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魯"力丨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2021-01-08 澎湃新聞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正在通過鏡頭展示中國的方方面面。這將成為一個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羅軍在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分享交流活動中如是說。

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17日在山東煙臺舉行,大賽於2019年7月啟動,共徵集到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短視頻作品40萬餘部,最終評選出50部入圍作品,入圍作品分別來自21個國家的42個機構和個人。

記者採訪發現,外國短視頻製作者正在以更深度探訪、更細膩視角及更有力的表達,講述他們所見所感,客觀真實介紹中國的新情況。

從「觀察」到「洞察」

「通過這幾天在工廠的生活,我對於中國工廠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理解。」歪果仁研究協會創始人高佑思在短視頻作品《參加十幾萬人中國工廠的年會,我怎麼哭了》中說。

山東魏橋集團的2020年年會,工人們動情演繹抗擊洪水、保衛企業的節目,這讓以色列人高佑思深受感動。他說,通過工廠,工人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認同。

在大賽上,這部作品獲得評委會大獎。「國際短視頻的內容正在走向深度,外國團隊講中國故事的作品從單純的街訪等形式轉為體驗式採訪,形成了新品類。」北京雅迪傳媒首席內容官周豔說。

與會嘉賓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另一部名為《大使的任務》之《阿根廷·志合不以山海遠》的作品中,阿根廷駐華大使以探訪的形式,駕駛送快遞用的三輪車,和快遞員一同送貨,為中國發達的物流業點讚。

除此之外,外國的短視頻創作者們也越來越關注地道的中國文化,如肯亞的「德雲」女孩、會寫春聯的英國小哥等,都得到了此次大賽評審團的青睞。

視頻內容向深度發展還要破解創作中的本土化難題。「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中國人加入外國創作團隊。」羅軍說,只有融入才能更好地跨越文化間隔,深入介紹中國。

從「睹物」到「思人」

近幾年,短視頻行業發展迅速,巨大的市場培育了不少現象級短視頻創作者,其中就有很多「洋網紅」。他們中的一些人靠著介紹中國國內出現的新事物來獲得流量。在此次大賽中記者看到,不少優秀作品的切入角度從曾經的「物」變成了「人」。

「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最好的方式是和這個國家的人交朋友。」來自德國的短視頻創作者樂柏說。他堅信,從「人」這個社會的最小單位看中國,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年3月份,樂柏開始進行短視頻創作,講述在中國日常生活的感受,同時也介紹西方文化。視頻中,他展示了1984年自己到中國學習遊歷的老照片,那個年代中國的老街、建築、美食,還有人們淳樸的笑顏,都被他的鏡頭一一記錄。

參賽短視頻團隊成員在現場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網友們評論『你的照片太有趣了』『我們特別喜歡』,這讓我有很大的滿足感。」樂柏在短視頻大賽的分享會上說,「我和太太正在收集中國人的故事,他們是貴州的農民、在上海創業的姑娘、美術館館長一家等等,現在已經收集了幾十個。」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寧說:「中國在文化和精神層面都很豐富,這種多元是對外傳播中吸引受眾的要素,而它的載體是中國人和中國的城市。」

從「表情」到「達意」

網絡視頻博主、美國人郭傑瑞的獲獎作品《中國地鐵首次在美國運營!街訪美國人怎麼評價新車廂?》中,一個細節引人注意:在波士頓地鐵上,有粉絲認出了郭傑瑞,熱情地和他打招呼。這個推廣中國美食的博主,因表達自己對於美國疫情的看法,被媒體關注,進而被越來越多海內外的中國人熟知。

「在郭傑瑞那裡,我們想聽到的不是『我愛中國』,而是對中美文化的客觀判斷和雙方價值觀區別的介紹。」有網友在郭傑瑞的視頻作品中評論道。

記者觀察到,在今年獲獎的短視頻作品中,很多已不僅是「外國人表達對中國的喜愛之情」,而是客觀理性探討中外差異,以傳遞思想為重,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致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英國視頻博主司徒建國的作品《做口罩就像包餃子?英國小哥哥解密中國口罩生產過程》的結尾,他表示,世界上有些國家的人不戴口罩,可能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習慣。「但也有不正確的看法,就是如果戴口罩就說明你生病了,這是完全不對的,現在這些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人也戴口罩了。」

理性的表達,肯定了中國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努力,也更容易被各方觀眾接受。在活動現場,很多短視頻作者對記者說,出於對中國的了解,他們正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向世界民眾表達中國立場。「西方媒體發布針對中國的不實消息時,我們會做視頻進行回應,向世界民眾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巴雷特看中國系列短視頻作者李·巴雷特說。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齊"心"魯"力丨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外籍「蓉漂」青年:用短視頻講述成都故事
    中新網成都1月6日電 題:外籍「蓉漂」青年:用短視頻講述成都故事作者 單鵬深夜,4名年輕的外籍「蓉漂」圍坐在一張餐桌旁,空空的桌上擺著4瓶啤酒,這是英國人丁一睿拍攝的一段短視頻中的場景。當晚的「酒局」只有一個話題:成都給你帶來了什麼。「生活在成都,我感到十分幸運。」丁一睿在視頻裡總結道。
  • 外國博主抄襲李子柒,連奶奶和狗都如出一轍
    近幾年描述田園鄉村生活的"恰飯"節目深受大家喜愛其中中國姑娘李子柒製作的視頻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並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展開因而火遍全球!樸素的衣著整齊自然的齊劉海麻花辮具有鄉間氣息的廚房……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名字但看過她的視頻卻過目不忘但近日,有網友曝光某越南美食博主抄襲李子柒的視頻創意# 越南博主抄襲李子柒 # 的話題也衝上微博熱搜第一這名越南博主在國外平臺上有近 20
  • \"齊\"心\"魯\"力|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原標題:\"齊\"心\"魯\"力|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來源:新華社新華社青島1月7日電(記者 張旭東)記者7日從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了解到
  • 越南美食博主「山間廚房」抄襲李子柒視頻引關注
    鄉野風光、長發布衣、春種秋收、摘菜做飯,提到這些關鍵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去年多次登上微博熱搜,被多家主流媒體集體點讚的視頻博主李子柒。但其他國家網友想到的,卻可能是像她又不是她的其他視頻博主。最近,越南美食博主「山間廚房」抄襲李子柒視頻一事引發關注。
  • 抖音短視頻如何旋轉 抖音短視頻怎麼旋轉成正鏡頭
    抖音短視頻怎樣快速上熱門呢,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的大家,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抖音短視頻如何旋轉,抖音短視頻怎麼旋轉成正鏡頭的教程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抖音短視頻怎樣快速上熱門呢,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的大家,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抖音短視頻如何旋轉,抖音短視頻怎麼旋轉成正鏡頭的教程哦!
  • 首屆「外教社杯」江蘇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微視頻展示...
    《畫蛇添足》《木蘭從軍》《端午節》《白蛇傳》……這些經典的中國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英文版本的中國故事你可曾聽過?青少年們又會以怎樣的方式用英語講述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故事?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短視頻裡「這一股」東北風
    ▲ 短視頻博主老四用家長裡短展現生活滋味東北短視頻博主時常給人留下既誇張、戲謔,又很接地氣的印象。比如,短視頻博主張踩鈴2020年3月發在「抖音」上的內容主要是個人生活、情緒的敘述和傾訴,幾乎是未經加工處理的生活原生態,但仍以其質樸、真實吸引了大批粉絲。
  • 直播講故事+短視頻揭秘 騰訊微視旅遊達人「阿神校長」的「冒險之...
    「阿神校長」的直播和短視頻簡直是一個「寶藏」。他以全程自拍的方式,或勇闖各地都市傳說恐怖地點,或去風景優美景點尋找不一樣的觀看角度,用平民化的視角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如今,他轉型成為一位探險探秘類短視頻和直播博主,繼續用鏡頭語言表達一個地方背後的故事,打造自己獨特的風格。不管是作為節目主持人,還是探秘達人,「阿神校長」始終堅持的是對行走的追求,「讓所有嚮往的風景都變成走過的路」是他的人生夢想。改變的開始發生在一次偶然觀看直播挖藕和捉黃鱔,「阿神校長」覺得這樣的內容很有趣,也就聯想到自己為什麼不去做一檔把直播短視頻和旅行探秘結合起來的微綜藝呢?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有規可循
    不久前,湖北省教學研究室原主任張祖春送我一套他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程曉堂共同擔綱總主編的「學英語 講中國故事」叢書(湖北教育出版社),該書共有八個分冊,涉及中國文化的多個主題,全面系統地用英語講述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故事。
  • 你去中國做什麼?加拿大視頻博主用三年回答了父親的問題
    加拿大視頻博主哈羅德·柯克·愛普斯藍(Harold Kirk Apesland)斷斷續續在中國待了17年。因為父親的一個問題,柯克決定開始在YouTube上記錄自己的中國生活。  柯克表示,其實最初當視頻博主拍中國故事是為了改變父親對中國的誤解。「因為我爸爸總說,『你在中國幹什麼,那是社會主義國家』。
  • 據說現在的小紅書博主都要去美國修煉了
    小朋友們告訴林保羅,他們有很喜歡的視頻博主,希望自己也能拍出來很棒的視頻,因此從小就努力嘗試。 楊若天看到一個脖子上掛著廣告牌的七八歲男孩,逢人就講「我實在是太慘啦」,然後開始繪聲繪色地講他的「悲慘」故事,相當於是一個即興表演。
  • 熱評丨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裡的一個點
    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其實,自己幾年前就看過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時不常地進入到我的視野。之所以記不住她的名字,也許是中年人注意力的習慣偏差,能記得住內容但未必對得上具體人。但其實,她就在我的網絡生活裡,一旦進入就從未離去。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裡。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歡上那裡。
  • 一年漲粉1400萬,種草短視頻的差異化打法
    他便是papitube旗下短視頻博主——網不紅萌叔Joey。 然而,他也經歷過漫長的調整定位的階段,內容打法也與其他種草達人有著明顯區別:微博為好物種草類,抖音為搞笑幽默段子類。 短視頻行業的競爭已步入白熱化階段,不少博主都有危機感。
  • 李子柒古風美食短視頻的消費邏輯
    在短視頻垂直細分領域,美食題材尤其受用戶喜愛。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介入後,「野食小哥」「滇西小哥」「辦公室小野」等美食短視頻博主憑藉較高的專業水準獲得龐大的粉絲群體。當下的李子柒古風短視頻更是成為一個「現象級」的超級IP。
  • 在微博視頻,見證「新」博主誕生
    「姥爺不要我了」的委屈,「老人防疫操作」的專業,不僅成為微博話題#河南硬核#的鮮活案例,更在反覆刷屏中讓人們留意到了,那位自稱長得像劉昊然的博主:@摸魚能手鄧大頭。伴隨該視頻轉發分享,播放量迅速超過7900萬次,並為他帶來50萬粉絲的追隨。作為18年下半年才開始運營視頻的博主,這個成績可以說相當優異。不過這樣的成果,還只是萬千在微博走紅的視頻博主之一。
  • 今天,我們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今天,我們如何講好紅色故事——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集中展示活動側記「我相信,紅色故事,在大地和風中傳揚。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講紅色故事?今天,我們如何講好紅色故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講解員與志願講解員,用他們虔誠而熾熱的心,將最感人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紅色精神從符號、理念,變成向我們走來的一個個時代英雄,變成我們身邊鮮活的日常。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李學芹、彭旭、王成珍來說,近年他們一直在嘗試探索課程思政,卻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西華特色的課程體系。「我們就想,借用參加比賽這個契機,好好在外語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凸顯人文教育本質,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政教育體系,能應用在外語課堂教學中。」
  • 每5秒一場寵物直播 萌寵短視頻催生新經濟「養活」鏟屎官
    來源丨每經頭條 (ID:nbdtoutiao) 記者丨杜蔚 許戀戀 編輯丨董興生人有抖音、快手,萌寵也有;人可以直播、帶貨,寵物也可以。帶萌寵旅遊、幫萌寵連麥相親、每5秒就有一場萌寵直播……在人人皆可做短視頻、直播的當下,鏡頭主角卻已悄然脫離於「人」——不止狗、貓,甚至還有烏龜、豬、羊駝、鴨子、兔子、龍貓、倉鼠等,這些萌寵紛紛成了抖音、快手、淘寶等平臺搶佔流量的利器。
  • 「老外,滾出中國」男孩打外國女孩遭網暴,親媽放出完整視頻打臉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隨著網絡科技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但是網絡是把雙刃劍,很多人在網絡上說著「不負責」的言論,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網絡暴力,給別人的生活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