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如何抵制夏威夷海鰱的「30秒絕殺技」呢?這可以從用餌之道、標點選擇及操竿手法三方面說起。
夏威夷海鰱是一種極為兇猛的掠食性魚類,它們經常成群在水下追逐獵殺餌魚,行動異常迅速,而且毫不留情。在釣場中常常能看到它們在水面上圍追堵截獵物並大開殺戒的景象,由於它們生性兇猛,所以它們對水中的擬餌極為敏感,只要看到就會撲上來。
但是,當夏威夷海鰱撲向你的擬餌時,你卻未必能將它拉上來。很多人在驚呼上魚之後,往往在幾秒之內就會被它們切線或洗鰓掙脫,其最主要原因就在於用餌失誤。
夏威夷海鰱的口腔結構很脆弱,尤其是上唇,很容易因拉扯而撕裂,這也是為什麼夏威夷海鰱在洗鰓時常常可以將擬餌吐出的原因。實際上,夏威夷海鰱將擬餌吐掉,多是因為它們的上唇被拉豁了,或是鉤子被拉直了。要減少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擬餌的外形入手。
細長形狀的擬餌的效果要優於肥胖形狀的擬餌,這是因為細長形狀的擬餌適口性更強,當夏威夷海鰱咬上這種擬餌時,擬餌往往入口很深,只要鉤子能釘在夏威夷海鰱口腔深處或是較為結實的下巴上,那麼它就很難脫鉤了。此外,細長的擬餌重量較輕,當中鉤之魚猛烈洗鰓時,擬餌的慣性也相對較小,因此不容易脫鉤。
鉤子的強度和鋒利度也十分關鍵,路亞夏威夷海鰱時,鉤子的強度必須在2×以上,而我則多用3×強度的鉤子。這是因為夏威夷海鰱的爆發力超強,有時2×強度的鉤子很容易被瞬間拉直。因此,鉤子是與夏威夷海鰱對戰的重要裝備,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此外,鉤子的鋒利度也要達標。測試鉤子是否鋒利的方法很簡單,只需將鉤尖輕抵指甲,再輕輕拖動,如果鉤尖牢牢釘在指甲上拖不動,這就是足夠鋒利的鉤子;反之,如果鉤尖在指甲上劃出長長的刮痕,並且無法固定時,這種鉤尖就不夠鋒利,很容易跑魚,應該立即更換。
我們在上一期中提到,夏威夷海鰱喜歡成群棲息在潟湖類型的海域之中,所以與它們交手不必「大海撈針」。在潟湖類型的釣場中,有一個最有利同時也最棘手的標點,那就是漁民的養殖網箱附近或蚵棚架養殖區內。這些地方能為各種魚類提供食物,同時又是小魚藏身的庇護所,所以夏威夷海鰱喜歡成群結隊在此覓食,可以說這些地方是路亞夏威夷海鰱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掛鈎最慘痛的地方。
在這種障礙區中作釣,首選擬餌應當是水面系擬餌,鉛筆和波扒都是最好的選擇,經濟條件較好的釣友也可使用一些能夠潛水的擬餌。在此處作釣,除了擬餌容易掛到障礙物之外,夏威夷海鰱在中鉤之後也會往障礙物裡鑽,這些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哪怕你使用的是8號PE線也無濟於事。
因此,在這些障礙物中選擇標點時,可以優先考慮障礙物之間的小片亮水區(直徑在20米左右的水面就足夠控魚了),在開闊水域與障礙物交界的邊緣下竿亦可,如此作釣可大大降低跑魚的機率。
路亞夏威夷海鰱的最主要操竿手法,就是在30秒內儘可能壓制住它的爆發力,也就是要加強裝備,採取「硬碰硬」的操竿手法。以廈門馬鑾灣中的夏威夷海鰱為例,釣手選用的竿子的釣力值要在20~25磅,輪子以3000~4000型為宜,釣線可選用3號PE線,碳素前導線以8號為宜。
我曾經使用過6號前導線,雖然拉力足夠,但經常會被夏威夷海鰱銼刀般的細齒磨斷。如果釣手使用的是較細的前導線,必須經常檢查線頭與擬餌的綁結處,如果綁結處已經起毛,則必須將起毛的一段剪掉再重新綁餌,否則很可能在下一個咬口出現時發生斷線丟餌的情況。
只要有夏威夷海鰱咬鉤,釣手一定要先迅速做幾次刺魚動作,也就是俗稱的「補槍」。然後迅速弓起釣竿抵禦夏威夷海鰱的衝擊,同時要使釣線保持緊繃狀態,不能松線。一旦松線,夏威夷海鰱馬上就會洗鰓,或是直接鑽入障礙物中。因此,松線是跑魚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以上三點你都能消化,那麼你就具備了應付夏威夷海鰱「30秒絕殺技」的能力。
最後我要提醒各位,雖然夏威夷海鰱在水中既兇猛又難纏,但當它們離開水後,很快就會死亡。因此,大家在釣獲夏威夷海鰱之後準備放流時,摘鉤的速度一定要快,拍照的速度也要快,畢竟維護自然資源與享受自然資源是同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