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現在魚友們的問題真的是千奇百怪啊,非要問有什麼觀賞魚,可以在比較渾濁的水體中飼養,它也不會死呢?
而且絕對不止一位魚友這樣問,否則我也沒必要寫這篇文章了。
一位魚友提出來的是說,你像我們小時候飼養過的小金魚,把它們放在室外的水缸裡,從春天一直放到秋天,即使我們不聞不問,也看不到魚在哪裡了,但只要保證裡面不缺水,就算水缸裡只剩下來一半的水,它們也不會死,這是為什麼呢,也沒有人餵過它們啊?
還有一位魚友說,自己家裡就是一個泡沫箱,裡面栽種了一棵睡蓮,水質很渾濁,也沒有人打理,是不是裡面也可以放點魚養著呢,因為他的家中已經是魚缸爆棚了,不能再買魚缸了,所以就盯上這個泡沫箱了。
為什麼金魚可以不必管理,照樣也不死呢?
首先來說,我們小時候飼養的這個金魚,它未必就是正宗的金魚,也可能是草金魚,當然也有可能就是金魚,不過必須是飼養密度不大,水體較為開闊,這個是完全有可能不必去管理的。
像是我們小時候的金魚,它們本身的疾病就很少,再一個就是我們飼養的大部分都是些普通品種,越是普通的品種,它們就越皮實,抵抗力很強悍的。
而且大部分時間它們都是可以直接在室外過冬的,只要水缸不被凍嚴實了,水底的溫度在零度左右就不會有大問題。
其次就是以前的金魚大部分都是採取的古法養魚,室外環境也不是封閉的,由於陽光的照射,水缸裡都會長滿青苔或者綠藻,從春季後期開始,小魚蟲就會滋生,一直可以延續到秋季,然後在夏季裡還會有一些蚊子幼蟲之類的小生命來光顧,依靠著自身的水體沉澱作用,即使魚缸裡有些藻類,水質也是可以保持住的。
畢竟很多的水中小生命也會攝食藻類,包括了極度飢餓的金魚也會吃,因此來說,它們之間就可以互為依存,互相形成了這麼一個所謂的生態平衡,除非是水幹了,那麼魚也就完了,否則的話,只要是飼養密度不大,它也不會出現問題,畢竟有時候我們還是會去添加新水或者偶爾投餵的。
水質渾濁並不代表的毒素超標,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水質的渾濁,特別是在室外環境,或者像上述這位魚友所說的栽種睡蓮之類的植物,剛開始的時候,花盆裡或者底部的淤泥等,一定造成水質渾濁。
但是這個渾濁並不是代表水體的毒素一定過高,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慢慢的它也會有一定的沉澱作用的。
再比如我們所看到的龍魚、虎魚、七彩神仙魚等等,它們在野外環境下,那個水質也未必都是一清見底的,也會有一些泥沙等底部雜物,甚至於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渾水塘,但是由於水體的開闊和觀賞魚可以自行選擇它們的生存空間,所以說它們在那裡都可以正常的世代繁衍下去。
前些天我的一位朋友還讓我去一起捕捉黑魚,野生黑魚,據說是池塘水基本抽空了,這些黑魚都在淤泥裡生活著,它們也能夠頑強的生存,這個和我們所說的魚缸裡的水質白濁、氨氮超標、亞硝酸鹽超標,完全是兩個概念。
哪些觀賞魚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其實品種也不少,但是飼養數量一定不要多
再比如去年夏季,我在撈取魚蟲之後,偶爾得到的一些小麥穗魚苗,我就隨意把它們飼養在一個石槽裡,裡面的水體可能連一臉盆水也不到,關鍵的問題是我還把一些多餘的浮萍放在了表面,全部遮蔽了水面。
就在這種環境下,最後到了深秋,竟然還有三四條小麥穗在裡面活著,真的是令人驚奇,於此同時,我院中的破水桶還有若干個,有些在室外魚池中殘疾的小孔雀魚,就被我隨意的扔在這些破水桶裡,一個夏天我也不聞不問,它們都在那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著,一條也沒死。
因為這個水質放的越久,裡面的蚊子卵或者小魚蟲就會越多,而就那麼三兩條孔雀魚苗,根本不會缺氧,也不可能導致整個水體的什麼毒素超標,當然了我們這裡的夏季,幾乎沒有高溫,33度的水溫已經算高的了,超過35度的水溫最多三五天也就過去了。
另外就是,我們這裡夏季也很少會有暴雨,全年不會有過於激烈的天氣,要不怎麼能叫人間仙境呢,這個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據我估計,只要不是水質過度酸化、腐臭,或者在盛夏季節被陽光直射,水溫過高,而我們的飼養密度又極低極低,像是小麥穗魚苗、孔雀魚、迷你鸚鵡魚、比較小的草金魚、斑馬魚、還有一些其他觀賞魚的小魚苗,三條五條的,只要是數量不多,都是可以在這種水質渾濁的水體中飼養的,也不必去添加什麼過濾。
如果是露天環境,容器中長滿青苔或者綠藻,那就更好了,我也曾經說過,我第一次繁殖的金菠蘿魚苗,因為數量太少,被我隨意扔在陽臺的一個魚缸裡,大約是一米的水體,也是根本沒換水,不管理,也不投喂,因為我把它們給忘了。
但是它們依然能夠頑強的活了下來,並且已經長成小菠蘿魚的身型,大約快到兩釐米了,才被我發現,它們可是沒有魚蟲吃的,照樣也能頑強生長。
養魚問題,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我還是認為飼養密度大於一切
因此來說,在飼養觀賞魚這個事情上,很多問題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渾水養魚誰也不能說它就不可以,我也相信,很多的魚友也會經歷過這樣的事件,自己偶爾一個不小心,發現哪個無人問津的容器裡出小魚了,它們也能活的好好的。
但是,無論何種情況,一定是飼養密度第一,其他都是些輔助問題。
正因為我們的飼養密度不大,所以魚缸的水質才不會敗壞,也不可能會有那麼多的毒素產生,即使有些渾濁,並不是所有的觀賞魚都不耐受,像是上述的一些皮實品種,根本不在乎。
當然了,作為一個觀賞魚愛好者,我們還是不提倡這樣的方式去養魚的,很多新魚友會不自覺地會去大量投餵或者添加些更多的魚進去,慢慢的水質也就惡化了,觀賞魚也就結束了生命。
關鍵我們在飼養密度上根本掌握不住,再一個有很多的高氧魚並不適合這樣的水體環境,特別是夏季水溫過高這個因素。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