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基於1000多份問卷得出結論:在中國,貓是百億殺手?

2021-01-08 TA上海

轉自 O2O分析師 ID: o2o2008

李教授,做學術應該是嚴謹的。

最近動保圈,有條消息被紛紛轉載:「南大李忠秋團隊首次在國家尺度上評估了散養貓和流浪貓對中國野生動物的威脅!」瞧這個措辭:國家尺度!對中國野生動物的威脅!

小編是位反虐待動物的志願者,在多年反虐工作中我們知道,虐殺動物者最喜歡使用的偽論據就是「流浪貓嚴重威脅生態,所以活該被虐殺」,但因中國本土並沒針對性的科學研究,所以這些雜音一般都會被駁斥。現在,既然真有專家團隊做了研究,當然要趕緊打開李教授的微博學習:

該文發表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上,李教授如此提煉總結:「每年被貓捕食的數字大概是:無脊椎動物16.1-49.5億隻,魚類16.1-35.8億條,兩棲動物11.3-38.2億隻,爬行動物14.8-43.1億隻,鳥類26.9-55.2億隻,哺乳動物36.1-98億隻。和美國的數字不相上下。」

聽起來又精確、又專業、又與國際接軌對不對?如此龐大的數據統計,想必一定是李教授科學家團隊餐風露宿,通過紅外相機布控,GPS追蹤,在全國各地長年研究數以萬計的流浪貓的行動軌跡,通過極端複雜的量子運算才能得出……事實證明我錯了。

最後,李教授用驚嘆號強調:」貓在中國就是百億殺手!」教授微博下也頓時出現了群體高潮,大家來看看這些評論:

自媒體演講也很快安排上了,標題也很吸引眼球:

一些正義粉絲不惜冒著「投放危險物質罪」的罪名,義憤填膺地呼籲要消滅百億殺手:而對一小部分網友瑟瑟發抖地提出「「人類活動才是野生動物的最大威脅」,以及「流浪貓也是人類遺棄造成的」觀點,這些人如此回應:

儘管李教授在自媒體演講中痛訴了貓的種種罪狀後,收尾時真誠又充滿愛心地表示:「希望鳥獸魚蟲,和貓貓狗狗,都能種群繁榮,世代不息。」

但考過閱讀理解的我們最好回到正文尋找中心思想,李教授說:「國際上對流浪動物的種群管理都有哪些措施呢?主要就三個,收容,安樂死和TNR。」同時,他又指出,收容「會消耗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財力」,「TNR耗時耗力又無效果,何必做此無用之功。」 三者舍其二,李教授的真正觀點很明顯了吧?

正 片

背景解讀結束,言歸正傳,我們回到這篇科研文章本身,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

以下文中內容均引用自李忠秋團隊研究文章Estimates of wildlife killed by free-ranging cats in China,全文是Open Access的,可在Elsevier下載。

首先,這個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西藏重大科技項目的資金支持(小編沒發現此文和西藏有何關係,不過李教授在演講裡自述了他關注流浪動物的心路歷程,源自2015年在西藏看到三隻流浪狗圍攻兩隻藏原羚),但可能是出於節約經費的考慮,李教授團隊沒採取紅外、GPS等任何技術手段,也沒耗費任何人力在實地調研上,而是機智地採取了一種簡易、經濟而便捷的手段—— 問卷調查 ??

問誰?問貓嗎?當然不是!李教授對此做出了合理的解釋:

「如果想評估中國流浪貓和散養貓的生態威脅,很難採取國外的評估方法——因為我們幾乎沒有貓的基礎生物學數據,比如種群、捕食率等,建立模型的難度很大。後來我們另闢蹊徑:既然貓的數據我們拿不到,那能不能從人觀察到的案例來思考?」

請注意,以下便是這個另闢蹊徑的數據來源方法:

研究團隊在 2019 年 4 月到 6 月間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問人們所觀察到的貓的捕食情況,並且嚴謹地分為了家養的散養貓和流浪貓。問卷內容是詢問家養的散養貓在過去一年帶回多少獵物,流浪貓是詢問被目擊到過去一年捕食多少獵物。

然後呢,研究團隊用這些數字再乘以貓的數量,就得出結論啦!以下為研究團隊的機翻問卷:

什麼??小編家的貓不散養,自然無法回答第一部分,但做流浪貓救助5年,只見過貓翻垃圾桶,從來沒見過任何一隻貓捕食啊。問了身邊幾個做救助的朋友,也沒人目擊過。因此,小編陷入了深深的懷疑,有多少人能回答這些問題?

不要緊,問卷調查對象都有比貓犀利的眼神,堪比最強大腦的記憶力。

首先,研究團隊回收了2187份問卷,其總體答覆率為 60%(另外一部分壓根就沒貓,或不散養,或沒見過貓抓小動物),也就是說,研究團隊基於1000多份對人的問卷得出了中國貓是百億生態殺手的結論。

其中,家中有散養貓的有863人(675份城市答卷和188 份農村答卷),而這些被調查者表示,在過去一年裡,他們的貓一共抓回了1109隻無脊椎動物、592條魚、685隻兩棲動物、446隻爬行動物、842隻鳥和2709隻哺乳動物。

天哪!因為文章已明確了問卷調查滿打滿算也只進行了三個月(2019年4-6月),所以排除了被調查者持續一年觀察記錄的可能性,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

這863個被調查對象,統統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們不僅能記起一年間家裡的貓抓了多少動物,還能準確地回憶起多少只鳥多少條魚多少只壁虎多少只老鼠!

請問李忠秋教授,請回憶在過去的2020年,你一共吃了多少只雞?多少條魚?多少只麻辣小龍蝦?

而對流浪貓的目擊就更匪夷所思了,713個人(567個城市答卷和146份農村答卷)聲稱目擊過貓捕殺動物,總共記錄了16181隻動物,包括2218隻無脊椎動物、229條魚、1623隻兩棲動物、2156隻爬行動物、3895隻鳥和4046隻哺乳動物。

也就說這713個人,平均每人一年看到了22次貓抓獵物!另外,他們不僅具有強大的記憶力,還個個具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能準確地在戶外辨別以行動迅猛著稱的野貓捕捉到了何種動物,沒錯,連小壁虎都能看見呢!看到這,不禁對這些超能力者產生了好奇,他們是一群什麼人呢?其實,文章裡也告訴我們了。

研究團隊採用了三種方法來分發問卷:(1)通過百度貼吧等幾個BBS系統;(2)通過 QQ 和微信,特別是通過作者的朋友名單和 QQ 和微信聊天群;(3)通過新浪微博、微信、QQ 和其他平臺的「相互問卷填寫」。

首先按問卷調查的名稱,以「貓,捕食,調查」等關鍵詞進行了各種排列組合在百度搜索,沒搜索到任何問卷調查的網頁,這可能是因為搜索關鍵詞不對,或團隊刪帖了,或百度搜索力太差(可能性較小,百度連自家貼吧都搜不出來嗎),同樣,在微博搜索也無果。那麼,問卷調查了誰,我們應該很清楚了吧,重新畫一下重點:特別是通過作者的朋友名單和 QQ 和微信聊天群。

作者的朋友、同學、同事、粉絲、擁躉是抱持怎樣的觀點和傾向,我們就不妄加猜測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李教授的微博下看看,他們的屬性挺統一的。

接下來,得到這些令人滿意的統計數據後,研究團隊就使用了一系列看起來很複雜實際原理很簡單的模型,大概就是根據中國家庭數,估算了下中國所有散養貓的數量,再乘以問卷問來的一隻貓的捕食量。因為貓的數量肯定是數以億計的,只要一乘。。。幾十億的駭人聽聞的數字便信手拈來了。

聲明:以下兩段為本人胡說八道,此李教授並非李忠秋教授

李小春教授一周吃一隻雞,一年吃52隻雞,以李教授團隊微信、 QQ朋友2187人計算,也就是李教授團隊朋友圈一年吃了113724隻雞,所以李教授堪稱「家禽殺手」。

等等,這樣還不行,因為美國有研究成果顯示美國Professor Li團隊一年吃了100萬隻雞,相比之下10萬數量級不夠危言聳聽,所以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得出李教授一周吃100隻雞的數字,這樣一年吃520隻雞,以李教授團隊微信、 QQ朋友2187人計算,也就是李教授團隊朋友圈一年吃了1137240隻雞,終於與美國研究成果吻合,完美。

其實,按照這種某種動物數量乘以動物捕食量的方法,你可以得出任何一種非瀕危的動物每年都會捕食上百億的食物,例如全國的兔子每年吃百億個胡蘿蔔、全國的蛇每年吃百億的田鼠、全國的鳥每年吃千億級只蟲子等等。

關於研究文章的部分到此結束,有不同意見希望李教授可以討論,而不是在我們指出問題後將我的微博拉黑。

動不動就「國家尺度」,其實論文作者連多少貓都沒估清楚

觀 點

我們為什麼要反對這種「研究」?

因為,把生態威脅的原因推到某一種動物身上,輕易地冠之以「生態殺手」的名號,既不科學、也不道德。

為什麼不科學?

首先,很多對流浪貓存有惡意的除了一小撮虐殺團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所謂野生動保者(很奇怪,愛好貓狗的人通常都會支持野保工作,但一小部分做野保的卻並不喜歡伴侶動物),而他們口中貓的最大黑點就是會獵殺鳥類。囿於篇幅,鳥類的生存狀況本文不做詳細說明,但很多科學研究表明,對鳥類種群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人類活動和城市建設,例如玻璃幕牆造成的光汙染、電線、車輛、殺蟲劑、基地臺鐵塔、風力發電機、飛機、盜獵、其他汙染等。

讓我們看今年10月我國警方破獲的捕殺野生鳥類案件:

是的,4個人,26天,殺了8萬隻鳥。

我們有什麼臉面去譴責一隻貓一個月抓了一隻小動物(即使問卷的數據是真實的)?

李教授團隊,如果真的心疼鳥類

你們拿著國家科研經費,

可以去推動鳥類友好幕牆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可以去做鳥類盜獵狀況研究,

可以去做瀕危鳥類救助,

再不行,你出門別開車,減少點碳排放也可以啊,

如果你們自己連綠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用品、不用塑膠袋都做不到,

又何必對整天掙扎在生死邊緣的流浪貓喊打喊殺?

首都愛護動物協會在2004年-2006年曾對29個流浪貓生存地點,通過近距離觀察和記錄(應該比問卷調查科學)進行了研究,流浪貓因食物和水短缺、驚嚇、虐殺等威脅,絕大多數活不過三年,剛出生的幼貓更是很難成活。根本不會出現因投餵而種群無限擴張的現象。

流浪貓們在離開媽媽的懷抱後,

短暫一生中唯一的溫暖,

可能就是投餵者帶來的那一口貓糧。

你們真的連這一點溫暖也要剝奪嗎?

請不要用「科學」來掩蓋冷血。

請不要以愛護動物的名義來傷害另一種動物。

就如同我們一位反虐志願者所說:

「一隻貓可以毀滅整個城市的鳥類,一隻狗可以傷害所有城市的兒童,一個認貓狗當爹的小動保可以讓城市所有老人老無所養。這種極端誇張的描述充分契合了人們宣洩憤怒的心理需求,今天上班路上被老闆罵了的氣,可以藉此機會宣洩給更下位者。」

為什麼不道德?

因為,我國目前沒有任何保護伴侶動物(主要是貓和犬)的法律!

沒有任何官方救助流浪動物的機構!

是的,如果熊受到虐待你可以舉報,鳥被獵殺你可以報警,公安機關都會受理。我曾看見飯店裡有藍孔雀(並非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報了110,警察叔叔立刻趕到了。

但,貓和狗卻沒任何保障!

流浪貓並非李教授所說沒有天敵,

缺少食物和水、寒冷、汽車……

它們的天敵比鳥還要多。

比這些更可怕的是:

分布在全國各地、極度張狂的虐殺動物團夥!

它們可能會被凌遲、電鋸剖腹、活剝皮、開水燙、挖眼!

會被當著媽媽的面殺掉餵給媽媽吃!

而且,到目前為止,沒任何一個虐殺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這些虐殺者,才是真正的百億殺手。

而這些虐殺者,最喜歡的就是為自己的變態行徑尋找合理性。

李教授,你可曾想過,在保障完全缺位的狀況下,一味故意誇大和宣傳貓的生態威脅,代表什麼?

我們不知道更加飢餓的流浪貓能不能少吃兩隻鳥,但可以肯定,甚至已發生的是:虐殺動物團夥的人一定會將這篇「科學研究」成果作為背書,以此阻撓反對虐待動物立法的進程!

注意這個ID

李教授可能會辯駁,「捕殺」和「虐殺」不同,我們團隊也反對虐殺。但事實上,虐殺者們一直以此混淆概念並引導公眾。例如,李教授的微博下,已出現了將貓的捕殺行為等同於「虐殺」的觀點:

並且,我們也從未見到李教授團隊在反虐待動物方面做過任何發聲。

反虐立法十年未果,

期間有多少志願者的血淚?

12月28日,最高檢回應兩會人大代表提案時終於稱,將積極推進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開展探索,在實踐成熟的基礎上適時修改相關法律。

李教授,這哪怕一點點的前進都是用千萬條被殘酷虐殺的生命堆砌的啊!

我想,李教授團隊不會不知道,

以聳人聽聞的《百億殺手》為標題的公眾號不會不知道,

他們其實心知肚明,

由政府負責捕捉-安排領養-安樂死會耗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實際難以達成。

而現實中最可能出現什麼情況呢?

當街血腥捕殺的消息會頻頻登上熱搜,

活躍在各個網絡平臺的虐殺者們會舉著李忠秋團隊的文章搖旗吶喊、鼓掌叫好。

這個時候,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可能不會吧,

因為,大家可以去微博參觀一下,

虐殺者的狂歡已經開始了。

彩 蛋

不知道貓和李教授有什麼世代恩怨,但事實上,李教授團隊在今年2月,還發表過一篇有關流浪貓的科研文章Where there are girls, there are cats,翻譯一下,《哪裡有女孩,哪裡就有貓》呃…… 然後,這篇文章因涉嫌性別歧視被Biological Conservation撤稿。

該文中心思想是,流浪貓的密度與大學中女生的比例呈線性關係。當然,作者不會承認研究對女性存在惡意,那麼,沒有惡意為何會涉嫌歧視呢?咱就不分析了,現在這篇文章已經看不到了,但作者團隊後來又改頭換面,改了個標題叫:Understanding how free-ranging cats interact with humans: A case study in China with management implications。有興趣的可以花錢下載看看,內容還是差不多。

但小編還是要給作者團隊提個意見,既然不喜歡貓,那還是和性別歧視劃清界限為好。在我們的反虐工作中,發現很多虐殺者都存在強烈的厭女傾向。今年4月的山東理工大學範源慶虐貓事件爆出後,據媒體報導,很多虐殺者在QQ群說「其實最想虐的是女人和嬰兒」。

另外,據說此文還在警察學院做了研究,以此證明男性多的院校流浪貓數量較少。(「據說」是因小編實際並沒看到全文,只是看了一些對文章內容的總結)

看到「警察學院」幾個字,不寒而慄,也許並非同一所院校,但浙江警察學院最近爆出的教師王某半年間虐殺300隻貓狗,實在太過血腥和恐怖。

想必那裡的貓已經絕跡了吧。

那麼,那裡的鳥沒有任何威脅了嗎?

小動物可以肆意生長了嗎?

那裡會是李教授的烏託邦嗎?

相關焦點

  • 「南大李忠秋教授,2020年你吃了多少只雞?」
    (事實證明我錯了,著急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跳到看後文)  最後,李忠秋教授用驚嘆號強調:  貓在中國就是百億殺手!  這篇文章的「殺傷力」超大,而恰好與「名氣獲得度」成正相關,一時之間李忠秋教授名聲大噪。  其微博下頓時出現了群體顱內高潮,大家來看看這些評論:
  • 被質疑鼓勵虐殺流浪貓,一位南大教授的「動保」羅生門
    李教授在演講中談到,「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是以百億為單位的。」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言論迅速點燃了輿論的火藥桶。「動保」本就是個充滿爭議且又無解的話題,多位科普博主下場加入論戰以後,這場討論就變得愈發針鋒相對了。「李忠秋教授到底是不是在鼓勵虐殺流浪貓?」
  • 爭鳴:流浪貓每年捕殺百億野生動物研究的結論靠譜嗎?
    《知識分子》歡迎讀者朋友在文末留言或投稿,加入到對 「流浪貓」 或 「社區貓」 在城市生態環境中的作用的討論。2021新年伊始,南京大學教授李忠秋在一席的演講《所以總的來說,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是以百億為單位的|李忠秋 一席第822位講者》[1] 引發了公眾對於流浪貓生態影響的關注和熱議。
  • 流浪貓每年捕殺百億野生動物研究的結論靠譜嗎?
    由於缺乏國內散養貓和流浪貓捕食的野生動物數量的基礎研究,此研究採用問卷的形式,以問卷所得的目擊次數得出對於總體捕食數量的保守估計。3. 得出結論:「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是以百億為單位的」。這個並不是不現實的調查方式,因為有招募環節,可以招募貓主人配合調查,通過這種實際觀測得到的調查結果顯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其次,問卷存在取樣的偏差。參考論文中樣本的省份分布圖,我們發現江蘇省的取樣有790份,大大超過其他省份,佔到了整體的三分之一。
  • 讀《流浪貓戰爭》有感:百億殺手竟能把鳥類殺成負數?
    在南大某教授的指導下,中國首個全國範圍的流浪貓捕獵統計研究完成了。文獻剛出,墨跡未乾,某殼以閃電之速推出了相關專題,研究作者更是立即參與一席進行了演講。流浪貓突然間多了稱號:百億殺手。聽說,國際鳥類研究學家,《流浪貓戰爭》作者馬拉(Peter P.
  • 海外產品用戶研究如何有效的進行:問卷調研篇
    本文主要講述如何同時面向多個國家/地區的進行效率最大化的問卷調研?如何提高海外問卷調研結論的深度?如何將結論運用到產品的設計中?具有「成本相對較低、用時相對較短、結論相對較快「等特點的線上問卷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那如何同時面向6個國家/地區的進行效率最大化的問卷調研?如何提高海外問卷調研結論的深度?如何將結論運用到產品的設計中?是本文重點。一、如何同時面向6個國家/地區的進行效率最大化的問卷調研?
  • 調研百科|做了這麼多次問卷,到底目的是什麼?
    但是,無論是大學生做畢設調研論文,還是步入社會工作需要,我們時常接觸到設計問卷,卻往往為了做而做,沒有明確目的方向,思路邏輯混亂設計出來的問卷,回收結果一定也不會很理想。
  • 中國在線問卷的「中場戰事」,樣本庫為何是決勝點?
    網際網路時代在線問卷替代了傳統調研方法成為主流,全球市場相繼誕生了SurveyMonkey、Qualtrics、Confirmit等巨頭,僅美國的在線調研公司知名的就多達幾十家。中國在線問卷市場也進入爆發的前夜,2019年6月,問卷網獲方廣資本、元禾控股、中億明源三家機構的1.4億元C輪融資;8月,有才天下獵聘豪擲8.27億元收購了問卷星;在資本市場整體的寒冬下,在線問卷市場卻迎來了自己的「小熱」。中國在線問卷市場第一梯隊有問卷星、問卷網、騰訊問卷等平臺,稍弱的有麥客、表單大師、金數據、番茄表單等平臺。
  • 問卷信度效度之間有什麼關係如何分析
    同樣在問卷研究中,也通過信度分析來測量樣本回答結果是否真實可靠,檢驗信度越高,就是表示結果越可信。內部與外部可靠性信度可分為內在信度和外在信度兩類。內在信度:是指衡量研究問卷中的多個題目是否測量了同一概念或者內容,即題目之間是否具有內在一致性。這也就是大多數量表問卷所做的信度分析。外在信度:通常指不同時間測量時,是否測量結果具有一致性。
  • 拼多多暖風家電百億補貼最高立減1000元
    2020年最後一周,全國多地區迎來了今冬最強寒潮,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繼續伴有大風天氣,同時江南華南等地迎來強降溫。12月30日,拼多多開啟「保暖用品補貼日」活動,在百億補貼的助力下,大批取暖電器以極高的性價比被用戶「拼購」到家,把萬千溫暖帶到新年的喜悅中。
  • 新加坡國大南大分列第一和第三
    中國的清華大學這回晉升兩個名次,排名第二,與國大和南大名列前三甲。入榜的另一所本地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則下滑23個名次,名列第99。 QS亞洲大學排名2021前50名名單:
  • 貓圈也有「社交達貓」 經歷生死的麋鹿也會「性情大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豁出去了!」,這句話,很像一個熱血漢子劫後餘生後的肺腑之言。然而實際上,這是南大生科院的師生,在鹽城大豐麋鹿保護區觀察到的麋鹿行為動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流浪貓「朋友圈」也有「社交達貓」。人類會在微信朋友圈裡「點讚社交」,流浪貓群體裡也有「社交達貓」。
  • 外表可愛、萌的貓咪竟然是小動物「殺手」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貓咪的另外一面,被稱為「小動物殺手」的貓咪,它們捕殺了多少小動物。科學家們首先分析了三份問卷的數據,這三份問卷調查了南非開普敦的養貓人,詢問他們他們的寵物貓帶回家多少獵物。之後,科學家們又分析了25份問卷中涉及到的貓咪的錄像
  • 如何進行有效的問卷測試?
    其中,在調查項目投放實地之前非常重要的一項質量控制措施就是對設計好的問卷進行測試。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技巧,問卷測試可以有效地發現問卷在內容、邏輯、流程等各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重點介紹常見的幾種問卷測試的方法:01專家評審(expert review)專家評審指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基於其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對問卷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評估和提出解決方案。
  • 「豹貓」為家貓說法遭專家質疑,廣西賓陽稱不是最終結論
    廣西賓陽縣森林公安局林姓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家貓」只是初步的調查結果,不是最終結論,還需專家進一步鑑定。       11月27日,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創辦人宋大昭明確對澎湃新聞表示,網傳圖片中男子懷抱的動物是豹貓,「家貓是不可能有斑點表現的,豹貓的形狀特徵是非常穩定的,熊黃色的底色,身上帶有豹紋,身體長、頭窄,尾巴也和家貓完全不一樣。」
  • SPSS如何判斷無效問卷?揪出重複問卷
    可以判定為無效的問卷有好幾種,今天說重複的問卷。怎麼定義呢?比方說我在微信公眾號滿意度調查問卷中規定,凡在李克特5級量表題目上打分完全一致的兩份問卷,將被定義重複問卷。
  • 盲人摸象得出的結論各有不同?你是認知思維裡的盲人嗎?
    我曾經和小朋友講過盲人摸象的故事,聽完故事後,小朋友有很多疑問,為什麼盲人不全部摸完再下結論呢?為什麼盲人只摸了一部分,就認定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呢?面對小朋友的問題,我也有了些疑惑,這麼多盲人為什麼都不能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呢?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果只從一個角度看,那麼我們和這些盲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 實驗得出結論,原來加油站被誤解了好多年
    實驗得出結論,原來加油站被誤解了好多年現在不少的家庭都買車了,不過車子買回來卻發現油價又上了不少,基於此,很多人是車子買回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停在家裡面。對於油價上升這個問題,有些網友會疑惑,汽油這麼貴,難道說它的質量很大?那麼一升的汽油它大概能有多少斤,這大概能難倒很多老司機了,下面來分析下。
  • 山西省晉城一中百名高中生來南大體驗大學!
    文科體驗項目二:講座《何以中華:早期中國文明與儒家的形成》歷史學院副教授武黎嵩老師在課堂上旁徵博引,以《詩經》《尚書》等典籍中的原文為依據,讓同學們清晰直觀地深入了解了早期中國歷史。課程結束時,武老師根據高中同學們的特點向同學們推薦了相關文章和書籍,鼓勵大家進一步了解那段「從群星閃耀到月明星稀的夏商周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