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2020-11-22 人民網

原標題: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一口吞掉大鱷魚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報導,在古代挪威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雷神索爾和巨人海米亞在大海上航行,尋找巨蛇,這條巨蛇極其龐大,它的身軀可以環繞整個地球。索爾用牛角做誘餌讓巨蛇吞下,然後徒手制服了這條巨獸。

  但就在這條巨蛇馬上就要被拖到船邊時,海米亞卻因為太過緊張而割斷了繩索,讓巨蛇逃走了。

  超級偽裝

  蟒蛇潛伏在淺水或沼澤地,可持續屏住呼吸45分鐘

  這個故事聽上去有些讓人後背發涼。但在6000萬年前的地球上,在今天屬於哥倫比亞的一大片沼澤林地之中卻的確潛伏著一種巨大的蛇類:泰坦巨蟒,它是迄今人類所知體型最為龐大的蛇類。這種巨蟒體長超過50英尺(約合15米),體重超過2500磅(約合1100公斤),相當於綠水蚺平均體重的10倍以上,而綠水蚺是今天橫行沼澤的巨蛇。

  泰坦巨蟒的體型實在太過巨大,實際上它已經對陸地生物體型在不違背物理定律情況下的極限可能性構成了挑戰。你、我、家裡的貓、羚羊、以及所有的生物的體型生長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制約。藍鯨之所以體型可以達到如此巨大,那是因為海水中提供的浮力幫助它克服重力的影響,如果它到岸上,立即就會被自己的體重活活壓死。

  科學家們據此推定,這種古代巨蟒也必定採取了類似的策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脊椎古生物學家大衛·波利表示:「這種巨蟒的體型太過巨大,它們必定要將大量的時間用於在水中度過。我們之所以會得到這一結論,是綜合了它們的化石出土區域的地質學特徵,以及它們的巨大體型這一事實。這樣大的體型在陸地上將非常艱難。」

  蛇類的外表具有欺騙性,它們實際上極擅長遊泳,就跟樹懶一樣。樹懶平時行動極其緩慢,但實際上它們在水中的行動速度要迅速得多。泰坦巨蟒看來並沒有現在的海蛇那樣敏捷的身手,但它們實際上也並不需要在水裡有多麼迅速的去追蹤獵物。它們是伏擊者,不依靠毒液去制服對手,而是依靠自身極其強大的力量去纏繞,壓垮對手。今天的水蟒也採取同樣的策略,因此科學家們堅信泰坦巨蟒應當具有相似的行為特徵。

  水蟒會在淺水或是沼澤地裡潛伏,它們可以持續屏住呼吸長達45分鐘,或是僅僅在水面上露出鼻孔用於呼吸。它們會鑽入水底沉積的枯葉堆中,等待著毫無提防的獵物經過。一旦發起攻擊,它們的速度將是極其迅速而毫不留情的。它們不僅可以完全不呼吸,甚至連它們的血液都可以停止流動。

  體溫調節

  巨大蟒蛇通過入水或出水的方式來調節體溫

  現在,將水蟒的體型再放大10倍。當時那些大體型的哺乳動物,如水豚(世界上最大的嚙齒類動物),都還未出現,因此,體型巨大的泰坦巨蟒所捕獵的是體長達7英尺(2米)的肺魚,或是巨大的龜類甚至鱷魚。這些巨蟒並非那個時代唯一的巨獸,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正如你可能已經知道的那樣,爬行動物需要外部熱量來保持體溫,用於維持新陳代謝和生命運行。他們一生都會不停生長,直到達到一個高原期並在那之後逐漸降低生長速度,但即便降低了生長速度,但它們仍然在繼續生長。而另外一個決定蛇類體型生長極限的因素便是當時的環境溫度。

  但對於泰坦巨蟒的獵物們來說,不幸的是,當時的環境氣溫非常高。波利表示:「高溫會讓爬行動物的體型變得很大,不僅僅是對泰坦巨蟒,對於龜類以及鱷魚也是一樣,它們都要比今天的同類在體型上要大得多。」

  想像一下吧:5英尺(1.5米)長的烏龜,還有20英尺(6米)長的鱷魚。然而這樣的體型跟泰坦巨蟒比起來仍然是差得太多了,它是當時的頂級捕食者。而對於那些處於食物鏈較下方的動物們而言,還真是禍不單行——由於當時的溫暖氣候,蛇類都非常巨大——當時體型第二大的蛇類體長也能達到33英尺(約合10米)。

  現在,主宰世界的動物是「溫血動物」,我們是與爬行動物所代表的冷血動物相反的一個物種分支。較大的體型(如北極熊)更能適應嚴峻的氣候環境,因為你的體型越大,那麼你的表面積/體積比值便越小,這樣你也就能越好地保存熱量。這被稱作「伯格曼定律」。

  哺乳動物擁有汗腺,可以在它們身體過熱時通過排汗降低身體溫度,但蛇類就沒有這麼幸運。那麼像泰坦巨蟒這樣的巨獸究竟是通過何種途徑保持較為穩定的體溫的?波利認為它們在水中生活的習性可以幫助它們很好地調節體溫。而如果體溫過低了,那麼它們就會爬出來曬太陽。因此,這些體型巨大的蟒蛇就通過這種入水或出水的方式來進行體溫的調節。

  化石記錄

  在沉積巖中發現了泰坦巨蟒

  但泰坦巨蟒是在何時,因為何種原因滅絕,目前仍然不甚明了,但藉助化石記錄,我們至少知道它們當時所生活的環境是如何的。當這些巨蟒死後,它們的屍體很多就沉到水底。這是保存化石的良好環境,事實上我們現在使用的煤炭,很大一部分也是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

  實際上,泰坦巨蟒的化石便是在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礦之一的Cerrejon煤礦被發現的。波利表示:「煤炭的形成是植物的殘骸落入水中,並且沒有迅速腐爛消失,逐漸堆積之後被深埋入河底沉積層之後逐漸形成的。」導致這樣的大規模填埋可能是一場洪水。經過地質歷史的漫長歲月,這些沉積層形成不同的巖石,古生物學家們正是在這些沉積巖中發現了泰坦巨蟒的化石,具體來說是在由當時的黏土形成的巖層之中。當然對於煤礦開發商來說,他們對由植物殘骸形成的煤炭興趣更高。

  於是,通常處於對立面的科學界與工業界終於在這片哥倫比亞的煤礦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如果我們繼續大量燃燒化石能源,等到溫室效應將南美洲的氣溫抬升到與當年那樣的高水平時,或許我們就會迎來新一代的泰坦巨蟒,那時候還仍然倖存的人們將會有幸體驗到這無比諷刺的一幕。(晨風)

相關焦點

  • 泰坦巨蟒:體長可達15米,體重超過1噸,靠捕食鱷魚為生
    自古以來,蟒蛇的「胃口」一直被人高估,「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這句話也流傳了一代又一代,可是在這個世界上,真存在過足以吞下龐然大物的巨蟒麼?答案是存在的,只不過,這種體長可達15米,體重超過1噸,靠捕食鱷魚的史前巨蟒,早在5800萬年前就消失了。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奇聞:史前巨獸泰坦巨蟒,身長可達16米,以7米長的鱷魚為食
    泰坦蟒是全世界已知最大的蟒蛇,可是在史前時代就早已絕種了。可是在前不久,有人宣稱在亞馬遜流域發現了巨型蟒蛇,據傳身長可達15米,重量約一噸,比森蚺都要大上一半 ,泰坦蟒又出現了嗎?泰坦蟒平均體長可超出十三米,重量超過一噸,最大身長預計在十六米左右。
  • 3.9米長巨蟒吞1.8米長鱷魚 肚子被撐裂死亡(圖)
    美國護林員發現巨型爬行動物的遺體  本報訊 蟒蛇和鱷魚都是讓人毛骨悚然的肉食爬行動物,二者如果相遇的話會發生什麼?  據英國媒體10日報導,一條1.8米長的大鱷魚和3.9米長的巨蟒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沼澤裡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 時代周刊2009年十大新物種:史前巨蟒重1噸(圖)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09年度十大新物種,其中「博薩維毛鼠」位居榜首,迷你霸王龍、重達1噸的史前巨蟒均榜上有名。  果真如此,在探險小組發現的新物種當中,包括極為罕見的毛蟲、巨大的蝴蝶和樹袋鼠,不過,最為驚人的發現是一種體型巨大的老鼠,科學家暫時將其命名為「博薩維毛鼠」。這種老鼠體長近3英尺(約合0.91米),重量超過3磅(約合1.36公斤)。幸運的是,它們是素食動物,看上去十分溫順。
  • 泰坦蛇,一種長達15米的史前夢魘蛇
    這個史前物種可以長到15米長,重達1.1噸多。你想想看,有一條巨蛇從你家五樓的陽臺垂到一樓的地面,這該有多麼嚇人啊!泰坦蛇最厚的地方有三英尺寬,大約是0.91米,這相當於小孩子雙手展開這麼寬,簡直是不可思議!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地球目前已知最大的蛇,長達15米重1噸,需要在30度以上高溫生存
    ,它的長度達到了驚人的15米,重量更是達到了1噸,身體最粗的部位,直徑達到了1米長。,因為體型太大,吃小的生物都不能飽,所以研究者猜測泰坦巨蟒很可能以鱷魚為食。雖然鱷魚身體堅鎧,但是泰坦蟒還可以採用「死亡纏繞」,幾分鐘後鱷魚就會窒息死亡。
  • 《自然》:最大巨蟒化石長13米 可吞一頭牛
    北京時間2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稱,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殘留化石。這條蟒蛇身長達13米,足有一輛巴士那麼長,可以吞下一頭牛。這種蛇在5800萬至6000萬年前生活在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 研究人員稱,這條蟒蛇的身體最寬處足以趕上一個人的臀部,體重估計超過一噸。目前,綠水蚺(Green anaconda)是世界上最重的蛇類,但體重也不過250公斤。身體最長的蛇則是網紋蟒,體長10米。
  • 史前巨獸泰坦巨蟒,世界上最大的蛇,可以和恐龍一較高下
    很多人說看過超過15米,甚至超過18米的,這些都是一些可信度不高的說法,目前有記錄的是一條生活在哥倫比亞的蛇。 這條蛇經過測量,體長7.49米,體重約為136-181公斤,如此體型吞下一隻鱷魚絕對不是問題。可惜的是,它在攻擊視頻記錄者時,被射殺。 然而體長7米的森蚺並不是今天的主角,史前動物泰坦巨蟒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
  • 最大的巨蟒:身長達到15米,捕食鱷魚為生
    而巨蟒是大型的原始蛇類,屬於無毒蛇,世界上大約有20種,身長能夠達到6到10米。研究人員經過更多的了解還推斷,泰坦蟒是繼恐龍滅絕後地球上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曾經稱霸地球幾百萬,以捕食鱷魚為生,15米長的泰坦蟒能夠吞掉半噸重的鈍鼻鱷,泰坦蟒的體重也約有1135公斤,專家們至今特沒有發現它的天敵。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  據日前(4.29)發表於《自然》(Natural)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通過對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分析,背部長著一塊巨大長棘的棘龍,成年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而且屬於水棲動物,是一個遊泳高手。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保羅·塞利諾教授在研究8噸重「超級鱷魚」的顎骨。他手裡拿的是狗鱷頭部化石。
  • 最強蛇王,10米巨蟒直接吞了一頭大象,消化半年
    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蛇類,身長可達12-14米,體重超過1噸,毫無疑問是十分可怕的蟒蛇,實力強大。非洲象是現今地球上體型較大一類的大象,它們一般肩高在3米以上,最高記錄4.1米,體重一般3-5噸,也是目前目的上最大的動物。
  • 50米巨蟒出現過?吉尼斯認證最長蛇一口吞一人,巨蟒又為何消失
    1.長達50米的巨蟒人類發現的最長的蛇長達50米,說是四川礦工在深山裡面見到的,並且因為蛇之大,力之威還嚇死了一位礦工。一名叫賈顯娃的礦工在中午準備去泉邊擔水,臨近泉邊時,突然發現了一個水桶粗,長約50米的怪物正在喝水,黑底色,身上有紅點花紋,陽光照耀下,鱗片發出陣陣寒光,十分逼人,此時他才意識到是一條巨蟒,頓時嚇暈了過去。
  • 25種最迷人史前生物
    它們在大約1萬年前的冰河時代末期從地球上消失,科學家尚未確定究竟是氣候變化,還是人類獵殺活動是導致猛獁象滅絕的罪魁禍首。有人還認為,彗星撞擊地球使得猛獁象從地球上消失。  6.史前巨魚 史前巨魚  史前巨魚Dunkleosteus terrelli
  • 已滅絕的25種史前生物:傷齒龍恐龍中智商最高
    科學家稱,Dunkleosteus terrelli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百獸之王」。這種史前魚類體長33英尺(約合10米),重達4噸,生活在4億年前。[page_break] 9.史前巨蟒史前巨蟒這條已經滅絕的巨蟒可能讓好萊塢電影中描寫的史前巨蟒相形見絀。
  • 十大可怕的史前生物,恐龍根本排不上號
    從體型遠遠大於現代人的海洋生物到比長頸鹿還要大的天空生物,再到大象大小的樹懶,這裡盤點十種可怕的史前生物......泰坦巨蟒泰坦巨蟒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它長到12米長,體重可達2噸,幾乎和成年長頸鹿一樣重。
  • 史上最大的巨蟒,體重超過1噸,捕食鱷魚為生,至今沒找到天敵
    但關於恐龍為何會突然滅絕,科學家也是爭論不斷,有人說是因為外星人狩獵恐龍,甚至還有人別出心裁的說,是因為恐龍吃得太多不斷放屁,向空氣當中釋放了大量的甲烷,導致臭氧層被破壞,反正是這些假說是五花八門,但是科學界普遍的說話是隕石撞擊說。
  • 史上最大的巨蟒,體重超過1噸,捕食鱷魚為生,壽命可以和人類比肩
    科學家認為,這次撞擊事件,並沒有讓大型動物全部死亡,有一些存活了下來,比如是泰坦蟒,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大約6000-5800萬年前的塞雷洪組地層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