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馬上冬至不妨一看

2021-01-18 思帆歷史趣聞

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馬上冬至不妨一看

本周末咱們將迎來冬至節氣,現階段很多城市已經切身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不過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還是有不少地方依然保持在最低溫度零度以上的。

在民間到了冬至有「數九」的習俗,每九天便是一個單元,從一9數到99總共81天,數完了這些天,這個冬天就算過完了。故而冬至算是一個臨界點,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冬至日的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啥意思呢?

冬至,又被稱為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氣,同時也是我們國家民間的傳統節日。

在古代有「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便是冬天的大節日。於是乎,在很多地區我們都聽過「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故而古人又將冬至稱之為「亞歲」或者「小年」,在我國的南方沿海地區直到今天仍然沿襲著冬至祭祖的習慣。

冬至首次見於古籍《淮南子·天文訓》,在漢武帝時期,二十四節氣被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立法,採用「平氣法」劃分節氣,平氣法又稱「平均時間法」,將黃河流域的「日短至」作為冬至日,何為「日短至」?便是這一天太陽光照時間最短,將這一年的冬至與下一年的冬至之間的時間平均分成十二等份,又稱之為「中氣」,再將相鄰的「中氣」與日期等分稱為「節氣」,故平均每個月都會有一個「中氣」和「節氣」,於是乎便將其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既然提到了「冬至飯」,那咱們就來聊一聊在冬至這一天該吃些什麼呢?

在南方地區,我國很多人會在冬至這一天過節請客,比如前文提到了祭祖,家家戶戶將祖先像、牌位供於家中上廳,擺好香爐,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除了祭祖之外便是與「吃」相關了。

廣東人喜歡在這一天吃燒臘和姜飯,如果有這一天去廣東旅遊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而且在這一天,廣東人有著「加菜」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吃就過年」俗話。客家人覺得冬至時的水最為醇厚,於是乎,在冬至這一天客家人都會進行釀酒。

與廣州人不同,杭州人喜歡吃年糕,雖然還沒過年,但畢竟臨近年關,從明末清初到現在杭州人一直都有著冬至日吃年糕的習俗,家家戶戶在這一天,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擺上餐桌,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在四川就是吃羊肉湯,羊肉可是冬天滋補的佳品,而湖南、湖北就會吃赤豆糯米飯,聽著名字是不是就感覺餓了呢?

除了南方的這些習俗之外,在北方冬至這一天大多數人家都會有吃餃子的習俗,而關於為何要吃餃子還有一個歷史典故;

傳說醫聖張仲景在告老還鄉的時候看到家鄉的百姓因為寒風而遍體鱗傷,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材以及麵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了一種叫做「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於是乎每到冬至這一天人們便模仿做著吃,看了它的形狀,大家都知道這就是餃子啦。這個習俗一直傳到今天,可能很多常年在外不著家的朋友不太清楚這一習俗,沒關係,今天知道了也不算晚。

最後,學過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增長,夜晚縮短,這是自然現象,所謂的「一日長一線」便是如此。那麼,今天的農村俗語:「吃過冬至飯,一日長一線」就介紹到這裡,馬上就要冬至日了,在這快要結束的一年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高興的事想要分享一下呢?歡迎評論留言。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相關焦點

  • 過冬至都那些傳統,過了冬至一天長一線又是什麼意思呢?
    冬至那天全國吃的早餐都不太一樣,北方有吃餃子指的是麵食,而南方浙江一帶有吃的是湯圓。我江西一帶有吃年糕吃米粉這些都是江西的特色,湯圓、年糕、米粉都是南方的米食了。我村還有一個獨特的傳統,每年過冬至每戶人家都要請客年齡過60歲以上的老人吃飯,大概有一十五六桌左右全村有150來戶,輪到下一年就要等到150來年後這樣算下來,對於每戶而言不算很吃力,又添加了過節的氣氛有孝敬了老人,我為我們村的人點讚。在鄉村過冬至還有一些俗語,那就是根據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來判斷今年是個冷冬,還是暖冬?今年冬天下不下雪?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古代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 冬至吃什麼?冬至傳統習俗有哪些 小時候冬至怎麼過的
    去歲冬至,今又冬至。  剛過完中秋,又迎來冬至,日子過得真的蠻快,節日一個個地過,皇曆一張張地撕,一年的時間,在不經意間就這般匆匆過去了。等你伸手,攔不住時間的車輪;等你回首,卻又走過了一段歲月。  在我家鄉,冬至很受鄉親重視,被當作一個盛大的節日看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你知道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嗎?
    有句俗語叫做:「冬至大如年」,從這句俗語中就可以看出冬至的重要性,又因為各個地區的差異性,就導致各個地方冬至的時候的習俗大不相同,例如北方地區在冬至這天一般是吃餃子,那麼北方為什麼大部分地區都選擇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呢?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冬至吃餃子的起源。
  • 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到了小寒節氣。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寒指的是寒冷,小寒是指天氣已經變得寒冷,但是還沒有到達極點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啥意思?
    隆冬季節的到來,想必這兩天大家都會有所感受,那個天氣冷的就像一首歌唱的『冷,這個死東北』,到處都變成東北了,天冷了,也沒地方去,農村不比城市,沒有暖和的空調房,又不能燒柴燒煤取暖,只能晚起早睡,碰上大晴天就曬太陽,可是越曬越冷,還是鑽進被窩暖和,農村有句諺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 冬至到了,泉州人過冬至要吃冬至圓!
    冬至到了,泉州人過冬至要吃冬至圓 泉州人吃丸子,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為什麼泉州人要吃冬至圓?
  • 冬至來了,老北京過冬至,桌上美食可不只有餃子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提起冬至,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吃餃子」。甚至有段子吐槽說,咱們不管過什麼節日都要吃餃子。當然,餃子的美味與好彩頭,讓它成為了逢年過節最受歡迎的節慶食物,但是,要說中國人過什麼節都吃餃子,這可太看不起中華美食了!
  • 明年辛丑牛年,農村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明年是辛丑牛年,在農村,牛是勤勞的象徵,只要有牛的出現,農民就會認為這是一個豐收的出現,所以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牛馬年好種田」。而牛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好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知道經濟學中有一個「牛市」的叫法,說的就是行情好。
  • 你知道冬至適合吃什麼美食呢?糯米飯上榜,你吃過嗎?
    你知道冬至適合吃什麼美食呢?糯米飯上榜,你吃過嗎?12月22日冬至到,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長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陰氣盛極而衰,陽氣漸長,白天時間愈來愈長,所以才有「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冬至一陽生」等說法,冬至陽氣初生,好比剛萌發的新芽,愈要小心呵護。明日冬至,吃什麼好?
  • 俗話說:「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句話也是農村人根據冬至這一天的時間    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年中,冬至這一天在當月的月初,冬季就會很冷,如果沒有提前準備火爐過冬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個什麼梗?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光照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冬至日開始,北半球的白天時間一天比一天長了,古人把黑夜講作「陰」,把白天講作「陽」,所以冬至也是「陰衰陽盛」的開始。太陽是對地球氣溫變化影響最大的天體,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