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大熊貓,也要保護它的鄰居們

2020-10-31 光明日報

【生態觀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在大熊貓棲息地建立起一系列自然保護區。截至2015年,已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67個,總面積3.36萬平方公裡,覆蓋了66.8%的野生大熊貓種群與53.8%的大熊貓棲息地。可以說,經過數十年的持續保護,大熊貓的受威脅狀況得以改善,野外種群與棲息地都呈現恢復性增長,保護成效顯著。同時,大熊貓的遷地保護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工繁育技術成熟,遷地保護種群持續增長,並已經開始進行野化放歸的初步嘗試,為孤立小種群的復壯提供了新的希望。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開展的最新一輪物種紅色名錄評估中,大熊貓的評估等級從原來的「瀕危EN」降級為「易危VU」(2016年正式發布),成為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經典成功案例。

野生大熊貓偏好棲居在沒有人為幹擾的成熟原始森林,對大熊貓保護的投入也廣泛惠及了跟它同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動植物。雖然在過去數十年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保護成效,但當前,大熊貓和它的鄰居們仍然面臨棲息地破碎化、放牧幹擾、氣候變化等新的挑戰。一項新近的研究發現:大熊貓分布區內目前分布的4種大型食肉動物,即豺、狼、豹和雪豹,其分布區範圍自20世紀中期以來均出現明顯下降,其中以豺最為嚴重——過去10年間,豺與狼在大熊貓分布區內均只有零星記錄(豺僅被記錄到4次,狼11次),在部分山系可能處於瀕臨消失的邊緣。

大型食肉動物的窘迫與大熊貓卓有成效的保護形成了明顯反差,究其原因,研究者推測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動物處在食物鏈頂端,對棲息地面積和質量的要求遠比其他動物苛刻,因而難以從針對大熊貓實施的保護策略和措施中得到全面保護。大型食肉動物數量不斷下降是數十年來全球範圍的普遍現象,由此可能帶來的對各類生態系統的長遠影響,也是各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共同面臨的急迫問題。與很多地區豺狼虎豹已徹底消失的無奈相比,大熊貓撐起的保護傘對於這些大塊頭的食肉鄰居已經難能可貴了,但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大熊貓分布區,現有4種大型食肉動物的大部分記錄均來自兩個區域性保護地網絡,即由11個相鄰保護區構成的秦嶺中部自然保護區群(總面積2378平方公裡)和由7個保護區構成的邛崍山自然保護區群(總面積5658平方公裡)。這也提示我們,保護大面積、高質量的連片棲息地,可能是留住大熊貓這些大塊頭食肉鄰居的關鍵。

進入21世紀,我國開始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大熊貓國家公園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規劃總面積2.71萬平方公裡,覆蓋了大熊貓分布區內北部4個山系的大面積棲息地與潛在棲息地,為大熊貓分布區內大型食肉動物的保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機構整合、機制創新等途徑,新成立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在整合原有各類保護地的基礎上,以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為野生大熊貓種群及其生態系統的長期保護提供保障。大熊貓國家公園應考慮將大型食肉動物的恢復作為未來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在更大景觀尺度上開展保護措施,比如擴大保護範圍、建立廊道以加強現有保護地間的聯通性、恢復和重建適宜棲息地、促進有蹄類物種種群恢復、加強社區放養家畜的管理等,逐步恢復大型食肉動物種群。這些措施將大大增強區域內生態系統對外部幹擾的抵抗力,改善生態系統整體服務功能,從而惠及大熊貓及其同域分布的更多野生動植物。

(作者:李晟,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如何保護大熊貓的鄰居們?
    光明生物圈【如何保護大熊貓的鄰居們?】@北京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晟:野生大熊貓偏好棲居在沒有人為幹擾的成熟原始森林,對大熊貓保護的投入也廣泛惠及了跟它同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動植物。雖然在過去數十年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保護成效,但當前,大熊貓和它的鄰居們仍然面臨棲息地破碎化、放牧幹擾、氣候變化等新的挑戰。
  •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大熊貓
    在《山海經》等古籍中,古人將大熊貓稱為「貘白豹」「猛豹」「食鐵獸」「貘」等。大熊貓生活在深山老林,形跡詭秘,人們對其知之甚少。有趣的是,中國古籍中的「大熊貓」是線描的圖畫,畫家沒有見過大熊貓,僅根據道聽途說描神繪影,並以自己熟悉的動物想像它的形象。1869年,法國傳教士阿芒·戴維在四川寶興一個山村的農民家裡發現了一張大熊貓皮。
  • 在白熊坪,保護大熊貓的年輕人
    一個早晨,掏樹葉的路上,刁鯤鵬第一次在唐家河保護區見到大熊貓。它趴在幾塊長滿青苔的石頭之間,一動不動。本以為聽到人類的腳步聲它會逃走,但刁鯤鵬很快注意到,它肚子下有一片血跡,腹部撕裂,腸子外露。刁鯤鵬馬上上報保護區,很快,保護區聯絡了成都的幾位專家,他們出發趕往白熊坪。
  • 大熊貓棲息地的遺產保護意義
    昨日下午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傳來喜訊:正在該市舉行的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標誌著,全球珍稀動物「活化石」和瀕危物種、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中國的特有物種——國寶大熊貓的棲息地,正式成為中國第32處、四川省繼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九寨溝、黃龍之後的第5處世界遺產。
  • 「鳥中大熊貓」的拯救與保護
    調查顯示,野生綠尾虹雉數量不足一萬隻,且呈持續縮減趨勢,因此,它還有個別稱:鳥中大熊貓。  綠尾虹雉,中國特有大型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性易危物種,也是傳統文化中提及的「鸞」。現已查明,它的主要分布區位於四川西北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以及青海、雲南、甘肅和西藏局部區域。其中,四川是它的老家,也是種群最大的分布地。
  • 密野尋蹤——野生大熊貓的動物鄰居們
    一起來看看四川省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圖片展中,大熊貓那些動物鄰居們。呆萌「山悶墩兒」——小熊貓茂密的針葉林中好像有兩個「紅色的大蘑菇」,調查隊員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小熊貓靜靜地看著自己。小熊貓和大熊貓一樣愛吃竹子,它受到驚嚇時常呆呆的躲在樹上不動,為此當地人常將其稱為「山悶墩兒」。
  • 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回應大熊貓美香情況
    【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回應大熊貓美香情況 】近日,有網友反映旅居華盛頓動物園大熊貓「美香」產後不進食、生活空間狹小、動物園對「美香」照顧不周等情況。對此,@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3日刊發相關說明:①動物園在產房外備有充足的水和食物,但「美香」出於保護幼仔安全的本能,很少進食和喝水,未來一段時間會逐漸恢復;②產房仿照野外大熊貓巢穴的特點,改造為空間相對較小的房間,使母獸有安全感;③在產仔期,華盛頓動物園完全按照熊貓中心要求對大熊貓進行監測護理,動物園有派專人二十四小時密切監控大熊貓行為。
  •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華豹」「金寶寶」都江堰啟程前往...
    儀式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辦,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協辦。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副司長、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張志忠、芬蘭駐華大使加諾•斯裡拉,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李忠,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海清、朱濤、巴連柱,艾赫泰裡市動物園董事會主席米科•薩沃拉、執行主席卡力•瓦裡奧,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董健,芬蘭艾赫泰裡市董事會主席利斯通•哈佑、市長加墨•佩裡邁基,國家林業局瀕管辦副調研員王曉燕
  • 它比大熊貓都珍貴,卻只是二級保護動物,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由於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種類的動物瀕臨滅絕,於是將每年的四月八號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中國國土遼闊,是瀕危動物分布的大國,我們常見的瀕危動物有大熊貓、東北虎、華南虎、金絲猴等,這些動物在我國的保護下數量與生存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有這樣一種動物,它比大熊貓都珍貴,卻只是二級保護動物,每年都在提倡保護它,可效果一直不佳。
  • 蒙福特:為中美共同保護大熊貓的努力感到驕傲
    新華社華盛頓8月23日電 專訪:為中美共同保護大熊貓的努力感到驕傲——訪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和生物保護研究所主管蒙福特新華社記者孫丁 胡友松 檀易曉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和生物保護研究所主管史蒂文·蒙福特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旅美大熊貓「美香」高齡產仔是一個奇蹟,他為中美在保護大熊貓上的夥伴關係感到驕傲
  • 專家呼籲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雪豹
    它們是高山生態系統乃至整個西部的重要物種專家呼籲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雪豹5月22日,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透露,通過一年多的雪豹監測顯示,黃河源地區擁有健康的雪豹種群「野生動物要在生態系統中佔有生態位,維持這個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國際上尚無成功將人工繁育的大型貓科動物野化放歸併成功恢復其野外種群的先例。從生態學角度來講,人工種群和野外種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把自己玩成保護動物的動物——大熊貓
    有很多人都相信是大熊貓自己把自己給玩成瀕危動物的。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 大熊貓成為保護動物之前,遭到了哪些殺戮?
    大熊貓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身體肥碩,身上黑白相間,還有兩個「黑眼圈」,讓人一眼看去,就會產生喜愛之情。不過大熊貓的最可愛之處還不只是外形,它那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以及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的睡覺方式,都讓人覺得非常喜愛。
  • 大熊貓「瑛華」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順利產仔
    大熊貓「瑛華」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順利產仔 (2/2) "← →"翻頁
  • 獲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 四川省地方志辦憑什麼
    四川在線記者 袁婧近日,《關於表彰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印發,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省志工作處等單位被評為「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稱號。該獎項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首次表彰在大熊貓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中有突出貢獻的團體及個人。
  • 農業農村部: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在重點工作中,就包括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資料圖:航拍廣西柳州市柳北區沙塘鎮耕地,五彩繽紛。 黃威銘 攝「這些年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需求增加了,更呈現一種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適應這一新變化,農業生產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更要保質量。」
  •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及臥龍基地簡介
    【簡介】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是由臥龍、都江堰、雅安碧峰峽三個基地組成的,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世界一流的大熊貓科研與自然保護教育基地,提升中國大熊貓保護與科研水平。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兼任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 孔雀開屏向大熊貓顯擺,大熊貓發怒:管你是幾級保護動物先揍再說
    孔雀開屏向大熊貓顯擺,大熊貓發怒:管你是幾級保護動物先揍再說說到大熊貓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過了,要知道在我國大熊貓可是國寶級的動物,在動物園中享受的都是「總統」級別的待遇,在園子裡它可是老大級別的,不管是幾級的保護動物都不敢去惹它,飼養員們也是小心翼翼的伺候著大熊貓
  • 外媒建議:保護大熊貓應兼顧其他物種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6日刊發一篇報導稱,保護大熊貓應兼顧其他物種。全文摘編如下:雖然目前全世界瀕臨滅絕的動物有上百萬種,少部分動物卻吸引了所有的關注,例如大象、老虎、大熊貓……如果要問將如此多的精力放在少部分生物上而較少關注或忽視其他面臨威脅的生物是否有意義,答案是這些少部分生物被稱作「傘護種」:人們認為,保護這些物種的棲息地能夠拯救很多與它們共享棲息地的物種。然而,英國《生物保存》季刊近日發表的一篇有關大熊貓的研究報告稱,這種策略可能適得其反。
  • 中國將為大熊貓制定專門保護條例,江豚、中華鱘怎麼辦?
    3月31日,全國大熊貓保護工作會議透露,國家林業局已將制定《大熊貓保護條例》提上日程,並推動自然保護區「一區一法」工作。       據悉,當前國家林業局正在進行《大熊貓保護條例》立法前期調研,同時要求相關省指派專人負責配合調研和起草工作,確保保護條例規定的保護政策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適用性。       「國寶」大熊貓為何還需要設立單一物種法律條例?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丹頂鶴等共90多種,為什麼僅大熊貓獲此「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