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人體開始變涼了?

2021-01-08 澎湃新聞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

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就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帶領團隊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研究了美國的相關數據,發現自19世紀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01

37℃標準體溫怎麼來的?

1851年,德國內科醫生卡爾·萊茵霍爾德·奧古斯特·溫德利希在萊比錫市收集了2.5萬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這些體溫數據從36.2℃到37.5℃不等。溫德利希取中間值,確定了人體溫度大約為37℃的標準數值。

「他(溫德利希)幾乎找到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人,無論他們身體健康還是正在生病。然後,他寫了一本關於疾病引發人體溫度變化的大書(large book)。」帕森內特說,37℃的標準體溫就這樣被課本收錄,也成為了人們的常識。

「他記錄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正確的。」帕森內特解釋說,之所以大家都相信溫德利希,是因為他記錄的非常詳盡,包括對象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他當時肯定親自坐在測量對象的身邊,用紙筆記錄下一切,並度過了一段漫長且糟糕的時光。」

02

體溫計不同

當年測量數據準不準?

在1992年之前,學界對37℃的標準體溫幾乎沒有過嚴厲的質疑。1992年,美國馬裡蘭州大學做了一項疫苗測試。研究人員測量了148名研究對象的體溫,發現平均體溫為36.8℃。2017年,一項英國的研究採取了3.5萬名研究對象25萬次體溫記錄,同樣發現平均體溫在36.6℃左右。

1992年馬裡蘭大學研究的主要作者是傳染病專家菲利普·馬科維亞克。他認為,溫德利希所使用的體溫計與現代體溫計不同,是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馬科維亞克後來得到許可,使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穆特博物館的一件藏品。這件藏品正是當年溫德利希使用過的溫度計之一。馬科維亞克測試後認為,這種溫度計測出的體溫,要比現代溫度計高1℃左右。於是他得出結論,37℃標準體溫與現代體溫不符,暗藏著體溫計製造工藝進步、當年測量數據不準的原因。

03

每十年下降0.03℃?

帕森內特和她的團隊分析的數據顯示,除去體溫計差異,人體體溫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確實在慢慢變涼。

她和同事分析了三個涵蓋不同歷史時期的美國人群體溫數據集。最早的一組數據收集了美國南北戰爭中聯邦軍隊退伍軍人在1862年到1930年之間的相關記錄;第二份數據來自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研究,包含了從1971年到1975年的人群體溫數據;最後一組數據,來自斯坦福轉化研究集成資料庫環境,包括2007年至2017年斯坦福醫療保健的成年患者數據。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總共677423個人體溫度測量數據,建立了一個線性模型。該模型可以顯示出體溫隨時間的變化,也證實了之前研究得出的人體溫度變化趨勢。

通過對比不同歷史時期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21世紀出生的男性平均體溫比19世紀初期出生的男性低0.59℃。21世紀出生的女性平均體溫比19世紀90年代出生的女性低0.32℃(女性的歷史數據沒有那麼久遠)。

平均而言,相當於每十年(原文為per birth decade)體溫下降了0.03℃。也就是說,如今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大約是36.6℃,而不是教科書上的37℃。

04

37℃標準設定的年代

普通人平均壽命只有38歲

作為一名傳染病研究者,多年來,帕森內特的主攻方向其實是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細菌會導致胃、食道、小腸潰瘍,致使人體胃癌患病率提高。不過,最近幾年,幽門螺旋桿菌傳染在美國已經不太常見了。

「我注意到這些,因為我在這方面已經研究了30年。這種有機體在美國很多地方已經消失了,」帕森內特說。不僅是幽門螺旋桿菌,與19世紀的普通人相比,現代人得傳染病的機率已經小了很多。

帕森內特指出,生活在19世紀,意味著會有反覆發作的瘧疾、痢疾,久治不愈的傷口,還有包括肺結核、牙周炎在內的常見疾病。

「回顧19世紀大部分普通人的健康狀況,我敢肯定他們大多處於一種慢性炎症的狀態,」帕森內特說,「他們很多人活不過40歲,他們的牙齒非常糟糕。」溫德利希所處的年代,當時普通人的平均壽命約為38歲。

05

人體為什麼變涼了?

研究人員認為,美國人平均體溫的下降可以用代謝率的降低或能量消耗的減少來解釋。這種能量消耗減少,可能是由於人體內炎症減少。「炎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和細胞激素,它們會加速你的新陳代謝,提高你的體溫。」帕森內特說。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醫療條件的進步,生活標準的提高,更加充足的食物供應,都讓公眾健康得到極大改善。研究團隊還認為,現代人長期處於適宜溫度,也是能量消耗減少的原因之一。19世紀時,夏天沒有空調,冬天供暖也不普遍。如今,一臺中央空調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人體體溫是基礎代謝率的一種表現,而基礎代謝率又與壽命(較高的代謝率,較短的壽命)和體型(較低的新陳代謝,較大的體重數值)有關。隨著時間推移,人體溫度所產生的變化,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健康和壽命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已經是隨著時間進化的人類了,」帕森內特說,「我們變得和19世紀的普通人不同,甚至有別於上世紀60年代的人,我們變成了如今更加涼涼的人類。」

06

我們在變高、變胖

體溫只是變化的又一個標誌

美國斯克利普斯轉化研究所流行病學家吉爾·瓦倫評價,帕森內特團隊的研究「有趣,看似有理」。

瓦倫參與了該論文的同行評議。她認為,帕森內特團隊的研究缺失了一個重要節點。上世紀40年代初開始,抗生素開始推廣。但論文中的數據幾乎沒有涉及這一時間段。如果在抗生素開始使用後,人體溫度出現顯著下降,那麼論文中的有關說法就更有說服力了。

1992年對37℃標準體溫提出過質疑的傳染病專家馬科維亞克,也沒有被帕森內特的研究說服。在馬科維亞克看來,太多的變量未被考慮。例如,南北戰爭退役軍人的體溫記錄,沒有說明究竟是口腔測量還是腋窩測量。兩種測量方式在同一個人身上也會得出不同的數據。測體溫的時間也很會影響數值。人體在一天中較晚時間測量的體溫會更高一些。

「這些解釋我覺得都沒有說服力,」馬科維亞克說,「我們討論的是兩個世紀,在生命進化過程中只是過眼雲煙。」

針對這些反對意見,帕森內特也提出反駁。她認為,人體生理特徵已經在其他方面發生變化。「我們在變高,變胖,而體溫只是變化的又一個標誌。」

來源:科普中國網

原標題:《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人體開始變涼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7℃已過時,你知道人類變得「更涼」了嗎?
    由於疫情的影響,測體溫成了人們生活日常中的一部分。浮動在35℃~37℃之間的體溫讓人疑惑:在以往的認知裡,37℃才是人體的正常體溫,為什麼我們都變「涼」了?在本期視頻中,我們來探索問題的答案。首先,來看看37℃的標準是怎麼確定下來的。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已經成為歷史 體溫下降並非好事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 · 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 人體正常溫度已不再是37度?使用額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是發燒?
    #如今,各地已進入復工狀態,雖然病毒已經得到了控制,但人們緊張的弦還是沒有放鬆,深怕自己一時疏忽而中招,其中發燒是最令人擔心的。我們人體結構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機器,在大腦下視丘的地方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不知是誰在我們的「體溫調節中樞」裡設定了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在37℃左右。可是人體一旦感染等各種疾病,就會出現發炎反應,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做出一些自然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其作用就是為了殺死致病細菌、病毒。
  • 人體溫度不再是37℃?體溫過低意味著什麼?對身體影響有多大?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身體的正常體溫應該是37℃,這個溫度剛剛好,說明人體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而隨著新冠肺炎的來襲,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思想,37℃已經不再是人體的正常體溫了,現在的溫度基本都是在36.5℃。
  • 體溫35℃,我是不是涼了?
    體溫35℃,我是不是涼了?是這樣的在1851年一位叫收集了約2.5萬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取其中間值確定了人體平均正常體溫為37℃的標準這標準一用就用了一百多年但最近研究發現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人體正常平均體溫是37℃」的起源在我國,人們習慣於測量腋窩溫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測量其他部位的溫度,應該被默認為測量的是腋窩溫度。但,而事實上,人體正常的腋窩溫度並非37℃。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我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 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餃餃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餃餃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 漲知識|人體的正常溫度為什麼剛好是37℃?
    圖片來源:Veer圖庫人體的正常溫度為什麼剛好是37℃?如果正常體溫都升高1℃到38℃會怎樣?或者人體正常體溫都下降10℃又會怎樣?這是一個開腦洞的問題,因為人的體溫是多少是長期的環境變化與人類共進化的結果,但這仍然不妨礙我們儘量從科學的角度探討一下。人的體溫是怎麼決定和維持的?
  • 體溫越低(<37℃)免疫力就越差?
    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越差。 疫情期間, 很多人把一輩子需要量的體溫, 都量完了。但你知道嗎,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就越差。那麼, 我們體溫普遍降低, 對我們的免疫力意味著什麼?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於是如你所見,無論是小區保安,還是村口大爺,又或是超市的守門員,都人手一把體溫槍:一路走、一路測。有網友調侃說:活了這麼多年,對體溫狀況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過了存款狀況。在很多機構,執行的標準是:體溫高於37.3度時,會認定為非正常發熱,需要立即送到醫院拍肺部CT以及檢測核酸,而37度到37.3度則要密切關注,絕大多數人的體溫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時期,人們都認為身體溫度較低者比較有面子。
  • 「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測體溫成了每天上班和進出小區時最「驚心動魄」的事:「嘀」聲之後緊緊盯著測溫員或溫度顯示屏,等待結果的那幾秒總會不自覺的緊張……自從測體溫成了生活日常,浮動在35℃~36.7℃之間的溫度,也讓人疑惑:在以往的認知裡,37℃才是人體正常體溫,為什麼我們都變「涼」了?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更我們說,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測體溫的時候都是在36.6℃左右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人類的體溫從37℃下降到36.6℃僅僅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有人會好奇了不就是下降0.4℃而已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了,很有可能它們的體溫過高了,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到底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不是正常體溫?關於這個問題,不妨一起來了解下。成年人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正常體溫嗎?我們測量體溫,一般都是測量腋下體溫,正常的腋下體溫是36—37度,腋下體溫超過37.3度,就算是發燒了。
  • 37℃體溫已成為歷史:目前人類體溫普遍偏低,這意味著什麼?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續中,口罩、消毒液、量體溫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物品。現在無論出入哪裡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有時體溫在37攝氏度左右,有時候卻只有35度多,這是為什麼呢?體溫低的原因有是什麼?體溫的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 體溫36度正常嗎 體溫偏低怎麼辦
    身體正常體溫在36—37度左右。但是有的朋友發現,自己的體溫一直在36度甚至更低一點,便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本文詳細的講解了人體體溫的奧秘。體溫36度正常嗎?男女老幼的體溫有什麼差別?要想讓體溫維持正常該怎麼做?相信你看完會有所了解。
  • 人體溫36-37度,貓狗的正常體溫你知道嗎?估計90%的人都會答錯!
    沒有行動的理想都是妄想學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體正常的體溫介於36度至37度之間,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影響,我想絕大部分人都非常關注自己體溫的變化,看看有沒有超過37度,從醫學角度來說體溫超過37.3度就算作是低燒了,如果現階段體溫升高,估計你連小區都進不了,哪裡也去不了了。
  • 37度就是發燒?體溫低容易患癌?有關體溫的6個問題,醫生告訴您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一種生病症狀,也可能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這說明人體的免疫系統一切正常,通過發熱等一系列措施來對抗外來的病菌,一般認為發熱的原因有三類:1、感染:當身體或者某些部位感染細菌和病毒,導致的炎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