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蛋白原料
植物性蛋白原料主要包括豆類籽實、餅粕類和其他植物性蛋白質原料,大豆、豌豆、大豆粕、花生粕、亞麻籽粕、玉米蛋白粉等是寵物食品生產中常用的蛋白質原料。其蛋白質含量高,一般植物性蛋白質飼料粗蛋白質含量在20%~50%,因種類不同差異較大。粗脂肪含量差異較大。油料籽實含量在15%~30%。餅粕類脂肪含量因加工工藝不同差異較大,大約含量1%~10%。粗纖維含量低。鈣少磷多,且主要是植酸磷,維生素較豐富。
豆粕較豆餅適口性差,飼用後可能引起腹瀉,應經加熱處理後再利用,減輕不良作用;花生餅易感染黃麴黴毒素,對犬貓有不良影響,用量一般不超過 15%;棉籽餅含有大量的毒素,其中含有對動物有害的棉酚,在寵物食品中應該限制使用;菜籽餅粕含毒素較高,具有苦澀味,影響適口性和蛋白質的利用,因此,使用量必須嚴格控制。葵花餅,芝麻餅,蓖麻餅,豌豆蛋白、酒糟和幹豆腐渣等蛋白質原料,但必須與其他飼料搭配使用。
豆類籽實
(1)大豆
大豆加工的方法不同,飼用價值也不同。生大豆中含有多種抗營養因子,其中加熱可以破壞的抗營養因子主要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細胞凝集素、抗維生素因子、植酸十二鈉、脲酶等。
加熱無法破壞的包括皂苷、雌激素(大豆異黃酮)、胃腸脹氣因子等。而豆粕中脲酶活性與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呈正相關,所以通常通過測定脲酶活性來反映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
此外,大豆含有大豆抗原蛋白,能夠引起幼犬腸道過敏、損傷,導致腹瀉。大豆溼法膨化能破壞全脂大豆的抗原活性,同時也會破壞大豆細胞壁,提高大豆營養價值,尤其是可以提高油脂的利用率。寵物糧用大豆標準要求色澤一致,異色粒不超過5.0%,水分不得超過13. 0%, 熟化全脂大豆尿素酶活性不超過0.4。
(2) 豆粕
大豆餅粕是大豆經取油後的副產品。壓榨取油後的塊狀副產品稱為大豆餅,浸提出油後的碎片狀副產品稱為大豆粕。
大豆餅粕國家標準感官性狀為:大豆餅呈黃褐色餅狀或小片狀,大豆粕呈黃褐色或淡黃色不規則的碎片狀,分帶皮大豆粕和去皮大豆粕兩大類。色澤一致,無發酵、黴變、結塊、蟲蛀及異味異臭。不得摻入飼料用大豆粕(餅)之外的物質,若加入抗氧化劑、防黴劑、抗結塊劑等添加劑時,要具體說明加入品種和數量。
豆粕的營養質量,在大豆制油過程中,高溫、高溼及高壓可以使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活性很快被破壞。如果加熱過度,會破壞大豆中的胺基酸,並發生美拉德反應,進一步降低豆粕的營養價值。氫氧化鉀蛋白質溶解度可以反映豆粕加熱程度。豆粕中種皮含量是引起質量變異的一個主要因素。豆皮主要組分是細胞壁或植物纖維,不容易被寵物消化吸收。
豆粕營養指標
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又稱玉米筯蛋白。玉米面筯粉去胚芽後,採用離心分離,使澱粉與蛋白質分離而得到玉米漿,經過濾乾燥得到富含蛋白質的產品。依據工藝可以知道,玉米蛋白粉的蛋白質主要來自於玉米胚芽乳和醇溶蛋白。
玉米蛋白粉中的抗性澱粉不易消化吸收。粗纖維成分主要由非澱粉多糖和木質素組成,非澱粉多糖的含量,種類、結構會影響玉米蛋白粉的消化吸收。玉米蛋白粉胺基酸比例不太合理,礦物質和維生素組成、含量也較差。粗蛋白含量60%的玉米蛋白粉粗纖維含量一般都在2%以下;粗蛋白含量在40%的玉米蛋白粉粗纖維含量在3%~6%。依據粗纖維含量,可判斷是否有植物性物質摻入。灰分含量一般不超過4%,灰分偏高可以推斷是否摻入黃土、砂石等雜質。對於摻入非蛋白氮的檢測方法,測定胺基酸組成是最有效的方法。玉米蛋白粉感官要求淺黃色至黃褐色,色澤均勻。具有固有氣味,無腐敗變質氣味。呈粉狀或顆粒狀,無發黴、結塊、蟲蛀。不含砂石雜質;不得摻入非蛋白氮等物質。
飼料用玉米蛋白粉質量標準
引自《飼料工業彙編》
註:一級飼料用玉米蛋白粉為優等質量標準,二級玉米蛋白粉為中等質量標準,低於三級者為等外品
單細胞蛋白質
單細胞蛋白質(SCP) 是單細胞或具有簡單構造的多細胞生物的菌體蛋白的統稱。包括各種酵母、細菌、真菌、一些單細胞藻類及某些原生物。酵母含粗蛋白質40%~50%, 生物學價值介於動物蛋白質與植物蛋白質之間,賴氨酸含量高。酵母在寵物食品生產中利用最為廣泛,可以作為寵物食品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添加成分,以改善胺基酸的組成,補充B族維生素。單細胞蛋白質可以根據寵物口味偏好選擇利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