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準嗎?
文/農夫也瘋狂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一句傳播很廣的經典農諺了,很多的人也知道其意思。其實在農村裡像這樣的預測天氣的農諺有不少,比如「燕子低飛蛇過道,不久大雨要來到」、「燕子窩裡墊草多,今年雨水特別多」、「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等等。在古代的時候,雖然沒有今天這樣科技發達,但是古人預測天氣方面也是相當有經驗的。而他們判斷天氣的依據則是古人所總結出來的農諺。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村一些老農民也還是能通過這些農諺來預測天氣,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那今冬天氣如何呢?明春會不會出現倒春寒呢?農諺「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冬在頭,凍死老牛
每年冬至都是在公曆12月22日前後,但是在農曆的日子則不固定,並且波動還比較大。而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冬至在農曆十一月份的上旬,即冬至在農曆十一月十日之前,那當年的冬季就會比較寒冷,極有可能會出現寒冬。而凍死老牛當然是有點誇張了,主要是為了突出冬季比較寒冷。在過去農民就是以此來判斷冬季冷暖的,如果冬至在十一月上旬,農民就會躲準備一些柴火,預防冬季寒冷。
冬在中,單衣過冬
意思是說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的中旬,即11日——20日,那冬季則會比較的溫暖,即便是單衣過冬也可以。而今年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就是「冬在中」。如果這句農諺準確的話,那今年的冬天就是暖冬,天氣會很暖和。而這一點和專家所預測的是一樣的,看來今年是暖冬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冬在尾,提防倒春寒
意思是說冬至在農曆十一月份的下旬,那年底的時候天氣會比較暖和,不會太冷。可是在過完年了,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天氣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提防倒春寒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
不過,這些農諺都是有地域性的,比如在有的地方則有著「冬在頭,賣被去買牛;冬在中,十個牛欄九個空;冬在尾,凍死鬼」的說法。意思是冬至節氣在冬月的上旬,冬季的天氣會比較暖和。而冬至節氣在中旬,冬天的天氣偏寒冷。而如果冬至節氣在冬月的下旬,那就是寒冬,天氣會非常的寒冷。這樣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是這些農諺自相矛盾,而是各地的氣候環境不同所致。即便是同樣的年份,不同地方的氣候環境不同,對一個地方來說可能是寒冬,而對於另外一個地方就可能是暖冬了,而暖冬和寒冬也是相對而言的。不過專家都預測說今年是暖冬了,那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需要注意一點,出現暖冬的年份,往往來年春季容易出現倒春寒。
農村裡的這些農諺都是古人長期觀察的經驗總結,雖然說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是古人卻摸清楚了天氣之間的一些規律,所以老祖宗的這些話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在過去農民就是依靠這些農諺來預測天氣的,即便是今天有的老農民對其也是深信不疑的,很多老人都說是十有八九適用。對此大家怎麼看呢?在你家鄉有類似的農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