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藍杉生長太慢推廣受限 但仍被看好

2021-01-09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9月14日消息:觀賞植物綠色太普遍,彩色樹種已經成為潮流。我們見過紅、黃、紫、粉等各種顏色的彩葉觀賞樹種,但你見過藍色的嗎?

近日,在一個天朗氣清的周末,記者與朋友來到北京一苗木基地,在一片片規整有序的美國紅楓、白蠟、文冠果等苗木之間,突然發現一片苗木隱隱泛出一絲幽藍之光,令人深感新奇。經與同行的專家朋友交流後了解到,這就是觀賞價值獨到的科羅拉多藍杉。

科羅拉多藍杉原產於北美,是歐美傳統的彩葉觀賞樹種。作為彩葉苗木,雖然已引進到國內,但熟悉它的人可能不多。

隨著彩葉苗木市場的紅火,同類型的引進品種美國紅楓已逐漸開始應用於綠化工程,苗圃繁育的規模與存圃量更是與日俱增,所以人們也慢慢認識了美國紅楓。相比之下,科羅拉多藍杉如今還只能待在苗圃裡,默默地等待,就和現在一樣。

作為常青樹種,科羅拉多藍杉為不多見的藍葉樹種,也是歐美傳統的彩葉觀賞樹種。樹形美觀,為金字塔狀,結構緊湊,可孤植或叢植於庭院、廣場、草坪綠地、建築物前等。

在國外,科羅拉多藍杉受到普遍歡迎,原因不僅僅在於其藍色的外觀,還由於其種植方法簡單且病蟲害少,移栽成活率非常高,幾乎接近於百分之百。

在性狀上,據了解,科羅拉多藍杉喜歡較為冷涼的氣候,對光照要求較高,稍耐貧瘠,在溼潤、肥沃和微酸性土壤中生長更好,耐旱、耐鹽能力中等,忌高熱和汙染。

儘管如此,目前業內人士對科羅拉多藍杉最深的印象恐怕還是:生長速度較慢。有多慢?定植後,每年可生長30釐米。

對科羅拉多藍杉的這一獨特表現,業內曾有人士生動地描述:科羅拉多藍杉的生長速度真的是太慢了。相信有很多有遠見的人以前也引種過藍杉,但由於長得慢,有的人慢慢地對其失去了興趣,讓它在地裡自生自滅。也有人一直在為它忙碌著,為它施肥、鬆土、灌溉,對它無微不至地呵護,就是想讓它早一天出圃,讓世人一睹它別具一格的風採……

正是由於生長慢,相比其他進口彩葉樹種,其推廣受到一定限制。

但是,仍有不少人堅定地看好科羅拉多藍杉,相信它必將成為替代傳統常青樹的首選樹種。有人預測,未來,它是替代雪松、雲杉、龍柏、白皮松等傳統常青樹的優秀樹種,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推薦閱讀:

彩葉苗木為什麼這麼火?

新疆石河子:豐富城市綠化色彩 擴建彩葉苗木基地

彩葉苗木市場大有可為

河南:欒川縣大力發展彩葉苗木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相關焦點

  • 科羅拉多藍杉育苗及養護管理
    科羅拉多藍杉育苗及養護管理科羅拉多藍杉 ( Picea pungens var. glauca) 為松科雲杉屬,又名藍杉、北美藍杉等,銳光北美雲杉,為常綠針葉喬木。營養液由純度 98%硫酸氨 1000~1500mg/L+ 含量為 98%赤黴素 20~50mg/L+ 細胞激動素 10~5mg/L+98%磷酸二氫鉀 200 ~ 500mg/L 配製成混合水溶液日常管理,結合除雜草進行間苗,主要是撥除過度密的苗,由於羅拉多藍杉生長很慢,在苗圃內至少培育 2~3a。
  • 藍杉播種育苗及苗木培育新技術
    於世河等藍杉(Picea pungens)為松科雲杉屬,又名科羅拉多藍杉、北美雲杉,是一種常綠針葉樹種,原產於北美。藍杉樹冠飽滿,呈金字塔形,樹形美觀,針葉藍色,作為觀賞植物廣泛栽植 。藍杉喜涼爽溼潤氣候,抗旱、抗病蟲害、抗風能力強,在我國黑龍江、內蒙、吉林、遼寧、山東、河北、山西等地區均可栽植,在園林綠化上極具推廣應用價值。
  • 被大壩攔住的科羅拉多河
    胡佛水壩美國境內的科羅拉多河。深度科羅拉多河發源於落基山脈,流經美國7個州,到達墨西哥,在那裡流向科爾特斯海。但如今,河流被美墨邊境處築起的水壩攔截下來,在墨西哥那邊,河道是空的——墨西哥人無法公平地獲得水源,這是「環境不公正」的一個典型例子。
  • 乘風破浪看好水好蟹 江蘇省河蟹體系泗洪推廣示範基地推進綠色健康...
    乘風破浪看好水好蟹 江蘇省河蟹體系泗洪推廣示範基地推進綠色健康養殖行動2020-07-31 16: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蘇省河蟹產業技術        瀏覽量: 2489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實施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的通知》(農辦漁〔2020〕8號)等文件要求,2020年,江蘇省河蟹產業技術體系泗洪推廣示範基地
  • 科羅拉多泉,美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科羅拉多泉,是美國科羅拉多州第二大城市,名氣自然比不上紐約這些大城市,但在我眼裡,這是美國最美麗的一座城市。城市的平均海拔超過1839米,有著十分罕見的自然美景。
  • 科羅拉多十大景點玩樂
    科羅拉多州是城市度假的完美對立面,它提供了更多的國家公園,遠足小徑,滑雪山和其他戶外活動,而您無法動搖滑雪杖。甚至其主要城市都被山峰,地熱溫泉和令人震驚的峽谷所包圍,很好地平衡了摩天大樓,運動場和博物館。如果您想在百年紀念州度過戶外休閒時光,那麼就在科羅拉多州最好的活動清單中。
  • 科羅拉多礦業大學(美國)
    科羅拉多礦業大學是為了迎合當地的採礦業而建,它是科羅拉多州第一所公立的高等學府,也是科羅拉多州工科第一校,生源和就業均很好,在全美特別是科羅拉多州具有極好的聲譽。 科羅拉多礦業大學(colorado school of mines)開設寬闊的工程學科,並在工程和應用科學方面擁有一個完整的研究項目。科羅拉多礦業學院位於丹佛市西方約21公裡的果登市(Golden)。
  • 大自然的奇蹟——科羅拉多大峽谷
    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羅拉多高原西南部。大峽谷全長446千米,平均寬度16千米,最深處2133米,平均深度超過1500米,總面積為2724平方千米。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這條河發源於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2320千米。「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由於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故有此名,在大峽谷中,有75種哺乳動物、50種兩棲和爬行動物、25種魚類和超過300種的鳥類生存。整個國家公園是許多動物的樂園。
  •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院校類型 綜合大學 院校性質 公立 是否教育部認證 是
  • 科羅拉多州,歡迎灰狼回家
    1995年,灰狼被引入黃石公園,自那之後它們擴散到了很多州,但在有著大片適宜棲息地的科羅拉多州,灰狼還沒有形成固定種群。攝影:RONAN DONOVAN, NATIONAL GEOGRAPHIC撰文:DOUGLAS MAIN   科羅拉多州,歡迎灰狼回家。
  • 備孕時,這種營養素千萬別亂補,可能導致胎寶生長受限
    一個正常成年人如果維生素D補充過多則會容易造成軟組織的鈣化,孕婦每日攝取過多還可能引起高血鈣和高尿鈣,甚至還可能會導致胎兒生長受限,嚴重者將因腎鈣化、心臟和大動脈鈣化而死亡。因此,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充,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來問十月菌。維生素D雖然不可盲目進補,但準媽媽們補充維生素D也是尤為重要的。
  •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多分校(美國)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多分校(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院校類型 綜合大學 院校性質 公立 是否教育部認證
  • 科羅拉多河咆哮高原,洶湧奔騰
    科羅拉多,意為紅色,紅色之石紅色之河,紅色高原紅色峽谷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也許更多一片遼闊疆土皆紅色染遍,一紅而蓋天下。晨來位於南郊之紅石公園。公園佔地816英畝,素有「天使公園」之美譽,與同樣享有盛名之「上帝花園」屬於同一巖層。
  • 高考體檢受限代碼和體檢受限名稱(4)
    高考體檢受限代碼和體檢受限名稱   36 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 4.8 鏡片度數大於 400 度的,不宜就讀工學、農學、醫學、法學各 專業及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生物技術、地質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海洋技 術、生物科學、應用心理學等專業。
  • USC咆哮告終以35-31擊敗科羅拉多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AP)— USC出色的新生使特洛伊人對科羅拉多保持不敗。大一新生科登·斯洛維斯(Kedon Slovis)投擲406碼,四次TD傳球,包括小麥可·皮特曼(Michael Pittman Jr)分別得分44和37碼。
  • 我校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續籤合作協議
    本網訊  6月24日下午,我校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續籤了合作協議。校長孫其信、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校長Horrell代表兩校在協議上簽字。孫其信結合自己在科羅拉多州做訪問學者的經歷指出,國際交流學習經歷對個人成長有重要提升作用。中國農大非常重視對學生國際交流和實踐學習能力的培養,希望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能夠繼續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能力培養方面與我校提升合作,不斷加強教育教學創新,培養更多更高水平的國際化人才,為發展和推動中美兩國的合作交流做出積極貢獻。
  • 世界上有幾條科羅拉多河?答案沒想到
    科羅拉多河是美國西南地區唯一的大河,它橫貫不毛之地的「大荒漠」,為美國西南的幾個州帶來了珍貴的水資源,不僅如此,人們還在河流中上遊興建了諸多水利工程,以充分利用這些水,諸如大家所熟知的「胡佛水壩」便是其中之一。
  • 研究:美國科羅拉多河的流量到2050年或減少20%
    研究:美國科羅拉多河的流量到2050年或減少20% 2019-08-16 13:28: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