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兄弟姐妹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2021-01-09 紫說
插圖:電視劇《都挺好》

畢淑敏曾在《孝心無價》裡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字面意思,就是當父母都還健在的時候,兒女們還有家可以回。如果父母都已經離開人世了,兒女們以前成長的家,已經不能再叫做「家」,而只是一個遙遠的故鄉而已。

那麼,父母在與不在,會不會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呢?

答案是肯定的。

當父母還在人世的時候,子女雖也成家,可能關係也不是很親近。但是,子女都會看在父母的面子上,不過多計較,會顧及親情和責任,大家一起坐下來,和父母商量家中的大小事情。

所以說,父母在,家就還在。

可是,如果父母已經離世,而子女們也都各種成家,要麼做了爺爺奶奶,要麼做了爸爸媽媽,在各自的小家庭裡,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加上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兄弟姐妹就會慢慢減少往來,感情自然就會變淡了。

如果兄弟姐妹在父母在的時候,關係就十分不好,還積累了各種矛盾和不滿。當父母離去的時候,會因為利益的關係,發生爭吵和翻臉。

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真的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插圖:電視劇《都挺好》

無論父母在與不在,兄弟姐妹想要繼續做親人,懂得三種思想很重要。

第一種思想,父母對子女是天性,子女對父母是人性,都不是投資,都不該求回報。

對於多兄弟姐妹的家庭,無論父母給子女的愛是多還是少,他們的付出都是做父母的一種天性,是無私的,是人的天性行為。

可是,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很多情況下,會取決於父母對待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的態度,是一種比較下做出的決定,這是一種人性。

無論是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都屬於親情的範圍,都不是投資,所以,都不該求回報。

50歲的張大叔,自從父母都走後,他和家裡兄弟姐妹三人,已經基本不來往了。

張大叔是家裡的大哥,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

小時候,張大叔家裡十分困難。因為他是長子,所以父母總是理所應當地把家裡各種活都交給他來做。同時,他還要照顧弟弟妹妹。

老二是個弟弟,小張大叔5歲,但是卻十分調皮搗蛋,老是闖禍。

從小到大,張大叔都是跟在弟弟後面幫他收拾爛攤子,忙擦屁股的事情。有時候為了避免被爸爸媽媽打,張大叔還替弟弟背黑鍋,被父母教訓。

老三是個妹妹,比較懶,也有點驕氣,所以,在她出嫁前,幾乎沒怎麼幹過家務活。

雖然張大叔是個勤快人,平日也是他在幫父母。但是,父母有什麼好的東西,都會先緊著他的弟弟和妹妹。

有時候,張大叔覺得心裡很不舒服,但父母卻說,他是大哥,要懂事,不應該和弟弟妹妹爭。

後來,弟弟娶了一個城裡的老婆,去了女方家生活。妹妹遠嫁,也離開了家。

剩下張大叔一直住在村裡,所以他就順理成章擔起了撫養父母的責任。

可是,儘管張大叔在養著父母,但父母心裡始終都牽掛著弟弟和妹妹。

家裡養了雞鴨,會想盡辦法託人送到城裡給弟弟。

父母種農作物賣了的錢,都會寄給遠嫁的妹妹,說怕她在外地受委屈。

唯有張大叔,父母卻從來沒有給過他什麼。

後來,父母都走了,張大叔想著以前父母對弟妹和他的態度,他就不打算跟他們繼續來往了。

插圖:電視劇《都挺好》

第二種思想,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他們有處置權,怎麼處置都有他們的道理。

很多兄弟姐妹,平日裡可以相安無事,和平相處。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的問題,比如父母的財產,就會表現出各自的小心思。

53歲的李叔,在母親去世那年,和其他兄妹三人關係鬧僵了。

父親在他們兄弟姐妹四人很小的時候就走了,是母親一手拉扯他們四個長大成人。

李叔是老么,老大和老三是哥哥,老二是姐姐。

除了李叔的三哥,其他三人都混得比較好,都有好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

母親退休後,執意要跟李叔的三哥住,並把自己的工資卡給了三哥三嫂保管。

母親每個月的退休工資有四五千塊錢。

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她的生活費都是平攤在兄弟姐妹四人身上的。直到母親去世了,母親也沒有提她的退休金的事情。李叔的三哥三嫂也隻字未提。

後來,母親去世時,喪葬費花了兩萬四,李叔就提議四人平攤。並且,母親留下的退休金,也應該四人平分。

結果,三哥三嫂卻不同意了。

他們說,母親一直都是他們在養,他們最辛苦了,所以不願意平攤喪葬費。還有,母親把退休金的卡交給他們,就是默認給他們了,不可以平分。

其實,母親的退休金也不是很大筆錢,但是聽到三哥三嫂的話,李叔和其他哥姐都十分難受。沒想到母親走了,兄弟姐妹間的感情就變得這麼淡薄了。

但是,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他們有處置權,怎麼處置都有他們的道理。

世界上沒有完全公平的事情,父母處置他們的財產時,也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總是會有稍微偏向某一個子女的行為。

只有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了,才能夠不會糾結父母如何處置他們財產的事情,兄弟姐妹才有可能繼續來往。

插圖:電視劇《都挺好》

第三種思想,子女間的交往,順其自然就好。

如果有兄弟姐妹,大家能夠和和氣氣,和睦相處,有深厚的手足情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也有一些兄弟姐妹,因各自性格不同,得到的社會影響不同,他們做人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當一個人有了私心,就不能夠對他的兄弟姐妹坦誠相對了。

對於兄弟姐妹關係,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強求。

莉莉的母親因為癌症去世了。

母親生前的二十多萬住院費用,都是莉莉一人承擔的。

莉莉是家裡的大姐,她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莉莉和老公開了公司,經濟條件比較好。她的弟弟妹妹都是普通工薪階層。所以,莉莉有能力承擔母親的費用,就沒有要弟弟妹妹的錢。

弟弟妹妹也很懂事,說要幫忙分擔。但是莉莉想到他們並不富裕,各自的孩子都正在上學,所以就沒有要他們的錢。

後來,母親還是走了。

但是,莉莉和弟弟妹妹的感情一如往常的好,甚至是更加親密了。

妹妹每周都會打電話跟莉莉問候。而弟弟只要有好吃的,都會想著莉莉這個大姐,第一時間給她送過來。

莉莉很滿足有這麼好的兩個親人,很享受這種相親相愛的親人關係。

在親情面前,很多事情都不由得我們去改變,也許會十分親密,也許會十分冷淡。無論何種情況,我們還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去看待。

-END-

感謝閱讀和分享。關於上面說到的話題,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來聊聊你的觀點和看法。我是阿紫,致力於寫各種情感類故事。希望我的文字,能夠給你一點啟發和幫助。

相關焦點

  •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們為什麼不再來往了?原因現實又無奈
    因為,她不明白小時候感情那麼好的兄弟姐妹,為什麼在父母相繼去世之後,慢慢開始不再聯繫,慢慢感情開始變淡,淡到連陌生人都不如。她說,自己前段時間做了一個手術,那時候感覺自己要挺不過去,所以就想了很多。想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想要在手術前見上一面。可是,大哥說現在工作太忙,沒辦法去看她,囑咐她不要想太多,還給她轉了一千塊錢的紅包。而妹妹,正忙著帶孩子,也說不能去看她,說手術後跟她視頻。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不來往了?3位過來人說出了大實話
    情急之下,他又去二哥家借錢,雖說二哥答應了借給他,但是得籤字畫押,而且還得給利息,最後去四弟家直接就被弟媳婦給轟了出來。 就因為這事,小劉差點被氣暈過去,這都是什麼親戚,一個個嫌貧愛富,眼裡只有錢,還不如一個好鄰居,這樣不往來也罷。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關係就不親了?3位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一、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不親了勝男老家在河南農村,爸爸因病去世比較早,是媽媽種田拉扯著她和哥哥長大。從小到大,勝男的學習成績都不錯,而哥哥卻對讀書沒有一點興趣。千辛萬苦,勝男媽媽供她讀書,這麼些年來勝男一直在外讀書求學,好不容易結婚卻也找了個外地的老公,導致每年回老家的次數很少,基本上媽媽都是和哥哥住一起。
  • 父母不在了,回農村老家該去哪裡?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自己的家?
    只要有父母在,在外面奔波生活的兒女,無論多遠,只要有時間就要往家趕,趕回來跟父母和兄弟姐妹團圓,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氣氛特別溫馨。就是平常沒時間,到了傳統的中秋節和春節,無論如何也會想辦法回家。春節回老家睡在熱乎乎的土炕上,似乎更有家的感覺。回到家以後,只要有父母在,可以什麼都不用做,自己只管吃就夠了。只要有父母在,老家永遠是你牽腸掛肚的地方,是兒女們休息的港灣。無論多麼不舍,總有一天父母為你敞開的家門會關上,老家就變成了一處無人居住的老屋,人去樓空。等到再有空閒的時候,或者過年過節的時候想回老家,不知道該去往哪裡,不知道哪裡才是你的老家。
  • 為什麼父母不在以後,兄弟姐妹之間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很扎心
    你們有沒有明顯感覺到,兄弟姐妹各自結婚以後,你們之間的關係或多或少都有著明顯的變化,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也只是父母健在的時候,大家關係才會親近一些,如:過年過節聚一下,可一旦父母不在以後,不管之前關係再好的兄弟姐妹,也都會因為不聯繫而導致感情變淡,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原因了,主要有以下3點,我覺得看完會很扎心。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是大多數不是縮例,隨著住在農村的父母逐漸老去,那此曾經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也沒有以前那麼親了,甚至變得有些距離感,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不在了,標誌著家裡向心率散了,失去凝聚力,兄弟姐妹之間見面少,往來少,自然共事少,顯的有點不親近了。
  • 兩位58歲女人的感慨: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不在變路人
    絕大多數當子女的,無不希望父母長命百歲,老了後,能夠幸福地頤養天年。對於兒女來說,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兒女的家,生命就有來處。一旦父母不在,根就沒了,大多數兄弟姊妹各自忙碌了自己的事情,會慢慢減少來往,關係變得疏遠。
  • 親戚是「親」還是「仇」?父母不在了才能看清楚,3個原因太現實
    親戚分遠親、近親,即便是同母同父的兄弟姐妹,親疏遠近也不盡相同。 執筆:歐陽比文 都說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給孩子的「伴兒」,將來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們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 然而即便是一奶同胞,在父母百年之後也有可能「反目成仇」,雖是少數,亦讓人感到心寒。
  • 沒有父母的故鄉,再也不是我的家了
    原創 聊情談愛 2020-06-30 10:04:08圖片源自網絡我母親孕育了6個兒女,5男1女,我排行老四,兄弟們都有自己的家,老母親現在跟我大弟一起生活,兄弟姐妹各自組成了家庭,我生活、工作在市裡,
  • 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真的變成陌生人嗎?看三位經歷者如何說
    兩人一見面,哥哥就貼著妹妹的耳朵關心地問:「還記得我不?」妹妹像個孩子似地哭著說「大哥」。臨走前,妹妹說了句:「也許這是最後一次相見了。」這句話包含了妹妹內心的無憾,但同時又包含著多少心酸。有人說:「當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將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真的是這樣嗎,三位經歷者他們的兄弟姐妹之前是怎樣的?一同感受下。
  • 「父母走後,兄弟姐妹就都散了?」過來人的心酸體會:確實如此
    逃不過的農村「鐵律」,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全都散了祝阿姨今年60多的,女兒結婚4年,如今有一個小兒子。過節的時候,女兒帶著兒子來看姥姥,聊天的時候,女兒說:「媽,我和老陳想要個二胎。」祝阿姨沒想到女兒能要二胎,愣了,「不是媽說啊,這孩子好不容易拉扯大,再生一個你會很累的。」
  • 「父母把財產留給弟弟,卻讓我們姐妹養老,不養就大鬧該咋辦?」
    妹妹現在還沒結婚,但也一直拿錢給父母和弟弟花,可是這一分家她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同事說:「父母把財產留給弟弟,卻讓我們姐妹養老,不養就大鬧該咋辦?」這個問題,確實挺棘手的,讓人不得不感慨,父母真的太偏心了。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心裡永遠沒有「是非觀」我同事家的事,明眼人一看,就是父母的思想有問題。
  • 從小寄養在別人家的孩子,融不入人家的家庭,和自己父母也不親
    最近熱播劇《流金歲月》裡,倪妮飾演的朱鎖鎖,父親長年在外工作,從8歲開始在舅舅家過寄人籬下的生活。舅舅一家不是傳統影視劇裡特別好的親戚,但也不苛刻,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對家裡的外人,不會刻薄相待,大家客客氣氣時常也會關心,但也做不到特別上心,始終是有距離感的。劇中的倪妮,和舅舅家的人儘量維持表面的客客氣氣,甜言蜜語哄人開心。
  • ...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真的變成陌生人嗎?看三位經歷者如何說
    有些人說:「當父母離異時,兄弟姊妹就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這難道真的,三位經歷者以前的兄弟姊妹呢?在他身上,他什麼都不跟我說,我什麼都不跟他談,覺得我們生活在陌生之中。
  • 父母不在了,我只是故鄉的客人
    忽然「……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過來」湧上心頭,對於老家,我早就是外客了,走的時候我幾次回頭,想起在父母庇護下,一家其樂融融,心裡很難受,特別是站在長滿荒草的老屋前,淚水靜靜的滑落。父母在的時候,回到自童年起一直生活的老屋,有一種難以言述的喜悅,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生活在老屋中,儘管工作很忙,我一個月儘量抽空回去一趟看望老父親(當時沒有私家車,坐公交車回),心想看一次少一次,父親性格倔強,晚年寧願一個人過,也不去我們五姊妹兄弟家,二十年前父親也走了,老屋逐漸破敗行將倒塌,乾脆被侄兒扒掉蓋了新房,看不到老屋的殘像,家再也不是以前的家了
  • 周公解夢:夢到親人,朋友,兄弟姐妹意味著什麼呢?了解一下!
    周公解夢:夢到親人,朋友,兄弟姐妹意味著什麼呢?了解一下!每個人都會做夢,夢有時不可預測的,但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周公解夢,今天我們就利用周公解夢來解釋一下夢到家人朋友兄弟代表著什麼!夢見家人夢到親戚說明你在現實中已經厭倦了群體之間的關係。
  • 獨生子女在父母去世後,是什麼感受?
    4媽媽去世後,一夜之間我長大了,成熟了,我再也不是養尊處優的大小姐,我要學會自己應付周圍的一切,一個人自立自強,誰也不靠,只能靠自己,所以到大學裡,我也從來都是獨來獨往,做什麼事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咬咬牙就過去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以後我要是有孩子,我一定不會只生一個,太孤獨了。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 還記得「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鋼琴,家長被索賠20萬」這個曾轟動一時的新聞麼?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 父母愛情:安泰不管安欣死活,可是後來為何安欣卻不怪罪大哥呢?
    但凡家裡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先不說父母不可避免會存在偏心的現象,就是兄弟姐妹之間也有親疏之分。就像《父母愛情》裡面江家的五個孩子,我們很明顯能感覺到大兒子江衛國和二兒子江衛東比較親密,大女兒江亞菲和小女兒江亞寧比較親密,而三兒子江衛民好像是被孤立出來一樣的,這樣的現象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是不可避免的,身邊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 兄弟姐妹間忌諱做四件事,關係再好也要慎重,很容易鬧掰
    在現實生活中,兄弟姐妹鬧掰的案例不在少數,尤其是因為經濟糾紛、人情糾紛、贍養糾紛、遺產糾紛等問題產生矛盾的有很多,儘管大家之間存在著血緣關係,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親情,可是一旦涉及到如下四件事,關係就會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