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飲千杯男兒事,商略平生義。 胡漢恩仇,雖萬千人吾往矣。塞上牛羊空許約,莽蒼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蕩寇鏖兵。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教單于折箭六軍闢易,奮英雄怒。」
說的是北宋年間一位蓋世武林人物蕭峰蕭大俠的故事,他自藝成以來大小上百戰,竟未成一敗,因此「封神」,被稱為金庸筆下的「戰神」。
然而不敗神話蕭峰蕭大俠卻也有讓他感到無能為力的東西,他自認不敵段譽的「六脈神劍」:
蕭峰見段譽的無形劍氣越出越神妙,既感欣慰,又是欽佩,驀地裡心中一酸,想起了阿朱:「……三弟劍法如此神奇,我若和慕容復易地而處,確實也難以抵敵……」
為何會如此呢?這一切或許與蕭峰所學內功心法有關!
一、六脈神劍的威力
這套劍法乃大理段氏鎮派絕技,逍遙派搜羅天下武功,唯獨得不到丐幫降龍十八掌、少林《易筋經》與大理一陽指、六脈神劍這四門武功,「六脈神劍」乃「一陽指」進階武學,即「一陽指」不過是「六脈神劍」的基礎武功,這套劍法純以內力為基礎,以內勁隔空傷人。
「少商劍法」,大開大闔,氣象宏偉,每一劍刺出,都有石破天驚、風雨大至之勢。
「商陽劍法」,巧妙靈活,倏忽而至,令人難以捉摸。
「中衝劍法」,劍路雄勁,氣勢豪邁。
「關衝劍法」,拙滯古樸,頗有大巧不工之妙。
「少衝劍法」,輕靈迅速,快捷飄忽,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少澤劍法」,忽來忽去,變化精微,亂花漸欲迷人眼。
六式劍法融為一體,威力更勝從前,當屬金庸武俠第一劍術,要想抵擋這樣的劍法,必須擁有渾厚的內力,否則必敗無疑。蕭峰「降龍十八掌」號稱天下剛猛第一,卻仍然覺得敵不過這套劍術,原因便在於此。
二、蕭峰的軟肋
所謂「飄風不終日,暴雨不終朝。」蕭峰掌力很強,但內力修為卻不算高,所以他的武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他身上有一個很大的軟肋,他持久力不足。這是金庸筆下內功修為不深的高手所共有的缺陷,周伯通評價洪七公乃外家高手,所以他的降龍十八掌威力雖強,卻與蕭峰一般無法持久,唯獨郭靖不同,得到《九陰真經》心法後,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再無持久力不足的毛病,所以他能愈戰愈勇:
豈知郭靖近二十年來勤練「九陰真經」,初時真力還不顯露,數十招後,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生出至柔的妙用,以此抵擋三大高手的兵刃,非但絲毫不落下風,而且乘隙反撲,越鬥越揮灑自如。
而反觀蕭峰,他的表現卻令人失望:
但蕭峰如此發掌,內力消耗著實不少,到後來掌力勢非減弱不可。遊坦之看不透其中的關竅,慕容復卻心下雪亮,知道如此鬥將下去,只須自己和這莊幫主能支持的半個時辰,此後便能穩佔上風。
頂多只能支撐「半個時辰」而已,慕容復的內功修為連七十二絕技都無法修煉(可參考掃地僧對他的評價),遊坦之不過修煉了一小部分《易筋經》而已,他們的內功修為註定不如金輪法王、尹克西、瀟湘子、尼摩星四人的合力,然而蕭峰的表現卻遠遠不及郭靖,根本原因就在於蕭峰的內功太過垃圾。
三、蕭峰的內功心法
金庸沒有交代蕭峰的內功心法,但咱們卻可以得到真相,蕭峰最厲害的武功是「降龍十八掌」、「擒龍功」、「排雲雙掌」、「打狗棒法」,這些武功都不是外功招式,而非內功心法,所以要想知道蕭峰的內功心法,必須從他早年習武經歷說起。
蕭峰早年的師傅是誰?是少林玄苦大師,玄苦大師傳了他一套武功,這套武功便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降魔掌」!少林七十二絕技有一個特點:既有招式,又有內功。來看看掃地僧的一段話:
那老僧又道:「本寺七十二項絕技,均分『體』、『用』兩道,『體』為內力本體,『用』為運用法門。蕭居士、慕容居士、大輪明王、天竺波羅星師兄本身早具上乘內功,所習的只不過七十二絕技的運用法門,雖有損害,卻一時不顯……
按掃地僧所講,蕭居士、慕容居士、大輪明王、天竺波羅星師兄所學的是七十二絕技中的「用」(即外功招式),並未學到七十二絕技中的「體」(即內功心法),所以七十二絕技不僅含有招式,也含有內功,而蕭峰的內功便是源於降魔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很厲害,但論到內功心法等級,遠遠不及《易筋經》、金剛不壞體神功、《九陰真經》、《九陽真經》、「太玄經神功」這樣的武學,而大理「六脈神劍」乃世間一等一劍氣,試問只練過降魔掌這種在金庸武俠內功心法中排不上號的武功,如何能夠抵擋段譽凌厲剛猛的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