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現身上長滿尖刺的新恐龍!

2020-11-29 齊魯壹點

山東發現身上長滿尖刺的新恐龍!

山東是中國恐龍化石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進入21世紀之後,古生物學家在諸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並且發現了豐富的化石。最近,根據一塊化石,一種新的山東恐龍被命名,它就是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甲龍的化石僅僅只有一塊右側腸骨,其編號為ZJZ-183,發現於山東省諸城市龍都街道見屯社區臧家莊村,地層為上白堊統王氏群紅土崖組下部。這塊化石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發現,直到最近才被研究發表。

圖註:發現化石的位置,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一塊腸骨,而且不完整,圖片來自論文

中國甲龍(Sinankylosaurus),屬名來自「Sinae」(意為「中國」)、「Ankylo」(意為「癒合的」)及「saurus」(意為「蜥蜴」),意思是「來自中國的癒合蜥蜴」。中國甲龍的模式種名為諸城中國甲龍(Sinankylosaurus zhuchengensis),種名則是代表了發現其化石的山東省諸城市。關於中國甲龍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地質通報》上,論文名為《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作者是來自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和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

中國甲龍長什麼樣子呢?其實我們並不確定,因為化石僅僅包括了一塊不完整的腸骨,所能提供的信息真的是非常有限,甚至都無法確定中國甲龍屬於甲龍科還是結節龍科,只能確定其屬於甲龍亞目(Ankylosauria)。

圖註:甲龍科(左)和結節龍科(右)的區別,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腸骨(紅色)在甲龍類身上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屬於甲龍亞目,那麼中國甲龍肯定是腦袋較小,身體粗壯,以四肢緩慢行走的。在中國甲龍的背上和四肢等部分長有堅硬的骨片和尖尖的骨刺,這些結構組成了一層「鐵布衫」,能夠有效防禦食肉恐龍的攻擊。至於中國甲龍的尾巴上有沒有能夠作為武器的堅硬骨錘,我們就不得而知啦。

除了中國甲龍的外形和身體特徵,關於中國甲龍的長度和重量也是未知的,儘管新聞報導中介紹其長度可達10米,但是它的體長可能只有5米,體重接近2噸。關於中國甲龍的認知還需要更多的化石材料,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圖註:縉雲甲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中國甲龍的體型應該相似,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發現化石的地層,我們得知中國甲龍生活在距今75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中國山東,當時的山東是恐龍的樂園,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恐龍。除了中國甲龍,這裡還有同屬於甲龍亞目的繪龍(Pinacosaurus),屬於角龍下目的中國角龍(Sinoceratops)、諸城角龍(Zhuchengceratops)及坐骨角龍(Ischioceratops),屬於腫頭龍類的微腫頭龍(Micropachycephalosaurus),屬於鴨嘴龍類的山東龍(Shantungosaurus),屬於蜥腳類的諸城巨龍(Zhuchengtitan)。

圖註:白堊紀時山東的復原圖,作者:趙闖

上面介紹的全部都是植食性恐龍,當時的頂級掠食者是諸城暴龍(Zhuchengtyrannus),這種「袖珍霸王龍」是晚白堊世時期山東的王,它不僅能夠捕殺像山東龍這樣的大型植食性恐龍,也能夠捕殺中國甲龍。不過考慮到中國甲龍的數量較少,而且與諸城暴龍的生活環境可能並不重疊,所以它不是諸城暴龍食譜上的主菜。

圖註:山東龍復原圖,作者:趙闖

圖註:諸城暴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甲龍是晚白堊世諸城恐龍動物群最新的成員,它的研究命名也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的物種多樣性。縱觀晚白堊世坎帕階的北半球,特別是亞洲東部和北美洲,兩地有著種類構成相似恐龍動物群,也顯示了當時恐龍動物群存在著跨洲際的遷移和交流,這些化石證據為我們研究恐龍的生物地理分布和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參考資料:

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陳軍(2020)「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地質通報39 (7): 958–962.

壹點號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山東發現身上長滿尖刺的新恐龍
    山東發現身上長滿尖刺的新恐龍! 山東是中國恐龍化石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進入21世紀之後,古生物學家在諸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並且發現了豐富的化石。最近,根據一塊化石,一種新的山東恐龍被命名,它就是諸城中國甲龍。
  • 科學家發現新恐龍物種,擁有前所未有的奇怪尖刺「裝飾品」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Ubirajara jubatus。這是一種小型生物,它的肩膀上長出了奇怪的尖刺,科學家推測這些尖刺被用作「裝飾品」,就像孔雀的尾羽一樣。
  • 這種恐龍大腦只有核桃大小,是甲龍近親,背上長滿了尖刺
    (公平地說,當我們對恐龍解剖有了更多了解時,這個理論當時並不像現在看起來那麼荒謬!)劍龍有尖刺的尾巴被稱為「塔戈米茲」早在1982年,一幅著名的遠側漫畫描繪了一群穴居人聚集在一張劍龍尾巴的圖片周圍;其中一個指著尖尖的刺說,「現在這一端叫做塔戈米澤……」在已故的Thag Simmons之後。
  • 「中國龍城」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記者12日從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近日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基於在山東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白堊統王氏群中採集的一個較完整的甲龍類的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甲龍類新種,古生物專家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中國龍城」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吳書光)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科學又有新發現,有的恐龍渾身長滿羽毛,難道類似現代的大公雞?
    恐龍是人類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古老生物,熟悉的是科學家們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通過對化石的大量研究,科學家推測了恐龍的種類、生存年代和生活習性。在大量的科普讀物中,恐龍是兒童最喜歡的動物之一。人類也因此拍了大量的恐龍紀錄片。
  • 劍龍背上長滿尖刺,體長9米,長相兇猛卻是恐龍時代的素食乖寶寶
    你可能會想到那時候的代表--恐龍一族。那是相當於現代人類一樣在遠古時期的頂級統治者,這個族群分類極多,有些物種是天空飛行的,有些是陸地爬行的,有些是水下生存的,總之在那個時期,在地球上就沒有恐龍到不了的地方。而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其中最令人驚恐的暴龍和滄龍,這是陸地和海洋中的恐龍中的霸主。
  • 長滿尖刺的刺蝟,交配時間長達幾個小時,是如何做到的?
    刺蝟受到威脅和驚嚇時,把身體縮成一團,包裹住頭部,四肢以及尾巴,然後憤怒地豎起全身的尖刺來保護自己。刺蝟的尖刺和豪豬的尖刺有點不同,豪豬遇到危險時會把尖刺射向侵略者,刺蝟則不行,因此才會把自己縮成一個球。一隻刺蝟平均長有7000根尖刺,這些尖刺又不能自行脫落,交配時該如何是好?
  • 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看看諸城中國甲龍復原圖
    【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看看諸城中國甲龍復原圖!】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甲龍類恐龍是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屬於鳥臀類恐龍中的有甲類。甲龍最早出現在早-中侏羅世,以晚白堊世最為繁盛。
  • 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已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記者12日從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近日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
  • 從長相到名字都拉風,巴西發現新恐龍「長鬃矛神龍」
    光是「長鬃矛神龍」這名字,就夠在人們心中留下一點印象,但除此之外,長鬃矛神龍更有難以錯認的外形。新恐龍:「長鬃矛神龍」最近,德國科學家仔細分析幾塊巴西發現的化石後,證實發現一種全新、外形又搶眼的恐龍「長鬃矛神龍」(Ubirajara jubatus)。
  • 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據新華社電 (記者吳書光)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記者12日從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近日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基於在山東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白堊統王氏群中採集的一個較完整的甲龍類的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甲龍類新種,古生物專家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山東一地發現兩種恐龍,意外證明恐龍時代我國跟美洲是緊密相連的
    在我國的山東省諸城市,有一個以恐龍化石為主題的國家地質公園,名字就叫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又稱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是因為這裡曾經發掘出大量的恐龍化石。目前,這裡的恐龍化石遺址中出土了巨型山東龍、諸城中國角龍、意外諸城角龍、巨型諸城暴龍、諸城坐角龍等10多個恐龍新屬種化石。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01諸城的石破天驚諸城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在整個山東省的中部偏東南。
  • 曾經統治地球的十種體型最大的恐龍,其中一種竟來自我國山東
    劍龍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草食動物,除了巨大的體型外,它的尾巴上還長著尖刺,根據物種的不同,這些尖刺可以長到3英尺(1米)長,沿著它的背部延伸開來的是一種被認為是用來作為護甲的結構,更多地是用來威懾捕食者。7.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最大的埃德蒙頓龍體長已經達到40英尺(12米),使它成為地球上最大的鴨嘴龍之一。
  • 可四季開花的刺梅,喜歡它的人並不多,就因為全身長滿尖刺
    這裡所說的刺梅,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虎刺梅」或「鐵海棠」,它也被稱作麒麟花,是一種蔓生灌木植物,它可以長到一米高,枝條上還能長出各種分枝,有一些人都會將它養在陽臺上,變成茂密的盆栽。但是現在喜歡刺梅的人並不多,那都是因為它的枝條上長滿尖刺,而且它是屬於大戟科的植物(這類植物都有毒),大戟屬的植物,別稱就是麒麟,開出來的花挺美的,所以人們會叫它「麒麟花」,最常見的花色就是紅色、粉色、黃色和白色等,現在也出現各種混色的品種。
  • 30釐米的恐龍長啥樣?中國科學家發現美頜龍類新物種
    11月26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對我們理解恐龍的演化有重要意義。 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上。 美頜龍是恐龍家族的成員中很小的一種。
  • 農村有種刺天茄長滿尖刺,見到就連根鏟掉,卻是有用的寶貝
    農村裡有種長滿尖刺的植物,田邊地頭隨處可見,到處都多的很。因為它生命力旺盛又長有尖刺,容易刺傷人。地裡有了它糧食收成差,農村老百姓十分討厭,看到就會將它連根鏟掉,就算是在田埂上看到也不例外。朋友們一定很好奇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植物呢?
  • 南美洲發現長著大爪子的食肉恐龍
    南美洲發現長著大爪子的食肉恐龍隨著南半球巨型鯊齒龍類逐漸的衰落,很快就有了它們的「替補者」。一類比霸王龍還要「小短手」而著稱的阿貝力龍科,另一類群則是剛好和「小短手」背道而馳的掠食者——大盜龍類,擁有巨大前肢的獸腳類恐龍。大盜龍類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直到近些年來發掘出了更多的化石,古生物學家才一層層揭開了籠罩在它們身上的神秘面紗。
  • 恐龍與鳥類的關聯,從恐龍身上發現鳥類被動撲動翅膀的起源
    說到恐龍其實大家應該都是比較熟悉的,雖然說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的恐龍存在,可是它們確確實實在地球上曾經佔據過統治的地位,而且那個時候它們在地球上可以說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恐龍其實也分為很多的種類,不過關於恐龍是否長羽毛,這一點應該很多人不了解吧,很多人可能認為恐龍只是那種皮糙肉厚的樣子,但其實有一種特殊的恐龍,它們是長有羽毛的,就像是鳥類一般,因此發現羽毛的化石千萬不要直觀的認為它們就是鳥類,很有可能也是這種食肉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