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裡發現雛鳥。謝勇東 供圖
本報訊(記者 林偉 通訊員 丁鵬 陸曉添) 6月13日,守護韭山列島鐵墩島(也稱鳥島)的兩名志願者傳出好消息,這幾天連續有8隻中華鳳頭燕鷗——也就是「神話之鳥」的雛鳥出世了。他們欣喜地把這些雛鳥稱為「神話寶寶」。「為了方便監測,我們給每個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巢用數字編號命名。」於是,它們的蛋也有了自己的編號。
今年3月,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招收了4名志願者,分成兩批到鳥島上24小時觀察鳥類和其他生物。首批上島的是王進傑和謝勇東。王進傑來自廣東深圳,一直從事自然教育,曾參加過鳥類野外調查。謝勇東來自廣東梅州,之前在公益組織為鄉村兒童建設圖書館並培訓圖書館老師。
第一隻出殼的「神話寶寶」是9號中華鳳頭燕鷗的娃,在6月7日上午9點被謝勇東和王進傑發現。
「從監控上看到雛鳥身上的羽毛已幹,推測可能在幾個小時前已經破殼而出,親鳥正忙著捕捉合適大小的魚餵給雛鳥吃。」謝勇東說,「在觀察到這隻燕鷗寶寶30分鐘內成功吃了兩次親鳥餵的小魚後,我們終於放心了。」
根據記錄本,志願者發現鳥寶寶剛好孵化滿27天,足天出生。在此之前,兩名志願者已經監測並記錄到76隻中華鳳頭燕鷗入住鳥島,產卵累計27枚。
6月10日上午8點至10點,兩名志願者在重點觀測區域內又陸續發現了4隻新出殼的「神話寶寶」。當天上午10點左右,一隻遊隼突襲巢區,包括中華鳳頭燕鷗和大鳳頭燕鷗在內的燕鷗群起而飛,對抗天敵,希望用數量優勢嚇走遊隼,可惜這次沒有奏效。10點03分,一隻大鳳頭燕鷗成鳥不幸被遊隼抓住了,遊隼在對面約800米遠的島上降落後直接開吃。
燕鷗群在對面島上空不停來回飛行戒備,直到遊隼吃飽飛離,燕鷗群才穩定下來。當危險解除後,親鳥們都準確地回到了自己的寶寶身邊。
當天晚上,「神話寶寶」們迎來了出生後的第一場雨。在雨夜,具有紅外功能的監控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燕鷗親鳥在雨中是如何照顧寶寶的:寶寶躲在親鳥肚子下安然地睡覺,當睡不著時也會出來透透氣,熟悉熟悉這一片漆黑的世界。
謝勇東告訴記者,其實,當燕鷗寶寶還在蛋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面對大自然的殘酷。
比如,親鳥稍不留意,蛋就有被蛇、老鼠甚至鷺類吃掉的風險;一不小心,蛋還有可能被鄰居碰到、滾落巢位,從而造成棄巢——同一天生下來的5個中華鳳頭燕鷗蛋只成功孵出2隻。「而寶寶們從破殼而出的第一天起,就要勇敢地適應真實的自然環境和隨時會出現的天敵威脅。」
6月11日和6月12日,志願者又分別發現一隻和兩隻鳥寶寶出生了。這期間他們總共觀察到8隻「神話寶寶」出生。「想著自己還有半個多月就要離島,真的很希望能看著它們成長起來,能抵禦各種風險。」謝勇東說。