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每當遇到圖書電商大促或去書店閒逛,都會給孩子囤上不少的圖書。
挑選書本的時候興致勃勃,就像是在給自己購物一樣,覺得這本故事情節也好,那本立意不錯,還有的文學性很強,畫面精美,紛紛納入囊中,覺得寶寶一定會喜歡。
想像著寶寶抱著繪本埋頭看書的樣子,嘴角揚起了微笑,買買買!
然而,現實可能很殘酷,你精心挑選的繪本不一定能入得了孩子的「法眼」,寶寶的心思比老母親更難猜,也許人家看都不會看一眼。
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為孩子選擇的大多都是繪本,以圖為主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繪本對孩子的好處有很多,例如:
1、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2、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
3、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4、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5、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等等...... 繪本在兒童早期閱讀教育中的價值,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孩子還是不愛看
繪本的好處很多,可架不住有時候孩子就是不愛看,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試試以下幾招吧!
讓孩子喜歡看的第一步是選書,不知道父母們平時是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書的?想當然地以為孩子會喜歡。
市面上繪本的繁雜已經讓選擇恐懼症的家長們挑破腦袋。
怎樣的繪本才是適合孩子的?
1.根據年齡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根據孩子發展的需求去挑選繪本,什麼時候需要學洗手、吃飯等等。
比如3歲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的爆發期,有一定的行動能力和認知基礎,也很愛探索。
家長可以選擇認知類和故事情節稍複雜的行為引導類繪本,太簡單的繪本已經無法引起寶寶的興趣了。
2.根據作者:有很多優秀的作者有系列的繪本,如果想深入感受這個作者傳達的精神和文化,可以挑選作者系列繪本。
3.根據關鍵點:只要這個繪本有吸引孩子閱讀的關鍵點,比如色彩、差異化、動物元素等等。
4.根據興趣點: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仔細觀察孩子當下的興趣點,精準捕捉,快速買書。
也許孩子最近愛看「冰雪奇緣」,對冰雪產生興趣,那麼就找來相關的繪本和孩子一起研究吧。
5.挑繪本時家長先看圖文:挑繪本時可以自己先看一遍圖文。家長看過圖文在與孩子共讀時更能進入狀態,解答孩子的疑問。
給孩子挑繪本時,家長要先看過
選好繪本之後就是如何去閱讀繪本。
怎麼和孩子一起讀繪本?
1.提供有限的選擇
我們無需把所有的繪本都擺在孩子的面前,過多的選擇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選擇障礙,這本翻一下,那本翻一下,沒有一本可以專注看下去。
在閱讀區準備1-3本繪本供孩子選擇,過一段時間後替換這幾本繪本,這樣既讓孩子便於選擇,也保持了一定的新鮮度。
孩子的興趣會改變,也許當下對這本書不感興趣,等過段時間就會想要翻閱。
2.預告式吊胃口
嘗試用這樣的句式來吸引寶寶的注意,「我最近看了一個關於……的故事,特別好看!」。
如果寶寶希望你具體展開講講,你可以先講其中的一部分給寶寶聽,一旦孩子表現出想要繼續聽下去的苗頭,就拿出這本書和寶寶一起共讀,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
當然也可以把故事簡單地講述一遍,但是透露出還有很多精彩的細節我也記不住了,需要重新看書才能想起來,這時候寶寶很有可能主動要求看書啦。
家長不透露精彩情節,吸引孩子主動讀書
3.把繪本當成「劇本」
有很多孩子都喜歡「角色扮演」,沉迷在扮演的世界裡,如果有個劇本會不會更好?
將繪本以「劇本」的形式介紹給孩子,邀請孩子一起來完成這場扮演,通過扮演的方式更能讓孩子體驗到故事和意義,同時也是一場親子活動哦。
讀繪本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1.不要多加戲
年齡較小的孩子通常需要家長或老師共讀繪本,這時候很多成人就會給自己加戲,問寶寶一些「無腦」的問題或者擅自下太多結論等,其實大可不必。
松居直先生覺得,好的圖畫書,裡面的插畫是會自己講故事的。也就是說,孩子看完插畫,大體能知道這本圖畫書講了個什麼樣的故事。
我們只要如實地陳述繪本中的內容,儘量採用直述的方式,遵循原作者的用意,趨近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保留文學本身,不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就可以了,繪本的作者表達的方式是最直接和準確的。
儘量陳述繪本中的內容,孩子們自己會發現繪本中的很多內容,有時連畫面中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小蟲子他們都會仔細翻看,他們自己會跟著講述這個故事,跟你描繪他們想像到的東西,也會指著書本上的東西來問你問題。
家長如實地給孩子陳述繪本中的內容
2.注意看書不是看教科書
不要把繪本當作教科書,對孩子進行宣導、教化。
有很多繪本或許蘊含了很深層的教育意義,那麼我們要直接把教育意義對孩子說出來嗎?答案是不。
對於隱含的教學意義不需要對孩子說出來,因為孩子自然而然會明白,如果直接點出反而失去了意義。
在繪本故事進行的過程中,除了老師和家長提供的可能性以外,孩子現場產生的反應和想法往往更加珍貴,如果提前點清反而沒有那麼多靈機一動了。
3.找到關鍵點
給孩子讀繪本,要知道繪本中有可以讓孩子進入的關鍵點,也就是能夠吸引孩子興趣,進入到繪本故事中的點,比如顏色、對比、視覺衝突、天氣現象、互動行為等等。
比如《大象艾瑪》因為色彩豐富、動物元素、差異性,這本繪本的作者通過大象艾瑪的故事傳達對種族歧視的悲痛,但是又不直接挑明,而是通過自我幽默自我解嘲的方式來表達,並不悲情,孩子在這種氛圍中會潛移默化。
藉助主題找到繪本的關鍵點
4.注意看書是一個循環
看書並不是一天就結束的,可以時時重溫,在生活和學習中貫穿,也就是將看書和看世界結合起來。
閱讀-迸發出想法-加入新的想法,再去回顧-實踐,這種來回的方式才是有機的看書方法。
因為你並不知道孩子在每一次會產生出什麼新想法,也不知道把書中的東西到現實中實現的時候,孩子內心多麼豐富和滿足。
和孩子一起共讀繪本時,一次可以準備兩本(不用太多,太多的選擇反而不好),一本是他喜歡的,一本是新的(家長自己先看過這本繪本,保證有可讀性)。
5.重複讀一本是正常現象
很多寶寶會喜歡讓爸爸媽媽重複讀一本繪本,因為這個階段的語言能力快速發展,他們喜歡把繪本故事記憶下來。
人類的語言經驗是先從聽和說開始,再發展到用眼睛去讀、用手去寫的階段。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語言發展,也是遵循人類語言的這種發展順序,所以他需要大量的聽的輸入。
通過重複,寶寶用耳朵直接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語言的帶動下理解畫面,再在畫面中透過想像重新組織故事。
孩子們同一件事情做的越多,就會越了解,就會越發對自己感到很自豪,自信力滿滿。
閱讀環境怎麼布置?
可以給孩子一個安靜、簡潔、舒適的閱讀環境,開闢屬於孩子的閱讀角。
整齊而有秩序地擺放適合孩子或者孩子喜歡的書本,有秩序感的擺放和環境可以幫助使孩子更加專注,安靜的角落也適合靜下心來閱讀,有特定的地方閱讀也適合培養習慣。
一個安靜、簡潔、舒適的閱讀環境
繪本還有哪些延伸活動?
1.將看書和看世界連接起來,實地打卡
總有那麼一些繪本可以讓你帶著孩子去實地打卡,介紹博物館的、介紹交通工具的、介紹植物動物的。
還有些繪本把書做成3D的,就像身臨其境一樣,看完了這些書本上的形形色色,不妨帶著孩子去現實感受一番,和動物接觸,摸摸不同的植物,去真正的故宮看看。
2.繪本創作活動
小朋友天性好動,很少有孩子能堅持很久安靜閱讀,我們可以試著將閱讀和活動連接起來。
如何連接?繪本的故事情節有時候會很吸引小朋友,小朋友會將故事的情節或者一些片段代入到生活中來,那就和孩子一起創造活動吧。
如果他們想親手泡一壺「眼淚茶」,如果他們想養一隻毛毛蟲,如果他們想畫一隻五彩斑斕的大象艾瑪,為什麼不滿足他們這些想法呢?
給他準備茶壺和各種泡茶的材料、帶他到大自然去尋找毛毛蟲,給他畫筆和空間,從繪本中引發的奇思妙想,在生活中實踐。
這樣不僅能引發讀書的樂趣,也鍛鍊了孩子很多其他的能力。
從繪本中引發的奇思妙想,在生活中實踐
3.創作自己的書
當然你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創作屬於他自己的「書」,並沒有那麼困難。
孩子在看了繪本之後會產生很多奇思妙想,他會想通過塗鴉繪畫去表達真實的自己。
對孩子的繪本創作不作任何的假設可能,他做出來是什麼就是什麼,客觀對待,珍惜孩子的創作。
也可以把孩子的創作收集起來,製作成一本專屬於孩子的繪本,留住這些美好的記憶。而且這本書絕對不會被遺忘,孩子會時常翻看,這樣不知不覺中他會有很多深刻的印象。
不用過分幹擾,讓孩子自己創作,可以幫他記錄每次創作背後的意義,時常讓他複習,也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買完書的你是否鬆了一口氣,讀繪本原來還有這麼多花樣!只要你肯用心發現和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孩子3-6歲的時候,可以通過讀繪本,跟著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啟蒙情商!讓家長講不出來的道理,用繪本表達出來。
給孩子看一本童書繪本,孩子便會照著書本裡的樣子學習。更有助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