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an Parasites Control Your Mind?)
作者 | 過客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微生物是可怕的。我們看不見,聞不到,也感覺不到它們。現在科學家發現有些微生物已經具備控制寄主行為的可怕能力。這聽起來有點像恐怖片裡讓人變成行屍走肉的可怕傳染病,當然那些都是虛構的內容,下面這些才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
剛地弓形蟲:控制宿主自我犧牲
弓形蟲會利用貓來交配和產卵。蟲卵會隨著貓的糞便離開,進入中間宿主體內。一旦長大它們就會回到貓的身邊,重新開始這個循環。
它們是通過控制齧齒動物等中間宿主返回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了弓形蟲病毒的老鼠似乎不再害怕貓。事實上,它們對其它可怕事情的反應也很遲鈍。
人類也無法倖免,弓形體病是人類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之一。弓形蟲可以減少恐懼感並增加冒險傾向。200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弓形蟲病的人更容易發生車禍。主流理論認為弓形蟲是通過多巴胺控制受害者的。
蟲草菌:打造殭屍螞蟻
這種真菌又被稱為殭屍螞蟻真菌,能夠讓螞蟻變成行屍走肉。被感染的螞蟻很快會出現奇怪的症狀,它們會忽視自己的工作並爬上樹幹。到了那裡,它們就倒掛在一片樹葉上。很快,蟲草菌孢子就從螞蟻體內噴發出來傳播到其它的螞蟻窩。
真菌孢子在螞蟻體內聚集形成了一個管狀網絡,延伸到螞蟻的全身。有人認為真菌控制螞蟻肌肉的方法酷似木偶大師操控木偶。
馬鬃蟲:從內而外吃掉宿主
馬鬃蟲又名鐵線蟲,這些纖細的、毛髮狀的蠕蟲會將寄主變成了自己的家。已知的馬鬃蟲有300多種,它們寄生在不同的昆蟲上。
鐵線蟲的蟲卵會產在水體底部,等待被蟋蟀幼蟲吃掉。當蟋蟀幼蟲長大會在陸地開始看似正常的生活,然而蟋蟀體內正發生著變化。一開始蟋蟀會停止鳴叫,很快就會產生遊泳的欲望,一看到水就跳進去。然後鐵線蟲就會離開去交配和產卵。
有研究人員認為,鐵線蟲分泌的神經遞質能夠改變了蟋蟀神經系統的工作方式。
彩蚴吸蟲:操控腹足類行為
彩蚴吸蟲是一種寄生在腹足類動物體內的扁蟲。這種扁蟲的生命周期與弓形蟲類似,它利用腹足類產卵,然後藉助它們進入鳥類等脊椎動物體內,孵化和成熟後再一次回到腹足類體內。
當腹足類吃了鳥類糞便時,這種扁蟲就會進入它們身體。腹足類通常喜歡黑暗潮溼的地方,扁蟲會迫使它們爬到開闊的地方,這樣鳥類就很容易發現它們。它們能夠降低蝸牛對光線的厭惡。
杆狀病毒:雙重寄生
杆狀病毒擁有兩個宿主。事實上,它的其中一個宿主本身就是寄生蟲。這種病毒會感染某些種類的寄生蜂,而寄生蜂又會利用毛毛蟲作為它們幼蟲的宿主。因此杆狀病毒和黃蜂幼蟲一起寄生在毛毛蟲體內。
這種病毒的主要宿主還是黃蜂。因此,為了確保毛毛蟲體內的黃蜂幼蟲能夠存活,它會操控毛毛蟲大吃特吃。一旦它們都長大了,黃蜂幼蟲就會從毛毛蟲的身體裡破繭而出。
流感病毒
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人比其他人更善於社交。但研究人員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實或否認這一點。
狂犬病毒
狂犬病患者對水會形成一種強烈的恐懼感。在狂犬病後期,患者吞咽和呼吸變得困難。因為這種痛苦,他們一看到液體就驚慌。
瘧原蟲
瘧原蟲是引起瘧疾的原生動物。它使蚊子攻擊更多的受害者,寄生蟲得到了更廣闊生存空間的同時,也讓蚊子得到了更多的食物。
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宿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他們認為或許是寄生蟲的基因戰勝了宿主的基因,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儘可能多地自我複製。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