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人】井輝
●年齡:54歲
●身份:東四八條社區居民
鮮嫩的黃瓜、翠綠的洋刀豆、紅彤彤的西紅柿……初秋時節,東城區東四八條社區居委會平臺上的小菜園豐收了,這些瓜果蔬菜都是居民井輝利用廚餘垃圾做肥料種植出來的。在做好自家垃圾分類的同時,井輝還擔任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堅持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去年9月,我成為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定時在東四九條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你能拿多少錢啊?」「那麼多年都過來了,為什麼現在要分?」面對一些居民的不理解,我總是耐心地解釋。
後來,我總結出宣傳小竅門。疫情發生前,保潔師傅經常進院收垃圾,我就跟著進去。「大媽,您家有垃圾嗎?」「有啊。」居民把垃圾遞給我時,我順便說:「大媽,現在咱們垃圾分類了,菜葉子屬於廚餘垃圾,下次您把它分出來放。」時間長了,居民慢慢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社區總共有十多位垃圾分類指導員,大家每天按時上崗執勤。一天晚上,天空下起瓢潑大雨,大家打著雨傘堅持工作,褲子一直溼到大腿根。第二天早上,大家又準時上崗。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擔任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同時,我也在家裡垃圾分類。家裡沒有廚餘垃圾桶,所有的廚餘垃圾都用來漚肥了。
我喜歡養花,在家門口種了向日葵、葫蘆、絲瓜等。有一次,我把吃完的火龍果皮扔在花盆裡,過兩天發現火龍果皮腐爛了,那棵秧苗比其他花盆裡的苗長得好。後來,我把家裡的廚餘垃圾都用來漚肥。我準備了一個大瓶子,把切好的黃瓜頭、西紅柿皮等扔進去密封好,有些豆子生蟲或過期了,也收集起來,差不多一周時間,這個肥料就可以用了。
今年,我利用東四八條社區居委會的平臺種了很多瓜果,別看花盆只有一拃深,土也是普通的土,但是收成很不錯。4月份播種,短短4個月時間,結出了半米高的冬瓜,一尺長的洋刀豆,十多個絲瓜,一簇簇的西紅柿……我將成熟的果實一一分給居民品嘗,同時也分享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理念,很多居民也開始行動起來。
記者手記
東四八條社區居委會平臺上的小菜園鬱鬱蔥蔥,碩果纍纍。角落裡擺放著幾個塑料瓶,裡面放滿了各種廚餘垃圾。井輝打開其中一個瓶子,將漚爛的廚餘垃圾倒入水桶,兌水後攪拌均勻,澆在花盆裡。「瓶口不要擰得太緊,既不會有味道,又避免氣體聚集。」井輝說。
文字:莊蕊
圖片:莊蕊
編輯:謝莒莎
來源:新東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