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族界,有一句話被稱作萬金油定律。
甭管你多資深的養魚大佬,一定都聽過它。
「養魚先養水」。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養不好魚。到底為什麼要養水?養水又是在養什麼?又該怎麼養好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四五六......
為什麼要養水?
首先因為魚的生活環境就是水,就跟人呼吸空氣一樣,空氣渾濁、霧霾、PM2.5太高,氣溫驟變,這些都會對人造成嚴重影響。而水質波動,對魚類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所以,養水是其實就是穩定水質,減少有害物質,最終使水質儘量接近魚的原生環境,師仿自然是最好的養魚方法。
同時,良好穩定的水質也是魚類、水草發色的基本條件。
新手小白應該如何養水?
第一步,
我們對準備放魚的魚缸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
魚缸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都有可能被汙染。無論是來自玻璃膠本身遺留的化學物質,還是外界沾染的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都很容易讓你心愛的觀賞魚生病。
使用高錳酸鉀消過毒之後,
就可以注入爆過氣的自來水了。
所謂爆氣就是使用氧氣泵爆氧,使水體運動,加速氯氣析出,減少水體含氯量。
自來水廠會使用氯氣對水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所以自來水裡面都會有餘氯,只是數量多寡的差別。餘氯雖然不傷魚,但是傷硝化細菌,所以我們最好還是把它去除掉為妙。
養水的重頭戲——培菌工作
開始往水裡投放硝化細菌和酸奶吧~
在保證水溫達到25攝氏度的前提下,請添加對應比例的硝化細菌,然後再添加適量原味酸奶。看到這裡你可能要迷惑了,加硝化細菌是沒問題,但加酸奶是想幹什麼?
在魚缸養水階段添加酸奶,是為了利用其中的有機蛋白,因為進入魚缸之後,有機蛋白在腐敗細菌的作用下,會變成硝化細菌的食物氨氮。

而我們向魚缸投放的硝化細菌,絕大多數是休眠菌,等硝化細菌甦醒了,總要開口吃飯吧?此時你的觀賞魚還沒入缸,這時候,作為前餐的氨氮,就會被擺在硝化細菌的面前。
吃飽了當然就能更快繁殖分裂,早日達到足夠的數量。這麼貼心的服務,還愁它們不好好給你幹活嗎?
培菌之外還需要幹啥?
開缸後的一段時間,
會有水質混濁的現象發生。
這個不用過於擔心,隨著過濾器中培菌床上的硝化細菌的大量繁殖硝化細菌飽和後,你的魚缸水質會變得清澈。
但是這裡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取決於你的過濾器的效率如何,是否可以跟得上你的魚每天的排洩量的多少。
開缸期間先加入幾條便宜、活潑,
並且皮實一點的魚進行闖缸。
如果幾天下來還是很活潑,那就確實證明沒事了,開始養魚吧。
最後,
還需要注意缸內的氧氣溶解度。
最好配備氧氣泵,特別是生物量多的情況下。像硝化細菌這種好氧細菌會大量消耗氧氣,保持穩定的氧氣溶解量能避免生物缺氧死亡。
其實看到這裡你會發現,關於養水的問題看起來已經了解的七七八八,但是如果每個步驟和細節都拆解開,又有新的門道和發現。
這也就是養魚的樂趣之一吧,觀賞是其一,不斷探索和學習新的知識也是一種樂趣。
用自己的雙手在玻璃中創造一個理想樂園,是情感的寄託,也是美好生活信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