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2020-12-05 快速問醫生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出於好奇,於是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來看,原來已經有研究發現,現在人類的平均體溫在不斷的下降,已經從37℃下降到了36.6℃。同時還指出人類的體溫下降並不是好事,這意味著免疫力也在隨之下降。

為什麼說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人類平均體溫37℃已經成為歷史,隨著平均體溫的不斷下降,人類的免疫力也變得越來越差。由體溫的變化能看出身體免疫力的強弱,主要是因為體溫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直接相關,體溫低則意味著代謝不好。

體溫與基礎代謝率是成正比的,每上升1℃的體溫,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就會增高13%,而基礎代謝率的高低又直接影響著身體血液流速。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可以對體內的毒素和異物進行識別並作出免疫應答。如果體溫升高,那麼血流速度也會增快,白細胞就可以對體內的義務和病毒做出更快的反應,並且將病原體消滅。這也就是為什麼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反之,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的原因。

為什麼現代人類的體溫會降低

上面我們了解到人類在很久遠以前平均體溫是37℃,那麼為什麼現代人類的體溫會出現降低的情況呢?主要有以下這幾方面的因素。

1、缺乏運動。缺乏運動是導致人類平均體溫下降的主要原因,肌肉屬於人體最大的發熱源,肌肉越發達身體的溫度就會越高。而現在隨著現代化的不斷增強,人們的活動越來越少,出門可以坐車,在家可以用掃地機器人、洗碗機、洗衣機等電器來做家務,活動的少了,肌肉含量自然會降低,從而降低了體溫。

2、空調的使用。空調可以說是我們日常必不可少的一樣電器,在空調的使用下,我們身體的溫度調節中樞變得不如以前敏感了,從而無法非常敏銳地對外界溫度做出反應,這是另一個導致體溫降低的原因。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越差了,而且這裡也介紹了會導致體溫下降的一些因素。那麼,我們如果想要增強自身的免疫力,能做的就是日常加強對身體的體育鍛鍊,在飲食上進行調節,儘量少使用空調。

相關焦點

  • 體溫越低(<37℃)免疫力就越差?
    體溫越低, 免疫力越差。 疫情期間, 很多人把一輩子需要量的體溫, 都量完了。但你知道嗎,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就越差。那麼, 我們體溫普遍降低, 對我們的免疫力意味著什麼?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12歲孩子的求知慾 好的教育,不是給他世界觀,而是帶他觀世界 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2 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
  • 體溫越低,身體越差?不發燒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
    本 期 導 讀 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人就越百毒不侵嗎?最近,大家進地鐵、去超市、回公司、入小區,都要測體溫。那我的體溫是變低了嗎?這裡先說明,本人正處於青壯年階段,沒有內分泌代謝疾病。我就很好奇這個問題,在網上一看,居然發現很多自媒體報導都在討論人類體溫都在普遍變低,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當真是這樣嗎?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人類的體溫比一百年前低了這麼...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從生理層面上看,現代人與古代人並不相同:1人體炎症減少一般來說,炎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和細胞激素,它們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提高體溫。隨著醫學進步,人類的慢性感染減少,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的平均體溫低了一點。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的體溫從37℃下降到36.6℃僅僅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有人會好奇了不就是下降0.4℃而已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了,很有可能它們的體溫過高了,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蝙蝠的體溫普遍穩定在40℃,這個數值比人類的體溫僅僅高3℃而已,但是它們的免疫系統十幾倍了。正常體溫的高低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強大的,有關研究表明每當我們的體溫下降1℃的時候,那麼我們的免疫力就會下降30%左右。
  • 體溫低,免疫力就差?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測體溫成了我們出門的防疫關卡。「為什麼我的體溫總比別人低?」「體溫低代表免疫力低下嗎?」近日,網上也盛傳:「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體溫上升1℃,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體溫低代表免疫力低下?這種說法的可信嗎?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竟然是真的!疫情期間 體溫多少才算正常
    附錄:前面提到,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那麼,如何適度提高體溫呢?1、每天泡腳保持體溫,就能增強免疫力:冬季最好戴帽子,每天泡腳洗熱水澡,多喝熱水。現在大家宅在家裡,無事可以泡泡腳,一天三次不為過。2、適度運動研究表明,長期的運動對免疫力提高自然是正向作用。運動對心肺功能、慢性疾病有明顯改善作用。
  • 37℃體溫已成為歷史:目前人類體溫普遍偏低,這意味著什麼?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續中,口罩、消毒液、量體溫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物品。現在無論出入哪裡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有時體溫在37攝氏度左右,有時候卻只有35度多,這是為什麼呢?體溫低的原因有是什麼?體溫的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 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越來越低,意味著什麼?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 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體溫秘密:人類免疫力為何不如蝙蝠
    如果的確如此的話,那麼在健康狀況有所改善的其他國家,人體體溫應該也已經下降。」帕森內特說。    是這樣的嗎?目前這個觀點並未得到普遍的認同。            健康狀況下一天的體溫差不超過1℃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質所含的卡路裡,通過我們的細胞內線粒體中的三羧酸循環而酸化,產生能量。
  • 涼涼|「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另外,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上半年因為疫情出門測體溫時發現,大家普遍都在36℃多、不到37℃。按理說,37℃是人類黃金標準體溫,為什麼大家的體溫現在都下降了?不到37℃難道就不健康了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索溫度的故事!
  • 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翻倍,科學提高體溫8個妙招
    冠狀病毒的傳播,讓大家對體溫開始格外敏感。在檢測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個普遍現象,正常溫度範圍內(腋下溫度範圍36.0℃~37.0℃),有些人的體溫偏高一點,而有些人的體溫卻偏低。(上圖:不同年齡段白人和黑人的平均體溫圖標,年齡越大,平均體溫越低)→晝夜節律影響體溫,晚上體溫偏向於更低一般情況下,晚上入睡前,人往往會感覺到非常疲倦,這個時候體溫偏向於更低,身體最疲累的時候,體溫往往最低(通常是在清晨的某個時候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
  •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這個前提是關鍵!避開四大誘因...
    1 體溫與人體免疫力的關係其實,人類的體溫正在慢慢降低——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的標準體溫已非200年前建立的37℃,而是36.6℃。因此,若是測出來的體溫一直達不到37℃也是正常的。
  • 人類體溫在下降,而全球在變暖,這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
    還記得小時候感冒生病量體溫的時候嗎?當我們第一次學會看水銀體溫計的時候非常興奮。有時沒生病,都會把體溫計加胳肢窩裡,就為了顯擺下自己會讀體溫計了。我們知道人類正常的體溫是37攝氏度,這是一個標準,高了就是發燒,低了那肯定也不正常。
  • 體溫時高時低?研究:正常範圍內,體溫偏高,身體免疫力更強
    諸多醫療機構人員對廣大民眾進行體溫檢測,以及時發現潛在患者。大多數朋友在量體溫時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體溫有時候時高時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甚至還有研究表明體溫偏高意味著身體免疫力更強!針對以上疑問,接下來幫助大家解答。體溫時高時低?究竟為何?
  • 你的體溫還有37度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3招或有幫助
    在量體溫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體溫並沒有37度!而是在36度多一點。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人體的溫度是37度。那麼,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呢?人體正常的體溫是37度的說法,起源德國的一個內科醫生,他叫溫德利希。1851年,他收集了大約26000名正常人的體溫數據,發現大家的體溫基本上都是37度。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人是恆溫動物,但是體溫並不是一直固定的,人體的體溫會受到心情、飲食、運動、季節、晝夜、年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體溫會不停的波動,即使在一天中,人的體溫也不是固定的,往往是早晚的體溫低,中午的體溫高,沒吃飯前的體溫低,吃過飯後的體溫高。人每天的最高體溫和最低體溫會相差0.5—1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