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什麼意思?今年過年冷嗎?

2020-12-04 農夫也瘋狂

農諺「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什麼意思?今年過年很冷嗎?

文/農夫也瘋狂

再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有些在外打工的農民兄弟也開始返回家鄉了,家裡養豬的人家已經殺年豬,做臘肉了。由於是冬季,農民能幹的農活也不太多,沒事的時候老人們就會聚在一起嘮嗑。而老人們聊天,說得最多的還是天氣相關的話題,這是百談不厭的,畢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農民是靠天吃飯,對於天氣也是十分關注的。古人在這方面也是總結了許多的農諺,不知道大家可曾聽說過「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這句農諺呢?其說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一年會有「兩個春」呢?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一年中如果出現了兩個立春,即年頭和年尾都分布有立春節氣,那當年過年期間的天氣就會比較的寒冷。而今年就正好是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年初的時候有一個,而在大年三十的時候還有一個立春。如此一來在明年的時候就沒有立春了,因此也被成為「無春年」、「寡婦年」,民間認為這樣的年份不宜結婚。那為什麼一年會出現兩個立春呢?今年過年天氣是不是很冷?

其實不管是「兩頭春」,還是「無春年」,這些都是正常的曆法演變而已。因為古人所制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獨有的,其是根據陰曆而排列的。而陰曆是根據月亮的盈虧變化制定的,其一個月的周期是29天,或者是30天,一年只有354天或355天,因此和與陽曆相比要少11天。

聰明的古人為了解決陰陽合曆的時間差問題,就增設了「閏月」,經歷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個月。在出現閏月的年份,其一年的時間就有383或384天,因此在這樣的年份中,就不再是24節氣了,變成了25個節氣,因此就會在年首和年尾都有一個「立春」,也就是所謂的「雙春年」,但是在下一年自然就會少一個立春,變成了無春年。在民間還有「每19年7閏月」的說法,也就是說在十九年中,會出現七個「雙春」、7個「無春」的年份。所以,從這也可以看得出來,一年是「雙春」,還是「無春」,其實這些都是人為安排的,在民間關於「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沒有什麼道理的。今年就出現了兩個立春,根據農諺「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來看,那是不是表示在過年的時候天氣會比較寒冷呢?

我們應該知道,農諺都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觀察當地的天氣情況之後,根據經驗總結而來的,都是有一定地域性的。而這句俗語也是在一些地區適用而已。在民間還有著「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的農諺,其意思是說一年中如果年初和年尾都有立春,那麼當年冬季就是暖冬,類似的農諺還有「一年兩個春,單衣也過冬」。在民間還有著通過立春來判斷來年收成的農諺,有些地方說「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這是因為一年兩個立春,冬季的天氣比較溫暖,那地裡的病蟲害比較多,所以種植的大豆來年的收成不好。還有人說:一年兩個春,黃土變成金。不過,對於這些說法,很多的年輕人都表示已經果實了,因為現在的氣候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2019年過年是不是很冷呢?專家說了今年冬季會是暖冬,在春節的時候應該天氣不會太冷。何況這些農諺也只是起到預測而已,並不是百分百準確的,所以大家也不要過分的擔心哦。

相關焦點

  • 俗語「一年若是兩個春,老牛過年冷斷筋」什麼意思?今年冬天冷嗎
    俗語「一年若是兩個春,老牛過年冷斷筋」什麼意思?今年冬天冷嗎如今已經農曆十一月底了天氣好莊稼收成就好,天氣不好,忙忙碌碌一年到頭來還是顆粒無收,關於天氣的俗語,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一年若是兩個春,老牛過年冷斷筋」這句俗語呢?它表達了什麼意思呢?一年中會有兩個春嗎?
  • 俗語「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啥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俗語「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啥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大家好,歡迎閱讀娛樂美少女,我一直很關心科普類的大小事情,喜歡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科普類的話題,我將每天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冷知識、科技、教育……有關科普類的話題,希望大家也可以每天和我積極互動。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講的是農村時令的諺語。
  • 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俗話說: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什麼意思
    今年的冬季,天氣也是格外的寒冷,在一九的時候,很多地方都下起了雪。如今三九還沒有到來,也就是說真正寒冷的天氣還沒有到來,就已經非常冷了。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不正是對今年天氣的最佳描述嗎?
  • 俗語: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啥意思?19年真是「無春年」嗎
    在農村很多老人都發現了在2019年沒有立春的節氣,而2018年居然兩頭「有春「很多農民不禁擔心起來了,因為在農村人們把沒有立春的年份稱為」寡婦年「。那麼什麼是」無春年「呢?19年真的是「無春年」嗎?其實「無春」的意思就是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節氣,那麼19年真的是「無春年」嗎?
  •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聽老農說說,過年冷不冷
    也難怪村裡的老人們,近來對這個冬季的天氣探討不斷,王大爺要想知道後續天氣冷不冷,看冬至那天的天氣如何,可得知一二,接著大爺他說了這麼3句農諺,以此來作為他的理論依據。冬至在月尾,開春雪花飛2019年冬至日是農曆冬月廿七日,而這句農諺老話的意思是,如冬至日在月底,那麼,這一年冷得就比較晚,開春之後才會見到雪花飛。從今年的冬至日時間和農諺老話的意思來看,今年冷天氣還在後面。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
  •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啥意思?今年大寒冷不冷,春節天氣好嗎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年前還會冷嗎?春天會有低溫霜凍嗎今年的小寒不怎麼冷,況且現在已經到了數九寒天的「三九」,也是公認的一年中最冷的日子,照理說應該是非常冷才是,但是今年的土壤卻還沒封凍。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今年的冬天果然是溫暖了不少。不過很多人擔心,年前不冷年後冷,民間有句俗語,「小寒不寒,清明泥潭」,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冷天會在過完年出現呢?一、「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啥意思現在的年輕人對一些民俗、節氣都不是特別熟悉,所以關於這句俗語問年輕人是問不出答案的,還是要找年紀大的長輩問才行。
  • 農村俗語「三九冰上走,過年露一手」,啥意思?道理在哪?
    農村農諺俗語多,每一句農諺和俗語都來自生活,而生活是可以積累經驗,生長智慧的。所以說,大多數農諺俗語細究起來,都還是擁有一定的道理的。這也是流行在農村裡的農諺俗語所以會被經年不斷地口口相傳下來的根本原因。畢竟,它們都來自農民自己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有著天然的群眾基礎。
  •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大寒在何時,過年還冷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寒再大寒,轉眼又一年」,小寒、大寒之後,農曆新年也就不遠了,現在小寒已經過去,大寒即將到來,這是二十四節氣之中最後一個節氣,也是臘月的代表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
  • 「冷在三九」,今年三九是哪些天?今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
    冷在三九,就是說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就是三九了。那麼,三九是今年的那些天呢?要想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知道一九、二九、三九是怎麼來的?分別是多少天?按照什麼方式來計算的?一般來說數九是從每年的冬至開始的。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而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就是這樣一句農諺,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如果比較暖和,那麼這一年的冬季就會冷得遲,可能要持續到明年農曆的三月份。在村裡有些老人就對此說說法是非常贊同的。還說這個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在冬至節氣暖和,那後面的天氣就會比較冷。
  • 廣東今年過年冷不冷?偏冷的可能性較大
    【關於今年春節廣東冷不冷】自去年12月到現在,我省氣溫一致偏低,是與冷空氣活動造成的降溫密切關聯,雖然偏冷,但從整個季度來看,不是極端冷。在這個節骨眼,就有了瘋傳「60年來最冷春節」balabala,然後很多小夥伴就開始關心#今年春節冷不冷#?
  • 農諺「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時最冷?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大寒在小寒後面,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 農諺「小寒暖春多寒,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小寒偏冷才好嗎?
    作為農曆24節氣中溫度最低的一個節氣,小寒一到,也表示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即將到來了。聽農村的老農民說:小寒節氣天氣的好壞,還可以預測明春的天氣,在農村就有很多和小寒節氣相關的農諺,比如「小寒暖春多寒,小寒寒六畜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小寒偏冷才好嗎?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而「冬至暖春節冷」,也是不絕對的,還是比較適用於南方天氣,對於北方來說,冬至暖可能會一直暖到開春天氣。但老話畢竟是經驗之談,還是有些道理的。比方說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不冷夏季不熱等,這些是可以相信靠譜的,至於局部小氣候,就說不準了。俗語老話而已,隨著時代的不同,自然也有偏差的地方。因著各地的氣候狀況不同,有些俗語實際運用起來或就不是那麼準確,有時甚至是矛盾的!
  • 「小寒大日頭,來年倒春寒」啥意思 小寒節氣還冷嗎?今年有倒春寒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寒大日頭,來年倒春寒啥意思 小寒節氣還冷嗎?今年有倒春寒嗎? 元旦小長假已過去,三天假期很多人外出旅遊,從全國的天氣情況來看,各地氣溫還是比較溫暖的,各地都在緩慢升溫,很多人感慨終於不冷了,外出也不需要穿上幾個羽絨服保暖。
  • 老人說「兩春夾一冬,十個牛圈九個空」是什麼意思
    農諺、俗話、童謠等,有些淺顯易懂,有些則深奧難解,喻意深刻。不管深淺都是勞動人民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包含著科學道理。比如說「瑞雪兆豐年」,這句諺語應該每個人都熟知,意思是冬天下大雪預示著來年有一個好的收成。
  • 「該冷不冷,難成年景」,今年冬天啥時最冷?消息來了
    「冷在三九」這句話一點也不假,1月8日是三九的第一天,長江下遊的鄂皖蘇三省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13度,這也是今年冬天以來最低的溫度。有很多朋友認為,三九是最冷的時候,過了這個時間,就不會有這麼冷了。其實,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說的就是「大寒沒有小寒冷」,在24個節氣當中,小寒和大寒這兩個節氣也是最冷,反應了冬天寒冷的程度。
  • 你知道啥是「春脖子」嗎?老話說:春脖子短,農活往前趕,啥意思
    對於農村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根據24節氣和氣候變化來種地的,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春脖子短,農活往前趕」,到底什麼是「春脖子」呢?為何春脖子短,農活要往前趕呢?什麼是「春脖子短」?「春脖子短」意思就是春天天氣剛剛轉暖,人們脫掉了厚厚的棉衣,還沒來得及享受春天的陽光明媚,卻馬上就到了初夏季節,讓人感覺春天很短的樣子,所以人們就用「春脖子短」來形容春天很短,還沒感覺,春天就過去了。其實「春脖子短」一般出現在立春在過年之前的年份,就拿今年來說,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二就已經立春了,按道理說已經是春天了,但是立春正好處於五九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春打五九尾。
  • 「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今冬天氣是哪種?
    「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準嗎?文/農夫也瘋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一句傳播很廣的經典農諺了,很多的人也知道其意思。農諺「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冬在頭,凍死老牛每年冬至都是在公曆12月22日前後,但是在農曆的日子則不固定,並且波動還比較大。而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冬至在農曆十一月份的上旬,即冬至在農曆十一月十日之前,那當年的冬季就會比較寒冷,極有可能會出現寒冬。而凍死老牛當然是有點誇張了,主要是為了突出冬季比較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