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第三卷是路加福音。我們前面已經介紹過,據現代學者研究,路加福音是參考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寫成的。路加福音的作者應該是在讀過馬太福音之後,對馬太福音的很多表述深感不能認同,所以就決心要寫自己的版本。在三部對觀福音書裡都有的內容時,路加福音通常跟馬可福音表述比較一致,而跟馬太福音的表述就差別比較大。
我們可以看到路加福音的很多內容都是跟馬太福音對著說的。比如馬太福音給耶穌編了個族譜,寫耶穌是猶大王耶哥尼雅(耶利米書中寫約雅斤的名字)之後,路加福音就也給耶穌編了個族譜,寫耶穌雖然是大衛的後裔,但是別的猶大王並不是他的祖宗,他是所羅門的兄弟拿單之後。馬太福音寫耶穌差遣門門徒出去傳教時,外邦人的地方不要去,就連撒馬利亞的城也不要進,而路加福音則寫耶穌多次經過撒馬利亞,並且醫治撒馬利亞人。在路加福音10:33,他還寫撒馬利亞人是見到有人落難後,唯一動了慈心去幫助他的人。
四大福音書中,「馬太」和「約翰」是借名耶穌門徒的名字,「馬可」和「路加」卻不是借名耶穌門徒的名字,對於「馬可」和「路加」的身份,人們做出很多猜測。
在解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我們介紹過,有的人認為馬可是一個人,有的人認為馬可是一個教會組織,有的人說馬可是保羅的門徒,有的人說馬可是約翰的門徒,有的人認為馬可是猶太人,有的人認為馬可是羅馬人。還有一些經學家猜測說,馬可就是馬可福音14:51-52提到的那個赤身披著麻布,後來丟掉麻布逃跑的少年人。有些猜測可以說是捕風捉影,這種猜測則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只不過是瞎猜。
路加是什麼人,經學家們又是怎麼猜測的呢。按照慣例,經學家們總是先在新約中找蛛絲馬跡,然後進行牽強附會,再根據以後形成的一些傳說來進行斷定。
新約中直接提到路加有三個地方,都在使徒書信中。腓利門書1:24:與我同工的馬可、亞裡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歌羅西書4:14:所親愛的醫生路加,和底馬問你們安。提摩太後書4:11: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
傳說這三卷使徒書信的作者都是保羅,特別是提摩太後書據說是保羅在第二次入獄時在獄中所寫,他竟然寫只有路加陪他,所以經學家們認為路加跟保羅關係非淺,有的人則認為路加是保羅的門徒。
在使徒書信中提到馬可的也是這三卷,不過另外還有彼得後書5:13稱呼馬可為「我的兒子」,所以馬可則被認為是彼得的門徒。
我們在解讀馬可福音的時候說過,彼得後書乃是後來的人託偽福音書中編出來的耶穌門徒「彼得」所寫,實際上耶穌和十二門徒都是虛構的人物,馬可福音的作者當然不可能是一個虛構人物的門徒。
事實上不僅彼得書是後人託偽所作,新約中除了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所有其它內容可以說都是託偽所作。馬可福音把傳說中的救世主「耶穌」虛構成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還給他編出十二個門徒,「馬太」託偽馬可福音書中的人物,修改馬可福音得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引發出一股寫福音書的潮流。福音書寫多了之後,有的人又編造耶穌門徒的事跡,就形成使徒行傳。在使徒行傳中,作者又編出一個福音書中都未提及的人物——保羅。接著後來就像舊約中的以色列人總愛編先知書一樣,他們又掀起了一股編使徒書信的潮流,其中大多數是為了指導信徒在現實中如何傳教的,就託偽保羅所書,而那些講述末世景象恐嚇人們要加入他們教派的,就託偽成耶穌的門徒彼得、約翰等人所作。
在基督教的傳說中,保羅大約是耶穌同時期的人(公元3-67年),他是將基督教傳到外邦人的關鍵人物。使徒行傳寫他早期曾迫害教會,但後來歸化耶穌,在他的一生裡有三次(或以上)外出布道,足跡遍至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各地,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許多教會,影響深遠。
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四大福音書中最早的馬可福音也寫於公元一世紀末、二世紀初,最晚的約翰福音約寫於公元120-150年,四大福音書只有馬太福音第16、18章有提到過教會,應該都是後來的人加上去的,所以我們可以斷定在四大福音書的時期基督教並沒有教會。既然如此,生於公元67年以前的人又怎麼可能又迫害教會、又建立許多教會呢。如果那時就有很多教會,福音書中怎麼可能不大量提及呢。由這些我們就可以斷定保羅其實也是虛構人物。
歷史或現在都有很多人認為保羅才是基督教的創始人。在沒有解讀到新約的時候,我們也常說,新約中的保羅如何如何,比如說多虧他往外傳教,才成就了基督教等等。實際上應該稱「馬可」為基督教的創始人才對。在「馬可」以前新枝派只是一個模糊的小教派,人數少,教義和信仰什麼都不明確,在新約時期猶太人分各種教派時,都不把他們算成一個教派。馬可福音把虛擬的救世主編成「真實的」,他們才可以說自己信仰的是什麼,他們才真正成為一個教派。但是後來他們將他們信仰的耶穌往猶太人中推,卻不被人普遍接受。在兩次猶太戰爭之後,猶太人大量居住在外邦人居住的地方,當他們的教派往猶太人傳播失利之後,自然而然會往附近的外邦人傳,其實並不需要有一個保羅通過幾次外出布道來傳教。當有外邦人接受他們的信仰時,他們就會覺得有很大的收穫,然後就會更努力地向外傳教。慢慢地當他們教派的人逐漸多起來,就會引起當局的注意,就會鎮壓他們,他們就會有很多傳教者被捕入獄的故事。
可以這麼說,保羅的事跡是使徒行傳的作者根據他們一些真實的傳教事跡抽象出來的,這個人物確實是虛構的。
向不向外傳教在新枝派中肯定也是有爭議的,可想而知,他們中間肯定有些人主張向外邦人傳教,有的些人認為以色列人的傳統是不能向外邦人傳教。這時「保羅」就應運而生,外傳派的人編出保羅這個人物,就是為了加強自己主張的說服力。他們為了神化自己的主張,把向外傳教說成是神的旨意,還要將他們虛構出來的保羅神化,所以特意將保羅編成是「耶穌」時代的人物,後來編使徒書信的人更把保羅寫成是耶穌的使徒。如果保羅是耶穌立的使徒,福音書怎麼可能不提及他呢。經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保羅不是「人」立的使徒,而是「神」立的使徒。這些說法當然是牽強的,實際上如果說真的有耶穌,並且真的有保羅這麼重要的基督教的關鍵人物,耶穌生前就算沒有立他做使徒,起碼也要有所預言吧,為什麼福音書都不提他呢。
經學家們認為「路加」和保羅關係緊密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路加」同時也是使徒行傳的作者,而使徒行傳簡直可以說就是保羅行傳,除了前面幾章之外,後面說的基本上都是保羅的事。
為什麼他們認為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同作者呢,是因為路加福音1:1(英文版是1:3)提到,路加福音是作者寫給一個叫「提阿非羅」的人看的,而使徒行傳1:1-2說「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從耶穌所行之事到他升天」,言下之意,就是說作者與路加福音是同一人,本書是接著路加福音而寫的。實際上這很明顯是後來的作者為了加強其作品的可信性,有意模仿路加福音的。
使徒行傳第1章第三段雖然按照路加福音,寫耶穌在橄欖山附近升天(按馬可福音應該是在加利利升天),但是第二段他重寫耶穌升天的情形卻與路加福音24:50-51說的明顯不同。如果說耶穌升天時是被雲彩接上去的,並且有兩個白衣天使出現和說話,路加福音怎麼可能不寫呢。
據我們分析,路加福音應該寫於公元二世紀初,但是就算按經學家們所說,是寫於公元61-62年的,結合使徒行傳,那時就已有很多教會,那麼路加福音怎麼可能既不提保羅,也不提教會呢。如果保羅的事跡是真的,我們退一萬步說,可以假設「路加」確實也是使徒行傳的作者,再假設路加福音不提保羅、到使徒行傳的時候才提保羅是出於作者的安排,但是我們不能解釋為什麼其它福音書都不提教會和保羅。可以說,四大福音書都不提「與耶穌同時代的」「保羅」,是因為那個時候「保羅」還沒有被創作出來,教會也還沒有發展出來。
保羅既然是虛構的,那麼「路加」是保羅的門徒這樣的說法當然也就站不住腳,「路加」也不可能跟保羅有什麼緊密關係。
另外,我們以前說過,使徒書信大部分其實也是託偽寫的,我們從使徒書信的內容可以看出,其實大部分只不過利用了書信這個名稱,內容根本不像書信。他們為什麼寫書信,這是因為書信給人感覺比較真實而已。
保羅、彼得、約翰這些「使徒」都是不存在的,他們的書信當然也都是假的。經學家根據羅西書4:14所說,說路加的職業是醫生,這當然也是靠不住的。福音書寫患十二年血漏的婦女給醫生騙光錢這個故事基督徒應該都知道,他們要造神,就是反對醫生的,又怎麼會說親愛的醫生呢。
羅西書將路加稱為親愛的醫生,很可能是因為「路加」的希臘名Lykos與希臘神話中掌管醫藥之神阿波羅的別名相同。就像馬可給耶穌的大門徒改的名字是彼得,本來是亞蘭語磐石之意,但是剛好跟埃及神話中把守天堂大門的Petra的讀音相似,所以馬太福音16:19就寫耶穌要彼得掌管天國的鑰匙。
如果說一個醫生是信耶穌的,他治病究竟是靠醫術還是靠禱告呢。要是靠禱告的話,按道理就不能稱之為醫生。
雖然按照福音書,人生病了看醫生不如信耶穌,不過因為世上其實並沒有神,信耶穌其實也並不能治病,所以儘管後來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成為國教、甚至整個歐洲人普遍都在基督教的統治之下,但是人們對醫生的需求也仍是不能斷絕,就算教皇,生病了也難免要看醫生。儘管古代的醫生醫術也並不怎麼靈,人類還是離不開醫生,宗教最終不能真正拒絕醫生,而只能拉攏醫生。怎麼讓人們既保持神的信仰,又接受醫生。經過基督教的洗腦,明明醫生治好的病人,他們要感謝神,就像明明是自己勞碌種出來的糧食、明明是自己辛苦賺來的工資,都要說成是神的賜予一樣。
後來基督教正是依照羅西書裡寫路加醫生的身份,說信耶穌與做醫生並不矛盾、耶穌也是支持人生病要看醫生的。甚至在很多基督教國家,路加被奉為醫務工作者和醫院的主保聖人,世界各地有很多以路加命名的醫院和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