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報·紅湘西客戶端記者 楊世芳
「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衛生健康體系網底,鄉村醫生是推進健康湘西建設的重要力量,又是推進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分級診療的落腳點,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的「守門人」。長期以來,鄉村醫生堅守最基層,承擔了40%以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量,在保障群眾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月13日,湘西州政協委員張金橋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到,今年,他帶來了關於「全州村醫隊伍建設」的建議。
當前,湘西州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重滯後,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一大兩難三低」。分別是鄉村醫生隊伍年齡普遍偏大,年輕醫生偏少,後繼乏人;老年村醫養老保障難、鄉村醫生隊伍進退渠道難;還有現階段的鄉村醫生隊伍文化素質低、服務水平低、勞務補助低等。
張金橋建議,一要保障在崗村醫勞務補助,按照州政辦發〔2019〕22號文件精神,落實鄉村醫生相關財政補助資金;二要實施村醫集中培養培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利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養鄉村醫生,對全州目前尚有60歲以上村醫、無村醫及無執業資格的959村衛生室,每年對200人進行醫學大專層次全日制培養;三要加大村醫管理考核力度,強化村醫鄉管縣督,加強對村醫的業務指導和管理考核,特別是薄弱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定期派駐人員指導開展業務,有條件的村衛生室可逐步開通遠程醫療系統網絡,配齊「醫療機器人」,提高醫療服務工作水平。
(楊世芳 )
(孫瑩)
【來源:湘西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