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宇哥!歡迎收看宇哥說寵物
這期文章希望能和大家一同來探討一個話題,到底是養魚先養水,還是養魚先「養人」?
養魚先養水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為什麼我這裡會提出另外一個先養人的概念呢?
先來看一個水族圈內的普遍現象,很多新手剛開始飼養觀賞魚,最容易進入設備的誤區,迷上了各種高大上的過濾設備,以及千奇百怪的濾材。但是還是頻頻死魚,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到處求助,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搞得一頭霧水,折騰個半死。結果就是上岸,賣缸。折騰了好一陣子,什麼都沒得到,損失了大把銀子和時間。往往進入這個誤區的朋友就是沒有系統性的學習養魚的理論知識,以為有好的裝備就能養好魚。
所以,沒有理論知識支撐的,養魚先養水,就會一下就把你帶入了設備和濾材料、以及藥品的惡性循環怪圈裡面。
現在我提出的「養魚先養人」的概念,就是要加深自己對養魚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和掌握。通過理論的指導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養魚模式。注意:是一套屬於自己的養魚模式,為什麼是屬於自己呢?難道養魚模式不能複製嗎?這個的確是不能,純粹的複製別人的養魚模式同樣也是一個死循環。
給大家講個我自己的故事,我是2008年開始接觸飼養觀賞魚的,因為搬新家,就搞了一套魚缸。將近花了4000元買的成品底濾缸。那時候也小白一個,什麼都不懂,網絡視頻也沒想現在這麼發達。唯一比較方便的就是向隔壁鄰居學養魚,當時他也是養金魚,算是個老手了。可以這麼說設備,濾材,都是他給推薦的,和他家用的幾乎一個樣。可是,不到3個月,就開始各種死魚,各種換魚,一下說可能魚不行啊,一下說可能飼料不行,反正就是各種問題接踵而來。當時我就是沒有好好的學習理論知識,被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別人怎麼搞我就怎麼搞。包括所謂的硝化系統,當時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然。折騰了半年左右,發現不對,為什麼同樣的問題,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呢?
最後也是得益於一位老師傅,做魚缸的,他讓我好好的看一本關於觀賞魚養殖的理論書籍。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實是因為每個家庭環境包括人都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因素,這些可變的因素就會導致同樣的飼養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比方說餵食頻次,餵食量都會不一樣,魚的消化系統健康情況會不一樣。清理魚便的頻次不一樣,水質的好壞也會不一樣。
記得有一段時間,在評論區經常看到留言吐槽,宇哥你養金魚還用底砂,一看就是是新手,還教別人養魚。每次看到這樣的留言,我都會想,誰規定養金魚不能用底砂?用底砂養魚會死嗎?會更容易生病嗎?這些朋友往往就是知識的拿來主義,沒有進行自我的系統分析,用底砂和不用底砂的區別在哪裡?對於樂於照顧水族箱的朋友來說,用底砂的好處是大於不用底砂的,用底砂是可以大大增加消化系統的工作面積,和厭氧菌的數量,厭氧菌和硝化菌的合作才能更高效的處理魚缸中的有害成分,但是你要付出的就是每周定期洗沙。具體怎麼洗沙我就不在這裡展開了,大家可以在網上看到各種洗沙的工具。而如果你很忙沒時間經常照顧維護你的魚缸,那就不建議在排便較多的魚種飼養中使用底砂。因為這樣反而造成水質汙染。
通過上面底砂應用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人養魚愛好者,其實真的沒有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就用自己的經驗或者操作習慣,代入別人的養魚環境中進行評價或者指導別人養魚,這是不科學的。另外想要養好魚,失敗一定少不了,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非常重要,這就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知識量了。
從知識上來說,從微生物學,動物學,生態學,流體力學等多個方面都要全面學習,綜合運用到實踐中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經驗。
從學習上來說,要保持包容的心態,如果你的永遠都是只沉迷於自己那1米多的魚缸中學習,所能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中國南北方的水質都有差異,不同氣候和緯度的變化對魚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多思考別人為什麼會這樣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否定別人。
好了!你對宇哥提出的養魚先養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希望這期視頻能夠幫助到您。
我是宇哥,記得給我點讚,關注,謝謝,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