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時為什麼奶農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

2021-01-09 財經者四

經濟學——傻子轉化為理性人的社會科學

其實我國也有一些倒奶,都有過報導:

2004年,就有新聞報導過當時浙江某處160戶奶農將鮮奶倒入水溝。

2014年,也就是三鹿那個事件發生前後,也有奶農倒奶。

前幾年歐洲奶農也傾倒過牛奶,只是規模不大。

奶農在供應過剩的時候倒奶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奶農不倒奶,在1929年美國那個情況下就意味著自己要挨餓。

經濟學是這麼一個東西,即使你是傻子,最後也會做出經濟學理性人假設下的決策:經濟學說加油站開在路邊能夠盈利,可是來了群傻子,有人將加油站開海邊,有人將加油站開樹林。偶爾開在路邊的加油站盈利了。經濟學家一看,呀,你看,理性人會將加油站開在路邊,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奶農即使想要將牛奶給窮人,但是給窮人的話奶農自己的生活會更加窘迫,所以,給窮人的行為就不會發生。

密西西比倒奶事件

在1929以前,美國農產品早已變現為過剩。到1929年,經濟蕭條導致牛奶的需求進一步下降。而當時奶農並沒有長期儲存鮮奶的技術。牛奶無菌包裝是在20實際40年代,在當時牛奶行業的主要生產副產品是煉乳,或者你可以通過巴氏殺菌,低溫儲存7天。這兩種方式都需要高額的成本投入。鮮牛奶是不能直接飲用的(當年某小說家就鬧過這樣的笑話,直接喝生牛乳風險很大)。

而降價銷售,其實已經在實施了,1931年1月100磅(90斤)是2.25美元,到了1933年4月是0.99美元100磅(90斤)。這個價格,其實已經觸及到了奶農的養殖成本。而鮮奶要變為巴氏殺菌奶或者變為煉乳還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此時很多奶農連生活必需品都已經買不起,所以,倒奶對於奶農,一方面減少了過剩的牛奶供給,另一面降低了奶農的儲存成本。在財務上,這就是一筆壞帳。

不是資本家導致的奶農倒奶,當時保護奶農利益的奶農協會還要強制大家一起倒奶。這類似於歐佩克控制石油產量的做法。用減產讓奶價回升,因為這是過剩災難,而不是不足。如果奶價回升到奶牛不死,那麼就是一場奶農的勝利。

資源錯配,需要政府分配

資源分配,也是需要成本的。經濟危機的本質是資源錯配。如今的經濟學理論已經更多地普及,內容更多。如今的牛奶儲存技術也突飛猛進。倒奶已經很少了,牛奶可以被儲存,可以低成本做成奶酪和其他產品比如奶糖。這也構成了政府儲備再分配的可能性。

在1929年,政府即使想要實現牛奶給窮人的做法,他們反而需要支付大量金錢給牛奶加工廠。相比之下,直接發放救濟金和食物其實更加經濟實惠。我們經常看到那種代表性的老照片,一群人排隊等待發放免費食物或者救濟金。當時美國經濟危機期間農產品並不短缺。因為那是過剩和需求不足導致的經濟衰退,和我們中國當時民國的戰亂飢餓流民,性質天差地別。

相關焦點

  • 經濟危機時,為什麼美國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
    把牛奶倒進河裡不一定是資本家,更有可能是普通農民,而且倒牛奶不僅僅只發生在美國,其他國家也會發生,不光倒牛奶,還有其他農產品也是爛在地裡。先說一下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因為生產過剩,造成賣不出去,商品賣不出去就無法發工資,償還銀行貸款,造成企業倒閉,而工人拿不到工資就無法消費,造成企業銷售更加困難,倒閉更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大蕭條讓美國經濟遭到重創,並且誘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經濟危機時為何會發生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呢?這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
  • 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河裡,卻不願「低價」給窮人?
    問題: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河裡,卻不願「低價」給窮人?商人重利,這是定律,加入有10噸牛奶,你如果分5噸免費給別人喝,那麼你剩下的5噸也一分錢都賣不上,反而,你把多餘的5噸倒掉,剩下的5噸還能賣一些錢,就是這個道理。
  • 美國農場主為何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專家:想分卻不能
    相信很多國人對美國農場主的做法不解,既然是經濟大蕭條,百姓大量失業,喝不上牛奶。為何農產主不將這些牛奶低價處理,或是免費發放給窮人呢?至少還能賺個口碑,為蕭條過後的生意添磚加瓦。甚至還有人以此來援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聲稱在我國就絕對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然而,事實果真是如此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傾倒牛奶的真正是誰。
  • 一故事一考點|01牛奶倒進河裡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
    01故事:牛奶倒進河裡上中學時,我們在歷史教科書裡面讀過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上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資本家為了維持商品價格,保證利潤,不惜銷毀大量商品,甚至有牛奶被倒進河裡歷史總是會重演,這是幾千年也擺脫不了的怪圈。疫情期間,美國又把教科書重新演繹了一遍。
  • 在大蕭條時期,為什麼美國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給窮人喝?
    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美國歷史上經歷時間最長,影響最遠,也是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這一次經濟危機的起因是1929年美國股市大跌,隨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結果導致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廠關門,工人失業,大量的人口沒有收入來源。在1933年經濟跌入最谷底時,美國有1300萬至1500萬人失去工作,失業人數佔人口總數的二成左右,這讓美國很多家庭都陷入了極度貧困當中。
  • 英國奶農每周倒奶500萬升!美國既倒奶還埋豬,資本主義的原罪?
    英國因新冠疫情採取封閉措施以來,大部分咖啡館、餐館關門,導致牛奶需求量顯著下降,報導稱奶農由於無處儲存而每周要倒掉500多萬升牛奶,美國也出現了倒奶和埋豬的新聞。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觸發了那句熟悉的話,「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
  • 1932年,為何美國寧願把牛奶和豬倒進密西西比河,也不給貧民吃?
    1932年,為何美國寧願把牛奶和豬倒進密西西比河,也不給貧民吃?美國在一九二九年十月份的時候發生了一次經濟危機,這次的危機讓美國差一點就站不起來了,在這件事情之後很多人對於未來都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一些極端的人選擇了跳樓,不僅僅是資本家,很多的老百姓也在這場危機裡面不停地掙扎著。
  • 很多人不懂,有些牛奶註定是要被倒到河裡的
    想必很多人都在課本上學過,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願意低價賣給窮人。一邊是被大量傾倒浪費的食物,一邊是掙扎在飢餓生死線上的窮人。那時候,我們都控訴資本家的罪惡。而今天,這樣的一幕幕也在國內不斷上演。
  • 1929年,美國奶農倒牛奶到密西西比河,為何不送給窮人?
    實際上,在奶製品行業,這一現象更加的突出,技術進步顯著提高了美國全境奶製品企業的產奶能力,在危機爆發的1929年,全美的產奶量高達110億加。美國牛奶產量倍增的背後,是來自於威斯康星、紐約、明尼蘇達幾個州奶農的辛勤付出。以威斯康星州舉例,在那一年,全州土地有一半以上用來建農場,這些農場中又有七成是養牛場,這樣的產業基礎,不難理解1929年會出現生產過剩。
  • 非要把牛奶倒溝裡不讓窮人喝?
    不知道現在的中學課本裡還有沒有這段,說的是西方國家在經濟大危機期間,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給貧苦百姓喝。當時的理解是罪惡的資本主義國家裡的資本家為了保持牛奶價格不跌而強行倒掉牛奶。當時的這種批判,其實是讓資本背了鍋。
  • 經濟大蕭條過去90年後,美國的牛奶又被倒河裡了
    據悉每家農場的傾奶量為20000~30000加侖(1000加侖≈3.7噸),並且他們還被告知在接下來的一周中他們每天都要這樣倒奶。(圖源:Youtube)這一幕讓很多網友不禁想到了90年前美國大蕭條時期「資本家寧可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喝」的歷史,而且巧合的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傾奶事件的起源地同樣是威斯康星州。雖然都是倒奶,但是兩次事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 又現「奶農倒奶」?真相是這樣的……
    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智農互聯】今年年初,一則奶農倒奶的視頻流傳於網絡。視頻顯示,幾個奶農在馬路旁的綠化帶傾倒罐車中的牛奶,而旁邊的大樓赫然寫著「衛崗乳業」。後經記者調查了解,這是來自山東臨沂的奶農,與衛崗乳業籤有供應協議。
  • 評論:「倒奶殺牛」是產業轉型之痛
    「倒奶殺牛」的現象,奶農每天把滯銷的鮮奶賤價賣給養豬戶或者倒入農田,甚者選擇殺牛來「斷臂保身」。  奶源地接二連三出現「倒奶殺牛」事件,對奶農而言,是一種現實的無奈。對社會來說,則無異於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時下,輿論對此現象已有一些議論。比如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典型性「經濟危機」。還有人說這是洋牛奶企業的「陰謀」,大意是洋品牌低價向中國輸入奶製品,致使國產奶滯銷,奶農殺牛,搞垮中國奶製品行業,它們趁機佔領中國市場後再大幅漲價。
  • 奶農狂倒奶 超市鮮奶價格不降反升
    奶農狂倒奶 超市鮮奶價格不降反升  解說從2015年1月以來,中國多地奶製品企業停止向個體奶農收購牛奶,牛奶滯銷導致一些奶農不得不將新鮮牛奶倒掉。據了解,中國的鮮奶收購價格從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現在的3.9元/公斤,但是處於牛奶產業下遊的零售環節,卻並未見到降價。記者1月14日從南京某大型連鎖超市了解到,目前零售鮮奶價格不降反升,但銷量卻大幅萎縮。  奶農狂倒奶 超市鮮奶價格不降反升  解說從2015年1月以來,中國多地奶製品企業停止向個體奶農收購牛奶,牛奶滯銷導致一些奶農不得不將新鮮牛奶倒掉。
  • 美國再現倒牛奶事件,為何不把牛奶給窮人,背後原因你可能不知道
    最近美國又有倒牛奶的新聞出來了,報導放出了美國奶牛倒牛奶的視頻,很多人看到這些新聞之後一方面感嘆浪費,轉而又覺得美國的資本主義實在可惡,竟然倒掉都不發給窮人喝。事情真的是這樣的麼?你可能理解有誤了。想要了解事情為何發展成這樣就要先了解美國的牛奶產業鏈,美國的牛奶產業鏈先是牛奶加工商從奶農主處購買原牛奶,加工之後供應給學校和市場。與中國的牛奶產業鏈不同,美國的牛奶很大一部分是供應給學校的。到這裡可能有些讀者明白了,別著急,還沒完。
  • 衛崗乳業現「奶農倒奶」 原奶過剩引利益之爭?
    在液態奶銷售旺季來臨之時,奶農倒奶事件再次出現。近日,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爆料,有大批奶農在南京衛崗乳業公司樓前維權,並將運來的原奶當場傾倒。倒奶鬧劇始末近日,一則奶農倒奶的視頻流傳於網絡。視頻顯示,幾個奶農在馬路旁的綠化帶傾倒罐車中的牛奶,而旁邊的大樓赫然寫著「衛崗乳業」。事後,記者聯繫到事件的當事人。根據當事人的說法,此次維權的奶農大部分是山東臨沂、江蘇徐州一帶的牧場主,這些奶農與衛崗乳業籤有長期的供應協議。
  • 楊靜:「倒奶」事件 相似事件 本質區別
    回顧歷史,很容易讓人想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曾經發生過類似的倒奶事件,類似的一幕在近一百年後的中國再次上演,是否意味著當今中國的經濟正在走當年美國經濟危機的「老路」?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當美國參加二戰需要補充大量兵員時,因體質不合格遭淘汰的人達到 40%。 從上述史料中我們不難看出,導致美國當年發生倒奶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經濟陷入了嚴重的、全面的生產過剩危機,而導致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這個國家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與生產的社會化之間存在著的尖銳矛盾,作為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矛盾的產物,經濟危機及由此產生的生產相對過剩和消費相對不足的現象自然無法避免。
  • 黨媒:倒個牛奶,真的要與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掛鈎嗎?
    黨媒:倒個牛奶,真的要與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掛鈎嗎?奶農因為牛奶滯銷沒有多餘的錢去購買飼料,只能賣牛換錢。澎湃新聞記者 權義 圖       「呵呵。呵呵。」一位新華社記者轉發「社會主義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的本質區別」後,在朋友圈裡做出的無奈評價。去年底以來,一些產奶區縣頻發的「殺牛倒奶」,引發強烈的關注。對此,有人憂慮,從感情上為奶農傷心、為鮮奶喟嘆;也有「磚家」分析道,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倒奶」與資本主義國家不一樣,具有偶然性。
  • 「奶農倒奶」背後的真相
    很多時候,反常的背後並不是資本家在冷血地丟棄社會財富,當奶農讓勞動成果白白流逝,作為旁觀者應該意識到他們在遭受怎樣的痛苦。這個場景不由得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1929年美國大蕭條期間資本家將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那是因為「生產過剩」。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送給貧窮的消費者而影響自己的正常銷售收入。於是不少網民在社交媒體上感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不就像是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嗎?」新冠病毒的疫情的確讓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遭受到巨大的衝擊。
  • 「倒奶」風波背後:乳企利潤大漲 奶農受累又擔風險
    奶農普遍反映,乳企在質量上大幅提高要求,但沒有給奶農足夠的指導。比如,赤峰市的一位奶農只知道阿奇黴素不含有青黴素,就給病牛使用了,但牛奶檢測時卻被告知阿奇黴素含有另一項嚴查的指標——紅黴素,而且奶牛體內的紅黴素需要45天才能清除,於是他只好把這些牛都賣了,直接虧損十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