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處處向美國學習美國:無視農民丟失土地,失去身份自尊心

2021-01-17 騰訊網

根據印度方面稱,目前印度農民湧向印度首都新德裡,人群越來越多。大量印度農民繼續開著拖拉機前往印度首都新德裡實施抗議。這是印度農民在首都新德裡進行了2個月抗議以來,再度增援前往抗議。

印度農民繼續抗議示威

印度農民們希望得到全面廢除印度總理莫迪實施的新法律。他們希望將這些從根本上講是反對農民的法律徹底廢除。從某種意義上說,抗議是印度農民對印度政府表達反對意見。在印度這三十年中,農業和非農業人均收入的差距增加了五倍,從每年約40,000盧比增加到每年200萬盧比,印度農村地區的消費在2019年創下了7年新低。

辛勤工作的印度農民

甚至在疫情之前就曾發生過農業危機。實際上,危機的跡象至少已有二十年了。印度人口普查數據表示,每年有2000名農民放棄種地,種植業的1/5的收入卻到了非農民手上。印度每天有28位農民自殺。印度這個擁有13.8億人口的國家,農民只有3千萬輛汽車,5千萬張信用卡,1.5萬億美元的總納稅額,甚至英文報紙的讀者總數也只有3千萬左右。

莫迪現在也很頭疼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總理莫迪實施了2020年《農民生產貿易和商業法》,這引發了印度農民的焦慮:印度政府現在徹底剝奪印度農民最後的價值。印度方面稱,印度政府正在學習美國,從1971年開始,當時尼克森總統任命厄爾·布茨為農業部長,其任務是控制食品價格。到那時,美國已經開始擔心公司農業及其對美國農村的影響,但是布茨認為農業是大生意,也是美國政府應該擺脫的一個部門。他不鼓勵根據新政給予的農場補貼,並主張採用自由市場整合的方式,以及公司和工業農業以增加產量。盈餘將由出口管理。他著名的口號是「變大還是變大」。

美國農業經歷過黑暗時刻

在經歷了幾年的增長之後,美國農作物價格暴跌,美國各地的農民在1977年12月舉行罷工。「高速發展」階段導致了較高的農業信貸。當商品價格暴跌時,導致了1980年代的農場危機。美國的農民的苦難幾乎沒有結束。自2013年以來,美國家庭農場再次受到危機的打擊-2011年至2018年間,約有100,000家農場關閉,包括2017-18年度的12,000個農場。2011-15年度,約有4,400所農村學校關閉。現在剩下的家庭農場發現生活變得更加難以管理,因此整個農業社區都萎縮了,村莊變成了鬼城。農民自殺已變得十分普遍,以至於全國農民聯合會和農場援助組織現在開設了自殺預防熱線。2018年《農業法案》甚至有5000萬美元作為專門的精神衛生預算。現在,美國約30%的耕地歸非經營者所有,他們將其出租作耕作,其中2%由外國所有者擁有。美國大型農場的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僅佔所有農場的4%,但其產量卻佔農業總產值的66%。

印度方面稱,印度總理就在學習美國。而印度農民不僅將土地損失視為資產損失,而且還失去了身份,遺產和自尊心。印度私有化應該有助於農業,但不能幫助農民。

相關焦點

  • 30萬印度農民起來抗議,焚燒總理塑像高喊打倒莫迪,特魯多:支持
    報導稱,從26日到28日短短的三天,已經有數千名印度農民湧入首都新德裡,目前進入新德裡的農民累計已達30萬人。部分激進的抗議者甚至焚燒了印度總理莫迪的塑像,並且高喊"打倒莫迪",以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報導稱,這場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近幾日抗議聲勢一天比一天大。印度農民衝擊路障、投擲石塊、揮舞旗幟,警方則發射水炮和催淚彈。
  • 印度農民的哀嚎,糧食戰爭的另一面
    到如今,3個月過去,遊行不僅未曾結束,反而是五眼聯盟全都一反常態,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為代表的五國政客都紛紛公開發聲,力挺抗議的印度農民。事出反常必有妖,能夠讓五眼聯盟的政客都參與反對的政策,多半是一個好政策。堅決不向示威者妥協的印度政府,究竟是利慾薰心,還是為了保護印度的國家利益?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今年其實在面臨著又一次糧食戰爭。
  • 澳總理:「我們不是美國的哈巴狗」!
    澳總理:「我們不是美國的哈巴狗」!問一句:你們說到能否做到?政委燦榮據澳大利亞ABC新聞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周一晚的演講中表示,「選邊站對任何一方都沒什麼好處。世界超級大國們應該給他們的夥伴和盟友們更多利益空間。」
  • 印度新農業政策引發抗議,有抗議者焚燒莫迪塑像
    也有憤怒的農民在新德裡與其他邦的邊界和印度警方發生衝突,警方發射水炮和催淚彈,以阻止抗議者進入新德裡市區。印度農民表示,新法案意味著印度當局不再以保證價格從印度農民手中收購糧食,此舉將導致糧食巨頭操縱糧食市場,許多人可能會失去土地。印度當局28日表態,希望與抗議領導人進行談判。但抗議者說,政府應該無條件談判。
  • 印度總理莫迪連任之路會被「一頭牛」絆住嗎?
    【文/觀察者網 李東堯】 「牛是我們的母親,在印度,沒有人能夠忘記欠牛奶的債。」印度大選計劃於4月11日至5月23日舉行。但作為一位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旗手」,今年2月,莫迪這位志在連任的印度總理早早地就亮出身份,旨在吸引印度教支持者。 2012年,全印有530萬頭流浪牛。
  • 美國為印度頒發獎章
    中國與印度作為亞洲地區兩個大國,長期以來都處在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狀態之下。前段時間中國與印度之間也曾有過一場小規模的競爭,而美國作為所謂的「世界警察」自然不能夠放過這一插手地區事務的機會。當時的川普政府就曾經向印度方面提出過美國介入的提議,但被印度的領導人莫迪所拒絕。
  • 印度總理辛格籤了核能協議 布希放了心(組圖)
    有獎評新聞   印民用核項目將處於國際永久核查之下  新快報訊 正在訪問印度的美國總統布希與印度總理辛格根據這項協議,美國將向印度輸出核技術以及核燃料,用以幫助印度發展經濟。  達成此項協議的關鍵在於如何將印度的軍用項目從民用核項目中分離出來,並使後者處於國際永久核查之下,這是一個令美國和印度雙方都滿意的方法。辛格表示,下一步就是確認民用核設施,印度將根據民用核反應堆的相關條件,同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共同探討,並接受其監督。
  • 印度禍不單行!新冠疫情確診超940萬,另有30萬農民突擊首都抗議
    新德裡的動蕩局面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西北的兩個聯邦,分別是"旁遮普邦"和"哈裡亞納邦",這兩個聯邦的20多萬農民組織起來向新德裡的德裡區聚集。而另外有10萬人向靠近尼泊爾的北方邦出發。這些農民們抗議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滿印度莫迪政府於今年9月出臺的幾項針對農業的新法律。
  • 比美國用心還要險惡!眼看印度陷入戰爭泥潭,急忙送來50億軍火
    印度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國但國內製造業發展卻很落後,近年來隨著莫迪政府的上臺,印度經濟漸漸有所改善,但國際上對於印度的爭議卻一直不斷。印度在對待周邊國家時野心不斷地暴露,多次嘗試侵佔鄰國的土地但由於軍事實力以及對手的防範而最終沒有得逞。
  • 向俄羅斯買了一堆軍火,印度想到向美國買無人機了
    F-35印度不放棄多元化的採購原則,為的是避免被別人卡脖子,自然在選購時往往不能厚此薄彼!在2020年6月的時候,向俄羅斯買了一堆軍火,那麼也不能忘了美國,於是印度想到向美國求購一批軍火,尤其是購買無人機了。
  • 印度2020年預算亮點 為200萬農民安裝太陽能水泵
    發表於:2020-02-05 09:13:25     作者:Aolei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近日,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在議會做了2020-2021財年報告預算,表示在2020-2021財年,印度名義GDP增長率預計達到10%;國民收入預計將達到22.46萬億盧比,國民支出預計達到30.42萬億盧比;2020財年與2021
  • 農村人真會玩 印度農民以半英畝土地種農作物養野鳥
    對於農民而言,野生的鳥類並不受歡迎,因為它們會偷吃農作物,造成農業損失。但印度一名喜愛野生動物的農民卻種植農作物給飢餓的野鳥吃。他認為,農民應該與野生動物共存,唯有環境與野生動物都受到妥善照顧,農民才能從中獲益。
  • 巴西總統把莫迪比作救苦救難的「猴神」,向印度尋求「抗疫神藥」
    據《印度斯坦時報》4月8日報導,4月8日,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在一封向印度總理莫迪發出的公開信中,把後者比作救人於苦難的「印度猴神」,並向印度尋求美國總統川普力挺的「抗議神藥」羥化氯喹。「正如印度猴神從喜馬拉雅山脈帶回了聖藥,拯救了羅摩神兄弟的性命,印度總理莫迪解除羥化氯喹的出口限制的做法,能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印度和巴西攜手抗疫,一定能夠戰勝這場全球危機。」
  • 外媒:印度農民很難像中國一樣轉入現代經濟!
    最近一個多月,印度10多萬農民都在新德裡抗議「新農業法」,他們在嚴寒的冬季冒著雨水和冰雹,許多人睡在拖拉機及好心人送的帳篷裡。據稱,這場抗議活動,因為嚴寒生病等各種因素至少有60名農民喪生。農業依然是印度的主要生計來源,該國13.8億人口中有7億依靠農業和相關活動生存。
  • 澳總理:「我們不是美國的哈巴狗」!問一句:你們說到能否做到?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  作為澳大利亞的總理,能說出「澳大利亞不是美國的哈巴狗」這樣的言論,而且是在一個比較正式、嚴肅的公開場合,原則上講,這是發自肺腑的真話2019年8月,澳大利亞政府發布5G安全指導書,以安全為藉口,禁止華為和中興向澳大利亞提供5G技術;明知道美日澳印四方框架是針對中國的,澳大利亞總是積極踴躍;此外,在涉及臺海、南海的問題上,澳大利亞也多次助紂為虐,站在美國主子的立場上對中國惡語相向……無疑,雖然不是主謀,但在反華的道路上,澳大利亞已經越走越遠了,成了美國的馬前卒、小先鋒,絲毫不顧及中國的感受。
  • 農民總理陳永貴:沒有落後的群眾,只有落後的幹部!
    面對著大寨「七溝八梁一面坡」,陳永貴帶著鄉親們硬是靠著一雙手兩條腿,肩膀扛鋤頭挖,生生把貧瘠的土地改造成了高產、穩產的「海綿田」。不僅解決了大寨人的吃飯問題,還每年向國家上交糧食20萬斤以上。如此成就已是神奇,但更大的考驗還在等著大寨和陳永貴。1963年,是大寨前所未有的災年:洪澇、大風、霜凍、冰雹、乾旱……十年辛勞經營,毀於一旦。
  • 川普攜夫人和女兒女婿到達印度,受全民迎接,莫迪熱情熊抱
    據《印度時報》2月24日報導,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已於今日到達印度,開始他時長為2天的印度之行。當地時間2月24日早上11點37分,川普和夫人梅拉尼婭落地艾哈邁達巴德的薩達爾·瓦爾拉比·帕特爾國際機場,女兒伊萬卡、女婿賈裡德·庫什納等其他訪問人員也隨後抵達。
  • 頻頻跟風「使絆子」,林民旺:印度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棋子」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繼打壓中國App後,印度又瞄向了孔子學院。據《印度斯坦時報》8月2日報導,近日,印度教育部已決定審查中國孔子學院與印國內7所高校合作設立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以及印度高等教育機構與中國高校及機構籤署的54份校際合作諒解備忘錄。
  • 美國「失去的20年」:中國迅速崛起,GDP增了12倍!
    很多人都知道90年代之後日本「失去的30年」,但卻不知道2000年後美國或許也經歷了「失去的20年」。不久前,日本經濟新聞就刊登了一篇題為《美國「失去的20年」》的文章。那麼,美國真的經歷了「失去的20年」嗎?首先我們從90年代之後美國的發展狀況說起。
  • 林民旺:莫迪2.0時代,印度仍需要美國來平衡中國
    2018年印度人民黨在北方邦等五邦選舉中失利,這不僅給莫迪和印人黨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讓很多觀察者認為這是印度2019大選的風向標。但在今年剛結束的大選中,現任總理莫迪率領的人民黨陣營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印度開啟了「莫迪2.0」時代。 在莫迪的第一個五年任期內,中印雙方領導人已經建立了非正式高層會晤機制,那麼在「莫迪2.0」時代,中印關係走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