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2020-12-05 骨科大夫時代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雖然37度一直以來都被大家認為是正常的體溫,但其實人的體溫也會發生變化,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說年齡、所處的環境等。37度的體溫是科學家測量的人體平均體溫,而測量不同的部位,體溫是略微的差別的。

為什麼大家普通達不到正常的體溫?

37度的體溫是人的核心體溫,最接近真實的溫度其實是肛溫,但是在日常中測量體溫的時候,國人一般習慣於測量腋溫,不是核心體溫,所以測得的體溫沒有達到37度是正常的。人的體溫不是一直都不變的,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會有所波動。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37度的正常體溫標準在現代可能已經不是很適用了,有研究發現,人類的體溫在下降,並沒有達到37度,37度的體溫已經或已經成為歷史。為什麼人的體溫會下降?體溫下降,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人的體溫下降,可能跟使用空調有一定的關係,不管是熱天還是冷天,許多人都會使用空調,長期待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減少出汗,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對體溫產生影響;也可能現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關,勞作的人少了,運動少了,代謝下降,對體溫或也會有影響,故而體溫會下降。

可能有的人認為體溫下降是好事,這就說明不容易發燒,但其實並非是一件好事,體溫不是越低越好。舉個例子,比如陽氣不足的人,普遍體溫偏低,身體經常是發涼的狀態,身體就更加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抵抗力下降,可能動不動就會感冒流鼻涕。

有研究發現,人的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跟著降低,而體溫升高(在正常體溫範圍內),免疫力也會有所升高。在正常範圍內,體溫偏高,人的代謝率會升高,對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積極的影響,進而會影響到免疫系統,更有利於激活免疫細胞,對於提升免疫力是有好處的。

所以不要認為自己每次測量體溫,只有36度多一點,覺得是非常好的,其實體溫再升高一點,沒超過37度更好,那麼如何在正常範圍內,提高自己的體溫,增強免疫力呢?

運動是一個好方法,運動可以讓你出汗,代謝也會加快,全身的血液流通會更順暢,細胞會更活躍,基礎代謝率提高了,體溫或有所升高,不僅對提升免疫力有好處,還能控制體重,防止肥胖。

其次,還可以多泡腳,晚上睡覺前一段時間泡個腳,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調動氣血,對調節體溫也有幫助。

總的來說,測量體溫時普遍達不到正常的37度,或許跟以上一些原因相關,37度可能已經不再是標準了,人的體溫在不斷下降,正常範圍體溫低並不是好事。

相關焦點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於是如你所見,無論是小區保安,還是村口大爺,又或是超市的守門員,都人手一把體溫槍:一路走、一路測。有網友調侃說:活了這麼多年,對體溫狀況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過了存款狀況。在很多機構,執行的標準是:體溫高於37.3度時,會認定為非正常發熱,需要立即送到醫院拍肺部CT以及檢測核酸,而37度到37.3度則要密切關注,絕大多數人的體溫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時期,人們都認為身體溫度較低者比較有面子。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36.2度。」 「 哇這麼低啊?」 「沒事,正常。」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到底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不是正常體溫?關於這個問題,不妨一起來了解下。成年人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正常體溫嗎?我們測量體溫,一般都是測量腋下體溫,正常的腋下體溫是36—37度,腋下體溫超過37.3度,就算是發燒了。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人體正常平均體溫是37℃」的起源在我國,人們習慣於測量腋窩溫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測量其他部位的溫度,應該被默認為測量的是腋窩溫度。但,而事實上,人體正常的腋窩溫度並非37℃。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更我們說,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測體溫的時候都是在36.6℃左右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人類的體溫從37℃下降到36.6℃僅僅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有人會好奇了不就是下降0.4℃而已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了,很有可能它們的體溫過高了,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
  • 體溫越低(<37℃)免疫力就越差?
    體溫越低, 免疫力越差。 疫情期間, 很多人把一輩子需要量的體溫, 都量完了。但你知道嗎,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就越差。那麼, 我們體溫普遍降低, 對我們的免疫力意味著什麼?
  • 37℃體溫已成為歷史:目前人類體溫普遍偏低,這意味著什麼?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續中,口罩、消毒液、量體溫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物品。現在無論出入哪裡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有時體溫在37攝氏度左右,有時候卻只有35度多,這是為什麼呢?體溫低的原因有是什麼?體溫的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
  • 新生兒體溫多少度正常 新生兒體溫多少度正常範圍
    新生兒體溫多少度正常新生嬰兒體溫多少才正常?一般來說,寶寶體溫維持在36-37℃最好,因為這個時候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證寶寶的正常生理代謝。但由於新生寶寶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所以很容易受環境溫度影響,爸媽要注意做好護理工作。
  • 37度就是發燒?體溫低容易患癌?有關體溫的6個問題,醫生告訴您
    不過,人們對發燒的溫度,似乎有不一樣的說法,甚至不同測體溫方式,得到的結果也不同。那麼究竟什麼是正常體溫,而多少度才是發燒呢?為什麼會發燒?一般認為腋溫超過37.3度為發熱,超過38.5度為高熱,但發熱溫度的高低只有參考意義,並不能因此來判斷疾病的輕重。人的體溫是變化的?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 體溫36度正常嗎 體溫偏低怎麼辦
    身體正常體溫在36—37度左右。但是有的朋友發現,自己的體溫一直在36度甚至更低一點,便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本文詳細的講解了人體體溫的奧秘。體溫36度正常嗎?男女老幼的體溫有什麼差別?要想讓體溫維持正常該怎麼做?相信你看完會有所了解。
  • 涼涼|「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37℃是個美妙的溫度,人類在這樣的平均體溫下,活蹦亂跳地生存著。但是如果超出或低於這個溫度太多,那你可能就要面臨「生命危險」啦!為什麼「37」能從無數個數字中脫穎而出,和我們的身體健康緊緊聯繫在一起呢?
  • 37度就是正常體溫?標準溫到底是多少?體溫過高或過低意味什麼?
    多數人認為體溫的正常值就是37度,超過37度就意味著發燒。其實人的體溫正常值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恆定的範圍。受到晝夜因素、性別年齡、季節氣候,飲食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的體溫會在37度上下波動,但波動的幅度不至於太大。
  • 人體溫36-37度,貓狗的正常體溫你知道嗎?估計90%的人都會答錯!
    關注我,我會持續為大家奉上各類養寵知識。讓我們一起來體驗養寵的樂趣!沒有行動的理想都是妄想學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體正常的體溫介於36度至37度之間,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影響,我想絕大部分人都非常關注自己體溫的變化,看看有沒有超過37度,從醫學角度來說體溫超過37.3度就算作是低燒了,如果現階段體溫升高,估計你連小區都進不了,哪裡也去不了了。
  •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恆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12歲孩子的求知慾 好的教育,不是給他世界觀,而是帶他觀世界 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我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 「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測體溫成了每天上班和進出小區時最「驚心動魄」的事:「嘀」聲之後緊緊盯著測溫員或溫度顯示屏,等待結果的那幾秒總會不自覺的緊張……自從測體溫成了生活日常,浮動在35℃~36.7℃之間的溫度,也讓人疑惑:在以往的認知裡,37℃才是人體正常體溫,為什麼我們都變「涼」了?
  • 你的體溫還有37度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3招或有幫助
    在量體溫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體溫並沒有37度!而是在36度多一點。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人體的溫度是37度。那麼,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呢?人體正常的體溫是37度的說法,起源德國的一個內科醫生,他叫溫德利希。1851年,他收集了大約26000名正常人的體溫數據,發現大家的體溫基本上都是37度。
  • 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餃餃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家人的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餃餃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