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啥意思?古人節氣經驗

2020-12-04 古今三千事

由於古代各項科技的落後,俗語在民間流傳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些俗語幾乎都是古人根據幾代人的經驗總結而成,所以古代百姓很少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談闊論,而大多都是將俗語作為安身立命和農耕勞作的準則。尤其是與農業相關的俗語,這些俗語的豐富經驗使得古人在很大程度上免於飢餓的災難。即便是在今天,很多與農業相關的節氣俗語依舊在民間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在過幾日便是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節氣,民間關於它的俗語也是妙趣橫生。

關於冬至的含義也是頗有說法,南朝《三禮義宗》是這樣解釋的:

「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可以看出古人認為冬至這天是陰陽並至,二氣相爭的日子,所以才將這天視為判斷來年晴雨、冷暖的絕佳時機。

在筆者的四川老家有這樣一句俗語「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裡的「冬」指的便是冬至,百姓將冬至出現的時間用來衡量冬季氣候寒冷的程度。直譯過來便是如果本年的冬至在當月的中旬,便是民間常說的暖冬。而貓本身毛軟且淺天生便不耐寒,以此比喻說在說明這時的寒冷是貓難以忍受,但對於人來說尚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而後一句則相對誇張,直譯便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本月月末,往後的寒冷連鬼神都難以忍受,古人藉此強調「冬在尾」的極度寒冷倒是在寒冬給人多添了一份樂趣。

當然,冬至的俗語遠不止這些,筆者朋友的家鄉有這麼一句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聽起則更接地氣。說的是冬至前後的氣溫對年後的氣溫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百姓普遍認為如果冬至前後氣溫偏暖的話,那冬至過後便會氣溫驟降,而且會一直持續到新年的農曆三月。如果冬至前後異常的寒冷,來年氣溫則剛好相反會提前變暖。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能夠猜出這句俗語出自哪個地區呢?

還有一句說的「晴冬至,年必雨」,意思也是非常的直白,是民間百姓除了通過冷暖預測來年氣候的另一種經驗之談,是通過冬至當天天氣的陰晴來判斷新年前後的降雨情況。筆者過年都會沉浸新年的熱鬧氣氛當中很少在意前後的天氣變化,但這句俗語斬釘截鐵的語氣倒是讓人想著實驗證一下。今年的冬至不日將至,有心的朋友也可以留心一下。

這些俗語都只是節氣俗語的冰山一角,俗語不僅流傳廣泛,而且大多俗語因為氣候的地域性也都有地域差異,不同的地區也有關於冬至不同的說法,雖然說法紛紜但百姓同過冬至的習俗卻是一致。不過雖然習俗一致,但風俗卻是各具特色,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等等不壹而足。那麼諸位家鄉冬至都有什麼美食不妨留言分享一番。

相關焦點

  • 「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今冬天氣是哪種?
    「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準嗎?文/農夫也瘋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一句傳播很廣的經典農諺了,很多的人也知道其意思。在古代的時候,雖然沒有今天這樣科技發達,但是古人預測天氣方面也是相當有經驗的。而他們判斷天氣的依據則是古人所總結出來的農諺。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村一些老農民也還是能通過這些農諺來預測天氣,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那今冬天氣如何呢?明春會不會出現倒春寒呢?農諺「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人嘴裡總是念叨著一些押韻、簡練的農村俗語,生長在農村的人都知道,這些俗語反映了農村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耕田種地的經驗,以前科技不發達,農村發展滯後,人們只能靠世世代代勤勞的勞動人民將這些經驗積累起來教給子孫後代,那麼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則來自農村的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
  •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天冷嗎?
    :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天冷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我們都知道,在農村,一年不僅僅是按照四個季節來分的。因為農村人是按照以往經驗來進行農作耕種的,四個季節的劃分區度太大,不能滿足他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古人氣節,令人敬佩
    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脈,是祖祖輩輩的百姓們根據自己的日常經驗總結而來的,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流傳至今。俗語就像個民間傳統文化的萬花筒,它的種類繁多,有描寫天氣氣象的;有刻畫古代生活的;有描寫生肖屬相的;還有反映人民氣節的,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句「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
    以至於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也是千變萬化。今天來說說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那為什麼古人寧願凍死也不用燈頭火取暖呢?原因1、古代,煤油燈上的火,主要是靠燈芯產生的火焰,其實沒啥溫度!綜上所述:古人寧願凍死,也不靠燈頭火取暖。 如果用了還會被人認為這輩子沒出息。
  • 今年立春有啥說法?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農民經常說「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其實就是這樣一句關於預測春天冷暖的俗語。下面,咱們就來聊聊其中的含義。說到立春,我們都知道,它屬於春天的第一個節氣,並且與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被共稱為「八節」,都屬於節氣的起始與峰值,比其它節氣更受重視。
  • 老人說「兩春夾一冬,十個牛圈九個空」是什麼意思
    比如說「瑞雪兆豐年」,這句諺語應該每個人都熟知,意思是冬天下大雪預示著來年有一個好的收成。科學依據是,下大雪說明天氣冷,雪水將土壤中的蟲子、蟲卵凍死了,沒害蟲侵食莊稼了,第二年糧食一定增產,是一個豐收之年。昨天是農曆正月十一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之後,預示著天氣將越來越暖和了,萬物復甦,春暖花開。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導讀: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在農村流傳甚廣的眾多俗語中,有不少的俗語都是從農村的一些小事中來表達出一些生活的道理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同時也說出了一些做人的態度和底線。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啥意思?
    隆冬季節的到來,想必這兩天大家都會有所感受,那個天氣冷的就像一首歌唱的『冷,這個死東北』,到處都變成東北了,天冷了,也沒地方去,農村不比城市,沒有暖和的空調房,又不能燒柴燒煤取暖,只能晚起早睡,碰上大晴天就曬太陽,可是越曬越冷,還是鑽進被窩暖和,農村有句諺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 今日小寒,俗話說:「小寒蒙蒙雨,驚蟄凍死秧」,是什麼意思呢?
    今日已經是24節氣中的小寒了,但是在北方今天,依然是陽光明媚,天氣很好。當然這也是一種好的現象,根據小寒的天氣變化,古人還預測出了明年的天氣好壞。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小寒蒙蒙雨,驚蟄凍死秧」,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今日三九,農諺「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三九是數九寒冬的其中一「九」,是從冬至開始後的第3個寒天,在農村中關於三九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九四九,凍死老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呢?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狗在農村中都最為常見,農村人喜歡養狗,一是因為狗可以為人們看家護院,保護好家中的財產,二是因為狗還是「忠臣」的代表,不管家中是貧窮還是富有,狗都會不離不棄,還一直守護在人們的身邊。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到底啥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這些老話細細品味,很有道理,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有些老話流傳到今天,還是很有道理的。這些老話也就是俗語,這些俗語當中,有的講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的是一些人生的態度,我很喜歡那些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中,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從字面上來理解,前一句的意思,也就是一個人快要凍死的時候,不能用燈火來取暖,後一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快要餓死了,也不能吃貓食。
  • 零下20多℃,小麥會凍死嗎,我們一起到冬小麥田看看
    那麼,對於我們搞農業生產的農民朋友來說,尤其是北方的農戶,最關心的就是在零下25℃的低溫下,小麥會不會被凍死?我們一起去冬小麥田看看。一、歷年來,冬小麥有沒有出現過大面積的凍死:基本沒有。據觀測,我們走過了五六份小麥田,基本上沒有發現受凍害嚴重的小麥。其實,冬小麥的抗凍能力還是很強的。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今冬多地打雷,有啥說法嗎?
    摘要: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今冬多地打雷有啥說法? 文/農夫也瘋狂 目前正是春節,今年的春節和往年有點不同,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像過去那樣去走親訪友,給親朋好友們拜年了,只能是被迫宅在家裡,以簡訊、電話等形式來代替拜年。
  • 俗話說:「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句話也是農村人根據冬至這一天的時間,意思是冬天不會太寒冷。    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  冬至在月尾,也就是冬至這一天在農曆的二十至三十日之間,冬季的降雪就會比較少,整個冬季都會比較乾燥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冬至又稱之為「冬節」、「亞歲」、「小年」,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作為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古人也發現了這天的天氣情況,還可以預測後面的天氣好壞。而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就是這樣一句農諺,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如果比較暖和,那麼這一年的冬季就會冷得遲,可能要持續到明年農曆的三月份。
  • 農村俗語「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叔笑著說,雖然每年的最佳種樹通常是三四月份,但是冬季栽樹如果管理得當的話,效果不比春季種樹差,老話說「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就是這個道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明天就是立冬了,立冬到冬天也就到了,也就預示著天氣更冷了,俗話說「立冬之後草不生」,難道這時候種樹能成活嗎?但是農村有俗語說「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三九四九,凍死老狗」,有道理嗎?今年冬天會很冷嗎?
    很多人由此想起了這句俗語: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因此,古人格外關心冬天的氣候、氣溫問題,並加以總結,諸如上文的俗語由此衍生。先說「三九四九」。在我國民間,有「交九」一說。再說「凍死老狗」。狗,是最能耐寒的動物之一。甚至在北極地區——比如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就曾經馴化當地的狗來拉雪橇。對於愛斯基摩人來說,狗(愛斯基摩犬)是愛斯基摩人世界裡唯一的家畜。此外,在我國古代的史書中,時常提到極北地區的部族將狗或者馴鹿作為畜力使用。因此不論是古人觀念還是現代科學發現,都證明狗是一種極為耐寒的動物。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