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山列島傳來好消息 8隻「神話之鳥」寶寶出生了

2020-06-15 寧波日報
韭山列島傳來好消息 8隻「神話之鳥」寶寶出生了

監控裡發現雛鳥。謝勇東 供圖

本報訊(記者 林偉 通訊員 丁鵬 陸曉添) 6月13日,守護韭山列島鐵墩島(也稱鳥島)的兩名志願者傳出好消息,這幾天連續有8隻中華鳳頭燕鷗——也就是「神話之鳥」的雛鳥出世了。他們欣喜地把這些雛鳥稱為「神話寶寶」。「為了方便監測,我們給每個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巢用數字編號命名。」於是,它們的蛋也有了自己的編號。

今年3月,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招收了4名志願者,分成兩批到鳥島上24小時觀察鳥類和其他生物。首批上島的是王進傑和謝勇東。王進傑來自廣東深圳,一直從事自然教育,曾參加過鳥類野外調查。謝勇東來自廣東梅州,之前在公益組織為鄉村兒童建設圖書館並培訓圖書館老師。

第一隻出殼的「神話寶寶」是9號中華鳳頭燕鷗的娃,在6月7日上午9點被謝勇東和王進傑發現。

「從監控上看到雛鳥身上的羽毛已幹,推測可能在幾個小時前已經破殼而出,親鳥正忙著捕捉合適大小的魚餵給雛鳥吃。」謝勇東說,「在觀察到這隻燕鷗寶寶30分鐘內成功吃了兩次親鳥餵的小魚後,我們終於放心了。」

根據記錄本,志願者發現鳥寶寶剛好孵化滿27天,足天出生。在此之前,兩名志願者已經監測並記錄到76隻中華鳳頭燕鷗入住鳥島,產卵累計27枚。

6月10日上午8點至10點,兩名志願者在重點觀測區域內又陸續發現了4隻新出殼的「神話寶寶」。當天上午10點左右,一隻遊隼突襲巢區,包括中華鳳頭燕鷗和大鳳頭燕鷗在內的燕鷗群起而飛,對抗天敵,希望用數量優勢嚇走遊隼,可惜這次沒有奏效。10點03分,一隻大鳳頭燕鷗成鳥不幸被遊隼抓住了,遊隼在對面約800米遠的島上降落後直接開吃。

燕鷗群在對面島上空不停來回飛行戒備,直到遊隼吃飽飛離,燕鷗群才穩定下來。當危險解除後,親鳥們都準確地回到了自己的寶寶身邊。

當天晚上,「神話寶寶」們迎來了出生後的第一場雨。在雨夜,具有紅外功能的監控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燕鷗親鳥在雨中是如何照顧寶寶的:寶寶躲在親鳥肚子下安然地睡覺,當睡不著時也會出來透透氣,熟悉熟悉這一片漆黑的世界。

謝勇東告訴記者,其實,當燕鷗寶寶還在蛋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面對大自然的殘酷。

比如,親鳥稍不留意,蛋就有被蛇、老鼠甚至鷺類吃掉的風險;一不小心,蛋還有可能被鄰居碰到、滾落巢位,從而造成棄巢——同一天生下來的5個中華鳳頭燕鷗蛋只成功孵出2隻。「而寶寶們從破殼而出的第一天起,就要勇敢地適應真實的自然環境和隨時會出現的天敵威脅。」

6月11日和6月12日,志願者又分別發現一隻和兩隻鳥寶寶出生了。這期間他們總共觀察到8隻「神話寶寶」出生。「想著自己還有半個多月就要離島,真的很希望能看著它們成長起來,能抵禦各種風險。」謝勇東說。

相關焦點

  • 象山韭山列島迎來66隻「神話之鳥」!全球僅有100隻
    昨天,鳥類生態學博士、「神話之鳥」保護項目主要負責人、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館長陳水華給記者發來信息,稱今年在島上觀察到的世界極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已達66隻。根據去年觀察到的數據,該種群全球總數已突破100隻,意味著初步遏止了該種群滅絕的態勢。中華鳳頭燕鷗又名黑嘴端鳳頭燕鷗,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因其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而被譽為「神話之鳥」。
  • 快來看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現身象山韭山列島
    在象山韭山列島,一群中華鳳頭燕鷗近日再次出現,它們時而展翅翱翔,時而覓食休憩。中華鳳頭燕鷗被譽為「神話之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極度瀕危物種。 「神話之鳥」浙裡來 中華鳳頭燕鷗極為罕見,因蹤跡神秘而被譽為「神話之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 從今年4月底開始,新一年的「神話之鳥」招引保育項目正式開始。
  • 象山韭山列島發現3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
    本報訊 自4月底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鐵墩嶼紮營後,復旦大學生態學博士譚坤等人近日在鐵墩嶼上發現3隻有「神話之鳥」之稱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        中華鳳頭燕鷗是鳳頭燕鷗屬鳥類,主要棲息於海岸島嶼,是中國最珍稀的鳥類,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危物種。
  • 象山這個海島有何神秘之處?志願者上島第一天就遭遇三隻「神話之鳥」
    神話之鳥,快看……」幾天前,位於象山韭山列島某荒島的監測營地裡,志願者謝勇東和浙江省博物院工作人員嚴志文指著視頻監控中的招引保育場地,驚喜不已。隔著屏幕,空曠的「鳥場」裡,幾十隻燕鷗或「遊走」,或展翅……有的還銜來小魚,微展羽翼,跳起了「求偶舞」……這其中,一隻羽色微白,嘴端一點黑的中華鳳頭燕鷗異常顯眼,小傢伙踏著靈動的腳步,左瞅瞅右瞧瞧,梳理羽毛。
  • 象山「神話之鳥」被「利奇馬」吹到上海了?
    然而,2004年8月1日,陳水華卻在象山韭山列島做動植物資源調查時,無意中揭開了一個震動世界鳥類學界的重大發現:在島上4000多隻大鳳頭燕鷗的群體中,約有20隻中華鳳頭燕鷗混雜其中。就是這一驚人的發現,讓陳水華團隊走上了16年從尋鳥到引鳥、護鳥的艱辛之路。
  • 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在象山韭山列島揭牌
    7月16日,「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浙江省林業局副局長王章明出席揭牌儀式並揭牌。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團隊在象山韭山列島的將軍帽發現了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10多年來,研究團隊在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和保護遺傳學等方面進行了長期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是2013年以來,浙江自然博物院和象山韭山列島保護區積極開展合作,在韭山列島成功實施了中華鳳頭燕鷗人工招引和種群恢復項目,在國內外獲得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 「神話之鳥」終於回來了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陳水華攝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4月下旬到8月下旬,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鐵墩島,都會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華鳳頭燕鷗。        中華鳳頭燕鷗是世界極度瀕危物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曾被估計全球種群數量不足50隻,因數量少、行蹤神秘,被譽為「神話之鳥」。
  • 韭山列島再現「國保」歐亞水獺,還會「撒狗糧」
    5月9日,象山韭山列島「神話之鳥」招引項目駐島志願者謝勇東,拍攝到了一段珍貴視頻。視頻中,一對歐亞水獺在海中抓魚嬉戲秀恩愛。謝勇東介紹,這可能是中國沿海唯一的歐亞水獺白天活動抓魚嬉戲的影像。據《浙江動物志》一書記載,水獺身體細長呈圓筒形,頭部寬稍扁,喙端不突出,鼻墊小,眼小,耳小而圓,尾巴超過體長之半,基部粗,末端漸細。在我國有三種水獺,分別為小爪水獺、江獺和歐亞水獺。小爪水獺和江獺分布區域較窄,而歐亞水獺分布相對較廣。在10多年前,舟山列島有歐亞水獺的發現記錄。
  • 最「詩意」的護鳥志願者,追尋「神話之鳥」
    本報記者朱涵攝被譽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是一種極為罕見、蹤跡神秘的極度瀕危物種,一度在世界上銷聲匿跡60多年。2000年和2004年,這種海鳥在福建馬祖列島和浙江韭山列島先後被重新發現。在這之後,鳥類學家、保護區管理局採取人工招引和種群恢復技術,和全國各地的愛鳥人士一起幫助這些瀕臨滅絕的「神話之鳥」在浙江東部的無人小島上建立家庭、繁殖後代。
  • 象山韭山列島再現「國保」歐亞水獺
    象山韭山列島再現「國保」歐亞水獺 2020-05-11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在海島從事「最詩意的工作」 他們發現了38隻「神話之鳥」
    經過嚴格的選拔,共有8位幸運者獲得了這個機會,分赴象山、舟山和洞頭的小島上從事燕鷗的招引、保護工作。相關報導:最詩意的工作是怎樣的?記者帶你走進護鳥員的海島生活陳東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象山韭山列島上工作、生活了3個多月。秋季到來,候鳥南飛,海島鳥類監測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 尋遍3061座島嶼,只為找到「神話之鳥」
    在茫茫東海,有一群人尋遍3061座島嶼,奉獻了18年的青春年華,只為將中國最稀少的海鳥從滅絕的深淵挽回。這個物種就是中華鳳頭燕鷗。因為蹤跡神秘,珍稀程度遠超大熊貓,中華鳳頭燕鷗也被譽為「神話之鳥」。1937年,中華鳳頭燕鷗最後出現在山東青島的沐官島,此後便銷聲匿跡。
  • 尋遍3000多個島,只為找到「神話之鳥」
    在茫茫東海,有一群人尋遍3061座島嶼,奉獻了18年的青春年華,只為將中國最稀少的海鳥從滅絕的深淵挽回。這個物種就是中華鳳頭燕鷗。因為蹤跡神秘,珍稀程度遠超大熊貓,中華鳳頭燕鷗也被譽為「神話之鳥」。消失63年之久的「神話之鳥」竟然還沒有滅絕!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國際學界的廣泛關注。那時,35歲的浙江自然博物館科研人員陳水華正騎著一輛自行車,到處觀察研究杭州的城市鳥類。他騎行最遠的地方,是杭州西北部的一片水蕩。
  • 成功出殼19隻!韭山列島上 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學飛了
    中國寧波網記者 張穎 通訊員丁鵬 陸曉添象山韭山列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又傳來好消息。今年第19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出殼成功,這,也是在繁殖區中最後出殼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而今年最早一批破殼而出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集中在6月7日至13日,共有13隻,目前這些雛鳥已經全部開始學飛。據了解,自4月26日至今的85天監測期間內,監測員最高峰時記錄到76隻中華鳳頭燕鷗成鳥在島嶼周邊活動,混群在5000多隻大鳳頭燕鷗群裡進行繁殖。
  • 成功出殼19隻!韭山列島上 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學飛了
    中國寧波網記者張穎通訊員丁鵬陸曉添象山韭山列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又傳來好消息。今年第19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出殼成功,這,也是在繁殖區中最後出殼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而今年最早一批破殼而出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集中在6月7日至13日,共有13隻,目前這些雛鳥已經全部開始學飛。
  • 追尋「神話之鳥」——鳳頭燕鷗環志記
    7月24至26日,浙江自然博物館、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34名中美海鳥研究學者及志願者,在韭山列島對鳳頭燕鷗幼鳥進行環志。此次環志旨在了解鳳頭燕鷗種群的遷徙狀況,為種群特別是其中的中華鳳頭燕鷗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中華鳳頭燕鷗是一種海洋鳥類,由於數量稀少、蹤跡神秘,被稱為「神話之鳥」。
  • 觀神話之鳥!日薪200!寧波多個大學生應聘這份「神仙」工作
    應聘這個崗位有何門檻?「首先身體要健康,能勝任野外工作,其次工作認真、責任心要強,學歷大專以上。不限性別,年齡20至60周歲之間即可。上崗前,我們會對他們進行相應技能培訓。」 當然,範忠勇希望報名者有觀鳥愛好亦或懂得攝影的更佳。
  • 坐標韭山列島,中華鳳頭燕鷗研究基地在象山掛牌
    韭山列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目前已知的五大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繁殖孵化該燕鷗最多的繁殖地。未來,這一"神話之鳥"的監測和保護有了新突破。記者從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已在韭山列島鐵墩嶼掛牌。
  • 「神話之鳥」歸來 中國最珍稀鳥類安家象山荒島
    眨眼間,它們又騰空而起,海面上升起一片灰色的精靈,幾隻白色燕鷗混跡其中,格外顯眼。它,就是有著「神話之鳥」美稱的中華鳳頭燕鷗。颱風「燦鴻」過去的7月13日,當這一熟悉的場景在象山韭山列島的鐵墩島上出現時,國際鳥盟駐亞洲部主任研究員陳承彥揪著的那顆心總算落地了。之前的7月8日,和他同在島上已駐守了多日的護鳥使者離島避險,這群精靈便成了他寢食難安的牽掛。
  • 浙江首創引導良禽「擇木」 瀕危「神話之鳥」成功繁殖
    浙江首創引導良禽「擇木」 瀕危「神話之鳥」成功繁殖 圖為:「神話之鳥15日,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召開記者發布會權威宣布,10月13日,600隻大鳳頭燕鷗幼鳥和一隻中華鳳頭燕鷗幼鳥從浙江象山韭山列島飛離,標誌著中國首個人工引導鳥類選擇繁殖地試驗在浙江正式獲得成功。  全球數量不足50隻,因其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而被譽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得益於此項工程的保護,成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