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開臺第一人」鄭成功,仍活在人們心中,臺灣是大陸必不可分

2021-01-12 落塵執筆

在16世紀剛剛開始的時候,西方國家因為滿足殖民擴張的需要,他們紛紛坐上那一艘艘充滿遭受人們怨恨的船,航行在海面上。尋找著屬於他們的目標,在那時殖民力量較為強大的國家還是當屬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殖民帝國。時光在穿梭,殖民國家的船也在海面上航行著。

當他們發現那早已腐朽不堪的明朝統治時,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們相繼乘著船,編造著瞞閉明朝統治者的理由,從而佔據我國在東南的一些沿海地區。在17世紀初的時候,西班牙和荷蘭人相繼佔領寶島臺灣的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直到後來荷蘭人的實力遠大於西班牙人時,他們成功將西班牙人所佔領臺灣的部分地區佔據,從此獨自佔領著臺灣,直到民族英雄鄭成功成功將臺灣從荷蘭人手上收回。

1624年,荷蘭人入侵臺灣,只可惜那時的明朝統治也是岌岌可危。算不上那種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可也是分身乏術。唯一可以依靠的還是當地人們奮起反抗。儘管他們反抗起來的力量十分微弱,莫要忘記一句團結就是力量,奮起反抗的人們力量如同那火苗一般,但是還有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初的荷蘭人為了鞏固他們所佔領的地區,還不忘修築一座赤嵌城,從而能夠穩固他們在臺灣地區的統治。他們除了在臺灣把土地據為己有,壟斷對外貿易,不斷搜刮資源,還進行著如同在那「三角貿易」般的交易,把當地居民販賣的海外充當奴隸,這種種惡行,難免會激發臺灣居民的反抗。

在1652年,臺灣人民同仇敵愾,掀起反抗荷蘭殖民者的起義,可惜卻以失敗告終。那些殖民者通過血腥的武力鎮壓,許多無辜的人因此喪生。

當那清軍與吳三桂的聯合下,清軍得以成功進入山海關。唯有那明朝將領鄭成功帶領著軍隊還在東南沿海一帶與清朝進行戰鬥著,在他們眼中,唯有收復臺灣地區,他們才有一個反清復明的機會。一個唯一可以與清軍對抗的根據地,因為他們知道,清軍是不擅長海戰。而這卻是他們的一個優勢。

1656年,他率領著福建水師大舉出兵北伐,因為輕視敵軍的實力,所以慘敗告終,重新退回廈門。直到有一個人向他呈現臺灣的兵力部署圖,儘管外似銅牆鐵壁的臺灣,但也有著一個百密一疏的缺點。沒錯,就是水源,只有控制著水源,他們便可以不戰而勝。

果然不出所料,在荷蘭人苦苦守著那銅牆鐵壁的城池,也難以逃脫水源的日益需求。荷蘭當時駐在臺灣的總督聽到這個消息,內心十分惶恐,只有被迫投降。

當初的鄭成功與他的父親關係也日益惡化,因為所服侍的君王不同。乃至以後斷絕父子關係,鄭成功一心想要能夠反清復明,而他的父親最後卻投靠清朝統治者。古人有講「道不同不相為謀」,又何況是侍奉的不同君主呢?

當初鄭成功通過兩年時間,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成功收復臺灣,讓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正因為如此,鄭成功也成為我國歷史上一個傑出的民族英雄。他收復臺灣僅僅是想要反清復明嗎?或許不止,而將我國反對侵略者非正義的入侵卻是真實的。就像是人們一直刻在骨子裡的那句話一般「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大陸固有、密不可分的領土,數百年前,一個名叫鄭成功的人,成功將臺灣從荷蘭人手中收回,多年後,臺灣渴望再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從此不再分離。

相關焦點

  • 鄭成功趕走紅毛真乃民族英雄,但還有一人比他更早收復臺灣!
    臺灣自古以來就屬於我國神聖領土,但是由於其孤懸海外,遠離大陸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大洋交通樞紐、沿海諸省屏藩的戰略地位,向來為外敵所垂涎三尺,屢遭敵人的入侵強佔。又因為國內改朝換代,臺灣也曾割據一方,甚至同大陸分庭抗禮。但無論如何,最終臺灣都會回歸大陸的懷抱。在遠古時代,臺灣和大陸本來連在一起。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相連結的部分陸地沉為海峽,臺灣遂成海島。
  • 國臺辦回應大陸遊客在臺擅自脫團:主管部門將處理
    中新網4月26日電 今日上午,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回應「一位大陸遊客在隨團赴臺旅遊期間擅自脫團」時表示,這名遊客已經隨團返抵廈門,主管部門將依有關規定,對這起脫團事件做出處理。有媒體問及,據報導,日前隨團赴臺旅遊在臺脫團的大陸居民張向忠已經隨原旅行團離臺,請問此事的後續將會如何處理?還有一個問題是臺灣蔡英文當局打破了54年的慣例,降格鄭成功的祭典,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 臺媒:全臺灣現首例神明道歉 鄭成功「託夢」想結束300多年恩怨
    臺灣的文化氛圍啊,有時候不可描述。比如這個: 據臺灣聯合報網站8月10日報導,全臺現首例神明道歉!「開臺聖王」鄭成功託夢,想和原住民族和解300多年來的恩怨,主祀鄭成功和鄭母的宮廟臺南「鹿耳門鎮門宮」65歲主委林忠民說,近來無論是自己或是信徒都有夢到鄭成功表示,對於鄭軍駐臺時期,對原住民所做的一切,造成後代的憤恨,他全盤接受,並指示信徒,要在14日(周日)起連續3天,舉辦原住民式超度法會,祭拜原住民英靈。林說,「就算是跪也要跟人家道歉。」
  • 1652年郭懷一起義: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前哨
    但由於臺灣以往缺乏開發,先住民生產能力較低,無法為荷蘭人提供足夠的生活物資,荷蘭人需要大費周折地從中國大陸購買食糧,或從遙遠的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補給物資。隨後荷蘭人發現,早已在臺定居的中國商人和漁民,吃苦耐勞且適應當地環境,適合對臺灣進行開發。
  • 大陸遊客遊臺灣,心中很疑惑,原來真實的臺灣是這樣的
    現在經濟高度發達,人們享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便利福利,但相應的生活負擔也很大,平時大家都處於節奏高的工作和生活中,沒有喘息的機會,當然,物質上的快樂是令人滿意的,但精神上很鬱悶,所以節日和休息日人們都會去旅遊,以這種方式放鬆自己,旅遊也成為現在人們緩解壓力的方式,中國遊客不僅是西方發達國家,不僅是去東南亞的一些國家
  • 永曆帝逃往緬甸時,已經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為什麼不去勤王
    然而就在永曆帝被殺的前一年,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已經將臺灣收復,這時候的臺灣是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的清軍沒有水師,鄭成功在臺灣可謂是易守難攻。那麼這時候的他,為什麼不去勤王,或是派人去將永曆帝接到臺灣呢?如果永曆帝能夠順利去到臺灣,那麼南明或許還能延續一段時期。有的人認為,是鄭成功不願意去接永曆帝,為什麼呢?
  • [談古說今]鄭成功招兵樹(2002—04)
    除上述戚繼光、俞大猷之外,鄭成功、劉永福等赫赫有名的將領,都曾在這個孤島的舞臺上演出過雄壯的歷史劇,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物和遺蹟。花開百朵,只表一枝。這裡僅向讀者介紹一件「活的歷史文物」。  在南澳縣深澳鎮古時總兵府的大門口,有一棵樹齡達數百載、高逾10米、冠蓋亭亭的大榕樹。樹的前面有一座英姿勃勃的鄭成功塑像,旁邊有一塊《鄭成功招兵樹碑記》石刻。
  • 亞洲周刊:民進黨當年赴大陸尋根反襯「臺獨」史觀虛無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有六個臺灣人登上了北京天安門城牆,與毛澤東共同主持了建政大典,他們是「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的六位代表謝雪紅、楊克煌、李偉光、王天強、田富達、林鏗生等人。這個組織包括了日據時代臺灣許多老牌「赤色分子」。接著,一九五零年代,又有大批臺灣人由海外投奔中國大陸。簡言之,由日據到光復後近一個世代期間,充滿濃厚祖國意識的紅色臺灣人是反對運動中的主流。
  • 他是打破兩岸堅冰第一人,因思鄉情切,直接將臺灣飛機開回了大陸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是臺灣空軍當中的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曾經多次執行偵查任務,後來退役,便進入到中華航空公司當中成為一名貨機機長,而他能夠被大家熟知,則是因為他太過思念家鄉,直接開著飛機就回到了大陸,此舉讓全世界都驚呆了!
  • 臺灣人在大陸:和大陸朋友交換最誠摯的真心
    中新網2月5日電 臺灣《旺報》5日刊載了臺北市青檸檬的投稿文章,作者領著自己的大陸朋友在臺灣吃喝玩樂,兩個人為了未來的人生藍圖努力著,交換了最誠摯的真心。文章摘編如下:某天當我開啟QQ郵箱時,一位昔日的大陸好友說要去臺灣做交換生了,只是我已在大陸工作沒辦法接待,終於趁著過年長假返臺期間,可以與她見面,當時的激動真是不在話下。
  • 立廟崇仰,年年祭祀,日本為何對鄭成功這麼上心?真相是狼子野心
    二、收復臺灣,亂世之壯舉 鄭成功在堅持抗清的同時,還和佔領臺灣的荷蘭人展開長期鬥爭。荷蘭人從1624年開始侵佔臺灣,引起臺灣人民的不滿,1852年,郭懷一更是領導當地人民起來反抗荷蘭人的殖民統治。
  • 臺灣青年:大陸電競產業待遇好,大家都想來大陸發展
    據臺灣承辦方——聯合報系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臺灣共有三支隊伍前來參賽,分別是臺灣東吳大學隊、正修科技大學隊和金門大學隊,選手、教練和帶隊教授共約20人,他們將在明後兩天與大陸選手「過招」。今天下午5時許,正修科技大學一行7人抵達廈門高崎國際機場。
  • 臺灣藝術之旅夏令營活動內容調整通知
    美圖美畫藝術中心在今年暑假將帶著孩子們玩轉寶島,並讓孩子們將此次行程以連環畫的形式進行創作並記錄下來,隨行老師將進行每天不少於一個半小時的繪畫課程指導,在本次夏令營的第六天我們將和臺灣地區美圖美畫藝術中心進行互動,和臺灣小夥伴們進行兩岸少兒美術交流活動,屆時,我們的小夥伴們可是要展示大陸小畫家的風採哦!
  • 鄭成功為什麼要把他的母親開膛破肚?
    眾所周知,鄭成功乃是抗清名將,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是位商人也是名海盜,後被明朝官府招安,出任海上「貿易官員」。在一次出使日本貿易時,邂逅了日本女子田川松。鄭芝龍娶了田川松之後,生下了二子,長子鄭成功,次子田川七左衛門,隨母姓。
  •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於廈門刺殺親人?背後原因很無奈
    摘要: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於廈門刺殺親人?背後原因很無奈民族英雄鄭成功是有名的抗清名將,作為一名軍事將領,他文武雙全,不但極力抗清,還親率主力收回臺灣,將其再度納入中國統治之下。不過1650年時,鄭成功為奪取廈門,刺殺了自己的親人,他為何要這麼做呢?
  • 這縣離廈門僅2公裡,卻不歸大陸統治,這的人在大陸買房渴望回歸
    很多人都很難理解這兩句話,簡單的來說吧,在中華民國的時候,一級行政區分為了臺灣和福建兩個省。而且臺灣省上面有兩個縣,分別是連江縣和金門縣。比較巧合的就是福建這邊也有連江縣。不過兩個縣的管轄是不一樣的,這點還是挺有意思的。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一下金門縣吧,金門縣其實也是非常的神奇的,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金門縣的神奇之處。
  • 【臺灣歷史系列動畫片】圓圓尋親歷險記二:收復臺灣
    2020-12-30 21:43:39 來源: 今日臺灣 舉報 借其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屬性,以及外皮綠色、內心紅色,象徵臺灣當代具有普遍意義的熱愛臺灣和祖國的熱血少年。動畫片一共五集,採用穿越的思路讓圓圓參與到歷史事件中,借圓圓的視角回顧並講述臺灣的「前世今生」,通過追溯重要的臺灣歷史事件和人物,展現兩岸的「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淵源。
  • 臺灣樂壇影響力下降?2017年5首歌曲爆紅臺灣,卻在大陸反響甚微
    林俊傑新專輯《偉大的渺小》現今大陸樂壇新生力量不斷湧現,而臺灣樂壇則有了青黃不接的形式,影響力更是逐漸減小,當然,我們不要忘了臺灣還有著華語樂壇最高規格的金曲獎盛會。2017 年有許多歌曲紅遍臺灣,其中更是有 5 首歌爆紅,可惜的是,這幾首歌在大陸都沒什麼反響。1.《魚仔》——盧廣仲這首歌是臺劇《花甲男孩轉大人》主題曲,這部在豆瓣有著 9.2 分的佳作的主題曲《魚仔》在今年年中一經發行便爆紅臺灣。
  • 寶島行腳:認識臺灣,從臺南開始(圖)
    「認識臺灣,要從臺南開始!因為在這裡,可以看到臺灣的過去和文化。」近日,記者到臺南市採訪,臺南市觀光旅遊局局長陳俊安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鄭成功走過臺南  臺南市古蹟之多為臺灣之冠,佔全臺一半左右,臺南和臺灣的歷史就在這古蹟構築的時間隧道中流淌。在臺南,看古蹟、聽傳說,一個人的名字和形象會越來越清晰。臺南,一座鄭成功走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