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過去了,車諾比地下100噸的「大象腿」仍然致命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來源 All That’s Interesting

作者 Natasha Ishak

翻譯 SME科技故事

1986年4月,世界經歷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核電事故,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的一個反應堆發生了爆炸,50多噸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並隨風擴散,遠至法國都受到了影響。

當年的12月份,調查人員冒著危險來到災難現場時,看到一幕怪異的景象:一堆灼熱的熔巖狀物質一路燒到事故發生地的地下室,最後在那裡凝固。因為獨特的形狀和顏色,這個龐然大物被命名為「大象腿(Elephant’s Foot)」。

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溫和,事實上人們在它上面檢測到的輻射量相當高,幾秒鐘內就可以致人於死地。更可怕的是,直到今天「大象腿」對人仍然有致命的威脅。

這一切要從大爆炸事件說起。1986年4月26日清晨,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巨大爆炸,導致了這場災難。

救援人員清理放射性材料

在一次安全設備測試中,由於操作不當,第四號反應堆內的鈾堆芯出現過熱,溫度超過了2912華氏度(約1600攝氏度)。隨後一連串的核反應引起了反應堆的爆炸,瞬間衝破了周圍1000噸的混凝土和鋼蓋。

爆炸導致反應堆1660個壓力管全部破裂,從而引發了第二次爆炸和火災。最終使第四號反應堆具有放射性的堆芯暴露於外界,遠至瑞典也檢測到了過高的放射性物質。

檢測第四號反應堆的輻射水平

接下來的時間裡,核電站數十名工人和工程師因為暴露在輻射中,幾周內便死亡了。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控制爆炸和火災,比如25歲的瓦西裡·伊格納堅科(Vasily Ignatenko),他在進入輻射區域三周後死亡。

甚至在事故發生幾十年後,還有無數人因此患上了癌症等絕症。居住在爆炸地附近的數百萬人也遭受了長期的健康缺陷,至今仍能在車諾比感受到輻射的影響。

研究人員對車諾比災難的後續影響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野生動物在周圍的紅森林中再現,這種現象無疑是令人震驚的。

紅森林的輻射標誌

研究人員試圖去評估這場災難的更廣泛影響,包括在核電站地下室發現的「大象腿」,那麼這奇特的化學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四號反應堆過熱時,熔化了其核心的鈾燃料,產生的蒸汽炸毀了反應堆。熱量、蒸汽和熔化的核燃料結合在一起,形成了100噸灼熱的化學物質,從反應堆噴湧而出,並通過混凝土地面到達地下室,最終在那裡凝固。

這種致命的熔巖狀混合物因其形狀和結構而被稱為「大象腿」。

「大象腿」

「大象腿」中核燃料只佔了很小的比例,其餘部分是沙子、融化的混凝土和鈾的混合物。這也被稱為含燃料的類熔巖物質(LFCM),目前科學家仍在繼續研究。

這個奇特的結構是在車諾比災難發生幾個月後被發現的,據報導它現在仍然灼熱無比。這些幾英尺寬的化學物質存在很強的輻射,能夠造成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在幾秒鐘內就會致人死亡。

研究人員第一次測量時,「大象腿」的輻射水平高達1萬倫琴每小時,這意味著一個小時的暴露量相當於450萬次x光胸透。在這種環境中暴露30秒就會出現眩暈疲勞,2分鐘會導致人體出血,5分鐘或更久就會導致48小時內死亡。

儘管存在這些有風險,調查人員仍然設法記錄並研究了它。他們發現這個大傢伙相對緻密,無法鑽孔,但當調查人員用AKM步槍射擊時發現它並非刀槍不入。

其中一個團隊製作了簡陋的輪式相機,可以在安全距離內拍攝大象的腳。不過早些時候的照片顯示,研究人員在近距離拍攝照片,輻射專家阿圖爾·科爾涅耶夫(Artur Korneyev)就是其中之一。

科爾涅耶夫和他的團隊的任務是定位留在反應堆內的燃料並確定其輻射水平,他說:「有時我們會用鏟子,有時我們會用靴子把放射性碎片踢到一邊。」

現在「大象腿」發出的輻射已不如從前,但它仍然會對附近的人構成威脅。為了在不危及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展開進一步研究,科研人員正試圖在實驗室中按照「大象腿」的化學組成製作複製品。

2020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一個團隊用貧鈾成功構建了大象腿的微型模型,貧鈾的放射性比天然鈾低40%左右,通常用於生產坦克裝甲和子彈。

對於正試圖避免再次在無意中製造出這种放射性物質研究人員來說,這個複製品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不過研究人員也提醒說,因為這個複製品與「大象腿」並不是完全一樣的,任何基於它的研究都應該有所保留。

俄羅斯弗魯姆金物理化學和電化學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安德烈·謝耶夫(Andrei Shiryaev)把這種模擬比作「做真正的運動,玩電子遊戲。」

「毫無疑問,對模擬材料的研究很重要,因為這更容易,而且能夠滿足大量實驗的需求。」同時他也表示「人們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僅對模擬物進行研究的意義。」

原文連結:

https://allthatsinteresting.com/elephants-foot-chernobyl

原標題:《34年過去了,車諾比地下100噸的「大象腿」仍然極度致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車諾比事件過去了34年,科學家發現一種烏龜,長著兩個腦袋!
    原子彈的威力讓人害怕,而核洩漏的危害也不容小覷,曾經在1986年車諾比發生了核洩漏,所造成的危害絲毫不遜於原子彈爆炸。車諾比仍然是高輻射區雖然已經過去了34年,車諾比仍然是高度隔離的輻射區。事故發生的時候所造成的災害嚴重威脅了方言幾十公裡的居民區。
  • 《車諾比》:最真實的恐怖,超過一切恐怖片
    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地。33年過去了,提起車諾比,仍然是無數人心中的噩夢。整座菜園都是白色的,上面覆蓋著一塊一塊的東西。有地質學家指出,放射性廢料要恢復安全水平需要100萬年時間。在3000年後,車諾比周圍地區的居民才能夠安全居住。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讓車諾比及其周圍的地區至今都是一片荒涼死寂的無人區,被稱為「鬼城」。33年過去了,車諾比事故依然是許多人揮之不去的陰影。
  • 100年多以來首次有野熊回到車諾比地區
    100年多以來首次有野熊回到車諾比地區(© 照片 : Igor Shpilenok)(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研究車諾比地區的科研人員謝爾蓋·加夏克表示,100年多以來,首次有野熊回到這一地區
  • 33年過去了,車諾比還是一片廢墟嗎?已成為旅遊探險聖地
    美國HBO製作的電視劇《車諾比》播出後,引起觀眾的熱議。俄羅斯NTV電視臺近日宣布將拍攝俄羅斯自己版本的車諾比連續劇,目前該劇已經拍攝完畢,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俄版《車諾比》將講述蘇聯特工如何接受任務,前往車諾比核電站,阻止美國CIA特務破壞核電站的陰謀。
  • 虛構的巨鼠形象:車諾比巨鼠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鼠類大約480種,我國有34種,老鼠是現存的最原始的哺乳類動物之一,它們的生命力旺盛並且數量也繁多。 車諾比巨鼠是俄羅斯車諾比電站爆炸後出現的一種鼠,關於這種老鼠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別的品種的老鼠基因突變導致的,又或者是因為受輻射影響而導致的基因變異而產生這種巨型老鼠,至今仍然疑點重重。
  • 34年已過,車諾比裡面的動物,是不是都變異了?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就是1986年的車諾比核洩漏事故。簡要說說車諾比1986年的4月26日開始,車諾比的一座核能設施由於在原先的工程設計上有一點漏洞,再加上後來的人工操作不當就導致了核能設施發生了嚴重火災。緊接著很快就出現了爆炸。爆炸過後,第一批蘇聯消防兵去進行滅火,但是這批消防兵在這之後就基本早死了,不是得癌症,就是離奇死亡。
  • 烏克蘭向遊客開放車諾比隔離區,那裡現在是什麼樣?
    澤連斯基還指出,車諾比禁區已經成為腐敗滋生的地方,安全官員向遊客收取賄賂,利用禁區內的廢棄物和自然資源撈錢。「我們很快就會杜絕這些現象,一起把車諾比建設成為烏克蘭的地標,沒有腐敗和禁令。」經歷1986年的那場嚴重核電事故之後,車諾比現在怎麼樣了?烏克蘭政府準備如何開發當地的旅遊資源?
  • 鬼城車諾比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第4發電機組爆炸,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目前為止第二例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 1986年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爆炸,30年後為什麼成了動物的天堂?
    時間回撥到34年前的1986年,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爆炸,廠房盡毀,放射性物質洩漏,事故前後有上千人死亡。廠房邊上有一片松樹林,接受高輻射汙染源,葉子變成了紅色,不久相繼死亡。 最初的幾年裡,動物種類和數量都在減少,整個車諾比空無一人,成為無人敢踏入的禁區。
  • 車諾比:昔日核禁區成「官宣」景點
    6月7日,遊客在車諾比排隊購物。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6月7日,遊客在車諾比「禁區」中自拍。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這裡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的發生地。災難直接導致數十人死亡,數十萬人被疏散,數百萬人受到核輻射的致命威脅。這裡也是熱門的旅遊景點。遊客在廢墟中自拍。落滿塵土的廢棄幼兒園裡,不知被何人留下的塑料娃娃引起圍觀。
  • 史上最慘烈的核事故,車諾比,人類的生命禁區,動植物的天堂
    34年過去了,當這個悲慘的歷史事故再次被提起,這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一個巨大的爆炸聲,打破了深夜的寧靜,人們從沉睡中驚醒,卻不知危險和死亡正在靠近。
  • 揭秘車諾比巨鼠背後的奧秘
    一支9人科學考察小組,自核洩漏事故發生十年以來,首次進入了車諾比,但期間遭遇了一群巨鼠襲擊,只有一人生還。傳聞中的車諾比巨鼠體長五十釐米左右,重達100斤,毛皮呈暗灰色,牙齒和爪子都異常鋒利,眼睛還發出幽幽的紅光,像極了電影當中那些受到輻射的怪物。電影裡受輻射變異的巨鼠想必讓大家印象深刻,最初關於巨鼠的傳說源於車諾比核事故。
  • 走進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3)
    新華社照片,基輔,2019年11月13日(國際)(4)走進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11月12日,在烏克蘭北部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普裡皮亞季城,嚮導向記者展示一處建築物在災難發生前的照片。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逾8噸強輻射物洩漏,成為迄今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以4號機組反應堆為中心向外30公裡的範圍被定為隔離區。
  • 車諾比核災:一場30萬人受難的核事故,蘇聯卻在舉行慶典
    文丨小冷知識倉(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果要說近代最大的災難事故,很多人第一個就會想到車諾比核電站事故,這是一場發生在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的核子反應堆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國際核事件中首次被評為7
  • 車諾比事件後,當地許多動物都發生了變異,核汙染影響至今
    1986年4月26日,蘇聯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事故,該核電站的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把反應堆上方2000噸的蓋子都掀飛了。不過,由於電力緊缺,該核電站其它未受損的機組還運行了數年,直到2000年才被徹底關閉。事故20年後,4號反應堆石棺表面的照射度仍有750毫倫琴,是安全值(20毫倫琴)的37.5倍;隔離區內的平均照射度仍大於100毫倫琴,隔離區外平均照射度在60毫倫琴以下。現在該地區的輻射量仍然對人類有一定危害,不過可以穿著防護服進入隔離區參觀。
  • 男子有條百斤「大象腿」 原為感染絲蟲病
    原標題:體重220斤卻有條百斤「大象腿」 男子常年只能穿一條定製單褲醫生推測其為感染絲蟲病所致 中大醫院將為受困34年的他「減負」他的左腿相當於正常人的3倍粗,他的腿如同大象腿一般,讓他步履維艱……多年來,南京市民老王(化姓)一直飽受著這種怪病的折磨。
  • 走進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 (1/7)
    走進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7) "← →"翻頁 1986年4
  • 從人類禁區變成生命天堂,車諾比核爆後發生了什麼?
    城市和村莊淪為廢墟,人們被迫遷離自己的家園,科學家預測這裡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生命荒漠,至少在未來的24000年內,不適宜人類生存,這裡的輻射強度是廣島、長崎的100倍,無法想像生命能在這種強輻射環境中生存
  • 車諾比的生態影響有多大?
    車諾比的生態影響有多大?在這次全新的分析中,研究人員還是採用了2009年對禁區內哺乳動物的估算數量,但是重新評估了這些動物在一生中可能受到的輻射總量,這個評估還綜合考慮了每個物種(包括分布範圍、飲食和壽命)的數據,參考了土壤樣本的輻射水平以及動物如何接觸具有放射性的化學物質。這次他們再次發現,放射性更強的地方哺乳動物數量更少。
  • 俄造「大象」運輸機,最大載重180噸,困難重重
    (為了在安124退役之後仍然保持全球投送能力,俄羅斯想了很多方案,其中就包括復產安124方案 (為了在安124退役之後仍然保持全球投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