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就是把牛奶倒進河裡?你根本不知道那日子有多悽慘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書評58個

上世紀20年代美國街頭

上世紀20年代,美國人處於極度的樂觀之中。如果你置身於那個時代,恐怕也很難不樂觀:經濟高速發展,維持著極高的增長率;商業高度繁榮,消費主義盛行;科技飛速進步,大工業生產熱火朝天,確保了更便利的生活,連藍領工人都開始購買汽車,在家中安裝電話;文化日益多元,紙媒電臺、書籍出版、電影音樂,帶來了思想和文藝的飛躍……

與此同時,股市高歌猛進,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比如僅有七八萬人口的小城市,竟有1/3的人是房產中介,房產年漲幅達到3-5倍。

人們甚至認為,這種繁榮會一直持續下去,美國乃至人類的未來有無限可能。1929年9月,美國時任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直接為未來背書,他說:「現在,沒有擔心的理由,這一繁榮的高潮將會繼續下去。」

但在一個月後,一切都變了。

《大蕭條:1929—1933》一書的開篇便寫道:

「1929年10月24日,美國遭受了災難性打擊。不是因為炸彈襲擊,也不是因為自然災害——儘管兩者在接下來的15年裡都發生了——而是因為至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股市崩盤。就是在這個『黑色星期四』,大蕭條開始了。」

書名:《大蕭條:1929—1933》

編著:凱薩琳·馬什

譯者:畢元輝、劉也銘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定價:68元

在之前的9月3日,美國股市已經見頂。當然,當時沒人相信那是頂部。即使調整幾天,多數人仍認為只是常規調整。

到了10月21日,大量股票被拋售,甚至使全國範圍內的股票自動收報機都跟不上交易速度,人們只知道自己在虧錢,卻不知道虧了多少。

10月24日,也就是後來的「黑色星期四」,《紐約時報》報導稱,前一天「雪崩式的拋售」創造了「史上最大跌幅之一」。然而,最糟糕的還在後頭。

接下來的10月28日,股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跌。隨著道瓊指數單日下跌38點,跌幅接近13%,銀行家們只好聽天由命。

「那天晚上,一種不祥之兆在空氣中瀰漫,人們強烈地意識到,美國式的生活方式正處於崩潰的邊緣,大繁榮時代結束了,一切才剛剛開始。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的清晨,僅在前半個小時,就有300萬股股票易手。當地和國際電話線、電纜、無線電和電線都被堵塞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股票被拋售,由於沒有地方存放銷售單據,交易員們乾脆把它們塞進垃圾箱。無論價格高低,都找不到買家,有些人神情茫然,驚惶失措。當1.5萬英裡長的股票交易單據被列印出來時,一些人嚇暈了。當銀行家們收回他們的保證金時,那些付不起保證金的人都被迫拋售股票,他們畢生的積蓄瞬間化為烏有。截至當日收盤,紐約證券交易中心共交易1640萬股,這一記錄保持了近40年。」

這個黑色星期二,被視為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美國歷史上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而它僅僅是個開始。此後,人們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許多舊日白領甚至富翁,淪落到在街頭排隊領救濟甚至乞討的地步……

這場持續日久、波及全球的大蕭條,在此後近百年間被人們反覆提起與研究。它不但是美國人的痛,也是世界經濟之痛。中國畫報出版社「螢火蟲」書系的這本《大蕭條:1929—1933》,以圖文並舉的方式,展示了奢華繁榮的20年代,描述了股票崩盤、銀行倒閉所引發的混亂。它結合數十位學者的專業解讀,揭示了美國經濟崩潰的原因,探究「大蕭條」如何撕開「咆哮的20世紀20年代」。這場大蕭條影響極為深遠,書中不但記錄了那些試圖阻止這場災難的關鍵人物,也提及了它的連鎖反應——納粹德國的崛起。至於那個時代的各種關鍵符號,如禁酒令的存廢,《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等,都在書中一一呈現。

說起大蕭條,許多人被中學歷史和政治課本的簡短記載所局限,只記得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

之所以有這種思維的固化,其實跟中國老一輩遭遇過的物質匱乏有關。對於長期吃不飽甚至經歷過極端飢餓的人來說,「把牛奶倒進河裡」的刺激效果太過明顯。但如果只記得這個表象,並不能真正理解大蕭條的出現與邏輯。

大蕭條的背景,離不開美國巨大且長期的基本面利好,以及由此積累的極端樂觀情緒,也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推波助瀾和政府的錯誤引導,以及由此誘發的金融與貿易漏洞。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大蕭條的開啟,其實應該上溯到一戰後的歐洲。

書中提到的大蕭條種種細節,如今看來仍然觸目驚心:

許多昔日熱火朝天的巨大工廠區淪為方圓幾十公裡的無人區,變成「機器墓地」。典當、以物易物和行乞成了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因為客戶沒有其他支付方式,實物交易也被接受。

乞討和接受施粥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對許多人來說,造訪街上的施粥廚房成了家常便飯。那些自尊心太強而不願接受施捨的父母會把他們的孩子送去,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們的羞恥感沒有那麼根深蒂固。

如何避免大蕭條?當時經濟學界佔據上風的是計劃派,即呼籲政府多多幹預。戰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一度成為公認標準,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基礎,直至英國在柴契爾夫人時代改轍哈耶克的自由經濟理論。

直至今天,富蘭克林·羅斯福仍被視為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的最關鍵人物。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取代胡佛,當選美國第32屆總統。他推行「羅斯福新政」,大力整頓金融,推動美元貶值,刺激經濟復甦。緊急救濟法等法案的執行、大量基建工程的上馬,也迅速緩解了失業和貧困問題。

但在自由經濟理論重新佔據上風後,也有許多人認為,大蕭條不過是經濟規律使然,不管有沒有羅斯福的新政,經濟都會觸底反彈。

對於大蕭條的研究,其實從無定論。如何避免大蕭條,人類也從未拿出真正的解決方案。

慘痛記憶倒是永恆的存在,影響著一代美國人。當然,大蕭條時代也不完全是灰暗氣氛,書中還提到了那個時代的閃光點,或說是意外收穫。

比如爵士樂的復興,比如在那個時代撫慰人心的電影,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當然,因為大蕭條,成本極低的讀報,成了人們最重要的消遣。至於讀書,許多人已經買不起書,但公共圖書館卻成了無數人打發時光的最佳去處。有人甚至說:「要不是因為有圖書館,我沒準早就瘋掉了,或者自殺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

原標題:《大蕭條就是把牛奶倒進河裡?你根本不知道那日子有多悽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經濟危機時,為什麼美國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
    把牛奶倒進河裡不一定是資本家,更有可能是普通農民,而且倒牛奶不僅僅只發生在美國,其他國家也會發生,不光倒牛奶,還有其他農產品也是爛在地裡。先說一下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因為生產過剩,造成賣不出去,商品賣不出去就無法發工資,償還銀行貸款,造成企業倒閉,而工人拿不到工資就無法消費,造成企業銷售更加困難,倒閉更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大蕭條讓美國經濟遭到重創,並且誘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經濟危機時為何會發生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呢?這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
  • 一故事一考點|01牛奶倒進河裡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
    01故事:牛奶倒進河裡上中學時,我們在歷史教科書裡面讀過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上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資本家為了維持商品價格,保證利潤,不惜銷毀大量商品,甚至有牛奶被倒進河裡歷史總是會重演,這是幾千年也擺脫不了的怪圈。疫情期間,美國又把教科書重新演繹了一遍。
  • 經濟大蕭條過去90年後,美國的牛奶又被倒河裡了
    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這個國家到處充斥著對消費者的壓迫,美國人民何時才能真正的站起來!玩完梗之後,出於本能反應我對視頻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畢竟美國經濟大蕭條已經過去快一個世紀了,怎麼現在美國資本家們還在倒牛奶呢?很遺憾的是,這件事是真的。《威斯康星州農民報》在當地時間3月31日報導,有大批該州奶農接到通知,要求他們傾倒當天自家農場產出的牛奶。
  • 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河裡,卻不願「低價」給窮人?
    問題: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河裡,卻不願「低價」給窮人?商人重利,這是定律,加入有10噸牛奶,你如果分5噸免費給別人喝,那麼你剩下的5噸也一分錢都賣不上,反而,你把多餘的5噸倒掉,剩下的5噸還能賣一些錢,就是這個道理。
  • 很多人不懂,有些牛奶註定是要被倒到河裡的
    想必很多人都在課本上學過,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願意低價賣給窮人。一邊是被大量傾倒浪費的食物,一邊是掙扎在飢餓生死線上的窮人。那時候,我們都控訴資本家的罪惡。而今天,這樣的一幕幕也在國內不斷上演。
  • 誰把「牛奶」倒河裡
    @微城事    @南都記者吳潤凱 實習生李丹丹:你見過乳白色的河流嗎?前日上午,有網友報料稱,仲愷高新區陳江白雲山路口對面一條小河呈乳白色,並伴有刺激性氣味。該網友質疑附近有企業偷排汙水。網友「狂之風」則開始調侃道:誰把「牛奶」都倒進河裡了?
  • 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倒牛奶一幕重演,美國經濟真的不行了?
    筆者記得,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曾這樣描述:密西西比河畔,農場主正將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車車的大肥豬倒進河中,僅1933年一年就有640萬頭豬被活活扔進河裡淹死,有5萬多畝棉花被點火燒光。同樣在英國,在法國,在荷蘭,在丹麥,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魚,整袋的咖啡豆被倒進大海,無數的奶牛、小羊被殺死……美國農場主把大量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成為了那場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自此,在這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中,全世界的人們似乎再也沒有親身經歷過那一幕。而最近,倒牛奶一幕在美國又重新上演了。
  • 在大蕭條時期,為什麼美國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給窮人喝?
    在1933年經濟跌入最谷底時,美國有1300萬至1500萬人失去工作,失業人數佔人口總數的二成左右,這讓美國很多家庭都陷入了極度貧困當中。在大蕭條時期很多美國人連飯都吃不起,據說在10年大蕭條期間因為吃不起飯而餓死的人大概有六七百萬,這個數量是非常驚人的。
  • 經濟危機時為什麼奶農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
    經濟學——傻子轉化為理性人的社會科學其實我國也有一些倒奶,都有過報導:2004年,就有新聞報導過當時浙江某處160戶奶農將鮮奶倒入水溝。2014年,也就是三鹿那個事件發生前後,也有奶農倒奶。前幾年歐洲奶農也傾倒過牛奶,只是規模不大。
  • 大蕭條時期的「倒牛奶事件」,為什麼不免費發給窮人喝?
    後來深入了解,才知道農場主的牛奶、糧食和牲畜,因為價格暴跌只能這樣處理,他們也根本沒有能力把這些運到城裡分給窮人——成本太高了。於是,我和其他人一樣,產生了第二個疑問:既然城裡的中產階級飢腸轆轆,甚至露宿街頭,為什麼不帶著家人去農村,就算是為農場主工作,換點本該扔掉的糧食也行啊!美國人真是太傻了,要不就是太懶了……下面,咱們就來具體說說,先看農村發生了什麼事情。
  • 倒牛奶事件重現,經濟大蕭條開始了嗎?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783篇原創文章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乳製品產量嚴重過剩,大量牛奶滯銷。於是,農場主為了保證利潤,把大量過剩的牛奶直接倒進密西西比河。「資本家們寧可將牛奶倒掉,也不願分給窮人。」這是出現在以前歷史教科書裡的一幕。
  • 美國數十萬加侖牛奶倒下水道,網友感慨:這一幕好像在課本上看過
    1929年—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期間,由於供需關係混亂,美國曾出現「奶農賣不掉、民眾買不到」的尷尬局面,「倒牛奶」也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一大象徵。可難以想像的是,這本該是歷史課本的一幕,居然在最近幾天重現在美國威斯康星州。
  • 山東新泰萬隻小黃鴨被倒進河裡 部分已死亡(圖)
    山東新泰萬隻小黃鴨被倒進河裡 部分已死亡(圖) 2014-06-13 13:28:10來源:齊魯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12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新泰市汶南鎮英家莊,看到幾名村民正拿著鐵鍁在河邊來回逛,發現死了的小黃鴨,就撈上來燒掉,河道大概有20米寬。村民陳先生說,這條河叫英家莊河,昨天河裡漂著成千上萬隻小黃鴨,他下河打撈死了的鴨子,打撈了整整九袋子,後來焚燒掩埋了。「現在河裡已經乾淨多了,我們今天再打撈一遍。」陳先生說。
  • 經濟學:為什麼把牛奶倒進河裡——相對過剩
    牛明例人月中,肥車的大中,僅15年,有40萬頭的到釐現,有53萬多商花材點火化光。同日,在國、甚國,丹麥,蘭,的子、整如的,想的何邊大寫,無數的切生,小算被系既一一酒真的是「生產過剩」,車圖上多了嗎不C的1廣大的勞動若這時正缺吃少穿,過看的生活奇任的現象,分動若缺吃少在找受準。
  • 「資本家才會倒掉牛奶,這些窮人家的孩子,憑什麼倒?」
    「資本家才會倒掉牛奶,這些窮人家的孩子,憑什麼倒?」前段時間, 微博上一段小視頻炸了。視頻內容是幾個孩子蹲在地上,把喝剩的牛奶倒進水溝,水溝裡流淌的也是白花花的牛奶。面對採訪,校長解釋,孩子們把喝剩的牛奶倒進水溝,是因為學校有統一要求:「牛奶喝不完,倒掉也不能帶回家!」為了貫徹這一點,學校還要求孩子們把牛奶盒壓平上交,順便進行回收。
  • 資本主義國家又開始倒牛奶了,這次比大蕭條更可怕?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似曾相識的中學歷史書裡的,每個人都非常熟悉的,1929年美國大蕭條期間,資本家將牛奶倒入下水道的場景。大蕭條期間,美國人民收入劇量下滑,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當時全美最大的產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價由4.79美元降到3.48美元。市場已經不需要那麼多奶牛,按照正常的市場調節,人們需要節衣縮食,將財富用於更迫切的領域。
  • 1932年,為何美國寧願把牛奶和豬倒進密西西比河,也不給貧民吃?
    1932年,為何美國寧願把牛奶和豬倒進密西西比河,也不給貧民吃?美國在一九二九年十月份的時候發生了一次經濟危機,這次的危機讓美國差一點就站不起來了,在這件事情之後很多人對於未來都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一些極端的人選擇了跳樓,不僅僅是資本家,很多的老百姓也在這場危機裡面不停地掙扎著。
  • 美國農場主為何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專家:想分卻不能
    相信很多國人對美國農場主的做法不解,既然是經濟大蕭條,百姓大量失業,喝不上牛奶。為何農產主不將這些牛奶低價處理,或是免費發放給窮人呢?至少還能賺個口碑,為蕭條過後的生意添磚加瓦。甚至還有人以此來援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聲稱在我國就絕對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然而,事實果真是如此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傾倒牛奶的真正是誰。
  • 樓市也出現「倒牛奶」現象,房價真「不允許」下跌?內行透露答案
    還記得在在高中歷史課本上,有這樣一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大量牛奶嚴重過剩並出現滯銷,面對這種局面,為了保證利潤,農場主並沒有把牛奶降價銷售或者送給買不起的人,而是直接倒進了密西西比河裡,瞬間河水染成了白色。
  • 時隔91年,美國倒資本主義牛奶歷史重現!美聯儲:經濟還會惡化
    前幾天出現了一條熱搜,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注意。這一條熱搜顯示美國有些地方開始倒牛奶了,而這一事件曾作為經典寫在了我們的歷史課本裡,1933年的故事重現了! 而這一切是否在預示著2020年將會成為拐點,新的十年會發生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