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稻養殖:水稻收割後,如何進行大田管理才能保障來年效益!

2021-01-09 龍蝦小子

蝦稻養殖目前已經成為小龍蝦主要養殖模式,佔全國小龍蝦總養殖面積的70%以上,而蝦稻養殖主要有兩種形式:蝦稻輪作與蝦稻共作。對於蝦稻養殖戶來說,會在每年9-10月份進行水稻收割工作,而此階段正是小龍蝦繁殖的主要季節。因此對於蝦稻養殖來說,水稻收割完的大田管理工作就顯得很重要,直接關乎下一季度小龍蝦養殖能否順利進行。

那麼針對蝦稻養殖戶,水稻收割完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保障來年養殖效益呢?

1.稻茬留取;

建議養殖戶在水稻收割時將稻茬留取30-40釐米。9-10月份環境溫度較適宜,此時稻茬能夠部分返青,有助於改善池塘養殖環境。如果收割時田間稻草過多可以適當清除或堆積,以減少後續大田上水後稻茬腐爛對水質產生的影響。

2.適當曬田,水草補種等;

水稻收割完,需要進行一個星期左右的曬田。,以殺滅田間可能存在的細菌、病毒及青苔芽孢等。可以充分利用曬田的時間段對大田環溝進行水草補種,秋冬水草栽種以耐低溫的沉水性伊樂藻為主,如果需要可以在大田田面上水10-15釐米左右時進行大田田面水草栽種。水草栽種時需要注意栽種行距與面積,以防後續加大水草管理難度。

3.大田上水;

水草栽種7-10天後即可對大田進行上水,前期上水要求上水至淹沒池塘大部分小龍蝦洞穴為宜。如果池塘存塘蝦較少時可以選擇上水至先上至大田田面15-20釐米左右。上水後會出現田間秸稈或稻草腐爛水質惡化的情況,此時需要加上水質更換與調節。

4.種蝦管理;

對於池塘留取一定數量種蝦的,需要加強種蝦繁殖管理工作。做好淹洞、餌料投餵、肥水、水質管理、水草管理等工作,促使小龍蝦要出洞早產籽,並做好相應投餵工作,確保幼苗能夠在冬季來臨前生長發育到足夠大的程度。如果池塘沒有足夠種蝦的,需要依據情況早做投種準備,最好將種蝦投放時間控制在9月份水稻未收割之前,以免苗種投放過晚造成繁殖效益降低。

5.水質管理;

此時由於環境溫度逐漸降低,需要提前做好池塘肥水工作,確保水體維持一定肥度。當水體具有一定肥度不僅有益於剛孵化出蝦苗攝食生長,同時對於青苔預防及小龍蝦越冬等都起到積極作用。隨著氣溫降低需要逐漸加深養殖池塘水位,至少保證當環境溫度將至15℃以下時,池塘水位在1米以上。並適當做好相應小龍蝦越冬工作,如池塘水位維持1米以上並穩定,人工打洞,施加有機肥等。同時蝦稻養殖由於稻草腐爛等問題會造成水質惡化,需要加強水質更換與相應調節等工作。

6.餌料投餵;

小龍蝦餌料是否停止投餵是由溫度決定,而不是其他因素。因此在環境溫度沒有低於10-12℃時小龍蝦池塘餌料投餵都不能停止,只能依據情況適當減少。而且此時小龍蝦需要越冬儲備能量以及幼苗孵化需要開口餌料等,餌料投餵因以肥水與高蛋白餌料為主。

本人長期從事小龍蝦養殖,銷售等小龍蝦產業相關的工作,如果想獲取更多小龍蝦養殖知識與小龍蝦產業資訊,請關注我!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小龍蝦養殖10月管理要抓好這些要點,來年才能有個好收益
    小龍蝦養殖戶請注意:10月份蝦田管理要做好這五方面 10月份對龍蝦養殖特別是稻蝦共作、連作來說是一個關鍵時期,龍蝦抱卵孵化出苗的高峰期,水稻收割、上水的高峰期,稻草腐爛、分解的高峰期,這個時期主要工作就是水位調節,水質調節,及時換水、調水。
  • 1261萬畝水稻養蝦引爭議,要蝦還是要稻?
    最近有不少專家指出,不斷擴大稻田養蝦規模影響水稻生產,造成糧食安全隱患。引起了社會大眾對好不容易通過養蝦脫貧致富的農民,究竟是應該要蝦還是要稻的熱議。01「稻蝦種養」有過熱趨勢我國的小龍蝦養殖總面積1680萬畝,其中稻田養蝦麵積1261萬畝,超過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的四成。
  • 稻漁田綜合種養,鴨-魚稻田養殖技術
    稻田養魚歷史悠久,稻田裡養鴨也很常見,但多數是以稻後養鴨為主,秋鴨居多。稻田養鴨中,真正稻-鴨共棲的情況並不多見,其主要原因是農民怕鴨子下田後踐踏秧苗。至於稻-鴨-魚共棲立體種養,人們認為凸顯的矛盾更多,既害怕鴨子下田踐踏秧苗,又擔心鴨吃魚,還有就是擔心水稻需要淺灌而養魚需要深水之間的矛盾等。
  • 稻田養蝦需要什麼條件?日常管理做到這些絕對高產!
    二、蝦苗蝦种放養  放養小龍蝦蝦苗或蝦種時要試水,試水安全後,才可放蝦。小龍蝦放養方法有兩種:  一是在稻穀收割後的9月上旬將種蝦直接投放在稻田內,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一般每畝放養個體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龍蝦30公斤,雌雄性比3:1。
  • 養蝦新模式!對蝦、沼蝦+水稻共作,發病少產量高
    內陸地區,蝦稻共作指的是小龍蝦和水稻的共作模式。而在珠三角地區,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也可以與水稻共作。這二者是否一樣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養殖與遺傳育種研究室朱長波博士近日告訴記者,他們在珠三角做的試驗,是在池塘中實現對蝦或者羅氏沼蝦與水稻的共作,是以養蝦為主、種稻為輔。
  • 稻田養殖小龍蝦一般養幾個月?
    第一種,在水稻插秧後6月~7月初,待稻子返青分櫱期投放幼蝦,稻蝦共同生長一段時間,水稻收割後部分未達規格的龍蝦和選留的親蝦繼續留田養殖到來年的5~6月份全部起捕。這種幼蝦放養模式,分前後兩個養殖階段,前一段7、8、9月份,後一段為10月份到來年的5、6月份。
  • 阜寧稻田養蝦助農增收 250畝稻蝦基地龍蝦收入近10萬
    中國江蘇網訊 7月16日一早,走進阜寧縣羊寨鎮孔蘇村的稻蝦種養基地,成片成片的水稻田,青油油的秧苗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倒映著水面,顯得格外耀眼。「等水稻再長高一點,就把龍蝦放水稻田裡面去養了,這會龍蝦都養在稻田旁邊呢。」基地老闆馬衛國笑呵呵地說道。
  • 稻鱉綜合種養中鱉及混養的種類對環境的適應性
    稻鱉綜合種養是根據水稻種植所需要的自然條件與中華鱉生活習性,在同一稻田或鱉池中進行水稻種植與鱉的養殖,既可以利用稻田養鱉,實現鱉稻共作或輪作,也可以進行鱉池種稻,達到一田(池)多用,提高經濟與生態效益的目的。1.水稻與鱉對季節與環境的要求水稻品種多、分布廣,在我國種植季節南北差異很大,一般珠江流域在3月可以插秧,而在長江流域要到 4月上中旬。
  • 科技養「蝦稻」 山村甩窮帽——安徽六安漫山紅村產業扶貧記
    新華社合肥12月26日電 題:科技養「蝦稻」 山村甩窮帽——安徽六安漫山紅村產業扶貧記新華社記者徐海濤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遊。黃衛兵沒想過,祖祖輩輩耕作的稻田裡還能養蝦。更沒想過,坐在家裡就可以遠程「監控」蝦稻田,水質下降了還會自動報警。
  • 種水稻怎麼才能達到1400斤/畝的產量?
    謝謝題目,對當前農村水稻種植高達1400斤產量在我家鄉比較普遍,糧食年年奪豐收,又有」天下糧倉」美稱,蝦稻之鄉監利。幾十年來的水稻種植以來,從常規水稻種植起,傳統種植比較。突出,水稻每畝單產最高不到800斤。
  • 取經「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江西九江柴桑區60餘戶養蝦專業戶...
    取經「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江西九江柴桑區60餘戶養蝦專業戶集中培訓2017-11-22 08: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市場信息報        瀏覽量: 228011月20日,在位於柴桑區沙城工業園區的九江禮淶農業集團蝦稻共作技術培訓中心,迎來了全區各鄉鎮養蝦專業戶共60餘人,此次培訓會,由湖北省廣播電視臺壟上行農機專家服務團特聘專家劉小華講解,重點是小龍蝦養殖的技術要求及要點。  劉小華結合當前大力推廣的「稻田綜合種養技術」,以蝦稻共生為重點,對小龍蝦稻田養殖環境條件、苗種選擇、日常飼管及留種等技術要點進行了科學、系統闡述。
  • 稻田養蝦催生黃金產業 湖北潛江打造「中國蝦稻之鄉」
    不久前,潛江被中國糧油學會授予「中國蝦稻之鄉」的稱號,並在首屆中國(潛江)國際龍蝦節·蝦稻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湖北(潛江)龍蝦節舉行揭牌儀式。此前,潛江早已獲得了「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等一系列國家級殊榮。潛江市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底,潛江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65萬畝,「蝦稻共作」面積達60萬畝。
  • 小龍蝦系淡水經濟蝦類養殖,因肉味鮮美廣受消費者青睞
    小龍蝦在尋找食物、生長繁殖過程中,有助稻田疏鬆土壤、通風換氣、活動根部田水,增加田水溶氧量,促進水稻快速生長。小龍蝦在採食過程中,可以採食田間雜草和多種危害性幼蟲,減少水稻蟲害,在蝦稻共生情況下,達到增收增效目的。(2)節省水產養殖成本 小龍蝦生性喜歡在泥土中打洞築窩,稻田田埂多、非常適合小龍蝦生長。稻田養殖能夠容納更多蝦苗,一般產量比池塘養殖高。
  • 「中國蝦稻連作第一人」劉主權的龍蝦人生
    由於一年只能種一季中稻,種田收入低,加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後要交「三提五統」,寶灣村村民紛紛拋荒外出謀生。   1980年高中畢業後,劉主權一直在外面打工。由於當地群眾和幹部經常為交公糧和提留、電費扯皮打架,在村裡有一定威信的劉主權1992年從借糧湖聯合養殖公司回到了村裡,先後擔任過九組組長和村委會副主任。1998年夏天,36歲的劉主權當選為寶灣村黨支部書記。
  • 巨型稻在寧鄉試種成功 禾下套養魚蝦既環保生態又提高效益
    長沙晚報訊(記者 張禹 通訊員 鄔豔)昨日上午11時許,冬日陽光照得人心頭暖,在寧鄉回龍鋪鎮泉福村,田園牧歌農場生產管理負責人歐意軍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看著長長稻穗上的露水基本上被曬乾了,他迫不及待地拿著砍柴刀下了田,準備試一試收割巨型稻的新鮮感覺。「我種多年的田,頭一回看到稻稈長得這麼粗壯,覺得以前用來割稻的鐮刀可能吃不消,就帶上了一把砍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