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根蘭是南昌縣小蘭鄉鄧埠村人,與鵪鶉結緣已經有30多年了。因為家裡窮,黃根蘭只讀到小學畢業就進了當地的一家染織廠上班,但是企業經營不善,她下崗了。下崗以後又生了一個小孩,生活十分的困難,甚至連孩子的奶粉錢都沒有。
家庭生活的拮据並沒有讓好強的黃根蘭退卻,相反激起了她的鬥志,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接觸到了改變她命運的鵪鶉。黃根蘭和丈夫揣著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來的3000塊錢,從南京買了一些鵪鶉來嘗試養殖。但是由於技術不過關,並不知道鵪鶉的適宜環境,把鵪鶉當做雞來養,沒有多久,第一批安全就全部死亡了。
黃根蘭沒有喪失信心,想賺錢的念頭,讓她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提高鵪鶉養殖技術之上。通過學習和老師的培訓,黃根蘭又養了一批鵪鶉,而這批鵪鶉50天後就給黃根蘭帶來了收益。初戰告捷,讓黃根蘭喜在眉梢,不過鵪鶉就這麼多,養的再好賺的錢也看得見,黃根蘭想只有搞種蛋孵化,才能把養殖規模做大,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在解決一系列孵化問題後,經過幾年的打拼,做人誠信,待人熱情的黃根蘭業務做得紅紅火火,訂單源源不斷,一時間供不應求。黃根蘭的創業經歷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政府為其提供了政策諮詢和技術上的大力支持。
就在黃根蘭的鵪鶉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2003年的一場席捲全國的非典,讓黃根蘭措手不及,在半年內的時間內黃根蘭虧損了一兩百萬。熬了八個月之後,市場上的鵪鶉蛋供應不足,而黃根蘭也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成功地擴大的市場。
黃根蘭的生意越做越大,客戶遍及全國各地,她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鵪鶉大王。自己養鵪鶉致富的黃根蘭,沒有忘記還處在貧困當中的鄉親們,為了鼓勵村民養鵪鶉致富,她不僅免費為他們傳授養殖技術,提供防病防疫服務,還跟村民提議籤訂了包銷協議,保證他們產的都銷掉。
在南昌縣跟黃根蘭一起養殖鵪鶉的養殖戶有100多戶,鵪鶉一年能給每戶人家帶來10萬多元的收入,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如今黃根蘭的鵪鶉廠,每天有專人管理,但是她每天還是會來廠裡來轉轉,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黃根蘭說,只要還能勞動就會把把鵪鶉養下去,因為小小的鵪鶉,不僅為她帶來了今天的是幸福生活,還是她一生無法忘懷的奮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