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最有智慧的,老祖宗在水產養殖方面早給我們留下了八字真經:水、種、餌、密、混、輪、防、管。其中,水排在第一位。那些年,老一輩漁農就是養魚先養水,養水先培藻。在日常養殖管理中,「看」水「判」水質,「審」水「量」投料。看水就是看水體顏色和透明度,審水就是肉眼觀察水中的有機物含量。看水色判斷水的好壞肥瘦,憑水體的浮遊動植物含量設定餌料的投餵數量。但在養殖實踐中,這個方法過於片面,並不完全科學和可行。
水色,基本來自於各類浮遊植物的綜合反映,魚塘出現的浮遊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水體所呈現的顏色和濃度就不同。通過水中顏色和透明度判斷水質的「肥、活、嫩、爽」,常見的水色有優質水(茶褐色、黃綠色、淡綠色、翠綠色),中等水(墨綠色、藍綠色);劣質水(醬油色、黃色、白濁色、紅褐色、黑色)。水色遇到天氣突變(乾旱、洪澇、泥石流等)也隨之變化。在沒有外力幹擾下,養殖水體的水色,即水質的、活、嫩、爽」是由藻類決定的,好水質好養魚,所謂的「養魚先養水」,本質上是養魚先養藻。
藻類是魚塘中第一生產力,是魚塘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淡水養殖水體中主要是微藻類,微藻分八大門類:綠藻門(小球藻、柵列藻、卵囊藻、纖維藻、盤星藻、水棉、剛毛藻等);硅藻門(小環藻、針杆藻、菱形藻、羽紋硅藻等);藍藻門(微囊藻、魚腥藻、藍纖維藻、顫藻、席藻、螺旋藻等);裸藻門(綠裸藻、殼裸藻、梭裸藻等);甲藻門(裸甲藻、光甲藻、角甲藻等);黃藻(門黃絲藻等);隱藻門(隱藻、藍隱藻等);金藻門(小三毛金藻、單鞭金藻、雙鞭金藻、鐘罩藻、黃群藻等)。另外還有一些大型藻類,紅藻、褐藻、輪藻。
綠藻門:綠藻門也稱綠藻,含葉綠素a、葉綠素b,具有與高等植物相同的色素和貯藏物質,因此通常把它們認為是陸地植物的祖先。綠藻門不同於其他真核藻類,它的儲存物質在葉綠體而非細胞質中合成,通常在蛋白核的參與下合成澱粉。葉綠體周圍沒有葉綠體內質網。綠藻門主要為淡水藻類。這也是我們水質當中常見的藻類。
硅藻門:硅藻普遍分布於淡水、海水中和溼土上,大多數生活在海水及半鹹水中。是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食料。浮遊硅藻是養殖水體中的主要的初級生產力。大多水生,幾乎在所有的水體裡都生長,只有極少數生活在陸地潮溼處。分類學家們一般認為硅藻來源於鞭毛藻,為一個特殊的分支。
藍藻門:藍藻是最簡單、也是最原始的綠色自養植物類群。植物體或單細胞、或多細胞絲狀群體。藍藻細胞中的原生質體不分化成細胞質和細胞核,而分化成周質和中央質,故只有原始的核,而沒有真正的核(缺乏核膜),是原核生物。周質中沒有載色體,但有光合片層,含有葉綠素a和藻監素(故植物體常呈藍綠色),有的還有藻紅素而呈其它顏色。中央質具染色質。藍藻澱粉為儲藏物質。藍藻門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莒養繁殖和無性繁殖,無有性生殖。營養繁殖是通過細胞的隨接分裂,故藍藻又稱裂殖藻。群體和絲體的種類常形成藻殖段發育個體。藻殖段是從絲狀體中某些細胞死亡處、或從異形胞處、或從2個細胞之間分泌膠質形成的隔離盤處產生,也可以機械地斷為許多小段。無性繁殖多數產生厚壁孢子,是藻體內的營養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壁加厚,積累營養物質而成的。厚壁孢子可長期休眠,渡過不良條件,等到環境適應時再發展新的個體。
裸藻門:除膠柄藻屬外,都是無細胞壁,有鞭毛,能自由遊動的單細胞植物,以細胞縱裂的方式進行繁殖,大多數分布在淡水,少數生長在半鹹水,很少生活在海水中,特別是在有機質豐富的水中,生長良好,是水質汙染的指示植物,夏季大量繁殖使水呈綠色,並浮在水面上形成水華。裸藻有兩個屬生活在兩棲類的消化管內。
甲藻門:甲藻是指藻類植物的1門,除少數裸型種類外,都有厚的主要是纖維素組成的細胞壁稱為売。甲藻門中約有130屬,1000多種,多數為海產種類,少數產於淡水及半鹹水水體中。
隱藻門:隱藻是一大類的藻類,大都具有色素體,淡水中常見。細胞大小約為10-50um,形狀扁平有兩個稍微不等長的鞭毛。一個著名特徵是能寄生於紅藻中,形成一種內共生關係,並把藻膽素帶給宿主。
黃藻門:黃藻是一類屬於不等鞭毛類的藻類生物。體類型為單細胞、群體、多核管狀或絲狀體。細胞壁含多量果膠質。運動的個體和動孢子具有2條不等長鞭毛,極少數具有1條鞭毛。色素體中含有葉綠素a、葉綠素C、β-胡蘿ト素及葉黃素。色素體常呈黃綠色,1個或多個,盤狀、片狀。少數為帶狀或杯狀,多數種類為單核。同化產物為油滴、金藻昆布糖及脂肪。約有75屬370多種。
金藻門:藻體為單細胞、群體和分枝絲狀體。多數種類的藻體無細胞壁,具眼點、有鞭毛,能運動;載色體黃綠色、金黃色或褐色;儲藏物質為金藻糖或脂滴。細胞有蜘蠟,壁常為套合的兩半;主要以細胞分裂、群體斷裂成片等方式進行繁殖;多分布於淡水,一般在溫度低、有機質含量少、微酸性水體中生長較多。
藻類在水產養殖生產中具有兩面性,可分為有益藻和有害藻。其中,有益藻為硅藻、綠藻和隱藻;有害藻包括了藍藻、裸藻、甲藻和金藻。
硅藻:硅藻不含纖維素等成分,作為天然餌料能很好地被水產動物攝食並消化,同時硅藻還可以淨化水質、維持水體的生態平衡,屬於常見的有益藻,在淡水養殖中,以硅藻為優勢種群(菱形藻、針杆藻、小環藻藻、橋彎藻、舟形藻等)的水體多呈茶色或茶褐色,一直被公認為是水產養殖的最佳水質之一。
綠藻:淡水養殖水體中生長著大量綠藻,其具易培養、細胞壁薄、營養豐富等特點是輪蟲的優良鉺料。能夠使水體中產生大量輪蟲,較為適合魚類幼苗的培育。可直接作為水產幼苗的開口餌料,也可培育輪蟲用來餵養幼苗;但由於其個體較小,成品魚類對其的利用率不高,可作為調水產品來使用。
隱藻:隱藻的優點隱藻是天然水域中最重要的鞭毛藻之一,隱藻含量豐富的水塘具有很高的生產力。隱藻的蛋白質含量較高(50%~70% ),而且某些種類,如卵形隱藻還含有較為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GLA (十八碳三烯酸)和EPA (二十碳五烯酸),它們分別佔總脂肪酸含量的16%和4%。隱藻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加之其無纖維素的細胞壁極易被消化吸收。因而,是魚類及某些珍貴水產養殖動物的優質餌料之一。隱藻的缺點是生長周期較短,容易發死亡。
藍藻的危害:藍藻喜高溫,好強光,它可以改變膨壓,在高溫強光照的天氣情況下,聚集在水體表層,吸收了大部分的陽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時抑制其它藻類的生長。藍藻的大量繁殖,不斷向水體分泌有毒代謝物質,從而影響浮遊生物的種群演替、繁殖周期,還可引起一些浮遊動物的大量死亡。
金藻的危害:三毛金藻毒素引起魚類中毒,其中毒的大多停留在魚塘四角及淺水邊,頭朝岸邊、排列整齊、在水面下靜止不動、也不浮頭,受到驚擾也無反應。隨機撈取瀕臨死亡的白鰱、鯽魚觀察,可發現體表鰭基部充血,魚體後部顏色變淺;打開鰓蓋發現鰓內有大量粘液,鰓絲輕度腐爛;解剖魚體,腸道無食,無明顯病灶。
裸藻的危害:裸藻難消化,利用率低,魚類不喜攝食;裸藻大量死亡時容易敗壞水質,分泌的物質還對魚、蝦、蟹類產生毒害作用。
甲藻的危害:甲藻喜歡生長在有機物質多、硬度大、微鹼性的水體中。它們大理繁殖時,常可改變其生活水域的顏色,水呈紅棕色俗稱「紅水」。有些甲藻可以作為某些水產幼體的餌料,但其中有些類群,在繁殖過程中,可產生多種毒素,引起魚類的神經麻木,代謝失調及呼吸障礙,最後導致死亡。卵甲藻還能附在魚身上,過寄生生活,吸收魚體養料,刺激魚體增生粘液,使魚體像塗了一層米粉似的,故稱「打粉病」。
不同的藻類產生不同的水色,相同的藻類不同數量產生的水色不同飽和度。按水色分:
1.茶色或茶褐色:硅藻,隱藻;
2.灰褐色:隱藻;
3.淡綠色:綠藻;
4.翠綠色:綠藻為主,硅藻;
5.黃綠色:硅藻為主,綠藻;
6.墨綠色:綠藻大量繁殖;
7.藍綠色:藍藻,綠藻,裸藻;
8.灰綠色:綠藻及其它藻類過度繁殖死亡;
9.醬油色、黑褐色:裸藻;
10.黃色:甲藻,金藻;
11.白濁水:大型藻繁殖失控,微藻少;
12.澄清水:缺乏藻類,大量青苔繁殖。
養殖水體中藻類的穩定是相對的,藻類有晝夜、四季的變化,這裡面包括兩個變化,一是氣候條件(溫度、光照等)發生變化,藻類的種群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二是輸入魚塘的物質(肥料、餌料等)及量在發生變化,魚塘藻類的生態承載能力也發生相適的變化。要使魚塘藻類相對穩定,每天被藻類消費的物質必須穩定供應。同時,每天生長出來的藻類也必須被其它生物(魚類、浮遊動物等)相應消費,才能保持魚塘中藻類的密度和活性穩定。因此,藻類相對穩定(生態系統穩定)的本質是生態系統各環節之間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