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從出生第三天開始接受教育,那麼就晚了兩天!——巴甫洛夫,著名生理學家、心理學家。
在我心裡,我總覺得我家的二寶比大寶聰明。因為當我撫養二寶的時候,我的育兒經驗豐富了,尤其是在早期教育方面經驗更是充足,這對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很有幫助能力。
我以前在網上看過一個美國教育機構的研究報告,據說0-3歲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這個事情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轉悠,所以自從二寶出生後,我就開始買各種各樣的書。
購買「洞洞書」完全是出於對這個名字的好奇。
這是什麼書?我沒想到孩子們喜歡這個洞洞書,而且閱讀洞洞書對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發展他們的智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什麼是洞洞書?
相信很多新手寶媽在看到這個新穎的書名後有很多疑問?到底這個洞洞書是什麼呢?他和普通的書都有哪些區別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生產特點:
從生產材料上看,洞洞書與傳統紙質書籍有很多不同,它的材料主要是又厚又硬的紙板,同時洞洞書的邊緣被巧妙地設計成一個圓角,並採用排列技術對書籍進行排版(每一頁的個形狀重疊,露出重疊部分,形成一種特殊的空間感覺,這種形式是洞洞書最大的特點)。
二、內容特點:
內容呈現方式是利用卡通形象,藉助卡通形象將內容展現,這使整個洞洞書的畫面生動有趣,整體書籍新穎,畫面飽和度高。並且以動物、水果、車輛、數字、圖形等為主要內容,引人入勝,不光是寶寶,成年人看了都很感興趣。
三、培養能力:
通過閱讀洞洞書,將大幅度提高寶寶的注意力和學習模仿能力,並且還可以提高認知、觀察、判斷、思考等能力。
看了上面的洞洞書特點,相信很多家長已經對洞洞書有了初步的認知啦,接下來講講為什麼我建議我們應該在寶寶三歲之前給他看這本書。
為什麼我要在寶寶3歲之前給他看這本洞洞書呢?
1、手部敏感期
寶寶在6個月左右,就會迎來手部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我們一向可愛的寶寶似乎成了毀滅大王,在家裡翻翻找找成為了這個小「無敵破壞王」的最大興趣,除此之外寶寶還總是喜歡扔東西,把紙從盒子裡掏出來,撕各種書等等。
這其實並不是寶寶故意製造麻煩,而是我們的孩子正在經歷用手去探索未知世界的這個過程。寶寶們用第一次用小手觸摸世界,他吃驚的發現這個世界不是平的二維的,而是立體的有三維空間的。
當寶寶第一次撕紙時,他很驚訝,因為他發現他的手居然可以改變紙的形狀,其實寶媽這時應該知道在這些令人不安的行為背後,是寶寶們訓練手部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途徑和必經之路。
這個階段將持續到3歲,之前的6個月至2歲最為明顯。父母不應該強迫讓孩子停止探索可能,所以洞洞書其實是最好的選擇。傳統的普通書被撕破了就碎了,家長為此可是傷透了腦筋,洞洞書的材料不能被撕破,這就避免了沒等玩就壞了的尷尬。
洞洞書的一頁頁小洞(即排列的設計)激發了寶寶的興趣,寶寶特別想打開它看看洞後面是什麼,這實際上是一個引導寶寶自己翻書的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他訓練手的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
2、微妙事物的敏感期
寶寶到1.5歲到2歲這個階段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喜歡蹲在地上用手挖地縫,像小石頭、小螞蟻,甚至是頭髮一樣的都被看做是寶貝,除非碰到別的小東西,頭髮才可以扔掉。
這是寶寶進入微妙事物的敏感期啦,家長們要注意到這一特點將持續到4歲,千萬不要認為這不重要而不重視,這是孩子觀察力的開始!
這個時候,洞洞書上的洞絕對可以迎合寶寶這個時期的特點。他們會對這些小洞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寶寶能自發地探索大自然,這樣更容易提高認知能力和想像力。
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我的孩子在3歲之前讀懂洞書。可以說,洞洞書是為了迎合3歲以前寶寶的認知特點而設計的,我也買了很多洞洞書,其中二寶最喜歡的是《0-3歲奇妙的洞洞創意書》。
這套書共有四本,對應著有四個不同的主題,當我長大了,猜猜我長得像誰,猜猜誰的眼睛,猜我在哪裡,全套書籍充滿了可愛的卡通形象。除了我們家孩子最愛的熊貓,還有蝌蚪、蜜蜂、小船、樹苗、毛毛蟲和太陽公公。這些卡通人物對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也很有幫助。
例如,蝴蝶在成長之前是由毛毛蟲變成的,這套書用一頁紙把蝴蝶的表面覆蓋起來,洞裡只露出毛毛蟲的形狀。
這時,我二寶講一個故事,說毛毛蟲長大後會變成蝴蝶,果然翻到下一頁後會有一隻蝴蝶,這讓孩子們記憶猶新印象更深刻。同時,他們也不會對這種科普知識感到無聊。
猜猜誰的眼睛這本書也很有趣。讀了這本書,二寶想起了許多動物和昆蟲的名字。這個伴著玩的方式可以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父母不需要花費工作,孩子也願意參與其中。
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圖畫書必須選擇文字少、圖片多的書籍,這本洞洞書幾乎全是圖畫,很少有文字,但是雖然只有幾個字也有雙語設計,我真的覺得設計的很貼心。
德國教育家薩萬曾經提出,孩子最好從兩歲開始學習外語,最遲不超過青春期,這個洞洞書會讓孩子們更容易學外語語言,所以在給予兒童啟蒙認知的同時,英語啟蒙也需要考慮,這麼讓人動心的一套書我一定要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