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什麼意思?今年過年很冷嗎?
文/農夫也瘋狂
再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有些在外打工的農民兄弟也開始返回家鄉了,家裡養豬的人家已經殺年豬,做臘肉了。由於是冬季,農民能幹的農活也不太多,沒事的時候老人們就會聚在一起嘮嗑。而老人們聊天,說得最多的還是天氣相關的話題,這是百談不厭的,畢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農民是靠天吃飯,對於天氣也是十分關注的。古人在這方面也是總結了許多的農諺,不知道大家可曾聽說過「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這句農諺呢?其說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一年會有「兩個春」呢?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一年中如果出現了兩個立春,即年頭和年尾都分布有立春節氣,那當年過年期間的天氣就會比較的寒冷。而今年就正好是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年初的時候有一個,而在大年三十的時候還有一個立春。如此一來在明年的時候就沒有立春了,因此也被成為「無春年」、「寡婦年」,民間認為這樣的年份不宜結婚。那為什麼一年會出現兩個立春呢?今年過年天氣是不是很冷?
其實不管是「兩頭春」,還是「無春年」,這些都是正常的曆法演變而已。因為古人所制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獨有的,其是根據陰曆而排列的。而陰曆是根據月亮的盈虧變化制定的,其一個月的周期是29天,或者是30天,一年只有354天或355天,因此和與陽曆相比要少11天。
聰明的古人為了解決陰陽合曆的時間差問題,就增設了「閏月」,經歷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個月。在出現閏月的年份,其一年的時間就有383或384天,因此在這樣的年份中,就不再是24節氣了,變成了25個節氣,因此就會在年首和年尾都有一個「立春」,也就是所謂的「雙春年」,但是在下一年自然就會少一個立春,變成了無春年。在民間還有「每19年7閏月」的說法,也就是說在十九年中,會出現七個「雙春」、7個「無春」的年份。所以,從這也可以看得出來,一年是「雙春」,還是「無春」,其實這些都是人為安排的,在民間關於「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沒有什麼道理的。今年就出現了兩個立春,根據農諺「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來看,那是不是表示在過年的時候天氣會比較寒冷呢?
我們應該知道,農諺都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觀察當地的天氣情況之後,根據經驗總結而來的,都是有一定地域性的。而這句俗語也是在一些地區適用而已。在民間還有著「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的農諺,其意思是說一年中如果年初和年尾都有立春,那麼當年冬季就是暖冬,類似的農諺還有「一年兩個春,單衣也過冬」。在民間還有著通過立春來判斷來年收成的農諺,有些地方說「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這是因為一年兩個立春,冬季的天氣比較溫暖,那地裡的病蟲害比較多,所以種植的大豆來年的收成不好。還有人說:一年兩個春,黃土變成金。不過,對於這些說法,很多的年輕人都表示已經果實了,因為現在的氣候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2019年過年是不是很冷呢?專家說了今年冬季會是暖冬,在春節的時候應該天氣不會太冷。何況這些農諺也只是起到預測而已,並不是百分百準確的,所以大家也不要過分的擔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