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信徒奉獻所有的錢

2020-12-03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2章第六段,譴責文士。

作者說,耶穌在教訓之間,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又喜愛會堂裡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23:1-36,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0:45-47。從句子數量我們就可以看出,路加福音基本上抄了馬可福音,而馬太福音將這段話進行了大大地擴充。我們前面經常說,從這些差異就可看出福音書的內容是編造的。如果耶穌如馬太福音那樣說了那麼多,「馬可」怎麼可能只記得兩句,如果耶穌如馬可福音說得那麼少,「馬太」那麼多話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第38句說文士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就像我們中國的古人,秀才穿長衫、勞苦人穿短褂一樣,當時猶太人中不同身份和階級的人有不同的穿衣習俗,這本是正常之事。人是有階級、身份、地位區別的,各人穿戴、行為都儘量符合他的階級、身份、地位,這樣才不至於被別人笑話。作者指責富人權貴的這些行為,其實在對方來說只不過是做自己身份該做的。他們這麼做肯定有窮人會對他們嘲諷,但是如果他們反過來不這麼做,他們的權貴朋友們又會笑話他們。如果他們不拿出點實際好處討好窮人的話,窮人同樣會換個方式嘲諷他們,如果他們討好窮人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他們籠絡民心,所以他們也是很難做的啊。說他們難做只是開開玩笑,實際上以前富人權貴怎麼做只會考慮他們自己那層級人的看法,根本不會在意窮人們怎麼說。

有人可能會說,你張口閉口窮人,你怎麼看起來是在幫富人說話、看不起窮人呢。當然不是這樣,其實我自己也是窮人,怎麼會看不起窮人呢。不過不管我自己是什麼身份,我們分析解讀聖經的內容,要以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不能因為我是窮人,就要跟作者一起嘲諷富人。說實話,如果如果我這個窮人生活在古代,肯定也會編些嘲諷富人權貴的故事,而我要是一個生活在古代的富人,基本上做得也跟其他富人差不多:欺壓窮人,不怎麼把窮人當人看,因為那個時代就是這樣。在那個幾乎人人都信神的時代,神真的沒有幫到任何窮人,只有科學發展,使人們生存的基本資源不再缺乏,神權退去,窮人的權利才被真正重視起來。

在舊約裡有規定祭司的服裝,他們要穿細麻布,那可是當時西亞地區最好的布。到後來基督教流行之後,對各級別教士的服裝也都有嚴格規定,級別高的不僅穿著長袍,而且還必須得是拖地長袍。同樣,有身份的教士跟任何有身份的人一樣,都喜歡有人在街市上向他們問安,在筵席上也都喜歡坐首座。在「馬可」寫作福音書的時候,他們新枝派的都是沒身份地位的窮苦人,但是他批評的這些情況,後來基督教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隨著社會發展,權貴們能達到的條件更好,他們講究的也就比以前更多。

第39句說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作者說的倒不一定是侵吞寡婦的家產,寡婦在以色列人習俗裡代表軟弱可欺的家庭。古時候權貴的好日子主要就靠欺壓和掠奪弱小做到的,舊約的時候這樣,新約的時候也是這樣,後來基督教掌握權力,同樣是有過之無不及。當然,最近幾十年以來,因為科學和教育的普及,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並且知道了很多的自然奧秘,大部分人不再信靠宗教,宗教失去了世俗的權力,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欺壓和掠奪弱小。

假意做很長的禱告也是一樣,後來基督教的人只會比猶太教的人假意做得更長。我在基督教的貼吧經常看到有人向別的信徒請教,如何才能將禱告做得更長,有的人建議心裡想到什麼都跟神說,有的人則說可以將心裡所想的反反覆覆地說。我覺得幸好神其實是虛構的,如果說真的有神,我都要同情他,他每天二十四小時要聽多少人的廢話啊。設身處地為他想想,別說永恆永有、永久都這樣,就算聽三天禱告,也非聽發瘋不可。

第七段,寡婦的奉獻。

作者說,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過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本段結束。

這段話馬太福音沒有寫,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1:1-4。

這類的故事很能引起窮人的同感,有些人總是愛這麼說:富人捐了很多錢,不過只佔他資產的很小部分,窮人捐的錢雖然不多,但是對他來說卻是很多。他們似乎覺得,按這樣的理論,就能論證出窮人雖然窮,但是比富人更有善心。實際上人有沒有善心,跟窮富沒有關係,善心的多少,既不能按捐款多少來衡量。也不能按窮富加上捐款多少來衡量。其實如果大家都是行善的,大家就都是有善心的,沒必要比較誰更有善心。

很多基督徒都說,基督徒比其它信仰或者沒有宗教信仰者更有善心,他們捐獻更多。其實作為一個群體來說,每一個大群體的善心是差不多的。在基督教掌握社會主要權力和資源的地方和時候,基督教的慈善肯定佔社會慈善的主流。就跟我們前面說的一樣,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掌握社會的主流,他們也就是社會慈善的主流。到現代之後,基督教在各國都已失去政治權力,他們的慈善就不再是社會慈善的主流。實際上現在很多基督徒雖然捐獻不少,但是他們捐的錢大多數被用於傳教、教會建設和開支,極少數用於幫助本教會的困難教友,真正流向社會慈善的是少之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個故事裡也一樣,作者寫的並不是行善,而是「給神的奉獻」,實際上這就是給神職階層的零花錢(正式收入是稅,那是強制性的)。我們以前說過,如果真的有神,神是創造萬有的,他當然不會稀罕銀錢,銀錢只是人類自己使用的。

經學家說財主投的錢雖然多,但他們所投的只是一份奉獻,寡婦所投的雖然少,卻是完全的犧牲,我們務須切記:神衡量我們的奉獻,不是看我們給了多少,而是看我們為自己保留了多少,這個寡婦什麼也沒留下,卻把她所有的一切全舍了。

實際上不管是行善也好,還是拜神也好,正常人應該不會傾其所有,因為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什麼都奉獻了,天上又不會降下嗎哪和鵪鶉,接著她靠什麼生活呢。特別是拜神,一般都是希望神能幫助改善生活,而不是希望讓自己立刻走上絕路。如果不準備尋短見、立刻要上天的話,肯定要想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的。

作者編這個故事應該是想表達「最大的誡命」那一段裡說的「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差不多的意思,讓信徒為了信神可以不顧一切。但是按照神理,神不是應該要照顧窮人才行嗎,怎麼反而要拿走窮人的一切呢。窮人的日子本來就難過,他還要窮人一點也不為自己保留,讓他們把維生的一點點錢都拿出來奉獻給神職階層,這樣不是害了窮人嗎,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我們前面說過,在福音書裡,只有馬太福音第16、18章提到教會,這應該是後來的作者加上去的,然後到使徒書信裡,就有特別多的地方提到教會,說明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新枝派建設了很多的教會。在馬可福音的時候,雖然沒有教會,但是可能已經有一些教會的雛形之類的組織,他們建立組織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廣他們的教派。雖然說在差遣十二門徒的故事裡寫,信徒出去傳教不需要帶錢帶糧,但是組織活動最節省也是需要一些經費的。所以作者寫這個故事除了讓信徒要「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之外,還要信徒要盡力給一些奉獻以作為組織活動的經費。對窮人來說,拿出兩個小錢可能確實就已經傾其所有,但是出不起兩個,可以儘量出一個嘛,總之希望他們向故事裡的這個寡婦學習。

可以說,使徒書信創作的時間跟福音書創作的時間相差應該只有幾十年,就在這點時間之內,他們教派建立了不少的教會,應該跟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是有關係的。按照神理,神創造天地也只要張張嘴說說話就行,但是人做事就需要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所以作者又要編故事哄人們去傳教,又要編故事哄人們去奉獻。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國的秘密究竟要不要讓所有人知道
    這幾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3:1-23,路加福音的版本在8:4-15。路加福音的這幾段話還在上一段的前面,所以上下文和場景又是與馬可福音不同的。馬可福音寫耶穌在海邊教訓人的時候說這番話,路加福音寫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的時候耶穌說這番話。在馬可福音裡,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是按增長的順序寫的,而馬太福音作者不知怎麼想的,改成了倒序。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編耶穌要受試探四十天
    從句子的數量我們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馬可福音的這幾句話進行了很大的擴充。為什麼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就是因為很多地方馬可福音裡一兩句話,馬太和路加福音就給編成一個長長的故事。相同內容在各福音書裡的異同我們在馬太福音裡已經講過,一般情況下我們就不再重複,這裡我們主要是探討一下作者寫這樣的內容,主要是出於什麼想法,他要向他教派的信徒傳遞點什麼信息。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編「主差遣七十人」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1:20-24,馬可福音裡沒有。在馬太福音裡,這段話的前面是「耶穌論施洗約翰」,而這段話的開頭說,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耶穌這樣責備了他們。在馬可福音裡,平息海浪和醫治瞎子這兩個故事都寫發生在伯賽大,馬太福音這兩個故事都有抄,但是都沒有寫是發生在伯賽大,不知是否就是為了這裡要寫「責備」伯賽大呢。馬可福音6:45寫耶穌催門徒渡船到伯賽大,如果說伯賽大和迦百農都在加利利海的北岸,那麼乘船走海路實在不如走陸路,同一個故事在路加福音9:10就沒有寫坐船。可見對這些地方,各個作者有各自的想法,估計他們都沒有去過,各憑想像。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平靜風浪使人稀奇嗎
    光和燈的話,在馬太福音裡是跟前面說鹽的意思一樣,是要讓信徒們去傳教、去照亮(影響)身邊的人,比如家人等,在馬可福音裡又是什麼意思呢。從這段話來看,他的重點應該是「事情掩藏不住,始終都會顯露出來」。那麼他說的是什麼事情掩藏不住呢。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這句話中說耶穌曾在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趕出七個鬼,這句話是抄自馬可福音16:9,只不過馬可福音在最後一章寫這句話,路加福音卻移到比較前面的地方。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句話,在路加福音中被「移」到本章第五段「器皿下的燈」裡,不過不是他有心移走的,因為這句話在馬可福音裡本來就是在那一段,其實是被馬太福音移到「用比喻的目的」這段話裡的。另外馬太福音這段話中「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及之後的四句全部都沒有抄,這主要是因為馬可福音裡並沒有這幾句話,路加福音抄這幾段話,其實是以馬可福音為藍本的。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證明耶穌是神嗎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說,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耶穌心中知道他們的心裡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裡為什麼這樣議論呢。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樣容易呢。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路加是保羅的門徒嗎
    新約第三卷是路加福音。我們前面已經介紹過,據現代學者研究,路加福音是參考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寫成的。路加福音的作者應該是在讀過馬太福音之後,對馬太福音的很多表述深感不能認同,所以就決心要寫自己的版本。在三部對觀福音書裡都有的內容時,路加福音通常跟馬可福音表述比較一致,而跟馬太福音的表述就差別比較大。我們可以看到路加福音的很多內容都是跟馬太福音對著說的。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以色列人請客吃飯要先請人洗腳嗎
    在約翰福音的故事裡,寫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伯大尼,這點跟馬可和馬太福音寫的一致,還有說那香膏值三百第納爾,也是跟馬可和馬太的說法一樣,但是他又寫那女人「用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的頭髮去擦」,這點則明顯是參考自路加福音的,在馬可和馬太福音的版本裡,香膏應該是抹在(或倒在)耶穌的頭上才對。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古代的漁民一網能打滿兩船魚嗎
    「革尼撒勒」這個地方在馬可福音6:53和馬太福音14:34裡是在「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這個故事提到的,路加福音的作者不知怎麼的看不上這個故事,就把這個地名借到這個故事裡來用。馬可福音在這個故事的前面6:45那裡寫耶穌他們要渡船到「那邊伯賽大」去,然後在下一段開頭6:53又寫「既渡過去來到革尼撒勒地方」,不知是作者忘記了前面交待過要到哪裡去,還是說革尼撒勒就是伯賽大。估計約翰福音的作者就是據此認為革尼撒勒就是伯賽大,所以在1:44寫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是伯賽大人。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使人和睦的人會被稱為神的兒子是真的嗎
    這話在馬可福音裡是沒有的,馬太福音作者是想在這裡先插入一些訓道的內容,馬可福音接下去寫的治好各種病人的故事,他就先簡而言之,寫耶穌治好了各種疼痛、被鬼附、癲癇的、癱瘓的病人,把那些故事推到訓道之後再寫。接下去第5-7三章都是他編的訓道的內容,馬可福音大部分是沒有的,路加福音有,但是他把一些看不順眼的話改成自己的版本,然後又加上一些自己的話。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馬利亞的心也要被刀刺透是什麼意思
    這明顯是按照出埃及記13:2、12和民數記18:15的的規定,要將一切頭生的,並牲畜中頭生的,歸給耶和華,公的都要屬耶和華。不過我們說過這個規矩並不現實,首先一切動物頭生的很難確定,其次古人大多比較貧窮,不管是人還是動物,要交給「神」總是不大捨得,所以在民數記3:40-41又有「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中所有頭生的,利未人的牲畜代替以色列所有頭生的牲畜」這樣的說法。
  • 怎麼看網絡下架聖經一事?-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這兩天,京東、淘寶等購物網站的《聖經》被下架的消息,頓時在各基督徒微信群、朋友圈炸開了鍋。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迷茫甚至是憤怒。有些偏激的海外微信平臺也趁此煽風點火,開始編造中國禁售聖經、聖經要被篡改等謠言,有的甚至將網絡平臺《聖經》下架,蓄意解讀成禁止《聖經》以及所有基督教書籍流通的假消息,枉顧各大教堂書店都在銷售《聖經》,各大網上書城都在賣基督宗教書籍的事實。
  • 你所傳的福音合乎聖經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這就是福音!聖靈的工作:基督升天后,父神為我們賜下聖靈,藉著耶穌基督所成全的救恩,參與守護感動之工。他來了,為耶穌作見證,他又感動,光照罪人悔改,賜於罪人信心,呼召罪人迴轉接受耶穌基督做自己生命的救主,聖靈使信者得生,又使信徒成聖。(參羅11:36,弗1:4)。這就是福音!
  • 和合本聖經100年|不能不知的中文聖經歷史源流
    印製於1908年的文理和合本《馬可福音》單行本及1909年的《約翰福音》單行本。(照片/記者 陳新城攝於基督教文化展覽館)  2019年,是聖經《和合本》翻譯出版100周年。適逢此時,特別推出深入一窺中文聖經的過往史跡與現況。過去100年來在全球華人教會中,使用和合本聖經做為神話語最權威的表達。實際上這本最受華人基督徒或慕道友愛戴的聖經譯本背後,還有許多各種譯本的源流。  聖經翻譯早在公元三世紀便已開始,但要到公元約七、八世紀才有把聖經譯成中文的文獻-《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即羅馬;景教即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
  • 聖經真理 福音的本質
    福音的本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那麼福音的另一個本質是什麼?二、福音以信心為要求(1:17)福音原本就是神為人類所預備的禮物,它就有禮物的施與者——神,也有禮物的接收者——人。人如何能得享這福音的好處呢?聖經說:『只要信』。當只提到『信』的時候 ,有一些人就接受不了。為什麼只要信呢?是不是福音太容易了?
  • 異端邪說丨恩典福音的牧師宣揚信耶穌就得救,不需要認罪悔改
    牠們普遍教導信徒「神已經把我們的罪、疾病、憂愁、苦難、貧窮加在加略山的耶穌身上」,因此,以成功神學為基石的所有異端都任性放肆,並非真正敬畏神!由於許多信徒過去長期受律法主義的捆綁,恩典福音所蠱惑基督徒不需要認罪的「自由」迎合了他們的要求,他們便舉手歡迎。無知的人啊,難道你們沒有讀過加拉太書5章13節使徒保羅的警告嗎?
  • 《聖經》新舊約66卷之各書卷故事梗概,你值得擁有!
    既然聖經如此難以看一遍,給你一份《聖經》新舊約66卷之各書卷的故事梗概的大禮包,要不要?在我看,不僅「yo」,還要好了,言歸正傳,乾貨來也!三、詩歌·智慧書15)約伯記約伯這個人在患難中,憑著信心戰勝了所有的試驗和磨難,最終獲得加倍的神的祝福的事情。通過他的經歷,折射出我們的信心。16)詩篇記載了以大衛為帶便的眾先知的話語,主要是對神的讚美和對未來的預言。
  • 從教會發展史看:平信徒運動的起源與建立
    雖然在保羅那裡並未顯示這種平等性,而是強調對主的順服,但這不能否定福音書中耶穌團隊是個平信徒團隊的判斷。而在早期的一些教會則保持了這種平信徒的特徵。他們都認為自己是耶穌的門徒,彼此平等,並沒有神職職分之間的等級區別。傳福音、講道、施洗、醫治和安慰這些工作一般都是由平信徒來完成的,這個時候並沒有教階制度和統一的教權機構,一些公會也許存在,但並沒有後來教皇或者教廷那樣的權力。
  • 教會幫助信徒成長不可忽略這幾點
    作為教會牧者,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信徒要委身,卻不給他們委身之道,否則這就有些強人所難了。本篇是結合筆者自己服侍教會的實際經驗,給一些小型教會同工一些參考,也歡迎許多牧養體系十分健全的教會,給予指正:一、階段性成長的聖經依據許多教會牧者對於信徒成長的期望,就只是建立在每周一次的主日講道之中。
  • 《聖經》為什麼是全世界出版量最高的書籍
    《聖經》大衛王的故事2.為什麼說聖經是最偉大的書?①浩瀚的書海中,聖經是其中的一種。但是聖經和其他書是不一樣的,尊重聖經過於其他任何書籍,承認聖經對人有絕對的權威。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所指的聖經一定是舊約聖經,不可能是新約聖經,因那時候新約聖經不可能完成。因此我們知道很早的時候,基督徒已經把猶太教的聖經(基督教的舊約)全部接受。⑤從耶穌開始,他在布道的時候就屢次引用舊約聖經,在那時候無所謂舊約,就是聖經。在馬太福音中可看到他引用聖經之多,簡直令人不能相信。例如,羅馬書就是以哈巴谷書2章4節「唯義人因信得生」這一句話作為主題,來發展為一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