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德軍士兵的戰地日記:現在,可用的重機槍只剩下我這把了

2021-01-16 戰爭事典

原著 :[德] 京特·K·科朔雷克

譯者:小小冰人

1944年6月9日,我再次回到了戰鬥中。據空中偵察報告說,在敵人的集結地發現了大批坦克。可是,據此判斷蘇軍正在發起一場大規模攻勢並未被證明是準確的,我們只捲入了一些小規模戰鬥,僅有兩名士兵負傷。

6月15日。今天,我們位於雅西和特爾古弗魯莫斯之間,在一處高地上挖掘陣地,我們俯瞰著一片綠色的平原,視界極好。在我們身後,幾座農場的建築被敵人的迫擊炮火擊中後正在燃燒。風不時地將黑煙吹到我們的臉上,煙霧的氣味相當可怕,令我們難以呼吸。那些房屋早已被它們的主人所丟棄,可他們逃走時沒能將牲畜牽出建築,帶上它們一同離開。要是這些牲口沒被餓死,它們也會被炮彈炸死。牲畜的屍體躺得到處都是,腐爛的程度不一,散發出可怕的臭氣。

6月16日。夜幕降臨後,我們小心留意著陣地前方寬廣而又平坦的地面上敵人的動靜。預期中的進攻並未到來,但敵人用高爆彈對我們轟擊了一整夜:敵人能看見我們的位置,這是因為我們身後的火焰不斷升起,清晰地暴露出我們的身影。

6月17日。灰暗的拂曉出現了濃霧,在風力的推動下,大霧似乎正朝著我們這裡慢慢移動。我從未見過這樣的霧氣。敵人也許會利用清晨的霧色,在其掩護下向我們逼近。

乳白色的霧牆朝著我們逼近,看上去似乎越來越濃。透過瞄準鏡,我注意到前方出現了一個貓著腰的傢伙的輪廓,他的背上好像還背著個背包或是其他什麼東西。我瞄準了他,在至少一公裡的距離上,我朝著他打了個短點射。這一點射的效果如此出色,大家爆發出一陣歡笑。俄國人肯定是在身上攜帶了某種煙幕彈,顯然,這就是出現「濃霧」的原因。我的子彈剛剛出膛,那個俄國佬的背包上便竄出了一股濃濃的白煙。他沒有扔掉背包,而是轉過身,沿著之字形路線狂奔起來,仿佛身後有人在追他似的。最後,他那背包裡所有的煙幕彈都被引發了,在其他人看來,這傢伙就像是裝了個火箭助推器。

我們的重型武器隨即朝著濃霧猛烈開火,徹底打亂了敵人的計劃,阻止了他們的進攻。煙霧散去後,大批屍體以及幾門迫擊炮和其他一些武器散落在我們下方的地面上。

6月20日。儘管這些天來我們的行動主要是防禦性的,但還是遭受了一些傷亡。負傷者中包括我們的上士,他再次奉命指揮我們這個實力嚴重受損的連隊。沒人知道他到底負過多少次傷:他佩戴著在尼科波爾橋頭堡獲得的金質戰傷勳章(五次負傷後才能得到)。如果負的是輕傷,他會待在連部裡休養恢復,但這次,他的傷似乎要嚴重些,因此,他不得不被送往團救護站,後來,他大概被轉到國內的一所軍醫院了。

6月27日。我們團在6月21日被撤下了前線,此刻在波佩什蒂附近的一個休整地。儘管我們號稱一個團,但實際作戰兵力只相當於兩個連。除了一名下士,我們連的老人只剩下七個。就連不時被分到我們連隊的補充兵,此刻剩下的也已寥寥無幾,大多數人不是負傷就是陣亡。所以,來自因斯特堡的新兵被補充進我們的連隊。我們得到的就是一群混雜著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大雜燴,在他們當中還有許多德裔東歐人,另外還有一些俄國志願者。上面不是用我們急需的武器重新武裝我們,而是試圖用一群只受過倉促訓練的炮灰來彌補我們的實力。這簡直是發瘋!

7月14日。兩個傳聞四下流傳。一個說法是,我們將被調往東普魯士,以守住我們在那裡的邊境。我們想到,政府—指的是希特勒—是否真的相信敵人很快會到達那裡。另一個說法是,「人民擲彈兵師」已經開始組建,目的是為了增強部隊的戰鬥力。我們不知道「人民擲彈兵師」是怎樣的一種部隊。許多士兵開玩笑說,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祖父輩的老人將作為最後的兵源被徵召入伍。最近剛剛分到連隊裡的新兵們談起了某種即將被投入的「報復性武器」。我們想知道的是,這些新式武器何時能投入—等我們的城市被夷為平地並被敵人佔領後?休假期間我也曾聽說過這些神奇武器,我覺得這只是個謠傳,僅僅是為了給老百姓們帶去某種新希望罷了。

7月15日。幾天前派來了一名少尉擔任我們的新連長。我甚至已數不清自1943年10月以來,我們有過多少位領導了。他似乎並不太差勁,但他無法給連隊帶來必要的歸屬感和戰友情誼。不知怎麼回事,某些東西消失不見了—我們這些老兵能感覺到這些。太多的生面孔加入進我們的隊伍,我們不得不試著習慣他們。

我們這些老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新兵們對我們所獲得的勳章以及豐富的前線經歷欽佩不已,但我們對他們不太起勁。新來的領導者也是一樣—他們不了解我們,無法對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所以,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部署我們這些老兵,從而使連隊達到最佳化。返回前線後,我們會等待並觀望,在前線,我們相互依賴,那種團結感和戰友情幾乎是油然而發。

7月18日。休整和放鬆的日子結束了。我們驅車趕往羅曼,然後搭火車完成剩下的路程。實際上,我們的目的地是東普魯士,儘管在途中,我們接到的命令發生了改變,我們重新趕往波蘭。據說蘇軍已經渡過了布格河,正向西推進。

7月20日。當天發生了刺殺希特勒的事件。我們當中沒人知道這一事件的原因。據說這是高級將領之間的陰謀,這些人將被處死。我們還驚訝地獲知,從現在開始,傳統的軍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禮」,我們必須使用舉手禮,就像黨衛軍那樣。但命令就是命令。我並不認為這個規定會對部隊的士氣起到任何提高作用。相反,我們感到驚奇的是,他們憑什麼認為能打動我們這些士兵,從而與那些黨的要人們更加親近呢?不管怎麼說,這些大人物總是前呼後擁,我們還得設法保護他們。他們給部隊的指揮部派遣了政治軍官,還給我們派來了具備國家社會主義理想的士兵。這純屬狗屁!難道這能幫我們生存下來?謝天謝地,我從未遇到過這種類型的傢伙。我很懷疑這些傢伙是否有膽量跟我們一起在戰壕中禦敵。

7月21日。進入波蘭後,我們的任務是守住桑河上雅羅斯瓦夫附近的防線。敵人已經在幾個地段試圖渡過該河。白天時,我們遇到了一股與自己部隊失散的德軍,他們驚慌失措,沿著河岸的低地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他們告訴我們,他們的許多戰友被波蘭遊擊隊打死了。夜間,我們與敵軍發生了激戰,成功地阻止了他們渡河的企圖。

7月25日。天色尚黑時,敵人的一隊坦克搭載著步兵發起了進攻。我們沒有反坦克武器,不得不撤出了陣地。所有人驚恐地四散奔逃,在玉米地裡尋找著隱蔽。敵人的坦克追了上來,很快便超過我們,坦克上搭載的蘇軍士兵發起了攻擊,我們中的許多人在這場白刃戰中身亡。瓦利亞斯和我躲在一片被雨水打溼後壓平的稻草堆下。由於天色黑暗,我們幸運地沒被敵人發現。

一個小時後,敵人的一些坦克被擊毀,他們再次被趕了回去。我們壯著膽子爬出了玉米地。我和瓦利亞斯平安無事,甚至連我們的重機槍也完好無損。

這是血腥的一天,我們遭受了嚴重的損失。許多戰友在與敵步兵的短兵相接中慘遭殺害。頭顱破碎、腹部開口的屍體躺得到處都是,有許多已被坦克壓扁。逃入玉米地時,我們的連長,那名少尉,失蹤了。有人最後一次看見他時,他正跟著一些士兵奔逃,一輛坦克在身後追趕他們。他是負傷還是陣亡,或是落入了敵人之手,沒人知道。根據眼前的這場屠殺來判斷,敵人沒抓俘虜。「失蹤」這個詞給家屬帶去了一線希望,儘管經歷過俄國戰事的人對這種希望不會抱有任何一絲幻想。敵人被壓抑已久的仇恨,使得任何一個落入他們手中的人都不會有絲毫的生存機會,所有的希望都像春季陽光下的積雪那樣融化消散。

儘管對我們的少尉不太了解,但我們還是對他的失蹤感到非常遺憾。他可能只是經驗不太足,但卻是個具有強烈責任感、堪稱楷模的軍官。弗裡茨·哈曼的副射手也犧牲了,連同他一起損失的還有他那挺重機槍的槍架。現在,可用的重機槍只剩下我這挺了。

本文摘自《雪白血紅:一名德軍士兵的東線回憶錄》

相關焦點

  • 巴甫洛夫保衛戰:23名蘇聯士兵堅守58天,為何德軍無法奪得控制權
    巴甫洛夫大樓原來只是一棟普通的無名小紅樓,它正處於史達林格勒市區中心地帶,在德軍炮火不斷轟炸下,周圍建築已經成為一片廢墟。離此不遠的地方是一個重要碼頭,蘇聯的物資轉運工作要通過這棟大樓進行轉接,而且因為這棟大樓孤零零立在那裡,成為觀察周圍敵情的唯一制高點。
  • 二戰時著名重機槍大盤點,第三個重機槍被呼為「死神鐮刀」
    重機槍做為戰場上的冷血殺手,在大規模戰役中作用最為明顯,裝上穿甲彈後甚至還可以擊毀裝甲車和坦克。重機槍作為火力最猛的槍械之一,在這種高火力的壓制之下敵人幾乎沒有還手的機會,重機槍最盛行的便是二戰時期。整個戰爭期間,給士兵帶來傷害最大的不是飛機大炮,而是敵軍陣地的重型機槍。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帶來幾款最著名的重機槍。
  • 一戰英雄「斯塔比」,17次戰鬥多枚勳章,網友:戰地降魔犬
    現在軍犬主要用於,警備、掃毒及排雷等工作。它也是我們人類千百年來的好夥伴。早在古代戰場就有使用軍犬的例子。在一戰時期,美軍就用軍犬來參加戰鬥。我們要講的是一隻「斯塔比」的軍犬,它可是戰鬥中的英雄,被授予中士。這名中士是可是吉祥物,屬於美軍步兵團。這名中士它在一戰的時候被分配到了一個步兵師。
  • 瓦西裡·扎伊採夫:擊敗德軍王牌狙擊手,不止活在電影裡的傳奇
    今天易達要跟大家聊的是瓦西裡·扎伊採夫,一位不止活在電影裡的傳奇狙擊手,一人擊斃400名德國士兵 堪稱德軍死神。王牌狙擊手鼓舞鬥志百姓讀史作為一名狙擊手,他的戰績令人瞠目結舌,僅在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間就擊斃了225名德軍士兵,其中還包括不少指揮作戰的德軍軍官。
  • 英國士兵一時心軟,放走一名德國士兵,多年後變成一個戰爭狂人
    導語:英國士兵一時心軟,放走一名德國士兵,多年後變成一個戰爭狂人希特勒是納粹德國的領袖,他上臺之後打造出一個強大的德國,而且擺脫了一戰的遺留的影響,可以說在上個世紀,德國是真正的強國,蘇聯美國都望其項背。
  • 重機槍兩側的防護盾,擋得住子彈掃射嗎?難道只是用來安慰士兵?
    在戰場上,重機槍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具有火力兇猛、打擊威猛的優點。同時,重機槍也被譽為是槍中之冠,還能用來支援步兵進行衝鋒。最重要的一點,該武器的射程要比步槍遠得很多,這也是戰士們喜歡用它的一個原因。在使用重彈的時候,重機槍的射程能夠達到5000米左右。
  • 二戰重機槍:中國的死神鐮刀,德國的希特勒電鋸,日本的雞脖子
    二戰重機槍:中國的死神鐮刀,德國的希特勒電鋸,日本的雞脖子 中國24式:該槍以極高的可靠性,可以說作為當時中國軍隊最優秀的支援火力,24式重機槍在中國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發揮出強大的火力!被日軍形容為「死神的鐮刀」德國MG42:MG42型機槍是德軍絕對的火力支柱,更是盟軍士兵的恐怖惡夢。其連貫的槍聲,像拉動拉鏈時的響聲,因此也被美國大兵稱之為「希特勒的電鋸」。日本92式:92式重機槍雖然性能平平,但在戰場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該槍作為鬼子二戰中用來屠殺的主要兇器,此槍很適合點射,射擊時像雞一樣「嗒嗒嗒」,外觀又像一隻「鬥雞」模樣,所以俗稱「雞脖子」。
  • 巴普洛夫大樓上,蘇軍只有23人,為何德軍無論如何攻不下來
    這場戰役,德軍被消滅了至少100萬士兵,徹底失去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而蘇軍的傷亡更大,共計有近120萬紅軍陣亡,被德軍屠殺的平民則不計其數。在遍及整個史達林格勒的巷戰中,有一處堪稱經典的戰鬥,那就是「巴普洛夫大樓保衛戰」。
  • 二戰盜墓筆記:一隻黨衛軍士兵的身份牌,一個東歐教師的月工資
    根據當年的檔案記載,他的叔祖父1942年3月21日在一個叫格魯伯契卡的村莊附近,被一顆蘇軍的步槍子彈擊中胸部陣亡,他臨死前留下的遺言是:「永別了,我的妻子和女兒」。德軍將600名陣亡士兵的遺體埋進三個巨大的坑裡。2008年舍費爾回到這座早已被遺棄的村莊,他看到了三座墳丘已經變成了小山,上面長滿了比人還高的野草。
  • 美國隊長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一人對抗數百德軍,卻死於一場意外
    這是個貧困的家庭,而他偏偏又是家裡12個孩子中的第7個,這意味著他不得不在小學五年級選擇輟學打工,每天都得賺到一美元來養活自己的弟弟妹妹。在這種生活環境下,墨菲比同齡的孩子都要瘦小,但這種艱苦的生活同樣也練就了他堅韌不拔、無懼犧牲的精神。
  •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狙擊手一槍把德軍的一個碉堡打塌了,是怎麼...
    實際上,這一幕和現實差別很大,因為處於灘尾懸崖碉堡裡的重機槍不可能離灘頭陣地這麼近,而且重機槍一般也不是近瞄,而是在防線最後方,進行正面散布射和縱深散布射,在真實情況下,在射手視野裡,目標士兵基本上就是一個小點。
  • 名揚海外的中國重機槍:中國武器叱吒全球
    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戰役中,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出現在戰場上,僅用了1天時間便屠殺了約2萬英法聯軍士兵。自此,重機槍一戰成名,後來,重機槍衍生出3個兄弟:輕機槍、通用機槍和高射機槍。 重機槍可靈活利用槍架進行平射和高射,再依靠它的大容量鏈箱進行供彈,配以流水般的射速,形成了一張火力網,在戰場上屬於面覆蓋的壓制性火力。
  • 《戰地5》怎麼下載 破解版下載地址分享
    導 讀 《戰地5》 讓玩家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戰爭旅程,以前所未見的角度重臨二次世界大戰。
  • 一戰時的暴風突擊隊,為了適應塹壕戰,德軍發明的「人肉坦克」
    但若以當時士兵的角度來看,還是一戰要更讓人絕望一些,道理就跟你第一次去拔牙和第二次去拔牙的感覺一樣。在塹壕戰的大趨勢下,坦克誕生了,而在它誕生之前,雙方只能幹耗著嗎?當然不。德軍為了讓進攻能持續下去,進而組建了「風暴突擊隊」,一群手持先進武器的士兵,用血肉來突破敵人的防線。
  • 二戰6名德軍被埋地洞,每天堅持做一件事情,6年後獲救不成人形
    故事的主人公是6個德國兵,在二戰進入末期之後,德軍節節敗退,德軍所佔領的波蘭也被迫放棄,面對蘇聯的裝甲部隊,德國士兵無力招架,他們四處逃竄,當時以軍士長蘇埃為首的6名德軍脫離了隊伍。1.6名德國兵被困防空洞為了能逃離蘇軍的追捕,蘇維埃帶著其餘5個士兵躲進了一個防空洞,防空洞內空無一人,裡面堆滿了麵粉,很顯然這裡是德軍一處秘密的隱藏地點。6個士兵因為太累了,倒頭就睡,他們不知道有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向他們襲來。
  • 跨越50年的情書:士兵戰死前寫了封信給初戀,終於交到初戀手裡
    ——《江城子》人類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之一莫過於史達林格勒戰役,在1943年,數百萬的蘇軍德軍,在這一個小小的城市展開了無比慘烈的爭奪。這場戰爭摧毀了整個城市,也奪走了上數百萬人的生命。據戰後統計,雙方的軍人加上平民共死亡280萬。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有一名士兵在戰死前,給初戀寫了一封情書,這封情書整整花用了50年的時間,才交到了初戀的手裡。
  • 女兵李夢宇的「戰地日記」
    本文原題《女兵李夢宇的「戰地日記」 》,原載於《解放軍生活》2011年12期 總第322期,作者:整理/何飛鴻 本刊特約記者 向勇,責編:李芸科爾沁草原。當兵7年了,還是頭一回出現這麼多的「傷情」,這要是媽媽看到了肯定比我還心疼呢。今天的訓練算是有點成果了。眾目睽睽之下,我不再那麼緊張,在新兵面前,老兵就必須要做到最好。天太熱了,蒼蠅太多了,陽光太足了,空氣太悶了,午休時大家都睡了,只有我醒著,因為涼水洗頭是很「頭疼」的事,演習之前我從不這樣「委屈自己」,但是現在的條件就是這樣。戰友們都能很快適應,唉,打心眼裡佩服他們。
  • 蘇軍見草就抽,德軍每天6支,美軍每周7包,菸草對士兵如此重要?
    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的比利時士兵說過的這句話:戰場即使給我糟糕的食物我們都能忍受,但沒有菸草那絕對不行。自古以來,菸草就在部隊盛行,明代崇禎帝曾想禁菸,但洪承疇即刻就提出了異議:遼東士卒,嗜煙如命,不可禁。在艱苦的戰場上,禁菸無異等同於逼士兵譁變。可以說,菸草早已成為士兵最喜愛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