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能在樹上生存的魚 雌雄同體單性繁殖

2020-12-05 央視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鳥兒在天上飛,魚兒在水中遊,這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並非金科玉律,因為科學家近來發現了一種可以在樹上生存數月之久的魚。

    能在樹上生存的魚

    中國日報網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7日報導,這是一種生活在拉美、加勒比海和美國佛羅裡達紅樹林沼澤中的花溪?魚,它們非常奇特,每年總有幾個月外出到樹上「度假」。

    生物學家近來不惜千辛萬苦,在佛羅裡達泥濘的沼澤裡發現花溪?魚這一鮮為人知的秘密:每當它們生活的沼澤乾涸的時候,它們就會努力「爬」到沼澤裡的樹上,躲進在樹枝或者樹幹的裂縫或者空洞裡,躲過生活當中的「困難時期」。

    在那裡,這種與眾不同的小生靈可以臨時改變自己的生理結構,以使自己能夠悠然自得地呼吸空氣。它們用腮保持水分和營養,用皮膚排出廢物。在重返水鄉澤國之後,它們又會重新恢復原來模樣。

    美國生物學家泰勒博士對《新科學家》雜誌表示:「它們真的不符合魚類的典型行為標準。」 這種?魚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雌雄同體,可以獨自承擔繁衍後代的重任。

    不過,它們不是唯一可以呼吸空氣的魚。在東南亞有一種會行走的鯰魚在水中還是空氣中都能呼吸。(王輝)

責編:劉立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發現蟑螂單性繁殖的小秘密
    新華社東京3月14日電(記者華義)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日本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3只以上雌蟑螂的話,就可以通過單性繁殖長期維持一個只有雌蟑螂的群體。  北海道大學日前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 科學家發現一隻雌雄同體的蜜蜂,從正中間一分為二
    科學家發現一隻雌雄同體的蜜蜂,從正中間一分為二  Emma Chou • 2020-04-03 15:33:17 來源:前瞻網
  • 英國科莫多巨蜥雌雄同體「處女」之身產蛋(圖)
    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們隨後對弗洛拉和它產下的3個蛋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弗洛拉竟是雌雄同體,體內有一套單性繁殖系統。不僅如此,科學家們在對弗洛拉的近親以及其他科莫多巨蜥進行檢測後發現,其實這個物種天生就具備單性繁殖的特點。  單性繁殖時常會發生在蜜蜂和少數脊椎動物身上,蜥蜴的某些種類有時也會出現此類現象,但是科學家們此前卻從未在科莫多巨蜥的身上發現過這種現象。
  • 科學家發現第一隻活的雌雄同體蜜蜂
    一般來說,動物的性別通常分為雌雄兩種形態,但時不時地,大自然會拋出一個曲線球,產生一種由兩性組成的生物,即雌雄同體。這次,科學家們首次在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夜間蜜蜂中,發現了第一隻活的雌雄同體蜜蜂。
  • 動物序列性雌雄同體現象研究
    然而,有些動物卻不是這種情況,它們的性別可以改變,它們生命的前一部分是一種性別,之後,變成另一種性別,科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序列性雌雄同體。 目前關於序列性雌雄同體,科學家們已經有了一些認識,然而這種現象為什麼如此罕見卻仍然是一個謎題。因為根據耶魯大學科學家的分析,序列性雌雄同體現象對生物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 動物界的雌雄同體 是遺傳失誤還是繁衍策略
    本報記者 趙漢斌 繁殖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一般來說,動物的性別通常分為雌雄兩種形態和兩個不同個體,但也有例外。 國際期刊《膜翅目研究雜誌》近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昆蟲學家艾琳·克裡奇爾斯基帶領研究人員,在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夜間蜜蜂中,發現了第一隻活的雌雄同體蜜蜂。
  • 上古異獸圖鑑-雌雄同體?自我繁殖?
    ——《異物志》其實《山海經》中出現雌雄同體的異獸,這並不十分意外。因為在現在來講,雌雄同體一般被認為是原始的特徵,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而雌雄異體便是進化的標誌。而且一般來說,雌性要比雄性在生殖系統上更加高級(包括人)。所以《山海經》中的類很可能是上古時期的物種了,因為如今已經很少有雌雄同體的哺乳動物了。
  • 小丑魚:尼莫的原型,能從雄性變成雌性,但又不是簡單的雌雄同體
    比較諷刺的是,這部電影傳達了保護海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呼聲,但是電影上映並且獲得成功後,卻導致海洋中真實的小丑魚們遭到了大肆捕撈,成為了海洋觀賞魚愛好者們趨之若鶩的新寵,在所有海洋觀賞魚類的貿易總額中佔據了43%。而且在所有寵物小丑魚中,人工繁殖的個體僅佔25%,大部分還是直接捕撈的野生魚。
  •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在飼養火雞的過程中,人們偶爾發現有的雌性火雞在未受精的情況下產的卵也能夠孵出健康的小雞。一般來說,雌性火雞通過單性生殖生下的小雞也是雌性的,不過偶爾也有雄性。到目前為止,火雞是已知的唯一具有單性生殖現象的鳥類,而哺乳動物中還沒有發現有單性生殖的物種。
  • 生物界雌雄同體現象很普遍,內因外因共同造就這一現象
    生物界雌雄同體現象很普遍新發現的這隻雌雄同體蜜蜂,左側身體是雄性,有一個小巧精緻的下顎、一根長長的觸角,還有一條細細的後腿,上面有幾根剛毛,而它的右側身體則是雌性特徵——較短的觸角、形狀分明的齒狀下頜骨,以及厚實多毛的後腿。什麼是雌雄同體?
  • 蟑螂因何能迅速繁殖 無需雄性可進行單性繁殖
    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由此能夠推測,可以進行單性繁殖的其它蟑螂可能也具有相同習性。目前在驅除蟑螂方面,有一種方法是利用雌性蟑螂荷爾蒙吸引雄性蟑螂,之後將其殺死。該團隊的研究結果則表明,要想徹底驅除美洲大蠊,則需要對雌雄兩性均進行徹底清除。
  • 這些天生自帶薛丁格屬性的海洋生物,竟然能實現雌雄同體?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求證量子力學思維實驗,其中薛丁格的貓究竟是死是活,還是死活共一線?如果說自由轉換性別這個技能點屬於小眾中的少數,那麼玩雌雄同體的牡蠣第一個站出來不服,藤壺,蛤蜊緊隨其後。
  •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雌雄同體
    但是在各個民族國家中,很多神話裡的神都是雌雄同體的,或者說是具有陰陽雙性特質的。雌雄雙性的起源在哪裡?它在生物學上有沒有科學依據?所謂愛情,真的是我們在試圖回歸雙體性嗎?01/雙性體傳說的起源在哪裡?那就是,雌雄雙性體的傳說,是人類的共同遺產。 神話中最為神話的,就是雌雄同體的神話。具有陰陽雙性特質的神,創造出天地,這種宇宙起源論不只見於古代地中海或兩河流域,在其他文化圈的神話中,也能找到豐富例證。原初之時,一個身負兩性特徵的唯一的存在,分裂成兩部分,一半男性,一半女性,男女結合,誕生出人類——這種模式,幾乎存在於所有的神話裡。
  • 人類的單性繁殖能實現嗎?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需要雌雄雙性結合才可以繁衍下一代,不過,這個定律將來有可能被打破。中國有學者以基因剪輯技術,成功使兩隻同性老鼠誕下健康的小老鼠,證明哺乳動物都有可能「單性生殖」。「單性生殖」在自然界其實一直存在,例如個別品種如蜥蜴、鯊魚和蜜蜂等,它們卵子就算沒有受精,仍然可以誕下新生命。但是對於比較高等的哺乳動物,大自然始終要求兩性結合。究竟是什麼因素決定哺乳類必須雙性繁殖的呢?這些因素又是否可以被人為推翻呢?
  • 雌雄同體的動物怎麼交配,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提起雌雄同體的動物,大家總會開玩笑地說這類動物在繁衍這個終生大事上是最不用求對方的,當然這種說法並沒有錯,很多低等生物是這種繁殖模式的典範,它們可以自己產生精子和卵子並結合產生受精卵。雌雄同體的那些「自娛自樂」的動物我們就不用介紹了,自己玩自己的沒什麼新意,下面我們就講講那些雌雄同體卻還需要交配的神奇動物。清潔魚是同時擁有雌雄兩種生殖腺,但是只有一種性別表達的代表性動物。
  • 動物竟能自動變性亦可雌雄同體 揭秘動物變性全過程
    然而,有些動物卻不是這種情況,它們的性別可以改變,它們生命的前一部分是一種性別,之後,變成另一種性別,科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序列性雌雄同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目前關於序列性雌雄同體,科學家們已經有了一些認識,然而這種現象為什麼如此罕見卻仍然是一個謎題。因為根據耶魯大學科學家的分析,序列性雌雄同體現象對生物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 科學網—英國發現罕見「雌雄同體」蝴蝶
    一半雄性一半雌性是自然界最罕見的現象,蝴蝶生來就有雌雄同體的機率是
  • 雌雄同體的動物怎麼交配繁殖?想知道這個,還得從人類兩性出發
    追究到極點,就算只在高等動物上,也可以找到一點兩性同體的影子,人類也不能被排除在外面。這就引發出了這些問題:雌雄同體究竟是什麼?世界上有哪些雌雄同體的動物?雌雄同體的動物如何繁殖後代?為什麼會有雌雄同體的動物?雌雄同體究竟是什麼雌雄同體不是一種很簡單的性質,可以三言兩語表示明白。它有各種形式和各種等級,有的屬於形態方面,有的屬於生理方面。
  • 僅百萬分之一機率,科學家發現「雌雄雙嵌體」鳥類
    而這就是所謂的「雌雄雙嵌體」,也就是外表一半為雌性一半為雄性。保留區鳥類系經理 Annie Lindsay 表示,經過測量後發現,它的右翼比左翼稍長,這也是雌雄玫胸白翅斑雀間的差異。,明顯展現雌雄的特徵,體內也可能與體外一樣雌雄各半,而雌雄嵌合體與「雌雄同體」稍有不同,「雌雄同體」同時擁有兩性繁殖器官,但外表通常只為單一性別。
  • 動物的單性繁殖,只是絕境之下的自我逞強,有異性誰還不願享受
    01分裂:低等動物靠細胞分裂出芽,單性便能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水母:它們是最為常見的海洋生物,有的淡水區域也會有水母,比如桃花水母,海蜇頭和海蜇皮是我們最熟悉的了,水母千奇百怪,雌雄異體,但是水母的繁殖方式除了異性繁殖,還會有單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