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牛奶倒進河裡不一定是資本家,更有可能是普通農民,而且倒牛奶不僅僅只發生在美國,其他國家也會發生,不光倒牛奶,還有其他農產品也是爛在地裡。
先說一下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因為生產過剩,造成賣不出去,商品賣不出去就無法發工資,償還銀行貸款,造成企業倒閉,而工人拿不到工資就無法消費,造成企業銷售更加困難,倒閉更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大蕭條讓美國經濟遭到重創,並且誘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那麼經濟危機時為何會發生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呢?這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
第一,牛奶一般是農場生產,離消費地還有距離,農民牛奶賣不出去已經虧損了,你還讓農民倒貼運費運到城裡免費發放?
第二,無法甄別窮人,慈善行動需要專門的機構去完成,農民沒有能力確定誰是窮人誰是富人,而且富人行動能力更強,信息更靈通,很有可能農民一腔熱血便宜了富人,卻沒幫助到窮人。
第三,把牛奶放在農場讓窮人主動到農場領取,這又涉及到誰是窮人誰是富人的問題,而且即便如此,農民仍舊需要花費成本去發放。
第四,就算農民把牛奶發放出去,這又降低了市場需求,讓本來難以銷售的牛奶更加無法銷售,因為領到牛奶的人就不會購買了,經濟危機不就是需求危機嗎?
正是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市場規律,決定了農民只能把牛奶或者其他農產品爛掉也不能做慈善,正確的做法是慈善機構出面購買然後自己組織發放,這才不會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這個做法也是目前其他國家的通行做法。
在美國經濟大危機之前,美國對於牛奶的需求旺盛,奶農們加大生產牛奶,造成了供應非常多,而在經濟大危機期間,由於民眾工資等收入減少,自然沒錢買牛奶,過多的牛奶就剩了下來。
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供應太多,同時經濟危機期間需求減少,價格大跌,奶農把牛奶賣給窮人的成本太高,不足以覆蓋成本,只能倒掉了。假如你是一個農民,你家裡的西瓜,白菜等等特大豐收,但是這個時候它們價格又超級低,即使賣掉也虧本,那麼你會怎麼辦?那只能爛在地裡面了。同樣,美國經濟危機期間的奶農們也是如此,假如有人說你們邪惡,只顧得追求利潤,寧願銷毀也要維護東西的價格,你們會不會感覺到非常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