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2021-01-12 水母網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 高一學生 袁卓然:老師很幽默,可以拿英語來呈現,這種形式我是感到非常有趣,不但讓我們學習英語,而且可以讓我們傳播我們中華的文化。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宜川中學的學生們能夠在日常的英語課堂上,以學習英語的形式了解中國文化故事,得益於陝西省教育廳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的合作。

陝西省56個貧困縣(區)的中小學共獲贈了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捐贈的價值2000萬元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視頻課程。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編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 胡敏:這門課程應該說是國內創新型的課程,這門課程實現三大功能,一個是英語學習,第二個是中華文化,第三個是思政教育,我們在這個課程體系裡面,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讓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學習過程都看得見,在線測評方面,會給每個學生提供學習報告。

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英語教師 賀凱旋:我記得有一篇講到王昭君出塞,老師們引導著大家慢慢地去學,這個演講當中的具體的表達,我覺得學生會更加熟悉,能夠記住。我作為教師來講,感觸真的非常大,我覺得我以後應該也會用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講一些通俗易懂的東西。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興趣,將書中的故事排演成小話劇,加深理解。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編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 胡敏:我們在創作《用英語講中國故事》這套叢書時,有很多方面的考慮。第一個方面就是說,我們希望它是一個語文讀本,我們請的都是一些名校中小學語文老師進行創作。第二個方面 ,英文專家一定是要對中國文化,包括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和表達方式,兩面都精通。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副主編 英國翻譯家 保羅·懷特:這本書脈絡很清晰,我在翻譯的時候並沒有很多的困難,在我創作的過程中,很多工具書幫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國文化。舉一個例子,中國人說的「桃李滿天下」,古語中「桃李」指的是這個老師教出了很多的優秀學生,那我在翻譯的時候就翻譯成了「棟梁之材」。

而潘維廉作為第一位定居廈門的外國人,曾出版了《我不見外》《魅力福建》等圖書,他以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還於今年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副主編 廈門大學教授 潘維廉:胡敏看了中國很多孩子出國學英語,他們會學習西方的那些故事歷史,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以他覺得他們應該了解,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歷史,然後到國外也可以好好講中國的故事。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當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少年通過留學、研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時,他們也由此成為了中國文化年輕一代的傳播者。(總臺央視記者 梁譯元 趙世波 李超 石奇用)


相關焦點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有規可循
    不久前,湖北省教學研究室原主任張祖春送我一套他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程曉堂共同擔綱總主編的「學英語 講中國故事」叢書(湖北教育出版社),該書共有八個分冊,涉及中國文化的多個主題,全面系統地用英語講述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故事。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述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精美圖片插畫,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圖:新書實拍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為長沙這群老師打CALL
    獲獎的英語老師集體合影。 長雅中學英語老師楊娜用英文講述中國剪紙藝術。紅網時刻長沙11月25日訊(記者 彭超通訊員 曾品)戶外寒風凜冽,室內氣氛火熱。11月25日,由長沙市開福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開福區初中英語教師「傳承文化、傳播中國」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在清水塘實驗學校舉行。來自開福區9所初中的9名英語教師登臺切磋口語技藝,講述中國故事,和臺下100多名英語教師一起品味中國文化盛宴。經過各個學校的初賽,共有9名教師脫穎而出參加這次決賽。決賽中,參賽選手們精心準備,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領域。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為長沙這群老師打CALL
    獲獎的英語老師集體合影。 長雅中學英語老師楊娜用英文講述中國剪紙藝術。紅網時刻長沙11月25日訊(記者 彭超通訊員 曾品)戶外寒風凜冽,室內氣氛火熱。11月25日,由長沙市開福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開福區初中英語教師「傳承文化、傳播中國」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在清水塘實驗學校舉行。來自開福區9所初中的9名英語教師登臺切磋口語技藝,講述中國故事,和臺下100多名英語教師一起品味中國文化盛宴。經過各個學校的初賽,共有9名教師脫穎而出參加這次決賽。決賽中,參賽選手們精心準備,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領域。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李學芹、彭旭、王成珍來說,近年他們一直在嘗試探索課程思政,卻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西華特色的課程體系。「我們就想,借用參加比賽這個契機,好好在外語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凸顯人文教育本質,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政教育體系,能應用在外語課堂教學中。」
  • 株洲市一中開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紅網時刻株洲12月4日訊(通訊員 虞蘭霞)為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共情力,培養學生繼承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株洲市一中高二年級全體英語教師精心策劃、認真組織了一場「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 首屆「外教社杯」江蘇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微視頻展示...
    《畫蛇添足》《木蘭從軍》《端午節》《白蛇傳》……這些經典的中國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英文版本的中國故事你可曾聽過?青少年們又會以怎樣的方式用英語講述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故事?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震撼了這場初中生英語戲劇大賽
    作為一所致力於學生的多元化發展的外國語學校,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初2019級「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戲劇大賽於日前開幕。同學們用自己嫻熟的英語語言能力、高超的編劇能力,為全年級師生們呈現了一場高質量、多視角的視聽盛宴。初二1班《辛十四娘》本劇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故事從馮生開始:廣平府的馮生,是明代正德年間的人。他年輕時輕佻放蕩,酗酒無度。
  • 全國一等獎|來聽中傳優秀學子如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我也開始模仿各地的英語口音,從朋友的口中了解他們國家的文化。我越來越覺得,不管是中國的南北,還是世界的東西,每一種文化都有著異乎尋常的魅力。在強調著全球化的今天,我卻愈發認識到保持文化自信、促進多元文化互鑑的重要性。
  • 如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這群小將給出了答案!
    日前,「東韻西漸中國故事聽我說」全球英語挑戰賽落下帷幕。三個年齡段的9位選手在終輪排位賽上各顯神通,最終,來自南寧的韋集珅、來自上海的雷昕怡和來自廣州的朱芷儀脫穎而出,分別獲得「實力萌發」幼兒組、「小荷才露」小學組和「初露鋒芒」中學組冠軍。
  • 剪立體壽桃 品中華文化丨「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秋冬令營浙江營...
    剪立體壽桃 品中華文化丨「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秋冬令營浙江營開辦《中華剪紙》特色定製課程 2020-11-23 2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師大附外成功舉辦第九屆聖雅閣杯「講中國故事」英語演講比賽
    新年伊始,旨在更好地推動青少年學習踐行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英語的聽說技能,同時為附外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英語水平的平臺。
  • 2018年高考北京英語試題分析:用英語講好家門口故事
    2018年6月9日訊,伴隨著英語考試的結束,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英語作文延續往年,依然包括兩節:用郵件向外國朋友推薦學校;看圖寫作,記述體驗茶文化的過程。資料圖 甘南攝具體來看,書面表達第一節讓考生以郵件的形式向即將來北京留學的英國朋友Jim推薦大學,並就留學北京的準備工作給出建議,題目還提到Jim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書面表達第二節讓學生根據四幅圖的內容,描述高三學生李華上周帶領外國學生體驗中國茶文化的全過程。
  • "齊"心"魯"力丨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與會嘉賓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在另一部名為《大使的任務》之《阿根廷·志合不以山海遠》的作品中,阿根廷駐華大使以探訪的形式,駕駛送快遞用的三輪車,和快遞員一同送貨,為中國發達的物流業點讚。除此之外,外國的短視頻創作者們也越來越關注地道的中國文化,如肯亞的「德雲」女孩、會寫春聯的英國小哥等,都得到了此次大賽評審團的青睞。
  • 尋找山城全能「新國風」IDOL 用英語演繹中國故事
    大渝網發起的首屆「山城新國風」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應運而生,將於3月16日正式啟動,為山城學子搭建起一個傳播中國文化,展示自我的絕佳舞臺。細品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文化從古至今,中國故事可謂一個靈魂的寶庫,裡面既有往聖先烈、時代楷模的事跡,也有名山大川、佳節習俗的韻味。
  • 英語書只能用來學英語?錯!越來越多老外開始用英語寫中國故事
    梅琳達莉莉湯普森是帶著一套名為《中國好故事Tales of China》的全新英語分級讀物與小讀者見面的。「中國孩子每天早飯吃著包子、油條、饅頭,但是學的英語卻是hamburger(漢堡包)、cereal(燕麥)。中國孩子周末去遊樂場玩,而歐美英語教材裡的孩子們每周去church(教堂)。一年裡,中國孩子很少唱聖誕歌、吃火雞,熟悉的是臘八粥、粽子、賽龍舟和拿紅包。
  • 憑什麼劉亦菲演中國故事,穿中國漢服,卻用英語臺詞?
    但是從最開始確定拍攝到近日宣傳片播出,真人版《花木蘭》一直存在著爭議,而最大的爭議就莫過於花木蘭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故事,並且參演花木蘭的演員劉亦菲,鞏俐等人皆為中國演員,劇中一應的場景搭建皆為中國場景,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在此部《花木蘭》當中,所有的角色身穿的服裝皆為中國漢服!但是此部電影的宣傳片以及後期的正片都將採取全英文形式播出,這樣的模式不免引發了一眾網友熱議!
  • 王國慶:把中國故事講好,講得讓人聽得懂、聽得進
    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陳競超 攝  以下為直播實錄:  紫光閣雜誌社記者:中國啟動不文明遊客黑名單制度以來,已經有十多人榜上有名,你曾在全國政協大會上作過發言,提出中國人是中國故事最好的講解者,請問怎樣讓每個人都能講好中國故事呢?  王國慶:謝謝你的問題,我想起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 《司馬光砸缸》用英文怎麼說?寧波一小學引導孩子用英文講中國傳統...
    小時記者近日在寧波北侖區紹成小學看到這樣一幕——四年級的小朋友們身著漢服,用英語將古詩娓娓吟誦。 一位英語老師告訴記者,除了讓學生們用英語吟誦古詩詞,還要講中國經典的傳說故事,演中國古典名著。《司馬光砸缸》、《猴子撈月》……一個個十分經典又趣味十足的中國傳統小故事通過同學們英文的講述,別具一番風味。
  • 《小豬佩奇》適合英語啟蒙嗎?英語教學要結合中國文化?編過《新...
    在何其莘看來,中國人學習英語和其他外語的目的有二:一是了解西方的文化、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二是向西方人講述中國的故事。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都是潛在的中國文化傳播者,也都擔當著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我們學生被分配在西安大雁塔、碑林、鐘樓、半坡村遺址等景點充當英語導遊,直接用英文講解。當時就是把這些景點講解詞的英文稿背了出來,所以特別害怕遇上喜歡刨根問底的外國人,因為我們除了背現成的講稿,沒有其他本事。」何其莘說,學習中國文化要從小做起,不能只靠一兩門課程、一兩本書。英語教學也要重視中國文化的灌輸,這關係到中國學生是否能用西方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