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清朝一懶漢家徒四壁,乘涼帶回一婆婆,靠鬥鵪鶉發家致富
俗話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有很多事情乍一看是沒有什麼辦法,可解決的方法往往就在其他的方向,轉動腦筋往往就能讓事情迎來轉機。
通過探索去尋找答案,懂得開動腦筋去解決眼前的困境,千萬不可由於一時的困惑,而徹底放棄。很多事情一旦你真的放棄了,就再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在《聊齋志異》中,就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叫做王成的人,他就靠著走其他的路徑,找到了發家的辦法,自己也順利擺脫了貧窮。當然,有時候要想找到轉機,也是需要有高人指點才行的,光靠自己很多事情無法做好。
王成原本是官僚家庭出身,可到了他這一代,家裡已經非常貧困了。
王成生性懶惰,不會持家,他也沒有什麼動力去打拼,結果家徒四壁,自己和妻子住在簡陋的房屋下勉強度日,倆人也經常為了生計而爭吵。忽然有一天,王成外出乘涼的時候,意外撿到一支金釵,很快就遇到失主,是一個老婆婆。
和老婆婆交談後,王成才知道原來老婆婆是狐仙,曾經是自己祖父的相好。於是老婆婆就跟他回去,看到王家現在的情況也是感慨不已,她決心要幫助王成,先讓他妻子把金釵拿去賣掉換點東西,隨後她又給了王成夫婦一些銀子。
可這點錢也只夠他們勉強餬口,老婆婆就希望王成出去做生意,給了他足夠的本錢,讓王成買了葛布後到京城去賣。
出發前老婆婆反覆叮囑王成不要偷懶,一定不能延誤了,可中途遇到大雨,王成又偷懶了。結果到了地方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葛布價格持續走低,王成也不得不虧錢把葛布賣掉。
更倒黴的是,他賣的錢卻在店中神秘消失了。王成血本無歸,很多人認為他應該去告店主,王成卻沒有這麼做,店主也非常感激他,還送了他幾兩銀子。
就在王成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意外發現了可以賣鵪鶉,店主為了報答他也是極力慫恿他這麼做,還免了他的食宿。
王成就買了一堆鵪鶉,可沒過幾天,這些鵪鶉大部分都死了。店主意外發現活下來的那隻鵪鶉不一般,可能是它把其他的鵪鶉給鬥死了。
於是店主就讓王成去鬥鵪鶉,最初鬥了幾次都贏了,隨後店主又給他些錢,讓他去和富家子弟鬥鵪鶉。王成也一路鬥到底,賺了不少的銀子,此時店主就給他介紹了一位親王,讓王成去和親王鬥,還告訴王成要是贏了對方肯定要強買,到時候看自己的臉色行事。
王成的鵪鶉確實厲害,親王的鐵嘴鵪鶉也被打敗,親王無奈之下都拿出了玉鵪鶉,還是被王成的鵪鶉給打敗了。
於是親王就要把這隻鵪鶉給買下來,王成也是一邊看著店主臉色一邊和親王討價還價,最終親王出價到了六百兩,王成就沒管店主,直接答應了。
雖然店主理想的價格是八百,但王成覺得能賺到這些錢,還不會得罪親王就很不錯了,於是他給了店主酒飯錢就回去了。
王成靠著鬥鵪鶉發了大財,買了大量的田地產業,老婆婆也每天督促他們夫婦耕種紡織,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老婆婆隨後也就離開了王家。
這個故事中王成可以說是非常幸運,他先後兩次遇到大難,可一次遇到老婆婆幫他解圍,一次遇到店主熱心幫他,這才讓他能迎來轉機。
不過王成也是靠著自己的本事爭取來的,他這個人懶惰,也沒有恆心,窮成這樣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他本性不壞,遇到狐仙老婆婆也能和妻子一起恭敬侍奉對方。哪怕是後面變富了,依舊對老婆婆非常尊敬,這就是王成的優點。
他沒有追究店主的責任,這種豪爽的性格也讓店主熱心幫他,更可貴的是,王成後面也懂得改變,開始更加勤奮,因此他能成功是應該的。
王成也能發現事情的轉機,他不太擅長做生意,卻能敏銳發覺鵪鶉的商機,還能在不得罪親王的情況下,狠狠賺了一筆,這樣的處事風格還是非常不錯的。
他並不是那種刻薄吝嗇的奸商,也因此才能安全帶著財富回到家裡,可現實中,不是誰都能像王成一樣命好,在貴人的幫助下迎來轉機,很多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已經被擊倒了。
參考原著文章《聊齋志異之王成》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書評文章部分故事情節引述自原著,解析文章精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