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
徐建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文正,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吳海雲,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內科主任醫師
蘇正軍,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研究員
王安利,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教授
鬱 琦,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
張 弛,科普達人、通信專業教師
歲末年終,這一年,各種健康謠言也沒有閒著,如果你平時沒時間一一了解,甚至你的朋友圈裡還在傳這些謠言,那你真要好好看看這篇文章了。
近日,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等聯合發布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其中有七大謠言與健康有關。
謠言一:
鼠疫無藥可治,
得上必死無疑
真相: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介紹,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由鼠疫桿菌引起。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鼠疫可以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型鼠疫、輕型鼠疫和其他少見類型鼠疫。歷史上,鼠疫確實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但這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鼠疫的病因、治療、預防等認識不足。
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已不再無藥可救。事實上,臨床上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未治療的鼠疫患者病死率極高,比如最兇險的肺鼠疫,可在發病18~24小時內致命。敗血型鼠疫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幾乎為100%。所以,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患者存活和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防控體系,只要科學應對,不會出現鼠疫疫情大範圍擴散風險。
謠言二:
中國高鐵輻射嚴重,
會造成女性不孕
真相: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劉文正介紹,我國高速鐵路上運行的列車,使用的電力一般為2.5萬伏特、50赫茲交流電。相應地,高鐵的高壓電力設備輻射出這個頻率段的電場和磁場,為「極低頻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不會對女性生育產生影響。
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普通火車、地鐵都有輻射,手機、剃鬚刀有輻射,太陽光也有輻射。只要輻射在一個安全值內,就不會對人產生影響。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規定,高鐵產生的磁場輻射的安全標準為100微特斯拉(磁感應強度單位)以下,電場輻射的安全標準為5千伏/米以下。
北京鐵路局專業人士曾專門對高鐵車廂中的電場輻射進行測量並公開測量數據,不同車型的一等車廂、二等車廂、車廂連接處、駕駛室等位置,電場輻射值分布在0.011-0.021千伏/米的範圍內。比對這些數據不難發現,中國高鐵的電磁輻射量要遠遠低於國際標準,根本不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謠言三:
甲狀腺結節是
甲狀腺癌的前兆
真相: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內科主任醫師吳海雲介紹,總的來說,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病變,真正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只佔很少一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不必過度擔心。
甲狀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觸診、超聲、穿刺和術中病理。隨著現代超聲技術解析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隱匿性很強的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都能被發現,大部分甲狀腺癌經過科學規範的治療可以被治癒。
不過,甲狀腺結節雖不用過度擔心,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另外,由於甲狀腺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很難被覺察,如果出現結節突然增大、吞咽困難、結節附近組織發生粘連等症狀,應進行全面的甲狀腺功能檢測,對結節進行判斷。對難以辨別的結節,應每隔6~12個月定期檢查一次。
謠言四:
人工增雪催化劑
含碘化銀會影響健康
真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研究員蘇正軍介紹,人工降雪使用的碘化銀催化劑即使全部降落到地面上,每平方公裡碘化銀的含量也僅有0.21克。按照降水量計算銀離子濃度,銀離子含量約合0.000035毫克/升,這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和我國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銀的含量不超過0.05毫克/升的要求,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汙染,更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研機構就開始研究碘化銀催化劑對環境的影響。美國、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對人工增雨雪作業後降水和土壤的檢測數據顯示,銀離子的平均濃度都很低。因此人工影響天氣使用的催化劑碘化銀,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可以忽略。
謠言五:
跑步會損傷膝蓋
易患關節炎
真相: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教授王安利介紹,導致關節炎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家族史、超重和受傷等,而跑步的時間長短、強度、距離和完成的長跑次數與關節炎沒有任何關聯。換句話說,年紀越大、體重越高、有關節炎的家族史或者曾經有過關節受傷的人越容易得關節炎。
長跑並不毀關節,馬拉松運動員得關節炎的比例反而比普通人還低。2017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出於健身目的的跑步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也就是說,跑步可以是膝蓋的保護因素,關鍵在於正確的跑步方式。
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跑步,只要方法得當,對關節和健康都是有益處的。
謠言六:
5G基站比4G
對人體輻射更強
真相:科普達人、通信專業教師張弛介紹,輻射其實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網絡提速和基站輻射增值無關。網絡提速不是靠增強通信基站的信號發射功率,而是靠擴容傳輸帶寬,就像拓寬高速公路一樣。5G通信基站也是一樣。而且,通信基站數量越多,手機通話效果就越好,手機和基站之間產生的電磁輻射反而越小。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自然界電閃雷鳴、太陽黑子活動等都在產生電磁輻射。在生活中,無線電臺、基站天線、微波爐、電腦、電視機、吹風機、收音機等和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用電器也會產生電磁輻射。一般來說,電吹風的輻射可以達到100微瓦/平方釐米,電磁爐的輻射量甚至能達到580微瓦/平方釐米,家庭中常用的無線路由器,在1米範圍內產生的輻射量也有60微瓦/平方釐米以上。
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要小於40微瓦/平方釐米。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運營商考慮到信號疊加,工程施工要控制在8微瓦/平方釐米以內。所以,無論是與國家標準還是與常用的家用電器相比,通信基站的輻射量都微乎其微,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謠言七:
拍完X光發現懷孕,
孩子就不能要了
真相: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鬱琦介紹,X射線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和幼仔,甚至胚胎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都是存在閾值的。無論是對於成人還是胎兒,接受到的輻射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損傷。因此,不能離開輻射「劑量」來談論損傷情況。
對於胎兒來講,不同胎齡對應著不同的射線安全劑量。2017年,美國婦產科協會發布相關指南:妊娠0至2周,致畸劑量的閾值是50至100mSv(毫西弗),主要影響是胎兒死亡;妊娠2至8周,致畸劑量閾值是200mSv,主要影響是先天畸形;妊娠8至15周,致畸劑量閾值是60至310mSv,主要影響是智力發育和畸形。所以,胎兒的最小影響劑量閾值是50mSv,理論上只要不超過這個數值就是安全的。
一般情況下,一張普通胸片的輻射劑量是0.02mSv,一張膝關節X射線劑量是0.005mSv,一個頭部CT是2mSv,一個胸部CT是8mSv。顯而易見,這些輻射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要達到50mSv,相當於要連拍2500次胸片,或者連做6次CT。
很多醫院會對接受檢查的人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比如拍胸片時,會給受檢查者戴上特製的鉛帽、鉛圍領,並在腰部及以下圍上沉重的鉛圍裙,避免人體受到不必要的輻射。
本文作者:李超然
來源 健康時報
《江津日報》值班副總編輯 胡小龍 袁孝椿
編審 吳剛 責任編輯 徐瑩
喜歡,就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