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四季》講述生命寓言 人類和動物共處是緣分

2021-01-21 人民網

原標題:「人類能夠和動物共處是一種緣分」

  「天·地·人·海·時空」自然電影系列終於迎來了終結篇,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帶著《遷徙的鳥》、《海洋》原班人馬歷經5年時間打造的《地球四季》於今天與中國觀眾見面。在這部收官之作中,觀眾不僅能看到大量的自然奇觀和動物真實生活的場景,還可以跟隨鏡頭從動物視角見證人類文明的發展。雅克·貝漢希望通過電影喚起大眾對自然更多的愛和保護,「也許有一天樹林中再也聽不到鳥鳴,沒關係,我們還可以繼續生活。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現在人類能夠和動物共處是一種緣分,是世界賜予我們的美妙感受。」

  反思人對自然的影響

  如今已75歲高齡的雅克·貝漢曾是法國最年輕的威尼斯影帝,參演過《天堂電影院》、《放牛班的春天》等經典影片。而對更多中國觀眾來說,知道並熟悉這個名字的契機,是他製片並導演的多部史詩級自然電影。

  從1994年開始,雅克·貝漢陸續推出了「天·地·人·海·時空」五部曲,從五個維度展現了他對自然生態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微觀世界》用細膩獨特的視角呈現了昆蟲世界裡的芸芸眾生;《喜馬拉雅》則以尼泊爾高原的一支土著商隊為主角,講述喜馬拉雅山區一個村落的故事;《遷徙的鳥》把觀眾帶入千千萬萬候鳥之中,穿越千山萬水共同體驗飛翔的快樂;而《海洋》聚焦於覆蓋地球表面四分之三面積的「藍色領土」,展現了100多種海洋生物的驚人生命力。

  作為五部曲的收官之作,《地球四季》進行了歷時5年的艱苦創作,拍攝更是歷時630多天,300多人的團隊踏遍8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拍攝地點製作而成。雅克·貝漢將新篇章歸入了「人和自然」、「自然和時空」的視角,製作團隊不僅上天入地拍攝了翱翔天際的飛鳥、暢遊海洋的大魚、馳騁山野的陸地動物,還將鏡頭延伸到了人類的村莊與城鎮,在自然環境變遷和動物生存繁衍的故事裡反思了人類對自然的影響。

  最簡單直接的「呼喊」

  談到這二十多年來對於自然電影的執著和熱情,雅克·貝漢坦言自己所追求的一直是展現這個美麗世界裡物種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普通觀眾看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但又看不到的東西。他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引發大家對環境的思考與感悟,讓更多人對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有更大的動力,「這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大家看了我的片子後會理解動物的情感和世界,進而愛上我所拍攝的這些動物。因為愛它們,才會自然地去保護它們。」

  雅克·貝漢感慨,人們正在用一種化學方法謀殺自然世界,但因為這是緩慢地發生的,沒有太多人意識到地球正在被扼殺,也沒有太多人在意,而他想做那個大聲吶喊、爭取讓世界變回原來樣子的人,「我們的呼喊不應該局限在政治家的演講和報紙上,因為他們的講述是枯燥的,是不能夠打動人的。」

  《地球四季》中,出場次數頗多的雪狼在眾多動物中可以算得上是主角了。雅克·貝漢說,歐洲中世紀時狼很常見,如今法國可能只有一百隻左右,在挪威也就一兩千隻,「我們非常害怕野生的自然,不敢走進森林,所以我們把森林裡的狼全殺死了。」然而在他看來,人類必須要接受有時生活在野蠻危險的自然當中,「如果我們把自然的野蠻和危險都完全拋棄,只剩下人類自己耕種的田地和完全安全的區域,那這個世界還叫世界嗎?」

  動物們才是舞臺導演

  在雅克·貝漢看來,拍攝《地球四季》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表達動物本身的情感,如何跟隨動物的速度去奔跑。「我想展現出它們的內心世界,表達它們的感受,以動物的視角來講述動物們的故事。」他說,每一隻動物都在表達生命,而生命的表達在於動態的捕捉。為了更完美地展現動物最原始野性的魅力瞬間,製作團隊在拍攝過程中創造出了新的拍攝技術和方式。

  雅克·貝漢說,《地球四季》 中觀眾能看到駿馬馳騁、野狼狂奔的場面,還能感受狼馬大戰的驚心動魄,這些經典畫面的順利捕捉全靠製作團隊開創性地製造出了「山地輪」這一四輪交通工具。這種機器可在森林中自然穿梭,也可以非常快的速度跟在動物旁邊,讓攝像機與奔跑的野豬和雪狼並駕齊驅,最終拍攝到的畫面非常穩定,不會前後抖動。

  當被問及是否看過同是自然電影的《我們誕生在中國》時,雅克·貝漢連聲稱讚了這部陸川執導的作品,在為片中雪豹媽媽的犧牲所感動、被可愛的金絲猴「萌到」的同時,他也感慨拍攝這類影片最需要的是耐心,「自然電影雖然有劇本,但不會按照劇本走,其實動物才是舞臺導演。」對於他來說,動物並不是演員,沒有辦法指導它們的行為,「這個鳥兒什麼時候要飛上天什麼時候落下來,我們並不知道,當然,我們創造了一些技術手段讓攝影機能跟著它們同時飛天入地,但更多的時間我們還是在等待。」

  他還透露,為了拍攝羚羊等膽小的動物,工作人員搭設了隱蔽帳篷在同一地點連續等了8天,「首先要融入動物的世界,並被它們接納,畢竟動物們才是主角。」(見習記者 陸乙爾)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地球四季》定檔9.27 呆萌動物演繹奇趣大自然
    網易娛樂9月18日報導 由法國國寶級導演、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和雅克·克魯佐共同執導的世界頂級自然電影《地球四季》片方發布了「森林音樂會」預告片及海報,並宣布定檔9月27日。預告中自然動物們呆萌出場,飛翔、奔跑、餵食等畫面輪番上演,可愛逗趣的場面讓人忍俊不禁。
  • 找到新的「地球」?四季皆有,你這次真的有外星生命嗎
    現在我們的航空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航天科技產品被送到太空去探索地球之外的新生活環境或新生命!之前,美國宇航局是最強大的人類航天機構,他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為全人類的太空探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現在人類科技已經在我們地球周圍的宇宙中發現了近1000個顆衛星!
  • 我們都是地球的孩子,人和動物的交流是生命的本能
    之一孩子與動物都有著一個共性——純粹、可愛。童話故事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或善良或兇惡,代表著真善美又隱藏著假惡醜。通過一些美好又曲折的故事,向孩子們講述著這個世界的真相。孩子們總是睜著如動物一樣單純、好奇的眼睛,慢慢地認識和感受著成長的快樂和溫暖,悲傷和凜冽……兒子最喜歡的是一本攝影集——《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封面那個像女王一樣騎在駝鳥上狂奔的女孩, 那般自信高貴,不知迷倒了世界上多少童真的心。
  • 國情小百科|世界動物日 讓人類與動物和平共處
    「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源自12世紀義大利修道士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的倡議,他呼籲人們在10月4日這一天,「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1931年,許多生態學家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召開會議,正式提議設立「世界動物日」,以此來號召人們對動物的關心。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原標題: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接力社推出新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4月17日,由接力出版社主辦,北京動物園協辦的「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新書發布會暨攝影作品展啟動儀式」在北京動物園科普館召開。
  • 如果北極史前冰凍生命紛紛復甦,對地球和人類是福還是禍?
    地球自40億年前誕生生命以來,通過數十億年的進化和演化,已經形成了如今有著數百萬種以上的,豐富的生命世界。在地球生命史上,到底出現過多少種不同的生命,相信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清楚。雖然我們不知道漫長的地球生命史,誕生過多少種生命,但是我們卻知道,不同時期的生命自然是不同的,那是因為生命一直都在不斷進化和演化,數萬年前的人類祖先跟現在的人類是有明顯區別的,除了人類,其它的動物自然也是一樣。
  • 與小動物和諧共處
    地球很大,如果人連身邊的小動物都容納不下,那還會容納社會上與自己有競爭的其他人嗎?個人認為,天生萬物皆有靈,都有存在的道理,不能因為個人片面理解抹殺全部道理。假如有狗咬傷了人,就要殺死全部的狗,那麼有人殺死了人,那豈不就要把人全滅了!這顯然不是個道理。那究竟人如何達到與小動物和諧共處呢?
  • 地球上各種動物重量排行榜 細菌排名第一人類第六
    人是地球上最優秀、進化最完善的動物(物種),就這一點而言,人排在所有動物的前面。然而從各種動物在地球上的總重量來看,人類卻落在了第六位,因為有的物種儘管個體重量(單重)很小,但數量很多,加在一起,總重便超過了人;還有的物種雖然數量不及人口,可它們的單重是人的好幾倍,於是總重也超過了人。不妨先來說說細菌。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生命的起源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不知道多少年,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仍然是最有挑戰最引人注目的科學難題之一。生命起源的假說生命起源的假說,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一、神創論。無所不能的神創造了萬物,包括生命和高等智慧生命人類,因為神無所不能,所以人類無法解釋的事情最後都可以推給神,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十部紀錄片帶你體驗生命之美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這些紀錄片,用細膩的鏡頭娓娓道來生物真實生活與人類想像的自然棲息之間的天差地別,一起體會「活著」的飽經風霜和彌足珍貴。
  • 豆瓣評分9.7《老鼠和獅子》:揭示生命對於動物是平等的
    你還記得《伊索寓言》裡獅子和老鼠的故事嗎?還對那隻報恩的老鼠有印象嗎? 獅子和老鼠的故事被凱迪克獎得主南希 埃克霍爾姆 伯克特和她的兒子蘭德·伯克特精心創作成了繪本《老鼠和獅子》。兒童文學作家常立將它翻譯成了漢語,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它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豆瓣評分高達9.7分。
  • 另一個地球?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
  • 動物福利法:人類對生命的尊重與善意
    近年來,世界動物保護組織更明確提出了動物應享有以下五大自由:不受饑渴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不受痛苦和疾病傷害的自由、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2003年,德國國會通過一項決議,要用憲法來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德國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動物權利寫進憲法的國家,這也是人類與動物關係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出臺了有關反虐待動物的法案。
  • 人類已知地球最大的生物藍鯨
    藍鯨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大的哺乳動物,一條舌頭就有一輛轎車那麼重,在地球上是巨無霸級別的存在,卻時刻面臨滅亡的風險。其實藍鯨在進食時,也會喝下大量海水但它會用鯨鬚將海水過濾出去,只留下磷蝦和其它海洋生物,藍鯨一天大約要吃下7噸的食物,南北兩極豐富的食物來源可以供藍鯨一直長大,但是如此的龐然大物移動的速度不是很快,藍鯨一般每小時遊3到5公裡左右,相對於人平時走路的速度,如果被一些討厭的動物追趕時,也可以達到每小時40公裡,同時藍鯨也是比較長壽的動物,雖然不同的地方人類的壽命可能會有差異,但是目前人類的平均年齡在
  • 地球環境怎麼了?宣布滅絕的物種又重新出現,地球環境在變好?
    地球在很早前環境是非常溫和的,孕育了很多生命,每種生命都能夠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但是自從人類誕生,地球環境就開始發生了變化,人類與大自然一直難以做到和諧共處,對地球環境大肆破壞。起初地球的生態系統是非常穩定的,每個生物都要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作為地球的最高領導者,統治著地球,但是人類卻憑藉著自身的力量對大自然進行開採、破壞。
  • 《動物農場》:諷刺蘇聯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說
    《動物農場》中譯本喬治·歐威爾可以說是一個而比《一九八四》早幾年之前,他發表於1945年的中篇小說《動物農場》(或譯《動物莊園》),也是反烏託邦的,是一部諷刺蘇聯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說。《一九八四》中表現的思想和內容,在此書中已經有所反映。《動物農場》通過發生在動物身上的故事,影射政治事件。
  • 孕育了生命、成就了人類文明,淺談地球上最平凡的物質——水
    但是「不吃」和「不喝」是兩碼事。;人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生存7天,但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不能活過3天。水約佔成年人體重的70%,而水母中甚至含有超過90%的水。儘管一噸水遠比一克拉鑽石便宜,但維持生命的是水,而不是鑽石,水是生命之源,生物沒有水就不能獨立生存。水除了是生命所必需的,還扮演著其他重要的角色。水是能溶解大多數物質的終極溶劑。如果你吃太鹹或太辣的食物,遇水可解之。
  • 中國兒藝《伊索寓言》帶孩子跳「動物模擬操」
    「烏鴉喝水」、「龜兔賽跑」、「狼來了」……這些與動物有關的寓言故事,融合成了中國兒藝的最新作品——《伊索寓言》。昨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在四樓假日經典小劇場召開「《伊索寓言》暨2012世界經典童話年」媒體見面會。這部由「世界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改編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心靈成長的故事。
  • 從珍稀動物生命狀態的視角,重新認識自然,理解生命
    正當大家聆聽著開篇中萬千動物們的美妙聲音時,屏幕卻突然提示到,他們都是【即將滅絕】的動物,伴隨而來的,是每隻動物的現存數量遞減和畫面的逐漸消逝...(視頻有中文字幕,看著很有感觸)影像結尾,指出了人類的種種行為給動物帶來的危害,呼籲「保護我們的地球」!
  • 為什麼地球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
    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立刻就想到了「吃橘子之前為什麼要先剝皮」?這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橘子就是這樣的,地球生命的演化也是這樣的,難道還存在為什麼嗎?我們也想不通為什麼那顆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如果沒有撞上的話,恐龍現在還可能存在於世,人類文明也不會出現,地球又是另一番面貌。可是,小行星就是撞上了,人類就出現了,歷史就是這樣,事情就是這樣,吃橘子就得先剝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