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2021-01-12 農夫也瘋狂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文/農夫也瘋狂

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冬至又稱之為「冬節」、「亞歲」、「小年」,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作為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古人也發現了這天的天氣情況,還可以預測後面的天氣好壞。而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就是這樣一句農諺,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如果比較暖和,那麼這一年的冬季就會冷得遲,可能要持續到明年農曆的三月份。在村裡有些老人就對此說說法是非常贊同的。還說這個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在冬至節氣暖和,那後面的天氣就會比較冷。

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的,即「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字面意思也很簡單,說的是冬至節氣這天很冷,要比往年的天氣寒冷,那就預示著冬天不會太冷,而且在開春以後不久就會回暖了。村裡面會看天氣的老人說,這句俗語的準確性是很高的。一般冬至冷,開春以後不久就會變暖和了。而今年的冬至這天,大部分地區降溫了,像筆者的家鄉湖南衡陽這邊,這幾天就大降溫了,根據這句俗語來看,明春就暖得早。並且專家也說了,今年冬季暖冬的概率是零,也就是說冬季不會太冷。

另外在有些地方還有通過冬至節氣這天有無降雨,來預測過年期間天氣的俗語,比如「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它的意思是說在冬至節氣這天是下雨(雪),那麼在過年期間就會是以晴天為主,降雨(雪)天氣比較少。相反如果在冬至節氣這天是大晴天,那麼在過年的時候就可能是以雨(雪)天為主。這種說法,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聽村裡的老人說,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

在春節期間的時候正是走親訪友的高峰期,如果天氣晴朗,那就會比較的暖和,這樣對於走親訪友確實有利的。相反春節期間雨水多,那天氣就會偏冷。動手又動腳的,估計不少人也不願意走親戚了。所以想要知道今年過年的時候冷不冷,天氣是雨是晴,我們不妨看看冬至節氣這天的天氣。這些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

筆者的家鄉這裡冬至就是下雨天,希望過年時能有個好天氣。各位朋友們,你還知道哪些冬至節氣相關的農諺呢?你認為它有沒有道理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往期精彩三農文章,點擊下文連結了解:

刺少肉鮮美,十幾年前風靡一時,如今卻被視為垃圾魚,市場少見了

俗語「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啥意思?明年幾九立春?答案來了

塗料桶成農民工春運返鄉「神器」,有啥用處,裝的是啥?答案來了

22日冬至,俗語「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是啥意思?

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俗語「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啥意思?古人節氣經驗
    由於古代各項科技的落後,俗語在民間流傳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些俗語幾乎都是古人根據幾代人的經驗總結而成,所以古代百姓很少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談闊論,而大多都是將俗語作為安身立命和農耕勞作的準則。
  • 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馬上冬至不妨一看
    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馬上冬至不妨一看本周末咱們將迎來冬至節氣,現階段很多城市已經切身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不過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還是有不少地方依然保持在最低溫度零度以上的。在民間到了冬至有「數九」的習俗,每九天便是一個單元,從一9數到99總共81天,數完了這些天,這個冬天就算過完了。故而冬至算是一個臨界點,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冬至日的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呢?冬至,又被稱為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氣,同時也是我們國家民間的傳統節日。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我們常常聽到老人經常會講一些俗語,一句俗語就能將人生的經驗濃縮,但多半我們對於俗語的真正含義並不清楚,比如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是啥意思?這裡就包含了古人的經驗之談。我們先來解讀俗語的前半句「好男有毛不鞭春」,其中的「好男」意思是指品行優質的男人,「毛」是指鬍子、強壯。在古代,古人與現代人的喜好不同,現代人通常都喜歡白淨的男生,但是古人覺得長得跟白面書生似的並不好,有鬍子才代表了強壯。那麼「鞭春」是啥意思呢?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不少民俗文化,其實「鞭春」是指農村的一種習俗,這個習俗與耕種有關,那就是「打春牛」。
  • 冬至大如年:北方地區吃餃子 填九九消寒圖作戲
    資料圖:西安現「冬至祭天禮」 重溫中華傳統文化.中新社發 張遠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上官雲)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民間素有「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大如年」等一系列說法,形象地說明了冬至的重要地位以及象徵意義,並形成了冬至吃餃子、餛飩,填描「九九消寒圖」等一系列習俗。  冬至,又稱「冬節」,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應,大致在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明年辛丑牛年,農村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而牛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好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知道經濟學中有一個「牛市」的叫法,說的就是行情好。其實牛在古時候就是力量的存在,牛除了能犁地耕地,在古時候的戰場上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牛代表的寓意就是豐收、勝利、勤勞。了解了牛年,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下今天這句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什麼意思吧?什麼是「數九天」?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二十四節氣 丨 冬至
    冬至是四時八節(四時:春、夏、秋、冬,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在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古人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將「面相」研究變成俗語,流傳至今。儘管這些所以並不一定適用於魚龍混雜的現代社會,但它們蘊含的意義卻是極為深遠的。比如「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什麼意思?
  • 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二月沒九年景好嗎?
    數九在早前是冬至後逢壬日開始,如今已經變為從冬至節氣的當天開始了。咱們國家古時候的曆法採用的是幹支歷,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按照固定的順序兩兩相配。天幹中的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
  • 過冬至都那些傳統,過了冬至一天長一線又是什麼意思呢?
    冬至那天全國吃的早餐都不太一樣,北方有吃餃子指的是麵食,而南方浙江一帶有吃的是湯圓。我江西一帶有吃年糕吃米粉這些都是江西的特色,湯圓、年糕、米粉都是南方的米食了。我村還有一個獨特的傳統,每年過冬至每戶人家都要請客年齡過60歲以上的老人吃飯,大概有一十五六桌左右全村有150來戶,輪到下一年就要等到150來年後這樣算下來,對於每戶而言不算很吃力,又添加了過節的氣氛有孝敬了老人,我為我們村的人點讚。在鄉村過冬至還有一些俗語,那就是根據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來判斷今年是個冷冬,還是暖冬?今年冬天下不下雪?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大如年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
  • 俗語「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人的一生是何其的漫長,有的人說人生更像一種旅途,在沿途的旅行當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其實我們生活中的俗語,也深諳這些道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人不辭路,虎不辭山」,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講這句話的意思之前,我給大家解釋下句中的「辭」的意思,辭是不怕的意思。和「不辭辛苦」中的「辭」有異曲同工之妙。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今天2月29日,算有九嗎?
    俗語,是流傳在農村比較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由於其通俗趣味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能夠傳承至今。生活在農村,對於老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倘若你問他今天幾號,他們可能不知道。倘若你問他今天初幾,他們肯定會明白。可見,對於農民來說,人們對於農曆更加的喜愛。而「二月沒九,餓死豬肉」源遠流長,不知傳承了多少代了,可見,這「九」並非是2月29日,陽曆閏年的含義。
  • 今日冬至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至浣花溪。」這首詩直接奠定了浣花溪在梅花界的地位!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冬月)十六,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標誌著冬天的來臨,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同時,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一陽節」或「亞歲」。此外,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的日期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冬至具體是什麼含義,有什麼習俗?為什麼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新年將至,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摘要:大年將至,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啥意思?討債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如今小年已經過去了,距離過大年也就剩下5天的時間了。時間過得實在是太快了,農曆2019年就要成為過去式了。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也是討債的高峰期,而在農村裡關於年底討債也是有說法的,其中有句老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老俗語的字面意思也是比較簡單的,其說的是在大年二十九的時候儘量不要上門去討債,而最好是大年三十這天去要債。有些人就有點不理解了,大年二十九為何不能要債,而要等到大年三十要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