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帝逃往緬甸時,已經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為什麼不去勤王

2021-01-08 筆寫趣史

公元1662年(南明永曆十六年),永曆帝朱由榔被緬甸王交給吳三桂,緊接著,吳三桂將永曆帝絞死。然而就在永曆帝被殺的前一年,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已經將臺灣收復,這時候的臺灣是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當時的清軍沒有水師,鄭成功在臺灣可謂是易守難攻。那麼這時候的他,為什麼不去勤王,或是派人去將永曆帝接到臺灣呢?如果永曆帝能夠順利去到臺灣,那麼南明或許還能延續一段時期。

有的人認為,是鄭成功不願意去接永曆帝,為什麼呢?因為他心中奉的是隆武朝,並非永曆朝,是隆武帝讓他成為國姓爺的。但鄭成功既然接受了,永曆帝為他冊封的延平郡王爵位,就說明他是承認朱由榔這個皇帝,並且奉永曆為正統的。

事實上,這時候的永曆帝,已經是南明最後的希望了。鄭成功作為明朝的忠臣,只要有這個可能,一定會想辦法接回永曆帝。可問題就是,當時不具備這個條件,以及雙方還有一些隔閡。

一、雙方隔閡

朱由榔在位的這段時間,前期靠的是張獻忠餘部,後期靠的是晉王李定國。所以在永曆朝內部,以李定國馬首是瞻的佔大多數,對於鄭成功他們相對要陌生一些。

甚至連朱由榔本人,都與李定國更親近些,也更加信任他一點。這也是為何李定國早就成為親王,而鄭成功還始終是個郡王的原因。

另外,有了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前車之鑑,永曆朝大臣都對其有忌憚之心。當初鄭芝龍不僅挾制過隆武帝,後來還直接投降了清朝。他們害怕到了臺灣後,鄭成功也轉而投降清朝,要是將永曆帝交出去怎麼辦,所以他們內部是不信任鄭成功,不願意支持永曆帝去臺灣的。

二、距離太遠

永曆帝在逃亡的過程中,已經到了雲南和緬甸的交界處,這時候他才考慮逃入緬甸。然而這時候的鄭成功,正在福建的廈門準備收復臺灣,雙方間隔幾千裡。就算永曆帝想去投靠鄭成功,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到達,同時途中充滿危險。

而這邊的鄭成功,即使想接回永曆帝,也沒辦法前往。首先鄭成功率領的是水師,但是從廈門到雲南,只能走陸路。其次走陸路的話,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雲南,接回永曆帝,就必須經過福建、廣東、廣西三省。問題是這三省,早就被清軍佔領了。

如此一來,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鄭成功要派十幾萬大軍一路護送,一種就是他能帶著永曆帝飛過來。但兩種可能都無法實現,同時收復臺灣對鄭成功來說迫在眉睫,也就沒法第一時間去接朱由榔了。

三、有人從中作梗

永曆帝沒有考慮投奔鄭成功,還有個原因就是有人從中作梗,不願意他去投靠,這個人就是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馬吉翔是明朝最後一個錦衣衛指揮使,手上的權力很大,就連李定國都必須和他合作。

當時永曆帝決定逃往緬甸,就是馬吉翔給他出的主意,他認為這樣,就能躲過清軍的追殺。那麼馬吉翔為什麼不願意,讓永曆帝去投奔鄭成功呢?很簡單,為了權力。

在當時的局勢下,馬吉翔手握大權,就連李定國都要與他合作,可以說馬吉翔掌控了南明最後的話語權。如果這時候去投奔鄭成功,那麼鄭成功就會成為永曆帝,甚至是南明的靠山,他就失去在南明的話語權了。因此,馬吉翔是不會讓永曆帝去投奔鄭成功的。

綜上所述,鄭成功當時忙著打臺灣,根本無暇分心去接朱由榔。就算他想接回,以當時雙方的距離也難以實現。再者就是永曆朝的大臣,對鄭成功都懷有猜疑之心,他們信不過對方。然而就算他們都同意投奔鄭成功,馬吉翔也會想盡辦法阻止。因此無論如何,鄭成功也救不了永曆帝。

(參考文獻《明史》《南明史》)

相關焦點

  • 鄭成功趕走紅毛真乃民族英雄,但還有一人比他更早收復臺灣!
    此時大陸正是清軍入關,戰火遍地之時,清軍直達江南,在廈門堅持反清復明的鄭成功,眼看滿清統一大陸已成定局,便將收復臺灣的大計付諸實施,以建立抗清根據地,並解救紅毛統治下的高山族等各族同胞,這裡的紅毛就是荷蘭侵略者。清世祖順治18年,即公元1661年3月23日,鄭成功率大小戰船200餘艘,軍隊25000人橫渡臺灣海峽。只見檣櫓遮天,旌旗蔽日,螺號遠揚,浩浩蕩蕩!
  • 1652年郭懷一起義: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前哨
    告密1652年9月7日(農曆八月五日)下午,一個人驚慌失措地從赤嵌的甲螺村中竄出,在確認無人發覺後,他朝南一路狂奔,一直到數十裡外的大員(今臺南安平)時,還不時回頭張望。這個慌張的人顯然沒有注意到腳下的水坑,一跤摔進了街邊的坑中,瞬時渾身沾滿了泥巴,未及拍去汙泥,他就消失在人群之中。
  • 昔日「開臺第一人」鄭成功,仍活在人們心中,臺灣是大陸必不可分
    當他們發現那早已腐朽不堪的明朝統治時,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們相繼乘著船,編造著瞞閉明朝統治者的理由,從而佔據我國在東南的一些沿海地區。在17世紀初的時候,西班牙和荷蘭人相繼佔領寶島臺灣的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直到後來荷蘭人的實力遠大於西班牙人時,他們成功將西班牙人所佔領臺灣的部分地區佔據,從此獨自佔領著臺灣,直到民族英雄鄭成功成功將臺灣從荷蘭人手上收回。
  • [談古說今]鄭成功招兵樹(2002—04)
    這就是後來鄭成功進兵臺灣時提出的「收復先人故土」口號的由來。鄭芝龍在臺灣站穩腳跟後,卻成為「海寇」武裝集團的首領。崇禎元年(1628年),鄭芝龍以燒毀荷蘭侵略船獻禮,受明朝廷招撫,官拜遊擊之職。時福建大旱,民不聊生,鄭芝龍向朝廷建議:把饑民數萬人遷移到臺灣,「人給銀3000兩,3人給牛1頭,開墾荒土為田。」朝廷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且派他主持移民工作。
  • 鄭成功為什麼要把他的母親開膛破肚?
    眾所周知,鄭成功乃是抗清名將,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是位商人也是名海盜,後被明朝官府招安,出任海上「貿易官員」。在一次出使日本貿易時,邂逅了日本女子田川松。鄭芝龍娶了田川松之後,生下了二子,長子鄭成功,次子田川七左衛門,隨母姓。
  • 明末之後收復臺灣,第一次38年,第二次22年,第三次代價最大
    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臺灣幾次離開祖國懷抱,又幾次被收復。最後一次離開祖國懷抱是在國共內戰之後,國民黨敗逃臺灣,至今沒有回歸。明末之後有過三次收復臺灣,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三次。
  •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於廈門刺殺親人?背後原因很無奈
    萬石植物園殺鄭聯石碑泉州鄭成功學術研究會則不認同這個觀點,他們通過1958年臺灣出版的人物誌指出,鄭聯並非廈門高浦人,而是福建南安人。同時,鄭聯非鄭聯,而是鄭璉。在臺灣出版的人物誌中,指出鄭成功所殺之人為鄭璉。
  • 立廟崇仰,年年祭祀,日本為何對鄭成功這麼上心?真相是狼子野心
    此次大約有一百多艘軍艦迎戰荷蘭艦隊,鄭成功幾乎是把大半個身家都用了上去,可見其收復臺灣的決心之堅定。 1662年2月,臺灣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終結了三十八年的苦難。 可惜的是,鄭成功卻在收復臺灣之後長病不起,1662年,這位英雄溘然長逝,享年僅三十八歲。 三、日本的狼子野心 鄭成功收復臺灣,功績甚偉,中國人為其樹碑立傳是無可厚非之事,但日本人竟也將他視為「民族英雄」,這未免令人有些費解。
  • 【臺灣歷史系列動畫片】圓圓尋親歷險記二:收復臺灣
    2020-12-30 21:43:39 來源: 今日臺灣 舉報 借其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屬性,以及外皮綠色、內心紅色,象徵臺灣當代具有普遍意義的熱愛臺灣和祖國的熱血少年。動畫片一共五集,採用穿越的思路讓圓圓參與到歷史事件中,借圓圓的視角回顧並講述臺灣的「前世今生」,通過追溯重要的臺灣歷史事件和人物,展現兩岸的「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淵源。
  • 鄭成功紀念館、靈應寺……細數福建·泉州值得一遊的景點
    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對福建·泉州的景點盤點,這些地方小編只去過一兩處,熱愛旅行的你是否都遊覽過呢?#1 安溪桫欏谷風景區門票簡介:十大名茶鐵觀音的故鄉!時有沙鷗成群,雁飛陣陣,宛如天然畫景。時當晴空萬裡,天水一色,極目遠眺,漁帆點點,波濤不興,水平如鏡。如此良辰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難以忘返。2002年11月被縣文化部門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700人聚集臺南紀念臺灣光復75年 現場五星紅旗飄揚
    據臺灣中時報導,今年是臺灣光復75周年,10月18日上午,約700多位來自全臺各地的民眾,在臺灣人民共產黨總理林德旺的號召下,群聚於臺南市新營區太南裡舊廍遊行,提前慶祝臺灣光復節。與會民眾感念中國的先烈先賢浴血抗戰,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收復臺灣,讓臺灣人民過上「自由、民主、均富」的生活。
  • 打擊西北草原狼,還是進攻臺灣,康熙皇帝到底如何選擇?
    清朝康熙皇帝總計在位61年,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歷史上,先後剷除權臣鰲拜、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島、驅逐沙俄、打擊西北準噶爾部等等。在平定了三藩之亂以後,到底應該先收復臺灣,還是先打擊西北準噶爾部,清朝內部的意見並不統一。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年輕的康熙皇帝到底如何選擇呢?
  • 寶島行腳:認識臺灣,從臺南開始(圖)
    「認識臺灣,要從臺南開始!因為在這裡,可以看到臺灣的過去和文化。」近日,記者到臺南市採訪,臺南市觀光旅遊局局長陳俊安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鄭成功走過臺南  臺南市古蹟之多為臺灣之冠,佔全臺一半左右,臺南和臺灣的歷史就在這古蹟構築的時間隧道中流淌。在臺南,看古蹟、聽傳說,一個人的名字和形象會越來越清晰。臺南,一座鄭成功走過的城市。
  • 臺媒:全臺灣現首例神明道歉 鄭成功「託夢」想結束300多年恩怨
    臺灣的文化氛圍啊,有時候不可描述。比如這個: 據臺灣聯合報網站8月10日報導,全臺現首例神明道歉!「開臺聖王」鄭成功託夢,想和原住民族和解300多年來的恩怨,主祀鄭成功和鄭母的宮廟臺南「鹿耳門鎮門宮」65歲主委林忠民說,近來無論是自己或是信徒都有夢到鄭成功表示,對於鄭軍駐臺時期,對原住民所做的一切,造成後代的憤恨,他全盤接受,並指示信徒,要在14日(周日)起連續3天,舉辦原住民式超度法會,祭拜原住民英靈。林說,「就算是跪也要跟人家道歉。」
  • 臺灣的這些知名建築,你想去看看嗎?
    臺灣的這些知名建築,你想去看看嗎?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佔,1662年鄭成功收復;1895年割讓與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後光復。讓我們看看臺灣又那些知名建築。
  • 史書和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勤王兩個字,那麼勤王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勤王的基本釋義所謂的勤王,他的意思,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在古代漢語以及史料中,我們所能固定的勤王的含義,有兩種。第一種,是為盡心盡力與王事的意思:《左傳 僖公二十五年》有記載云:「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
  • 1960年,解放軍進入緬甸境內20公裡,打擊這支國民黨殘軍
    這些國民黨軍一路南逃,有的被解放軍俘虜,有的逃往臺灣,還有的逃往越南,緬甸等國家。在逃往東南亞國家的國民黨軍部隊中,很多後來都被國民黨軍接到臺灣了,但是有一支部隊不但沒有回去,反而在東南亞紮下了根,這支部隊是國民黨93師。國民黨軍93師在二戰時期曾被編入遠徵軍,參加入緬作戰,給予日軍重創。解放戰爭期間,這支部隊被編入了李彌的第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