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眾多的麥積山,又是一座富有的山,山腳下現金無人敢拿

2021-01-08 李學英的旅途

雄偉的山巒美景是許多人心中的愛,來山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山林和巨石的景象,有這樣的山脈,但是非常不同,來這裡的人幾乎不是為了這些,而是為了那個一個一個的洞而看的,令人吃驚的是,山腳下還有一張現金,沒有人拿走,可以說是最豐富的山,這個地方是麥積山,下面就小編,調查一下這個地方吧。

麥積山這條山脈和我國名山相比非常小,高度只有百米以上,是山脈中孤立的山峰,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景色也不一定像高山那樣高,但是,這座山的死雖然不是很常見,但是海拔不高,卻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絲綢之路上最耀眼的藝術明珠,也有很多懸崖絕壁,很多令人吃驚的景象吸引了很多遊客,這裡曾受到外國遊客的稱讚,不輸給世界七大項目,壯麗的景象

說起麥積山,很多人都會想到麥積山的石窟,這個石窟當然在山裡,是在熱心修理石窟的北魏時代建造的,石窟本身是在一片完整的懸崖上開鑿的,但是由於唐代發生了巨大地震,這個巖壁被破壞,中間部分被陷落損壞了,現存的石窟一共有11914個,裡面有非常精緻的雕刻和壁畫,和其他石窟一樣,雕刻和壁畫的內容也和佛教有關,這裡高達15米的巨大雕刻和不足半米的小雕像都做得非常精緻。

這座山雖然不高,但是在山的最高處有散花樓,這也是石窟裡最亮的,石窟在我們印象中有大佛,兩邊有一幅晶瑩剔透的壁畫,這個山洞簡直像殿堂一樣,石窟上面建有像屋頂一樣的單屋頂,那裡面一共有七個隔板,每個房間都有8根高的柱子,好像把地和屋簷分割了,我們總是在寺廟裡,像一個一個的殿堂一樣,魚的種類非常不同。

一般壁畫描繪的是佛教各菩薩和護髮的故事,而這座散花樓裡則洋溢著惡鬼和夜叉的身影,像是在說我們是惡魔,像是在說我們是惡魔,這兩個雕塑高達四米多,細節也非常精細,一看到他們,就可以感受到打到臉上的勇敢氣魄,這也是這個佛神最高的傑作。

在看石窟的時候,山的縫隙裡有很多小棍子,這個小棒上面有現金,事實上,住在這附近的人信奉佛教的人很多,另外,像這樣的佛教石窟聖山也有很多人來參觀,在這裡留下錢是為了祈禱,也是他們為了山裡的佛而留下的香火錢,當然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其中很多是不信奉佛教的,只是欣賞石窟的遊客,他們看到有人這樣做,有什麼最好的想法也這樣做了。

很多人在這裡留了錢,但是這個錢是給佛的,所以誰也不給,我擔心給自己帶來災難,是否有佛隨我們現在社會的發展已經有定論,但這山中石窟所具有的歷史文化氣息又吸引了無數人來這裡欣賞,感嘆古代工匠們的高超技巧。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土豪」的山,山腳下掛著百萬現金,卻從未丟過一分錢!
    我國有座山,在中國被稱為「最富有」的山,山腳下有千萬現金,但為什麼沒有人能動呢? 這座山是位於我國甘肅的麥積山,麥積山只有142米高,但它的名聲享譽世界。這座山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裡的石窟、麥積山的石窟被稱為「東方雕刻館」。 這裡的石窟大小190多個,最大的造像達到15.8米,文化價值非常大,而且這座山中的光石雕數量達到了7800多個。 因為很有名,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玩。
  • 我國最「有錢」的山,山腳下就有上百萬現金,遊客很多卻沒人拿走
    我國最「有錢」的山,山腳下就有上百萬現金,遊客很多卻沒人拿走,很多人想去各種各樣的地方旅行,我想去各地看美景,了解當地人的風俗民情,我國擁有廣闊的國土和良好的水資源,每座山都有水,今天我要介紹的山可以說是我國最有錢的山,這裡的錢真的是指「千幾萬日元的紙幣」,也許很多人都會說「我很吃驚」,這麼多錢在這座山下
  • 國內最「土豪」的一座山,洞內有大量現金,遊人如織卻沒人拿走
    山嶽風光自古以來深受文人墨客的追捧,每一座山都有獨特的魅力,不過中國有一種最「土豪」的山,洞內有大量現金,遊人如織卻沒人拿走,到底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這座山便是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麥積山,麥積山屬於小隴山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外形像麥垛而得名。麥積山不僅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而且還擁有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 我國最「有錢」的山,山腳下有上百萬現金,卻無一人敢拿
    眾所周知,我國佔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有名的名山大川自然也有數不清的,那些分布在各個城市的角落裡,或是粗糙礦山的豪爽海拔高,或是鬱鬱蔥蔥,今天的小編對大家說是我國最有錢的山,山下有一百萬日元的現金。
  • 我國最「有錢」的山,山腳下多達上百萬現金,卻未曾見有人拿走
    中國的佛教文化歷史悠久,傳到中國的時間也最早,佛教來中國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留下了許多具有珍貴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佛教精髓,如果,中國的石窟藝術的集大成者,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絕對是一個,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麥積山石窟:雕塑背後的東方微笑
    唐代詩人杜甫遊麥積山,作《山寺》甘肅的天水,在連綿的秦嶺山脈之中,有一座鬼斧神工的佛教石窟,它以神秘、優美地獨立在深山的懷抱之中。麥積山,是一座微笑著的東方的山。它在別人輕易看不見的窗戶裡、巖洞裡,已經頓悟、微笑了1500年。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佛教石窟之一,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人們譽為「東方雕塑館」。最高處離地面近百米。
  • 邱承彬淺談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奇觀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麥積山石窟奇觀。  邱承彬對記者說:「在甘肅省天水市東南方48公裡左右的麥積山鄉南側西秦嶺山脈,有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
  • 甘肅麥積山石窟推「5G+VR」雲遊窟:古遺址煥新體驗
    4月下旬,位於甘肅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日漸「復甦」。圖為航拍麥積山。 李亞龍 攝(抗擊新冠肺炎)甘肅麥積山石窟推「5G+VR」雲遊窟:古遺址煥新體驗中新網蘭州4月22日電 (閆姣 李亞龍)點擊「5G雲遊麥積山」的微信小程序,映入眼帘的是航拍麥積山全景,及蒙蒙煙雨中高聳入雲的麥積山風景圖片。
  • 須彌山石窟第一窟
    作者:邱承彬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 一起來保護,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發起數位化公益籌款項目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近日,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和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開展「絲綢之路沿線石窟數位化保護」項目,為麥積山石窟第165窟數位化工作公益籌款。項目採用網上公益籌款的模式,計劃籌集款項492900元,項目將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執行。
  • 巴丹吉林、平山湖大峽谷、北山扎龍溝、麥積山石窟8日自駕之旅
    扎龍溝 山碧,林幽,群峰,水秀。 麥積山 東方雕塑藝館,隴上林泉之冠。
  • 麥積山「散花樓」的窟形、現存造像與影塑佛像
    麥積山第4窟開鑿於北周(公元557年-581年),位於東崖上部,也稱為「上七佛閣「,俗稱「散花樓」。該窟是麥積山石窟最為宏偉壯觀的一個洞窟。本文從窟形、現存造像與影塑佛像講述該窟的藝術特點。
  • 峭壁之間萬龕千窟 麥積山懸崖藝術[組圖]
    中國網圖片庫 孫繼虎/攝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中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
  • 中國「最驚險」的石窟,建於高山崖壁上,高空棧道寬度只容2人
    在我國四大石窟中,甘肅佔兩個,它是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可以說敦煌莫高窟是家喻戶曉的,麥積山石窟是低調的,麥積山石窟位於天水市東南部的麥積山,20-80米寬200米的懸崖壁上分布著194個洞穴之間,各種雕像有7800多尊和1000多平方米的壁畫作品,這個石窟是以泥塑像成長的,藝術價值超過了龍門和雲岡石窟
  • 我們仨的旅行足跡-武威·天梯山石窟/鳩摩羅什寺
    天梯山石窟,也稱涼州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由著名高僧曇曜開鑿,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故被譽為「石窟鼻祖」。景區入口處略顯狹小,停車場僅可容10餘輛車停放,沒有大景區的寬敞豪華。通過僅夠兩人並行的羅漢洞,為眼前所震撼,28餘米高的釋迦摩尼大佛像,背山面水,巍然端坐。大佛左手扶膝,右臂微屈、五指向天、掌心朝前,目視遠方。
  • 河北峰峰發現一瘞窟 為響堂山石窟研究增添新資料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4日電(記者白明山)記者從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獲悉,近日在峰峰礦區南響堂森林公園的響堂金頂對面山坳裡發現一「黑洞」,據考證該「黑洞」為一座瘞窟,為研究響堂山石窟文化增加了新資料。瘞窟是埋僧尼和世俗信徒骨灰及屍骨的窟龕。
  • 龍門石窟位於以下哪個省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31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龍門石窟位於以下哪個省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31日答案
  • 【邯鄲石窟】 北響堂山石窟之三
    【邯鄲石窟】 北響堂山石窟之三 2019-03-16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海伍山石窟,隱於浙東山海之間的硐窟奇觀,堪稱「海灣洞天」
    印象中,每次去浙江遊玩總能遇上一兩處石窟洞穴景觀,這次去的寧海縣也不例外。這些石窟大多是古時人們開山採石所遺留下來,被後人發現後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性開發,使得這些千百年的石窟群進入大眾的視野之中,雖然是人為開採而形成的石窟硐穴,但依然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甚至於引得眾多的各種猜想。
  • 須彌山石窟:西望長安第一窟絲綢之路見證佛法東來
    須彌山石窟開鑿早,佛造像是採用石刻手法雕造的。有研究者認為,這種石窟造像藝術手法的更替和定型,是在須彌山完成的,它為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以後的石窟造像奠定了基礎。雖然如此,須彌山仍有一大批規模較大的石窟造像比較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國內石窟造像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精湛的藝術價值,是研究中國石窟藝術、民族宗教歷史不可多得的寶貴實物資料。須彌山據固原縣須彌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提供的相關資料記載,中國石窟的開鑿與佛教的傳入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