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書那會,曾在歷史課本上讀到過這樣一個場景: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出現蕭條,美國農場主為了保證牛奶的利潤,把大把的牛奶紛紛倒進了密西西比河,瞬間,河水染成了白色。
看著可惜,如此量大的牛奶,不知可以養活多少美國的窮人,就這樣白白地倒掉了,真的彰顯了資本主義的本性。
可沒想到,這樣的事居然在現今再現了。
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幾天前,美國威斯康星州的牛奶出現了滯銷,所以很多奶農不得不選擇倒掉多餘的牛奶。
早在疫情初期,很多居民為了規避風險,早早地在家囤了不少奶,現在,很多供應牛奶的學校和餐廳都關閉了,導致了市場上牛奶的需求量不高,而且不少牛奶廠家也囤積了不少牛奶,無須再從奶農處購買。
而位於威斯康星州附近的一個農場,打開了水龍頭,把牛奶衝進了一個廢水湖,已經連續持續了好幾天,每天至少約22萬加侖(一加侖約3.78升)。
據悉,該州的奶製品,主要以奶酪為主,由於它們都屬於快消品,有保質期,現在沒有買家購買,所以不得不把選擇牛奶傾倒掉。
雖然當地的牛奶供給遠遠大於求,但據奶農們表示,他們必須每天給奶牛擠奶。
都滯銷了,為何還要擠掉?
原因很簡單,不擠,會對牛奶的品質造成影響,但由於過剩太多,沒地方存放,只能選擇把它們倒掉,這種做法也實屬無奈之舉。
付出了那麼多的時間、精力,甚至是金錢,沒想到到頭來,只能將產出的牛奶倒入下水道,奶農們能不感到心酸嗎?
維斯康星州州長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懇求過美國農業部,希望其收購這些剩餘牛奶,分配給一些慈善機構。
但隨著疫情的不斷惡化,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農場會發生此類現象。有專家指出,這種奶製品危機,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4年底,而倒入牛奶的現象與成因,與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高度相似。
當中國的網友聽說了這個消息後,馬上開始熱議,有人稱:這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劇情和在課本裡見過的竟驚人相似。
根據資料顯示,早在1929年時,經濟危機爆發時,美國就出現過倒牛奶的事件。之所以要倒掉,因為牛奶的價格一度降低,很多農場主都覺得,多倒掉一些,等價格回暖時再生產,而且牛奶生產出來後,還需要不少額外的存儲成本,所以除了選擇倒掉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了。
此次疫情爆發的倒奶事件,對奶農來說雖然很心痛,但是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很多奶製品公司在通知他們倒掉前,都表示願意對銷毀的牛奶進行賠償,至於這日後怎麼發展,誰也說不準。
目前,疫情的肆虐,讓全球經濟出現了暫時的停滯,可能「倒牛奶」事件讓經濟危機苗頭出現,若不及時緩解,也許後續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