘密呢?原來,「此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裡面。上立石碑,鑿著龍章鳳篆天符,鎮住在此。」自此,《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橫空出世,一步步展開了所有故事情節。

  在《水滸傳》第七十回裡,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正打算排座次,卻在半夜三更的時候聽到了天上傳來一聲巨響。隨後天門上「天眼開」,從裡面冒出一團火,鑽到正南方向的地底下去了。宋江吩咐眾人用鐵鍬和鋤頭挖來了這塊地,挖到三尺深的時候,看到裡面又出現了一個石碑,正反面都寫著「天書」。

  當時在場的有一名姓何的道士,能夠辨認天書。結果發現,這石碑上寫的就是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的排名順序。

  先是「神石」下面鎮著「魔君」,再是「天火」墜落,又在一塊「靈石」上明示了一百單八將的座次順序。而且,「神石」的乍然出現,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章節裡,可見作者的「石頭情結」也很深厚。

  

  還有一部《三國演義》。讀者們可能要納悶了:這裡面沒見過石頭啊?至少沒明著寫啊,對吧?

  大家一定記得「董卓火燒洛陽」的情節。當時董卓面臨的境況是:洛陽東邊只有一道虎牢關,萬一被關東聯盟軍攻破以後,位於北邊的黃河無法成為天險。加上董卓在洛陽城裡的兵力不足,一旦開戰,在實力懸殊巨大的情況下,肯定沒有好下場。因此,董卓的策略是「火燒洛陽」,並且遷都長安。然而,一把火燒了洛陽,雖然解了眼前的困境,但是董卓把傳國玉璽給弄丟了。後來,孫堅率先進入洛陽境內,找到了遺失在洛陽廢宮的玉璽。然而袁紹得知此事之後,讓孫堅交出玉璽,孫堅假裝稱病不肯讓出。此後,孫堅跟袁紹之間的反董卓聯盟也就瓦解了。

  玉石本來就是石頭的一種。《三國演義》裡這塊玉璽的重要性在於它代表了皇權的正統地位,相傳是秦始皇命人專門雕刻的,上面還刻上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來宣布登基者的無上權威。

  孫堅死的時候,他的兒子孫策才十七歲。因為兵力不足,孫策用這塊玉璽跟袁紹的弟弟袁術做了個交易:玉璽交給袁術,而袁術借兵輔助孫策渡江。因為這筆交易,孫策一路攻陷了江東六郡,奠定了吳國大業的基礎。

  

  除了這塊玉璽之外,劉備也跟一塊石頭有著淵源。當年,孫權看到劉備的軍事力量逐漸壯大,心生畏懼。為了能跟劉備交好以防將來之患,孫權願意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後來劉備過江入東吳進贅,呂範曾提出建議:讓孫權趁此機會軟禁劉備,但最終這個建議並沒有被採納。

  就在劉備準備去吳國的時候,看到路上有一塊巨石。於是他就對天祈禱說:假如自己還能再回到荊州成就霸業,那麼揮劍斬石必定能劍落石斷;如果他此行會命喪東吳,那麼巨石就會毫髮無損。結果,劉備一劍揮去,石頭立刻碎成兩段。果然,在他返回荊州以後,接連攻陷了漢中和益州兩地,建立了蜀國。

  藏在四大名著裡的「石頭」我們都找到了,接下來就要分析一下——「石頭情結」到底是怎麼回事。

  3 漢族文化裡的「石崇拜」

  從原始時代開始,石頭就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人類用於製造各種工具和容器的原料,實際上是文明程度的主要標誌。考古發現顯示,元謀人已經學會打磨出粗糙的石器;而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經學會製造箭頭一類的精緻工具。而石頭被打磨成石珠並鑽孔用作裝飾物,則標誌著人類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農業生產工具出現了更多種類,比如石磨、石鏟、石錛等等;陝西半坡遺址還出土了石刀、石鋤、石斧等。這些都標誌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同時,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耕業和畜牧業,這就標誌著人類從依靠採集和漁獵生存的時代過渡到了能夠改造自然的時代。

  正因為石頭對人類的發展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漢民族就逐漸形成了一種「石崇拜」的心理。跟石頭有關的最早的神話,就是女媧鍊石補天,我們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大家所熟悉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在神話裡也是由靈石所生。《淮南子·修勿訓》中有記載:

  「大禹之母女狄得石入珠,愛有吞之,生禹。」

  而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在去世以後,由人形化成了石頭。大禹一路追趕,到了山下看到化為石頭的妻子,大喊「歸我子」。於是石頭開裂,啟出生了。這一連串跟石頭有關的神話人物,也反映了漢民族對石頭的崇尚和敬仰之情。

  《禮記》中有一段記載: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

  古代人深信所有的山裡都有山神,而山神可以掌控人類的命運。因此,人們開始有了對山嶽的崇拜和敬畏。這其中恐怕以對泰山的崇尚最為突出,也因為這種民族心理,人們就認為山腳下的石頭可以鎮宅,更可以闢邪。民間流傳至今的,就是有名的「泰山石敢當」。

  

  中國歷來就有向帝王進貢玩賞美石的習慣。古代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中有一段這樣寫到:「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玦」。而從秦漢南北朝開始,就有記載顯示:秦始皇有賞石的愛好。比如他在建造阿房宮時,就用了很多景觀石進行園林的點綴;而到了西漢時,未央宮內採用了大量形態各異的景觀石;東漢以及三國時期,官宦望族之家的庭院裡也有石頭景觀,甚至形成了一種「賞石文化」。

  我們再講講著名的隋煬帝。在開鑿大運河以後,隋煬帝曾經三下江南,命人在各處搜尋奇花異石並建立了皇家園林,園林中造型各異的景觀石數不勝數。而賞石文化就是在隋唐時期開始盛行,王公貴族以及文人墨客還喜歡將小型的觀賞石置於案頭,以便隨時賞玩。

  

  南唐後主李煜也特別喜歡收藏石頭。北京文博學院內收藏的靈璧石「寶晉齋研山」就是李煜的鐘愛之物。此石頗有山峰的俊秀與奇麗之感,三十六峰可謂各有千秋。南唐亡國以後,「研山」被大書法家米芾所收藏。

  到了宋朝,我國迎來了賞石文化的鼎盛時期,各界名流對奇石的熱愛和追求甚至形成了「痴迷」之風。比如宋徽宗,他就曾不擇手段地從大書法家米芾那裡奪走了李後主的「研山」,將其視為珍寶。在修建華陽宮時,宋徽宗不惜民力,四處遍搜奇石,導致地方官吏橫徵暴斂,百姓怨聲載道,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

  

  乾隆皇帝對園林和奇石也非常崇尚,他以蘇州獅子林的設計為藍本,在北京的故宮、圓明園以及承德避暑山莊之內,建築了以景觀石和花草樹木為主的園林。故宮御花園裡的天然石十二屬相,就是利用鐘乳石、太湖石、鵝卵石、生物化石等創製而來,觀感非常令人愉悅。

  4 《紅樓夢》的「石頭情結」是「滿漢合一」的產物

  我在研究《紅樓夢》的時候,也仔細研讀過曹雪芹的家世。他的祖父曹寅文學造詣非常高,同時也是一名賞石的大家,一生對石頭可謂是非常酷愛。

  曹寅《楝亭集?詩鈔》裡分別有兩段這樣寫到:

  

「我有千裡遊,愛此一片石。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浮光自容馬,天風鼓空碧。露坐聞遙鍾,冥心寄飛翮。「「巫峽石,黝且斕,……媧皇採煉古所遺,廉角磨礱用不得。或疑白帝前、黃帝後,漓堆倒絕玉壘傾。風煦日暴幾千載,旋渦聚沫之所成。胡乃不生口竅納靈氣,崚嶒骨相搖光晶。嗟哉石,頑而礦,礪刃不發硎,系舂不舉踵。砑光何堪日一番,抱山泣亦徒湩湩。」

  每每讀到這兩段,我都仿佛看到了青埂峰下那塊頑石的樣子。在曹寅的詩詞集裡,尤其是列舉的第二段,活脫脫就是賈寶玉的前身。而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應該也受到了祖父一生愛石的影響。

  曹家幾代都是滿族正白旗包衣,生活起居與文化社交都受到了滿族文化的浸染和薰陶。石頭在原始時代也是滿族人民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因此,對石頭的崇拜也處處滲透進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當中。

  比如滿族神話《女真定水》裡的故事情節,就是年輕夫婦完達和女真為了除掉水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在完達去世後,女真最後用石頭的力量完成了「定水」的偉大任務。

  

  大家可能也留意到了,滿族人民長期生活的地方盛產岫巖玉,這個地理環境也給滿族人的生活帶來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有一個神話叫做《玉石阿瑪》,講的就是一個小男孩的父親,常年沉迷於賭博不能自拔,最後只能靠自殺來解脫。小男孩於是只能流浪街頭,靠乞討為生。在小男孩父親自殺的地方,恰巧有個修煉成精的玉石。它也是開天闢地的時候被留下來的, 經過了不知多少年的日月精華滋養,終於有了靈氣。玉石精很同情這個孩子,就變化成了男孩父親的模樣,開了一間玉器店,並把孩子帶回來學習雕刻手藝,以此為生。後來一位道人發現了玉石精的身份,怕它為害一方,就放火將它燒死了。小男孩趕到時,奪下了玉石精留下的一塊玉石,供奉在自家西牆,並從此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富足的生活。看,這又是一塊有靈氣的「石頭」,大家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經說過:「沒有漢人的「滿化」,沒有滿漢兩大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沒有產生《紅樓夢》作者與作品的可能的。」

  

  曹雪芹在血統上是漢族人,但是因為「旗制」的影響,使得漢滿兩個民族的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完成了互相滲透的過程。這樣一種非常深厚的積澱,使得兩個民族之間的特點融為一體,互相包容,並且形成了新的特色。這樣的家族,成為了長久「滿化」的漢人,不但漢族祖傳家學猶在,家族成員的氣質當中也有了滿族文化的特徵。而這種現象不但明清的時候有, 在宋代北方女真時期也出現過。

  因為這個原因,我個人非常贊成從漢族和滿族兩種民族文化的角度去看待《紅樓夢》的創作背景,並從這兩個角度對《紅樓夢》進行解析。感謝各位的關注和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四大名著被日本玩壞 《紅樓夢》竟是OOXX遊戲
    日本是個重口的國度我們都一清二楚,但居然能把中國的四大名著毀成這樣也真是令人無語,怪不要遭到中國網民的口誅筆伐。
  • 四大奇書又是啥?和四大名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換掉禁書?
    四大奇書,又叫做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這四本古典長篇小說。均為明代人所寫。這一說法大概是從明代的馮夢龍提出來的。四本小說奇在對題材的開拓。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和情愛小說。《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相信大家也很是熟悉。
  • 《西遊記》彌勒佛,《紅樓夢》林黛玉,這些名著中最不捨得誰?
    四大名著是我國的國粹,拍成電視作品的四大名著拍成電視劇的版本多如牛毛,但是成為經典少之又少,今天小編跟大家說一說最經典的電視版本四大名著離世的經典角色:1986年《西遊記》裡面的彌勒佛,1987年《紅樓夢》裡面的林黛玉,這些演員你最捨不得誰?
  • 央視拍攝的四大名著系列,其中三部在這取景拍攝,還是國家首批5A
    特別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水滸傳》 《三國演義》 《西遊記》 《紅樓夢》 並不是可以作為劇本創作來拍攝電影作品的。不是國內哪個電影城市可以做到的。當然,也可以看到翻拍4大名著的各種電影作品,但仍然不能超越的是央視投資拍攝的4大名著系列。眾所周知,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 如果讓「靈犬」讀四大名著,能打多少分? _光明網
    為此我們進行一番測試,現代白話文可能沒什麼難度,我們決定用四大名著來試一下。  首先是在反低俗模塊輸入了一段《紅樓夢》中的文字,特地選了一段帶有「床」、「歌舞」、「鴛鴦」、「紅燈帳底」、「煙花巷」等比較敏感的詞彙的句子。。
  • 經典電視劇 古典名著87年版《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思想性、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偉大著作。87年版《紅樓夢》電視劇,播出時可謂萬人空巷,至今,小編對劇中人物仍記憶猶新,難以忘懷。87年版《紅樓夢》是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攝製的一部古裝連續劇。由王扶林先生導演,周汝昌、王蒙、周嶺、曹禺、沈從文等多位紅學家參與製作。
  • 四大名著最全插曲,重溫時代經典之音
    從孩童到少年,從少年到中年,《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陪我們走過了無數春夏秋冬,足足影響了幾代人。 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歲月,重溫那些年我們聽過的四大名著插曲,懷念那永恆的經典之音。
  • 紅樓夢最經典的三首詩詞,總有一句戳中你的淚點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為一代名家曹雪芹所作鴻篇。身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以它的獨特魅力,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專家讀者競相研究,而又有多少人為書中坎坷離愁的清潔而黯然神傷、淚流不止,這便是《紅樓夢》的魅力,而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三首詩正出自這部奇書。
  • 「金句分享」一句話證明你看過四大名著!
    《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四大奇書名著,是我國傳統白話小說作品的巔峰與名片。裡面有快意恩仇的徵戰,爾虞我詐的計謀,仙幻縹緲的神話,也有盪氣迴腸的愛情。除了曲折飽滿的情節故事,也有著許許多多膾炙人口,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四大名著裡的那些金句吧!
  • 外國人看不懂四大名著?那是翻譯不行
    林小發從無人問津到廣受歡迎從四大名著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熟知,到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擒獲世界科幻文壇最高榮譽雨果獎最開始一些被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在國外是無人問津的,就連四大名著也沒能逃脫。比如《西遊記》在被翻譯成德文版之前很少有人知道。
  • 「小時候不小心翻開過幾本名著,讀了一陣挺茫然」?名著進階讀法
    中國人都知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然而,孩子到底該不該讀四大名著呢?北大秦春華院長就曾公開發文反對,他說:《水滸傳》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三國演義》充滿了陰謀詭計,權術心機,爾虞我詐;《紅樓夢》則悲情到了極致,冷到了骨髓;《西遊記》本來還算合適,但它隱含意義極為深遠宏闊,孩子根本看不懂……這些成年人的教育焦慮隱患,著名的文學家錢穆老先生8歲、冰心老先生甚至是7歲開始讀四大名著,周總理接受美國專欄採訪時就說到:「我從8歲到10
  • 四大名著中有四句寓意深刻的名言,人一旦明白意義,成就會不一般
    四大名著是我國古代古典文學的巔峰著作,也是小說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學作品。在此四本文學著作中,作者曾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傳世名言,對後世頗有教育意義。這些名言都有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京劇貓和四大名著淵源,瞳瞳和西門對應哪些角色?白糖:我是大聖
    導語:京劇貓看多了,你就會發現在動漫裡的中國文化遠不止京劇這麼簡單而已,在京劇貓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中國歷史傳統上的東西,甚至我們還看到了對《四大名著》的致敬。水滸傳是一種諷刺四大名著當然也少不了水滸傳,在瞳瞳出現的那一集,星羅班探尋眼宗,在途中誤入了眼宗的冰牢,經過一番爭鬥,星羅班最終遇到了被魔化後的眼宗宗主西門。沒錯眼宗宗主的名字就是就是來自於水滸傳。而他的穿著打扮跟西門慶也極為相似。眼宗本身就是靠瞳術屹立於貓土的,這種迷惑人的韻力也許就是對水滸中西門的一種諷刺吧。
  • 趣遊大觀園 細品紅樓夢1:賈寶玉就是這塊石頭的化身
    大觀園是一座 極富特色的古典園林,也是87版紅樓夢的影視拍攝基地,在書中被稱作是「京門玉戶神仙府 ,桂殿蘭宮妃子家」的顧恩思義殿就在這裡。既有北方園林的富麗宏闊,又具南方民間園林的閒寂幽深。南門入口處大觀園的正門很氣派,五開間大門,屋頂筒瓦泥鰍脊,兩旁石獅鎮守。上面的屋瓦,門欄窗幾都是細雕時的新花樣,並沒有特意的裝飾,而是清一色的水磨牆。
  • 四大名著都被她演遍了
    她是唯一演遍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的女演員,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大名著美女代言人,堪稱「內地第一古典美女」。紅樓夢裡飾演秦可卿史上最美最經典的秦可卿,一顰一笑都被人反覆說道,劇照被無數人珍藏,在一眾紅樓美女中擁有最高的人氣和話題度。
  • 高唐二王四大名著閒吟
    七律四首,名著閒吟可憐頑石無言語,偷笑紅樓夢裡人。依韻王老師之《名著閒吟》作者:王強之一《三國》黃巾浩浩作刀兵,席捲山河擎義旌。亂世怎堪稱大道,挾天即可制千城。荊州畢竟求來地,江左由來計後盟。如若伯符身未死,應無魏晉北南爭。之二《西遊》立心端要小群仙,一棒掄翻玉帝天。
  • 當一塊石頭取了這個名字後,就有了抵擋一切的超能力|吉祥止止
    在遠古時期,先民們最早以石頭製作各種勞動工具,從粗糙到精細,石器讓大家對抗自然環境的能力不斷增加。那個時候,大家認為「萬物有靈」,尤其是那些有用的物品,一定是具有某種不可捉摸的靈性。久而久之,靈石崇拜也就逐漸產生,毫無疑問,這跟當時的科技水平,以及人們的認知能力等有很大關係,神話和傳說也對應誕生,比如女媧補天用的也是石頭。
  • 當蕭邦遇上紅樓夢
    來自馬來西亞的著名華裔鋼琴家克勞迪婭·楊在論壇上說,七年前,波蘭政府邀請她在歐洲各主要城市舉行蕭邦專場音樂會,七年後的今天,她再次來到波蘭,不是為了蕭邦,而是為了紅樓夢。克勞迪婭·楊在此次論壇的研討會上說,在歷史上,西方有很多種不同的音樂形式,其中古典音樂被認為是最高雅的藝術。而中國的音樂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但是中國的古典音樂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度並不高。
  • 洞頭石頭畫上《石頭記》
    近日,來自洞頭北岙的蔡淑娟終於完成了她的《金陵十二釵》石頭畫。經典名著《紅樓夢》裡的人物林黛玉、薛寶釵、妙玉、秦可卿……石頭畫上,個個人物特徵鮮明。蔡淑娟是洞頭區的一名普通公務員,自2017年底開始,原本沒有系統學過繪畫的她,突然對在石頭上作畫瘋狂著迷。
  • 經典推薦之《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作者簡介目前學界對《紅樓夢》的作者問題研究觀點不一,除曹雪芹之外還有曹、洪昇、吳梅村、冒闢疆等說法,從目前發現的資料來看,尚無法完全動搖曹雪芹做《紅樓夢》說。有學者認為《紅樓夢》前80回為曹雪芹創作,後40回為高鶚續補,或認為是無名氏續,但也有學者認為曹雪芹基本完成了小說的寫作。推薦理由《紅樓夢》是人類文學史上最輝煌的一部文學巨著;《紅樓夢》是代表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文學巨著。《紅樓夢》在思想的深刻性和文學表現的藝術性方面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