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珍稀動物生命狀態的視角,重新認識自然,理解生命

2021-01-21 rlyl的自然世界


▲點擊選購精選好物


早在6年前,聯合國總部大樓外牆上首播了一段影像。正當大家聆聽著開篇中萬千動物們的美妙聲音時,屏幕卻突然提示到,他們都是【即將滅絕】的動物,伴隨而來的,是每隻動物的現存數量遞減和畫面的逐漸消逝...(視頻有中文字幕,看著很有感觸)

影像結尾,指出了人類的種種行為給動物帶來的危害,呼籲「保護我們的地球」!
這是 「影像方舟」項目組的作品 他們在全球十多個國家進行巡迴展出,用關注生命狀態的方式講述瀕臨滅絕的動物們,同時也指出了動物日益面臨的生存問題。希望用影像打動人心,讓全世界看到它們,關注它們,並採取行動保護它們!鳳凰科學出版社將其英文原版書籍引進國內,重磅推出《珍稀動物全書》用300餘張純背景的高清照片,完美呈現動物細膩神態!讓讀者欣賞到前所未見的各種細節與神韻的同時,呼籲人們共同保護地球!

這本書是繼熱銷的👉《珍稀鳥類全書》後,【美國國家地理 影像方舟】的又一力作!它首次從珍稀動物生命狀態的視角,來重新認識自然,理解生命,關注未來,豐富我們的心靈。英文版叫做 《The Photo Ark Vanishing》 ,今年9月份一上市就成為了亞馬遜的最暢銷best seller,細分榜單攝影集類第1,瀕危物種類第2。



中文版《珍稀動物全書 : 美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忠和 熱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鄧濤為 欣然為本書作序,詮釋人類與野生動物相互依存的關係,以及保護動物刻不容緩的必要性!青年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王維、胡晗傾心翻譯,補充相關動物學知識,更新最新研究成果!


該書內容和視野非常獨特,第一次用關注生命狀態的方式去講述這些瀕臨滅絕或者已滅絕的珍稀動物。



【推薦理由】

√ 書籍質量高!全書大12開,硬精裝,有近400頁。採用128克日本王子高檔銅版紙,內含300餘張高清照片。

√ 照片清晰!採用黑白背景,完美呈現動物細膩神態!

√ 內容專業!值得一提的是,從滅絕、瀕危到近危,本書按照瀕危程度來展開,講述了珍稀動物的生命狀態,並指出了造成這些瀕危物種的各種原因。

√ 專家推薦!「影像方舟」得到了聯合國的充分肯定,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熱薦!

√重點!!!原價258元,頑主驛特惠僅需158元

美國國家地理御用攝影師作品!


拿到這本書,首先被它的漂亮深深吸引。全書大12開,方形開本,硬精裝,很厚,近400頁。



內文採用128克日本王子高檔銅版紙,全彩四色印刷,挺度好,色彩還原度高,由中國最好的印刷公司之一的雅昌承印,全部採用環保油墨!



內含300餘張高清照片,照片採用黑白背景,完美呈現動物細膩神態!


和藹的婆羅洲猩猩加裡曼丹亞種(Pongo pygmaeus wurmbii),極危


漂亮的藍巖鬣蜥(Cyclura lewisi),瀕危




作者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30 年御用攝影師 喬爾·薩託 ,他著有多部攝影教材,也是「影像方舟」(PHOTO ARK)項目的創始人,獲得過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藝術博物館等機構頒發的多個獎項。他的作品凸顯動物的樣貌和神態,能讓你欣賞到前所未見的各種細節與神韻。


英俊的索馬利亞野驢(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極危


身體像琉璃一樣透明的巴克利玻璃蛙(Centrolene buckleyi),易危


獲得世界40多個國家的珍稀動物拍攝許可!


喬爾·薩託的「影像方舟」項目要記錄下生活在世界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每一個物種,他歷時15年,跨越全球40多個國家,獲得了這些珍稀動物拍攝許可,記錄了12000種動物,對有些物種來說,這是它們首次也是最後的影像。



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納比雷2018年死於捷克動物園,被製成了標本,宣告又一物種的滅絕。


最後一隻巴拿馬樹蛙「小硬漢」 2016 年死於亞特蘭大植物園。


本書精選代表性的300種動物,涵蓋了哺乳、靈長、爬行、兩棲、昆蟲、魚類、鳥類等各個門類。其中包括無比珍貴的最後個體,還有中國的珍稀動物。 


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易危


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極危,可能已野外滅絕



非凡動物的生命大百科!


可以變性的蘇眉魚,長得像沙皮狗的蛙,活到100歲,吃仙人掌的「瓜豬」,能嗅出地下1米深處食物的亞洲黑熊,誰都不敢惹的毒蛙,長得像蚯蚓的兩棲動物蚓螈(yǐn yuán),只有兩隻眼睛的四眼斑水龜...


蘇眉魚(Cheilinus undulatus),瀕危


蘇眉魚以海星、海兔和各種軟體動物為食,體重可達180千克。一些蘇眉魚能夠進行性別的轉換,幼年時的雌性可能在成年時變成了雄性。


的的喀喀湖蛙(Telmatobius culeus),極危


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水下,意味著通過皮膚能呼吸到的氧氣變得更少。這種蛙類通過發育皮褶來增加身體的表面積以解決這個問題,皺巴巴的皮膚讓它們看起來像是沙皮狗。



如何在地球上存活,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們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人類存在僅幾百萬年歷史,而有些動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億年。它們攜帶著遠古的生命信息,在漫長的歲月中,進化出驚人的能力,和奇異的特徵。


淺色鱘(Scaphirhynchus albus),瀕危


淺色鱘可謂是「資格最老的動物」。自恐龍時代起,這些碩大的魚類就已經在密蘇裡河流域繁衍生息。它們身覆骨板,而非大部分魚類身上的鱗片,體重可達36千克,可以活到近100歲。


草原西貒(Catagonus wagneri),瀕危


這種在沙漠中棲息的豬類在當地被稱為「瓜豬」(taguá),它們主要取食多刺的仙人掌類植物。這些豬類會把仙人掌類植物放在地上滾來滾去,以去除表面的刺,它們的腎臟特別適 合分解仙人掌葉肉中的酸物質。


誰都不敢惹的金色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瀕危


這種小箭毒蛙是地球上毒性最強的動物之一,僅一隻金色箭毒蛙體內的毒素就足以殺死10個成年人。


墨西哥蚓螈(Dermophis mexicanus),易危


儘管看起來像條巨型蚯蚓,但這確實是一種兩棲動物,只是它的四肢已經退化消失了。墨西 哥蚓螈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鬆軟的泥土裡,默默等著蚯蚓或其他蟲子的靠近。


四眼斑水龜(Sacalia quadriocellata),瀕危


這種淡水龜類真正的眼睛其實只有兩隻。它的英文名字「four-eyed turtle」來源於頭頂上呈現的四個眼斑。



👆  點擊上圖搶購 


為什麼要保護珍稀動物?


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源、豐富的食物,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命必需品其實強烈依賴於運轉良好的生態系統,而這一系統建立在無數物種交織而成的複雜關係之上。失去任何一個,都會對它造成威脅。


昆蟲傳粉可以讓人類收穫水果和蔬菜。沒有了蛇,老鼠就會泛濫成災。所有生命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必須要維持生物的多樣性,拯救大片的動物棲息地,使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統保持穩定。


而且在更深層次上,無論是猿猴還是螞蟻,每一個物種都是一份答案,它幫我們解答,如何才能在地球上生活。一個物種的基因組,就是一本解答指南。但有很多物種在我們還沒有搞清它們的生命圖譜前,就已經從地球滅絕了。當這個物種滅亡時,這份解答也隨即丟失。 


宏都拉斯棕櫚蝮蛇(Bothriechis marchi),瀕危


生活在宏都拉斯的這種棕櫚蝮蛇境況堪憂,因為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兩棲動物在不斷地減少。在疾病和棲息地喪失的夾擊之下,它們和自己的獵物一起逐漸消失了。


棕蜘蛛猴(Ateles hybridus),極危


在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這些猴類對於本土植物的種子傳播至關重要:至少有148種草木和果樹依賴於這些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來傳播種子。


鹿角珊瑚(Acropora cervicornis),極危


鹿角珊瑚所形成的密集水下叢林,對維持加勒比海珊瑚礁的健康至關重要。在20世紀80年代,一種疾病摧毀了97%的鹿角珊瑚種群。從那時起直到今天,這種繁殖速度緩慢的珊瑚仍在恢復中。


這些動物是怎樣走向滅亡的?


從滅絕、瀕危到近危,本書按照瀕危程度來展開,由重到輕,講述了珍稀動物的生命狀態,並指出了造成這些瀕危物種的各種原因:獵捕、餓死、病死、誤殺、販賣、棲息地喪失、乾旱、人類開發的爭奪、全球變暖,等等。



同時也指出世界各地的人類活動對動物們造成的影響:東南亞的非法寵物貿易市場使鳴禽生存日益艱難,熱帶國家棕櫚油種植業對原始森林的毀壞已成為近200種瀕危物種的頭號殺手,中非採礦活動造成森林消失和水源汙染威脅著超過2100種動物,民間療法對穿山甲、海甲等物種的大量需求加重了它們走向滅絕。書中還討論了未來氣候變化,如佛羅裡達海平面的上升、北極冰雪融化,對野生動物們造成的生存壓力。


馬來穿山甲(Manis javanica),極危


世界上有八種穿山甲,生活在東南亞的馬來穿山甲 是其中最危在旦夕的一種。一隻穿山甲身上具有多 達1 000枚鱗片,而在民間醫學中,穿山甲的鱗片 被誤認為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阿託莎豹蛺蝶(Speyeria adiaste atossa),未評估,可能已滅絕


這種蝴蝶有著寬大的翅膀,上面點綴著美麗的黑色斑點。它們曾在南加州的山嶽間翩翩起舞,隨處可見。一如大多數蝴蝶,阿託莎豹蛺蝶幼蟲的食譜非常單一:堇菜類植物。當棲息地中 的堇菜在人類開發的步履下逐漸消失之後,阿託莎豹蛺蝶也從此消失匿跡了:1959年採集的一件標本,是這種蝴蝶最後一次現身於世。


奧卡裡託褐幾維鳥(Apteryx rowi),易危


這些不會飛的鳥類正遭受著白鼬和其他入侵物種的嚴重威脅,它們的巢穴和幼雛常常毀於後者之手。


指猴(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瀕危


指猴具有極其修長且敏感的中指,用來掏出縫隙裡 的昆蟲和水果。不幸的是,馬達加斯加當地的迷信觀念認為,指猴會用這個長長的手指去詛咒你,因此這種動物經常在眾人圍觀下被處決。


👆  點擊上圖搶購 


生動講述各種動物的命運!


最後一頭北方亞種的雄性白犀納比雷,最後一隻巴拿馬樹蛙「小硬漢」,僅存的哥倫比亞盆地侏儒兔布蘭,還有會拍照的聰明猩猩康茲,作者用易於理解的故事形式,講述了這些珍稀動物個體的命運。 

地球上僅存兩隻純種哥倫比亞盆地侏儒兔之一的布蘭(Bryn)


野貓與家貓雜交,因此而失去野性;以捕魚為生的魚鷹,可捕食的魚類卻越來越少 ;被稱為「樹龍蝦」的細長昆蟲,正遭受外來入侵老鼠的蹂躪;生長本來就緩慢的珊瑚,幾乎被疾病摧毀殆盡。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故事,每一種動物都代表著一個未來不確定的物種。


小熊貓(Ailurus fulgens fulgens),瀕危


小熊貓是「現存最英俊的哺乳動物」。目前據信有230-1 060 只野生個體,但是伴隨著人類居住、開發和農業開墾等因素導致的森林砍伐,這一數字還在下降。


聯合國盛讚,中國科學院院士推薦,

全球巡展!


「影像方舟」得到了聯合國的充分肯定,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熱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為欣然為本書作序,詮釋人類與野生動物相互依存的關係,以及保護動物刻不容緩的必要性!青年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王維、胡晗傾心翻譯,補充相關動物學知識,更新最新研究成果!



「影像方舟」在世界巡展,也走進了中國,陸續在杭州、佛山等城市進行展覽,以喚起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和行動。



「影像方舟」受到聯合國的充分肯定,照片登上聯合國總部大樓



 「影像方舟」照片登上了帝國大廈



這個項目也在全球巡展中,目前已經在英國、加拿大、荷蘭、義大利、韓國等十幾個國家進行了巡迴展出。


在國內,「影像方舟」項目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等專家的積極評價和高度讚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仔細審讀了《珍稀動物全書:美國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的譯稿,並欣然作序推薦。


這本書由青年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王維、胡晗精心翻譯。《珍稀動物全書:美國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涉及物種繁多,在翻譯的過程中,他們仔細核查每個相關的知識點,對一些專有名詞,例如歸化種群、高潮線等,進行了必要的標註解釋,對原書中一些易混淆的錯誤進行了糾正,力求準確、完美!



👆  點擊上圖搶購 


人類一方面對自然充滿了敬畏與好奇,另一方面又為了種種目的毫無節制地對自然進行幹預與破壞。他們不僅造成了動物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消失,許多時候甚至還直接獵殺這些動物。我想,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大家一定會更加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從而為我們喜歡的野生動物們留下自由生存的空間。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鄧濤


億萬年的自然選擇推動了生命的進化歷程,造就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更為地球增添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感謝「影像方舟」以及國內外一些類似的項目將這些即將滅絕的野生動物圖片留存下來,未來即使它們不再與人類相伴,至少我們心中還有一份美好的記憶。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忠和


圖片的拍攝過程也是特別不容易,不論是前期拍攝還是後期製作,照片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換來了這些極為精美並且震撼人心的圖片。書的最後部分專門介紹這些照片的製作過程,還有後期圖片簡單處理的對比,讓孩子可以去了解整個過程。



這裡還有一段視頻,就是照片拍攝過程中的花絮。看視頻就能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照片的得來不易:動物們可不會靜止不動乖乖去找鏡頭擺pose,它們會到處亂竄,最後那個猩猩直接把背景布給扯了下來……



本書並不是告訴孩子一個悲觀的世界,也不儘是憂傷的色彩,更主要的是如何去發現問題,並樂觀地面對和解決問題。


作者指出了動物日益面臨的生存問題,也分析了造成當下現狀的原因。正如他在TED演講中所說的,自己拯救瀕危動物的方式並不是去野味市場去營救那些可憐動物們,而是給它們攝影,用打動人心的影像,讓全世界的人們看到它們,關注它們,並採取行動來保護他們。


書中也講到了一些成功的保育案例,比如由於多方合作努力保育,山地大猩猩在2018 年從「極危」降級到了「瀕危」。作者也比較樂觀地指出,現在也是我們拯救這些珍稀動物最好的時機,網際網路時代給了我們最大的便利和條件,作者也正是這樣做的,剩下的就是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切實加入進來,拯救它們。


下面這個視頻就是

作者Joel Sartore的TED演講

👇


視頻裡最後一段話令人印象最為深刻:

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thoughtful, committed citizens can change the world; indeed,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ever has.

永遠不要懷疑少數充滿理想、關愛社會的人們可以改變世界,事實上,世界向來就是由這樣的人所改變!


這也是我們讓孩子讀這本書的最大意義!

《珍稀動物全書 : 美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精裝全彩,開本12開,396頁。定價258元,頑主驛首發特惠:158元。


聽說看到最後的人,運氣都很不錯!

點擊查看 👇



想見識更多新奇的逼格好物?

想知道這些好玩的都怎麼買?

想避開別處買買買裡的大坑?

我們為你搜羅來自全球的寶貝

獲獎產品,黑科技,斷貨王…

【頑主驛】數萬好物等你翻牌

添加小妹!

朋友圈有更多寶貝哦!

掃碼查看【好物嚴選】爆品匯總

👇

相關焦點

  • 《珍稀動物全書:美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12000物種的生命博物館
    如果只關注動物如何獵捕這樣的層面,而不關注動物們的生命狀態,以及與人類和自然的整個關係,顯然是不夠的。今天,李老師推薦一本與眾不同的動物書。它首次從珍稀動物生命狀態的視角,來重新認識自然,理解生命,關注未來,豐富我們的心靈。
  • 中國文化的生命觀|生命的認識
    對生命的認識有兩方面:一個是本身生命的認識;一個是對自我生命的認識,分這兩個部分去探討。 首先是對生命過程的認識,生命只是一個過程,所以在中國文化裡面的表達是「生命不可得」,也就是:生命既沒有來,也沒有去,生命只是一個過程,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結論。 如果我們沒有站在這個角度去看待生命,那就需要重新建設的就是——生命是個過程!
  • 幫孩子更好地熱愛生命敬畏自然
    最好的成長就是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感悟生命力量 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青少年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獲得身心靈的和諧,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 萬物有靈,生命華美,帶孩子重新認識可愛可敬的動物們
    就像書中所寫的那樣,「愛,不僅是一種本能,更是大自然生命進化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為愛,生命才不斷的延續,因為愛,生命才如此動人。看著書中描繪的企鵝,看著它們一家三口組成的愛心,在感慨父母偉大的同時,也真誠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愛自然,保護環境,讓這些可愛的生靈能夠更好、更久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 書單|重新認識和理解人與動物的關係
    在我們的諸多反思裡,其中之一,就是重新認識動物,理解人與動物的關係。《兩棲爬行動物的神話與傳說》伏羲與妹妹女媧,是擁有水之力量的蛇靈,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他們躲在葫蘆裡避過了大洪水,後來結為夫妻,繁衍後代。女媧斬下了一隻大龜的四條腿,用作擎天之柱。所有族群差不多都有類似的創世神話。
  • 為生命重新編程
    為生命重新編程 2012-10-17 15:45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42期
  • 這五部口碑炸裂的動物紀錄片,讓孩子體會生命的意義
    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讓孩子通過觀看紀錄片來理解生命與死亡。 每個孩子都有動物情結,喜歡動物是他們的天性,動物主題的紀錄片可以很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這些紀錄片當中,孩子可以看到動物們可愛外表的背後,深藏著的自然定律和生命真相,他們也就能慢慢領悟生命的真諦。
  • 旭山動物園:認識自然的玄關
    除了身為日本最北端的動物園,旭山動物園以生命為原點所開創的「動物行為展示」理念也頗具先鋒性,它意味著人們能清晰地看到動物在自然狀態下的天性和生活習性。作為日本第一座以此理念進行場館打造和日常運營的動物園,這裡擁有33個根據動物不同習性建造的場館,共有124種動物在此棲息成長。2018年,旭山動物園的參觀人數達137萬人,位居日本全國第四。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不僅是認識了蒂皮和她的《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認識了很多愛動物的朋友,更讓他意識到,雖然動物園是動物保護的基地,是孩子認識動物的基地,但書本可以讓孩子認識動物、愛護動物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北京動物園到現在113年了,這裡面有很多愛護動物,認識動物的故事。小朋友愛動物的意識都是從啟蒙階段培養的。
  • 生命之聲:雲南保山拍到珍稀野生動物雲貓
    〔生命之聲總第0231期〕雨文:雲南保山拍到珍稀野生動物雲貓01:13來自呼籲文明養犬主播:雨文(「甜美系」女聲)今天有個超好的消息,想與大家分享。2、這一次的驚喜發現,足以證明我們的保護措施是有效的,雲貓在保護區內是有一定種群數量的,這也給了更多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人員信心。下一步當地自然保護區會加大監控、保護力度,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也可以以拒絕野生動物製品、積極宣傳動物保護等方式,為動保組織提供力量。唱響生命之聲,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
  • 《地球四季》講述生命寓言 人類和動物共處是緣分
    在這部收官之作中,觀眾不僅能看到大量的自然奇觀和動物真實生活的場景,還可以跟隨鏡頭從動物視角見證人類文明的發展。雅克·貝漢希望通過電影喚起大眾對自然更多的愛和保護,「也許有一天樹林中再也聽不到鳥鳴,沒關係,我們還可以繼續生活。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現在人類能夠和動物共處是一種緣分,是世界賜予我們的美妙感受。」
  •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伴隨著知識解說和遊戲互動,200多塊凌散的骨骼,以合適的順序和結構拼接成一具完整的亞洲象骨骼標本,仿佛恢復了其生活狀態,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野生亞洲象已經很稀少了,而亞洲象標本的製作不僅能完好的保留這一物種的形態,更能讓人們近距離的觀察和認識它們。骨骼標本的製作,在研究、教學及展示上都充分體現了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具動物標本都值得被重視,而賦予這些標本第二次生命的人們也更值得敬佩和尊重。
  • 兒童文學:儘可能地接近兒童本然的生命狀態
    它是對生命意識的一些模糊感受。在我看來,人的本質就是人的生命形態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帶普遍性的特點,兒童處在生命的初級階段,還帶有不完整的生命形態。但是不完整不等於不存在,孩子的生命形態裡還是孕育了成年人的生命特點。譬如我們一般理解生命兩大特徵:一要生存,二要繁衍。兒童生命階段只有生存的需要(吃喝),沒有繁衍的自覺,但是在孩子的自然遊戲中,往往有模擬繁衍的行為。
  • 我想帶你認識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你自己
    文/薄荷草比昂說,我想帶你認識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你自己。當你的內在,被焦慮,幻想,猜想,恐懼,隱蔽的憤怒佔滿。你會發現,看孩子,看父母,看伴侶,都是煩躁的,焦慮的……你的內在,溢滿了凌亂,再也沒有空間容納更多外在的人和事。
  • 《珍稀動物全書》收了300多種珍稀動物影像 對有些物種,或許是最後...
    人類需要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源、豐富的食物,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命必需品其實強烈依賴於運轉良好的生態系統,而在這一複雜系統中,動物扮演著重要角色,失去任何一種,都會對這個生命支持系統造成威脅。比如昆蟲傳粉可以讓人類收穫水果和蔬菜。沒有了蛇,老鼠就會泛濫成災。人類食生野生動物,破壞棲息地,壓縮它們的生存空間,也使得野生動物侵入人類活動空間,它們身上攜帶的病毒,直接或者間接進入人體,威脅人類的健康。
  • 感恩孩子,給了我重新認識自我的契機,讓我懂得調整自己的生命軌跡
    她分享了自己的日常學習方法,書寫了自己對教育本質的理解,她悟到了活出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用一顆常懷感恩的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對於夫妻的相處之道,她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她睿智、深刻的剖析,能夠為你撥雲見日,指引方向。
  • 生命的意義
    於是我再次問我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應該擁有怎樣的人生?直到有一天,我拿起了印度哲人克裡希那穆提的《重新認識你自己》,打開書的第一頁就被深深吸引,書裡的每一句話似乎都在指向我,流淌在血液裡的沉睡的靈魂被喚醒,我心裡所有的疑問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
  • 對於自然辯證法的逐步思考(step by step,基於對生命的新理解)
    對於自然辯證法的逐步思考(step by step,基於對生命的理解)自然辯證法≈物質辯證法+意識辯證法自然辯證法≈物質辯證法+意識辯證法*i自然≈物質+意識*i其中(where)物質≈無生命+有生命*i有生命
  • 世界動物日,別讓人類變成孤獨生命
    【世界動物日,別讓人類變成孤獨生命】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但因人類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加快了數百倍。今天,世界動物日,你知道我國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有哪些嗎?
  • 什麼是生命,你對生命是如何理解的?
    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全部來自於生活,而每天的生活就是我們生命最真實的寫照。其實對於生命,有許多比喻。冰心說,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張潔說,生命如四季。而我覺得生命就是每天一復一日的生活,人生幾十年是一個人生命完整的周期,而這平均下來的每一天就是生命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